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打造东北开放新前沿统筹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

2022-05-30 10:48孟继民殷于博王虹澄
辽宁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对外开放

孟继民 殷于博 王虹澄

〔内容提要〕“十三五”期间,辽宁沿海经济带充分发展,但是,对外开放工作发展缓慢,并未充分发挥大连的龙头作用。在“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期,辽宁沿海经济带应当强化沿海产业互动及产业链的相互配套,优化沿海港口功能,促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把辽宁沿海经济带放在全国以及东北亚的范围,进行规划布局和谋划发展,以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重塑东北振兴新格局。

〔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滨海旅游

在辽宁省“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期,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要更好地发挥大连的龙头作用,对标海南自贸港,打造东北对外开放新前沿。沿海六市通过发展海洋经济、滨海旅游、优化港口功能、强化产业链配套,统筹沿海各市的联动发展。通过建设服务东北的沿海宜居带,设立沿海飞地经济区,以及打造沿海城镇珍珠链,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要打造成为东北对外开放新前沿

东北振兴需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大连要在辽寧沿海经济带发展乃至东北振兴中成为开放龙头。鉴于对外开放的区域性、梯度性和政策性,从经济特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现在建设自由贸易港成为对外开放的最前沿。由于对外开放属于国家政策安排,东北特别是辽宁,扩大开发需要得到国家政策允许,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打造东北对外开放新前沿,构筑东北对外开放新高地。通过发挥对外开放先导区的作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用好用足对外开放政策,用对外开放倒逼改革,服务东北腹地发展,使对外开放成为促进东北振兴的助推器。

(一)大连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辽宁沿海经济带分布着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和营口片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各类开发区,有辽宁港口群,在辽宁乃至东北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东北一直没有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港。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东北对外合作相对滞后,为了补齐对外开放短板,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对西部、中部、东南沿海等地区都没有此要求。这为继续通过改革开放,促进东北振兴,明确了要求、方向和路径。鉴于对外开放具有区域性、梯度性和政策性的突出特征,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达到了对外开放的新高度,成为现在对外开放的新前沿。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就是要对标海南自贸港,积极申请在东北建设自由贸易港。

要在东北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大连市最具条件。大连历史上曾是国际自由贸易港,处在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区域,又是东北对外开放的门户,通过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东北对外开放最前沿。辽宁省已经向国务院提交了建设大连自贸港的申请。建设大连自贸港,是东北能否加快振兴的决定性机会,对维护东北亚安全意义重大。从海南自贸港推进南海安全发展的作用,立足大连自贸港推动东北亚和平发展和国家五大安全的作用,形成国家应对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南北战略支撑点,推动形成东南亚和东北亚安全稳定、和平发展的局面,为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继续贡献东北力量。

(二)加快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的具体建议

在“十四五”规划时期和远景目标期,东北振兴要有新突破,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要建设东北的自由贸易港,对标海南自贸港的作法和经验,争取尽快进入实施阶段。同时,积极发挥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贸易合作区的作用,加快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

一是提高站位形成共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就是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前沿就是要建设东北的大连自由贸易港,形成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形成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与振兴东北区域战略共同推动的合力。二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要参照海南自贸港和上海自贸区的经验,结合东北区域特点,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发展,最终建成领先日韩、服务东北亚的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三是不等不靠务实推进。用好用足国家给予的各项支持政策,利用各类开放先导区,特别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加大政策创新的力度,及时跟进海南自贸港的政策和作法,务实推进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

二、强化沿海特色产业对沿海经济带的联动支撑作用

《辽宁省“十四五”规划》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进行了部署,《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对沿海经济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但是,两个规划对沿海特色产业中的海洋产业,特别是滨海旅游业,对于沿海经济带的联动支撑作用论述不足。通过借鉴青岛沿海经济发展的模式和作法,要强化沿海产业互动及产业链的相互配套,优化沿海港口功能,促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体现沿海经济特点,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布局。应进一步强化大连——营口发展主轴作用,强化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经济联动,强化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发展,形成一核一轴两翼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通过产业延链、强链、补链,推进沿海开放先导区、产业聚集区、城市功能区的链条化发展,推进经济带的产业链配套,促进特色经济的差异化发展,形成低碳绿色高质量的发展模式。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需要通过海洋经济带实现联动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基本特征和突出特点是沿海,是基于沿海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经济带。需要着力发展海洋经济,在保护好海洋环境的同时,要向海洋要产业,要收入,要就业,要经济发展。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形成海洋产业,进而形成海洋经济。辽宁沿海各市通过共同开发沿海资源,发展沿海经济,实现产业链配套,通过港口整合优化功能,特别是通过滨海大道发展滨海旅游,实现良性互动,促进经济带一体化发展。

辽宁省海洋区位优势明显,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带对东北振兴发展和东北亚门户开放具有重要作用,在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东北再振兴中具有重要意义。辽宁沿岸的渤海和黄海,以及远洋,为辽宁乃至东北发展海洋产业提供了基础,也为提升和壮大海洋经济创造了条件。

辽宁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有助于将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船舶修造、滨海旅游、海洋盐业、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制药、海洋油气等产业发展成辽宁主要海洋产业,助力辽宁成为海洋经济大省。辽宁需要加快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海洋产业发展联动机制。通过产业链配套推动经济协作,政府引导形成发展合力,提升辽宁海洋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辽宁沿海经济带要成为辽宁特色食品产业带。辽宁有许多特色的食品,大连的海参、鲍鱼和大樱桃,营口的海蜇,丹东的草莓,盘锦的河蟹、大米,以及锦州和葫芦岛等市,都是具有特色的地方食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沿海各市可以组团打市场,提高沿海食品的市场占有率,在打造辽宁食品产业大省的过程中,注重发挥辽宁沿海特色食品的重要作用。

(二)辽宁特色滨海旅游带要成为发展沿海经济的纽带

辽宁沿海旅游业潜力巨大,建设旅游项目,完善旅游设施,加强沿海各市旅游线路联动,升级辽宁滨海大道,谋划建设沿海旅游项目,增加沿海自駕游设施和线路,增加旅游收入,是拉动辽宁沿海投资、繁荣经济、提高收入的重要发展领域,更是辽宁沿海各市实现经济互动的重要领域。

滨海旅游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从全国海洋经济的结构来看,2019年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7.0%。尽管辽宁滨海旅游业的比重会低于全国水平,但是其发展潜力仍然很大。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而言,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滨海旅游业对于沿海六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辽宁具有拓宽旅游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围绕“滨海旅游+自然观光”打造多样化、个性化、充满创造力及区域特色的旅游新业态、新市场,形成东北亚休闲旅游目的地。辽宁滨海大道东起丹东境内的虎山长城,西至葫芦岛市绥中县,连接辽宁沿海6个市130多个旅游景点,被誉为中国沿海里程最长、最美的滨海大道。以滨海大道为纽带,整合全省优势文旅资源,深入推进辽宁沿海城市间的文化旅游区域合作。促进滨海旅游资源整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密切与省内、东北和环渤海地区旅游合作,推进旅游一体化发展。

以大连为龙头,发挥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沿海六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开发高质量避暑旅居、滨海休闲、海岛度假、沿海湿地系列旅游产品,丰富海洋服务业态。辽宁沿海六市均有特色的旅游资源,通过旅游线路可以把各市的特色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实现良性互动。通过滨海大道自驾游、辽宁沿海精品线路自助游,促进沿海经济一体化。通过旅游搭台,经济唱戏,共创沿海经济带的旅游品牌,同时促进各市的人员往来,增加互动交流,使辽宁沿海经济带真正成为各市互动的纽带。

三、辽宁沿海服务东北腹地,着力建设东北沿海经济带

辽东半岛黄海沿岸及环渤海东北岸不仅是辽宁的沿海,更是东北地区特有的沿海,辽宁沿海经济带不仅是辽宁的经济带,更是东北的经济带。从东北振兴的角度来看,东北是一个整体,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唯一的、服务东北腹地的、对东北振兴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带,甚至应该把辽宁沿海经济带放在全国以及东北亚的范围,进行规划布局和谋划发展,起码要把辽宁沿海经济带打造成为东北沿海经济带。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建设成为东北滨海宜居带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十年间东北外流人口超过了1101万人,流向是东北之外的其他地区,主要是南方地区。鉴于东北寒冷地区人口南下趋势仍将继续,应该考虑把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吸纳东北南下人口的目的地,通过打造沿海宜居带,把东北南下人口留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使其成为东北的沿海经济带。

沿海经济带城市要提供优惠条件,吸纳东北腹地人口到辽宁沿海城市。通过户口互认,购房优惠,购房入户口,子女入托入学享受本地居民待遇,社保医保异地办理,助力形成人口聚集。

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已经在打造宜居城市。大连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连续五次获得中国文明城市称号。丹东建设开放创新型幸福宜居城市,营口打造现代化海滨新城,盘锦建成宜居宜业城乡融合的现代生态文明城市,锦州积极打造实力锦州、法治锦州、生态锦州、文明锦州、幸福锦州,葫芦岛打造以工业、港口、旅游为主体的滨海宜居城市。

建设宜居城市,进行城市更新,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增加城市公共设施投资,需要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人力和人口,实现城市规模和档次的升级,实现经济规模和发展质量的提升。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建设成为东北飞地经济带

东北经济一体化一直是振兴东北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实现东北振兴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标志,更是国家和区域大市场形成过程中东北发展的一个趋势。通过在辽宁沿海地区设立东北经济飞地,把东北腹地适合在沿海发展的项目,把东北腹地重化工项目,通过飞地政策,在辽宁沿海地区落地,形成发展合力,共享发展成果,形成东北经济的联动互利机制。

在国际上,大型石化基地都集中在沿海地区。欧洲的鹿特丹临港工业区,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美国休斯敦石化产业集群,日本的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漱户内海地区,韩国釜山港东南沿海工业区。国内的大型的石化基地也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广州沿海石化产业基地,宁波—舟山港石化产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在环渤海西岸,以及山东半岛沿岸,也聚集了重化工产业。辽宁沿海石化基地,包括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等一系列工业城市,主要以石化、钢铁、海洋装备、发电装备等重工业为主。

辽宁沿海经济带拥有约2000平方公里的低产或废弃盐田、盐碱地、荒滩和1000多平方公里可利用的滩涂,适合进行产业开发。东北腹地的一些设施、工厂和建筑物,都建在黑土地上。随着东北腹地人口南下趋势的延续,可以将占有的黑土地进行复垦,逐步恢复和扩大黑土地面积,腾出更多的黑土地,用于粮食生产,有利于减轻东北生态压力,助力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为了更好地顺应和有序应对人口及项目的南下趋势,辽宁沿海城市与东北腹地城市建立协调发展机制,对政府协作的转移项目和企业,享受政府的支持政策,对迁移企业在迁入地产生的税收,实行五五分成。参照京津冀协调发展外迁企业的税收分成,明确分享税种、分享比例及计算办法,形成互利互惠的联动机制,推动东北经济一体化。

在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背景下,设立辽宁沿海飞地经济区,主要是针对东北人才、项目和企业的无序外流问题,稳住东北经济的基本盘。要设立和顺利实施飞地经济区,不仅需要东北各省区达成共识,更需要国家支持和引导,需要国务院振兴东北领导小组牵头,形成推进的体制机制,作为新时期推进振兴发展的新举措,真正把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建成东北滨海城镇珍珠链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辽宁省南部沿海地区,北接以沈阳都市圈为中心的东北内陆地区,南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东临朝鲜半岛,西连京津冀城市群,有希望和潜力建设成为东北滨海城市群,形成东北城镇珍珠链。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约1761.6万人。作为辽宁沿海经济的载体,辽宁沿海经济带不能局限于工业带,要结合国家城市更新计划和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把沿海城镇明珠串联起来,形成辽宁沿海璀璨的珍珠链。

发达经济体的许多沿海地带,都成了发达的经济区和城市群,也成就了沿海经济带和沿海的城镇链。无论是美国的西海岸,还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的许多沿海地带,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带,都聚集了世界上著名的经济带,并形成了城镇珍珠链。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实质上是辽寧沿海城市的发展,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是沿海经济带城镇规模的扩大,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城市群的形成。“十四五”时期及远景目标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东北振兴的重要时期,需要辽宁带动沿海城市的发展,通过发展经济增强各市的综合实力,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1.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2.辽宁报刊传媒集团共产党员编辑中心)

猜你喜欢
对外开放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四川部分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乡镇居民的现状与分析
探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必然与问题分析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上海某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管理模式调研分析报告
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与产能过剩化解
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西安市城区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中国共产党的开放襟怀纵横谈
新常态下我国对外开放发展的现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