小古文,大能量

2022-05-30 10:48潘敏惠
新校园 2022年5期
关键词:古文课文语文

潘敏惠

古诗文教学是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篇目比以往有较大幅度增加,更加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小学一年级,佳句推荐中出现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语句,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语的积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触;从三年级开始,教材里会有1~2篇内容较为短浅的古文;五、六年级,学习的古文数量相应增多,篇幅也较长。

由于古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表达方式上差别较大,加之古文与学生平时所接触的语言环境和用语习惯大为不同,较为晦涩难懂,学生学起来有一定困难,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一部分学生甚至有较强的畏难情绪,闻古文而“色变”。为了让小学生乐学古文、学好古文,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对比式阅读、嵌入式阅读、延伸式阅读、代入式阅读等古文阅读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提升学习效果。面对如此挑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讨古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爱上古文,让小古文发挥大能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对比式阅读,感其“言”味

小学生学习的古文浅显短小,语言简洁凝练,体现了文言文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写作技巧。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想很快感知其语言上的特性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古文与现代文对比阅读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古文语言特点的感知力,帮助其品悟中华文化的独有魅力。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文《铁杵磨针》时,可以采取对比式阅读方法。学生在熟读这篇古文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这样的引入:“老师小时候也学过《铁杵磨针》这篇课文,但和你们学得不一样,你们想看看吗?”这样的导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教师再把用现代白话文改写的《铁杵磨针》的故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读一遍。之后,开展师生交流,比较两篇文章各自的特点。学生发现,用现代白话文写的故事更通俗易懂,但篇幅较长;文言文版本的故事语言简明精练,含义丰富,往往几个字就能表达出现代白话文几句话的意思。读古文更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品悟词语背后丰富的意蕴。由此可见,对比式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感知古文的语言特点,更好地读懂古文。

二、嵌入式阅读,悟其蕴意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可以从古文中找到其关联性。有的课文揭示的道理可以用古人说的名言警句来一言以蔽之;还有一些讲述古代名人故事、描述大自然风光的课文,也可以从一些古文中找到出处。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一特性,在现代文教学中适时嵌入古文教学,哪怕是一个成语、一个句子,都是学生品悟古文意蕴、提升传统文化修养的好素材。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太阳》这篇说明文时,我就引入古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当教学到“太阳离我们地球很远”的内容时,我适时出示了《两小儿辩日》中的两句话:“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教学中,我先带着学生读这两句话,然后做出这样的引导:“古时候的人也和我们一样对太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各自的观察研究,对太阳离地球的远近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你看出来了吗?”经过朗读与交流,学生读懂了两句古文的意思,理解了两者不同的观点。接下来,我创设古今对话情境,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向持这两种观点的古人说明今人经过研究所得到的科学解释。嵌入式阅读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让学生领悟了古文要义,促进了其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三、延伸式閱读,明其共性

语文教师在开展古文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进行延伸阅读,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特别是对同类别、同主题的关联性强的古文,可以将其作为补充阅读,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丰富学生对古文的积累,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杨氏之子》出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赞扬的是杨氏之子过人的智慧,小小年纪就能机智应对。学习此文时,学生都被杨氏子的妙答所折服,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抛出同题材、同主题的另一篇古文《眼中有瞳》。因为有了对前文学习的铺垫,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能很快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讨论人物特点时,也可借助刚刚积累的学习经验侃侃而谈。这样的延伸式阅读,既巩固课堂知识,丰富学生的文言文积累,还能够充分展示古文学习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代入式阅读,得其方法

小学生活泼热情,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在教学中,教师可辅以一定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达到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发展语文素养的目的。小学阶段学习的古文篇幅短、内容浅,且与学生所处年代相隔遥远。为了更好地教学,笔者在教学中从小处入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着眼,开展代入式阅读教学。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时,杨氏子面对孔君平的玩笑话,机智应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妙就妙在杨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在姓氏上做文章,“未闻”一词又采用了否定的形式,委婉且不失礼貌,令孔君平无言以对。学生在学到这句话时深感其妙,大为叹服。此时,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代入角色:“杨氏子年方九岁,就如此机智聪明,确实令人佩服。同学们,其实你们又何尝不是那个杨氏子呢?甚至可以比他更聪慧。来,我们试试吧。”当学生露出探究的兴趣时,我又说:“今天来的是金君平。张氏子,你如何作答?”(指着姓张的同学请他回答)。张学生立马就来:“未闻金橘是夫子家果……”在接下来的探讨中,学生兴致高涨,个个妙语连珠。这样的代入式阅读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读与说中,潜移默化地习得了古文在造句上的独特方法,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

古文教学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挖掘古文阅读方法,让短小精悍的古文发挥大能量,使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中体味古文之精妙,收获学习古文之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太湖校区)

责任编辑:闵 婕

猜你喜欢
古文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