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高阶思维的 小学语文“习思课堂”建构

2022-05-30 10:48李秀荣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8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小学语文

李秀荣

[摘要] 习思课堂是以培养拥有高阶思维的学习者为宗旨,以构建激励学生主动思考的动力体系、促进学生学会思考的策略体系、优化教师设计问题的方法体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体系为主要抓手,力求引导学生通过预疑提问、商讨理问、共学解问、延学再问等方式,促进思考,实现“习”与“思”的深度融合,建立习思相长的语文教学范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阶思维;习思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重视高阶思维的培养。在以知识为本到素养为本的教学变革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越来越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笔者立足小学语文学科需求及语文实践,通过构建习思课堂,促进学生思维生长,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

一、小学语文高阶思维的意蕴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依据布鲁姆六层次目标分类理论及钟志贤高阶思维观点,我们认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评价鉴赏、梳理探究基本的语言现象,以让思维更深刻且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这就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高阶思维。

本文研究的小学生高阶思维是指向高认知、深思考,并形成独立见解的思维活动。具体指语文学习过程中体现的高阶思维形式,包含指向解释文本的提取信息的整合思维、解读内涵的深度思维、对比联系的比较思维;指向写作的举一反三的迁移思维、结构表达的逻辑思维、生动表达的形象思维;指向批判阅读的思辨思维等,其核心都指向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向高阶思维的“习思课堂”建构

学生思维发展路径的落脚点最终在课堂。但是,笔者在对我校70节语文课进行调研、分析以后发现,课堂中依然存在这些问题:教学多以问串讲,牵引痕迹重,学生较被动;提问与思考没有挑战性,学生缺少精气神;言语实践活动较少,学生缺少真实的思考体验。长期处于思維“亚健康”的课堂生态中,学生缺少主动思考的意识、探究的热情和自主建构的能力。如何改善这种语文课堂学习的状态,促进学生主动地“思”、深入地“思”、快乐地“思”,实现发展思维、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呢?

从笔者的研究来看,最根本的问题是从教到学的转变。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思维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与所在课题组进行了“指向高阶思维的‘习思课堂模式研究”,旨在落实2022版新课标发展思维的理念,结合语文课堂,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生长,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构建乐学爱思的课堂新样态。

1.“习思课堂”的内涵

习思课堂之“习”,有三重含义:其一,预习(前置自主学习);其二,习得(自主建构);其三,温习(积累拓展),这三者都指向学生的自主建构学习能力。习思课堂之“思”,有两重含义:其一,引发问题的思;其二,解决问题的思,这二者都指向学生问思能力的提升。

习思课堂是以培养拥有高阶思维的学习者为宗旨,以构建激励学生主动思考的动力体系等为主要抓手,力求引导学生预疑提问、商讨理问、共学解问、延学再问,聚焦问题,引发思辨,促进思考,实现“习”与“思”的深度融合,建立习思相长、自主建构的语文教学范式。习思课堂的“习”与“思”,最终实现在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同时,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一方面通过“习思”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文,习得语用技能,温习积累语言,提升言语智慧。另一方面,通过有目的、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发现、梳理、探究、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思维过程、优化思维形式、促进思维进阶、发展高阶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肤浅走向深刻,从混乱走向清晰,从钝拙走向灵活。

2.“习思课堂”的特点

指向高阶思维的习思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是习思课堂的主体观。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是习思课堂的重要关注点。习思课堂变教为学,让学生更多地经历发现、构想、抉择、评价、创造,自主探究语言形式,迁移语言范式,建构思维框架,实现自能生长。学生的质疑、商讨、合作、探究等学习过程是课堂的主体性活动,教师的引导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是引发习思活动的条件或手段。习思课堂突出了“先习后问,以问定教”“学为中心,教为不教”的理念,是有能动学力、探究活力、思维张力的学堂。

指向高阶思维的习思课堂是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课堂中从疑问和惊奇出发,并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思课堂中,问是关键,预习中的提问是先导,课堂上梳理出来的“问”是驱动,引领“思”走向深处,促发“学”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教材的问题是基础,学生的问题是起点,教学的问题是凝炼学生和教材的问题而产生的核心问题。教学的问题应适合学生的需要,是指向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问题。指向高阶思维的习思课堂是以解决复杂问题为核心,学生自主、协作、探究的课堂,是符合建构主义理念的,培养高阶思维的课堂。

指向高阶思维的习思课堂是追求灵动课堂文化的思维学堂。这里的“灵动”一是指知识建构、素养导向、立德树人的课堂灵魂;二是指问题情境与教学活动相适应,不断生成新教学范式的灵活;三是指师生乐学善思,因习思课堂自能相长的灵气。

3.“习思课堂”的范式

课题组聚焦高阶思维,在习思课堂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建构了基于课前—课中—课后的“读与思—学与思—习与思”的教学范式,即课前读与思——预疑提问;课中学与思——商讨理问、共学解问;课后习与思——延学再问。

课前读与思——预疑提问,这是精心设计的前置性学习。通过“读思单”,为学生的自主预习提供支架,领学导航,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进行阅读,展开有层次的思考。在此基础上还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探究质疑,为后续课堂学习中成为带着困惑的学习者做好策略指引的准备。

课中学与思——商讨理问、共学解问。课始,先让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呈现在自主预习中针对学习困惑或文本特色所提的问题,然后对全班同学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整合优化,通过层级分解或集体商讨,将学生问题、教材问题、教师问题加以整合,并转化为提纲挈领的教学核心问题。接着聚焦核心问题,展开协作探究,进行学习实践。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解决,而学生集团队之力仍无法解决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可提供适切的支架,与学生一起深入讨论,在教师的追问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深化理解,最终形成高阶认知。

课后习与思——延学再问。课终,将课堂生成的新的思维点作为“延学”主题,激励学生通过多种合作方式,把生发的新问题或课前预习过却仍未解决的问题往更深处探寻,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学习资源,通过发散思维来解决问题,获取更多的学习收获。

三、指向高阶思维的“习思课堂”的实践方略

习思课堂的实践中,课题组发现了阻碍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两大难点和关键点,一是核心问题的设计;二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方法如何匹配并助力适切的支架设计。经过反复研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和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课题组初步进行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1.核心问题的设计

指导学生学会发问。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完成“读思单”中提出问题这项任务时,往往不是基于深度思考,而是为了提问而提问,这会导致提出的问题没有质量,通常是形式化的假问题。为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提问的内在动机和探究欲望入手,通过三个步骤完成指导:发现问题——设置情境,激发提问意识;提出问题——聚焦要素,引领提问方向;检索问题——优化整合,理出重要问题。详见下表:

精准提煉高质量的核心问题。高质量的核心问题往往指向文本语言的核心内容和思维之核,能够引领学生一步步发现文本语言和形式的秘密编码,达到“入乎其内得其意,出乎其外得其言”的至高境界,让言意兼得(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水到渠成。指向高阶思维的核心问题设计首先要直指文本的核心思想、主题或情感,其次要指向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其解决过程最终要指向小学语文高阶思维。依据这三条核心原则,可以把学生的散点问题进行串联,然后整合教材问题和教师深度研读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排序、优化,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且能循言明意、知意立言的问题群,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过程中生成一个能够提纲挈领的核心问题。这个核心问题应简洁明了,表述准确清晰。

为引导教师不断反思总结,以提高设计核心问题的主动意识和能力,课题组创造性设计了“优质核心问题自我评估表”,从情境性、挑战性、高阶性、开放性、深刻性、灵活性等几个维度为教师的自我评价提供参考。

2.解决问题的适切支架设计

习思课堂中,我们常常发现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要么束手无策、一笔带过,要么喜欢用概念性的语言口授指导,而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接受。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就成了习思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

布鲁斯所著的《高阶思维培养有门道》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书中提到图形组织器可以展开高阶思维。图形组织可视化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不能立刻理解的思维点变得更加直观,它就像一支画笔引导学生在头脑中绘制画面,吸收和处理文字信息,并按照全新的方式将信息整合架构,生发出思维的新路径,从而突破阻碍,形成自己的思考。

课题组把图形组织的理念引入习思课堂,作为突破思维难点的潜航器,引领学生沉潜到语言文字深处,引领课堂向思维更深处漫溯。基于小学语文高阶思维的相关内容,课题组创设出属于自己的图形组织器,引领组内教师在习思课堂中深化使用和创造性加工。

3.习思课堂的评价

习思课堂基于语文高阶思维的维度,主要从学生状态和教师表现两个方面制定评价指标。课堂评价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学为中心、学大于教的硬性规定;二是多元评价的弹性。通过学与教的评价比例,调整师生地位,引导教师务必落实“学为主体”的理念。各学段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评价框架,形成更加适切的评价量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习思课堂的导向作用。

习思课堂是面向未来的高阶思维课堂。通过研究,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思考,爱上思考,我们想通过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做好迎接这个迅捷变化世界的准备。创造好的习思课堂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本文系2020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小学生语文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项目编号:JK2015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江伟英.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J].课程教学研究,2014(04):29-33.

[2]赵康.教育目标分类的发展与教育价值研究[J].新课程(下),2015(01):4.

[3]俞柯飞.以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7):60.

[4]张燕.小学语文课堂对学生语文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2020(25):146.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小学语文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高阶思维的理论指导下,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