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类作品的群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2-05-30 06:40张鲲
高考·中 2022年12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高中语文教学

张鲲

摘 要:群文阅读在散文教学中并不稀奇,但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群文阅读被高度重视。散文类群文阅读教学是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进行的,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与读写能力的养成。开展散文类群文阅读教学要注意群文之间的知识衔接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本文拟从“以小见大”“知识比较”“目标清晰”“读写结合”四个方面开展散文类群文阅读教学探究,探索高中语文散文类群文阅读教学新途径、新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类文作品;群文阅读;教学

散文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类作品,与诗歌、小说、戏剧共同构成“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重要板块,借以使学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与表达交流能力。过去的教学实际中,散文类作品更多倾向于單篇教学,但高考改革方案颁布实施后,高中语文教材设计将群文阅读理念融入教材设计中,增强了作品之间的相似性与关联性,为开展群文阅读教与学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散文类群文阅读教学工作。

一、高中语文散文类作品群文阅读的必要性

(一)核心素养理念指导的必然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以“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为基本理念之一,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散文类作品内容丰富,情感赤诚,主题多元,不论是描写自然美景,还是抒发喜怒哀乐之情,作品内容本身富含的知识元素都对学生阅读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散文凝练华丽的语言是学生语言表达与交流的学习标杆,浪漫优美的场景画面是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示范,其中也隐含着中国文人傲骨、中华文化精髓等多重隐性价值。无意之间,散文类作品特点与核心素养理念不谋而合,开展散文类作品的群文阅读教学也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二)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现实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将散文类作品纳入“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之内,旨在引导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是散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一般散文作品的教学都离不开语言的反复品味和鉴赏,情感分析等。因此,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学到有价值地阅读散文的方法,也是学生要掌握的阅读散文类作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不过,在实际学习中,学生独立阅读散文、鉴赏散文内容的能力有待提高,关键能力没有养成,这是不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与学生学习现实需要的。故而,转变过去传统单篇散文阅读教学方式,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很关键,通过群文阅读教授与学习,提高散文类作品阅读能力,形成自己学习观念,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因此,开展散文类群文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它关联到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的养成与培养,也涉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这是客观现实的需要。

(三)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客观要求

散文类作品是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的重要一环,开展散文类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结合所阅读的作品,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本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其他学生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读与写”一直都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两个维度,散文类作品群文阅读教学也是围绕着“读”与“写”进行,让学生通过读,能够写,且要写得好,写得有价值。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与文字积累,可以尝试创造有深度、有文学特色的散文创作。培养写作能力,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在平时测试与高考中顺利高效完成作文写作,一方面也为学生将来工作前景创造更多机会,为“诗意”生活奠定基础。实际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有待提高,素养不够,从平时的写作练习中便可见一斑,“语言构建与运用”的素养仍没有形成。充分开展散文类作品群文阅读教学,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客观存在的要求。

二、高中语文散文类作品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群文作品间的知识转移调动

开展散文类作品群文阅读教学时,群文作品之间的知识转移调动是一个难点,难在如何将相同或相似以及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不同散文作品之间的知识进行一个合理切换和调动,如果群文之间知识转移调动不能做到流畅自然,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状态。比如:本课时教学重点在于讲解散文的景物描写,以《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为例,如何合理设计课件,将两篇散文景物描写与特色进行比较阅读,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既然是群文阅读,就不能独立开来讲解,所以必然涉及篇目之间的转移调动,这是需要关注的注意事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如何实现群文作品之间知识转移调动,本文后面内容会进行分析。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教学必然离不开教学方法的选择,在传统的单篇散文精讲教学中,一般采用讲授法与问答法,分析经典句子,然后提问学生问题,这样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以后,因为涉及多篇散文作品,所以单纯采用讲授法和问答法显然不能满足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如果是分析群文之间景物描写的部分,那么除了讲授法和问答法之外,情境再现、朗诵等教学方法可能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教无定法,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视情况而定。但要做到群文阅读教学效果大于单篇教学的效果,即“1+n>1”,才能凸显出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否则会给学生造成困惑,同时讲解多篇散文比单篇讲解优势在哪里?因此,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不能想当然随便选择。

(三)学生群文学习后的知识能力反馈

现在的课堂要求以学生为本,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换言之,教学不是为了教师教而教,而是为了学生学有所得才教。所以,群文阅读教学归根结底还是要服务于学生,这是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特别要注意坚守的一个教学原则。散文类群文作品主要集中在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集中了《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以及《我与地坛》三篇经典现代散文,另外设有两篇古代经典文言散文:《赤壁赋》与《登泰山记》。本单元重点学习散文“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反复涵泳咀嚼,感受作品文辞之美,以及领会深厚的人文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和考评中要注意,学生接受群文阅读教学后都明确和掌握了单元重要知识与否,还要考查学习知识反馈。

三、高中语文散文类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一)以小见大,从局部拓展至全篇

散文篇幅一般不算太长,如果从小处切入,有助于拓展至全篇,“战线”不至于拉得太长,学生也能体会局面与整体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性。那么如何从小处着手,体现“大”的主题呢?以《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为例,开展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在散文《故都的秋》中,重在体验故都“秋”的特点。原文中这样描述:“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因此,“清、静、悲凉”便是故都“秋”的主要特点。从这三个特点出发,就可以进行全文的延伸,分析文章哪些景色体现了故都秋的“清”“静”“悲凉”。那么在《荷塘月色》文章中,小处在哪里?原文开头这样描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其中“宁静”是贯彻于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荷塘”是宣泄情感的场所。作者一直在“月下荷塘”过程中“求宁静—到宁静—失宁静”踟蹰。从“宁静”与“荷塘”两处细节出发,探究作者朱自清在“荷塘”及周边景色中如何得到又失去“宁静”。

有了这个认识,两篇散文又该如何基于“以小见大”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选择两篇文章各一处描写景物的部分进行朗读,反复品味。如在课件上展示《故都的秋》的“秋槐图”文字部分与《荷塘月色》第五段文字部分,两段景物描写是如何体现“静”的,他们体现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境,并谈谈自己的想法,讨论从两段景物描写中学到了哪些散文知识。总之,以小见大,总领全篇。

(二)知识比较,体悟群文不同特色

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比阅读,通过对比,比较同种体裁不同内容的差异,同时兼得多种知识。每个作家、同一个作家不同散文作品也会有不同特色,这是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基础,如果内容、特点一致,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也就不大。知识的比较,可以让学生体悟到群文散文之间的不同特色,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例如:可以将《故都的秋》第三段“秋院图”与《荷塘月色》第四段景物描写部分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两处景物描写在创作技巧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分析不同创作技巧产生的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故都的秋》第三段“秋院图”采用了“视听结合”的创作手法,通过“破屋”“驯鸽”“牵牛花”“秋草”等意象组合,显示出环境的清幽、萧瑟,透露出作者郁达夫悠闲中的孤寂与落寞。《荷塘月色》第四段荷塘景物的描写,采用拟人、痛感等修辞手法,烘托环境的优雅与宁静,赋予荷花生命力与感情。这就是通过群文之间知识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创作手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加深学生阅读印象,丰富阅读体验,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再比如:《我与地坛》与《赤壁赋》比较人生观。通过地坛景物,史铁生领悟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天交给他的一个事实。”《赤壁赋》中苏轼面对友人消极的人生态度时,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开导友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达了一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两篇散文,在看待生命时,感悟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这种阅读比较,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丰富多樣,也能感受到不同作品之间的特色,这对于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思维品质提升具有积极意义[2]。

(三)目标清晰,增强知识衔接

目标清晰也就是说,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阐明当堂课的学习目标,尤其是群文阅读教学中阅读量、内容相对较大,所以明确学习目标,增强群文之间知识的衔接,才能有助于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有所得。

例如:本课时学习目标是“学习掌握《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创作手法,能够学以致用。”那么显然,本课时学习群文创作手法并应用于写作才是学习重点。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是独立自主学习,在掌握创作手法的前提下,尝试运用学到的创作手法进行短文写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故都的秋》第五段“秋蝉”图运用“动静结合”的技法,创造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秋的意境。而《荷塘月色》第四、五、六段则采用了拟人、比喻、痛感、动静结合等创作手法,营造了一幅宁静安详、优雅别致的月下荷塘图。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不同修辞的使用规则,以及在文中的表达效果,鼓励学生两个文本中各选择一到两个手法进行短文创作,描写对象可以都是“秋蝉”与“荷塘”,也可以是其他景象。之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短文创作,大家进行评价,比较与两篇散文所表达的效果,指出优点与不足,反复修改,提高书面语言表达和鉴赏创造能力。以练习方式,恰到好处融合群文知识,做到群文知识之间的衔接黏合,学习效果也会有所提升,教学质量明显。

(四)读写结合,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读”与“写”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两个方面,既要阅读群文,也要进行文学创作,才能体现群文阅读教学的作用与价值。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与“写”相辅相成,这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方向,只有“读”与“写”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才能提升自身语文综合素养。

首先,散文类作品群文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文章的阅读,散文的语言凝练且优美,且又富含哲理性,比如:《故都的秋》文末:“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赤壁赋》中“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登泰山记》描写泰山山顶景色:“……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等。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鉴赏这些优美深厚的句子,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概括作者情感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句子鉴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短文训练题,学生自由发挥,或是课件展播某种画面,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群文之中各选择几句认为经典的句子,然后创造适合的语境,引入文本创作之中,课堂进行评价,比较引用与不引用的表达效果,增加阅读与创作体验。

结束语

群文阅读理念已经融入高中语文新版必修教材当中,散文类作品也是如此,所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已是基本要求与未来教学常态。散文类作品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热门主题。本文只是提供了部分教学策略与研究思路,仍有很多方法等着去探索,教师要充分解读新课程标准,从这汲取智慧,借鉴优秀方法,然后付诸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吴念斌.高中语文散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2.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