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思政课程育人的实践探索

2022-06-13 14:11施超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课程育人

摘要: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从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协同育人的大思政立体思路出发,架构了基础课程、整合课程和体验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政课程体系,坚持以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系统化拓展思政育人的空间,取得了德育实效,并在区域内起到了一定的辐射作用。

关键词:大思政课程体系;课程育人;育人空间;家校社一体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5A-0032-03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这一根本任务需要多种载体,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思政工作如何开展?思政课程如何开发?溧阳市文化小学经过多方面探索,提出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协同育人的大思政立体思路。一方面固本培元,全面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另一方面进行课程优化,建立科学、全面、系统化的思政课程体系,系统化拓展思政育人的空间,坚持以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彰显出具有德育实效的思政育人优势。2021年,学校被评为常州市思政特色学校。

一、思政课程育人的路径研究

(一)融入系列课程,共画“同心圆”

为体现思政育人的指导思想,学校贯彻“课程思政”这一思想。“课程思政”是指所有课程的知识体系都体现思政德育元素,所有教学活动都肩负立德树人的功能,全体教师都承担立德树人的职责。

学校首先基于《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等,进行思政课学科课程实施与拓展,对于读本的教学贯彻落地稳、学得准的原则,努力确保这一门新课政治上的高度、思想上的深度、知识上的广度、心理上的气度、情怀上的温度。学校还在各学科课程中融入德育为先理念,形成整合课程,具体分为“道德与修养”“运动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字与科学”“艺术与审美”五个板块[1]。教师在每一板块的实施中,挖掘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并将其作为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支点,共画思政育人的“同心圆”。基于学生兴趣特长,学校还为学生建构了全新的特长类思政体验课程。目前有爱运动、爱劳动、爱科技、爱创造、爱鉴赏、爱艺术六个系列近五十个项目,如“红色诗歌朗诵”“红色交响音乐会”“科技筑梦向未来”等。我们还从儿童与自己、与自然、与社会等维度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研究性学习等,学校被评为常州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在劳动创造中,学生不断收获自信,学会感恩、珍惜和坚毅。

(二)拓展育人空间,共创“生长园”

学校全力打造有机、开放、丰富的校内外育人空间。在校内建设开放式的图书馆、供学生自由阅读的书吧、蚕桑文化体验馆、桑博园……变物理空间为教育空间、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校内处处可学、随时可学。学校与社区结对,每月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文明宣讲、慰问老人、学雷锋志愿者等活动;学校与苏南蚕桑研究所、深山沟家庭两个校外基地合作,开展蚕桑研学活动,形成了“请进来、走出去”的“融合课堂”模式,让学生深入学习。

学校、社区、基地,构成了校内外环境育人的“生長园”。以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为例,通过小组内的项目化学习,明确目标和分工,然后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基地进行采访、到统计部门收集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形成的研究报告连续三年获得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一等奖。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相互尊重与合作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使自己的品德与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三)开展特色活动,共建“滋养源”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倾力打造各类跨学科主题教学与特色活动。以学校申报的江苏省“蚕精灵”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为例,其中就包含很多主题式教学活动,例如:学生完成了“蚕精灵”童话绘本第一、二册,经历了阅读童话、编写童话、学习关于蚕的知识、学习养蚕技术、创作绘本、利用信息技术编辑绘本等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学校要求各学科通力协作,让学生在主题学习活动中,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学校还基于月德育主题序列,开展每月特色融合活动,如:开展一年级入队仪式、带着国旗去旅行、红领巾寻访、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提升少先队员的文化品格与道德修养。建党百年之际,学校党支部开展了红色主题交响音乐会、田径运动会、十岁成长仪式、庆“六一”等“九个一”活动,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精准助力。另外,学校借助区域优势,发起并成立了由二十多所学校组建的溧阳市“丝带”学校联盟,共同开展蚕桑文化、思政教育等特色活动。区域协作、多方联动、合力建构育人体系,共建了育人的“滋养源”。

(四)打造专业队伍,共追“树人愿”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思政课质量的关键力量。教师对课程认识的深度、广度和高度都将决定着课程实施的实效。学校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配备情况,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师德高尚的人讲思政课。学校党支部书记率先示范,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在2020年溧阳市中小学校长思政课大赛中获一等奖。学科专任教师比例达43%,部分教师参加道德与法治学科基本功竞赛,获常州市一等奖、溧阳市特等奖。

为更好地引领思政课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学校组织了外出专题研修,校内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进行专题研讨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并通过深度培训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其中,帮助教师不断充实自我。学校党支部在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支部领导班子、党务工作者、辅导员队伍、班主任团队、思政课教师的思政一体化队伍建设[2]。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思路。

二、思政课程育人的示范辐射

(一)积极挖掘校内外思政育人资源

我们在抓思政课建设的同时,积极挖掘校内外思政育人资源。在校内,由学校教导处统筹,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引领,打破各学科之间各自为政的教学状况,通过开展跨学科主题备课活动、少先队主题活动,对思政课程与学科融合进行一体化建设,共同找寻学科课程中的思政育人突破点,让学科育人入脑、入心、入行。在校外,学校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与社区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优秀党员、大学教授、退休干部、专业型家长等走进课堂为学生授课,开设思政融合课,进一步丰富学校思政课程内涵。同时,学校还带领学生走出去,走进社会思政课堂,通过与社区结对、与校外思政基地共建、聘任校外思政辅导员等方式,打造思政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深度融合的校外“思政社区”,使校外资源成为育人新平台。校内、校外的协作让家校互动育人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

(二)特色活动推广,区域联合育人

活动育人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学以成人,让人立在学校文化建设的正中央,打造系列特色品牌活动。学校依托江苏省“蚕精灵”特色课程基地项目,开发了系列化“蚕精灵”实践体验课程,学校的“一带一路运动会”“蚕精灵”劳动实践课程等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学校进一步深化了德育活动课程体系,围绕月德育主题开展相关系列活动,“建党百年运动会开幕式”“红色音乐会”“十岁遇百岁”成长仪式等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节点,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功德、严私德。学校在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及德育课程建设的同时,统筹规划,借助区域优势,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引领其他学校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形成了区域协作、多方联动、合力推进的育人机制。

今后,学校将充分利用校内外主题活动资源,开展月德育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主题活动、研学主题活动、小志愿者主题活动等,在活动中注重情感体验、注重育人过程,改进育人方式,积极挖掘育人要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军.课程思政:内涵、特点与路径[J].教育研究,2020(9):31.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

责任编辑:赵赟

收稿日期:2022-04-08

作者简介:施超华,溧阳市文化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常州市管理拔尖人才,常州市特级校长,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课程育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南京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小学语文实施课程育人的“四维”策略
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策略探究
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扎实推进课程育人研究
课程思政: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角
五项教育,推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育人
生态育人之初探
基于“达贤教育”的育人路径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