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体育:指向儿童生命的成长

2022-06-13 14:11周伟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生命成长核心素养

摘要:“灵动体育”对于儿童生命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灵动体育”具有“灵活”“生动”的内在特质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对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深化“儿童本位”思想、改善儿童成长状态等具有多重价值。在教学实践中,让单元重组成为“大单元”设计的内在逻辑,让真实情境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源头活水,以“学、练、赛、评”促进深度学习,实现“灵动体育”的教学主张。

关键词:灵动体育;核心素养;生命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5A-0014-05

核心素养时代下,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英国教育理论家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1]朱永新教授认为,教育最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要让每一个生命积极拓展自身的长宽高。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体育与健康学科是融于生命、面向生命、尊重生命、成全生命的一种有着特殊价值和意义的教育活动,是儿童生命成长的根本需要。在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儿童,以儿童发展为本位,营造自主、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构建灵动的体育课堂,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获得走向未来的体育知识、能力、健康行为和完全人格。

一、“灵动体育”的内涵意蕴

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把“灵动”作为艺术的最高追求。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诗,短短28个字,却通过“意象跳跃”的方法,为读者巧妙勾勒出一幅灵动而完美的图画。又如徐悲鸿画的马,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把灵动演绎到极致。教师的教学活动同诗人作诗、画家画画一样,都属于创造性劳动,都需要灵动的实践。

《现代汉语词典》对“灵动”一词的解释为: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在“灵动体育”的教学主张中,“灵动”是灵活、生动之意。即通过构建基于儿童的灵活、生动的体育课堂,对儿童进行体育教育,提高儿童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儿童生命成长。灵动,是一种教育智慧、是一种探索实践。“灵动体育”将体育教学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知识水平、运动能力和情感态度基础之上,珍视儿童的运动体验,关注儿童生态,激发儿童天性,引领儿童在灵活、生动的体育课堂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学练,发展儿童的知识、技能和体能,强化儿童的健康行为,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

“灵动体育”是灵活的课堂,摒弃了传统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儿童自我”缺失、课堂结构呆板等弊端,充分运用教师的教学智慧与艺术,努力实现课堂六方面的灵活:即以儿童的思维为视角灵活解读教材,以儿童的能力为原点灵活确定目标,以儿童的需要为重点灵活选择内容,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灵活设计方法,以儿童的真学为诉求灵活引导参与,以儿童的发展为取向灵活实现评价。

“灵动体育”是生动的课堂。生动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境界。“灵动体育”基于学科特质,以儿童生命成长为培养目标,以“学、练、赛、评”一体化为课堂策略,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通过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建立生动的师生情感、激发生动的运动行为、培养生动的生命态度,构筑理想课堂。

“灵动体育”注重儿童生命自由和个性的培养,充分体现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发展儿童的“儿童本位”思想,遵循学科规律,让体育学习成为儿童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美好过程。

二、“灵动体育”的实施策略

“灵动体育”作为个性化体育课堂,生动体现了新时代学校体育提出的“生命体育”的高度、“人生体育”的远度、“以体育人”的角度以及“人人受益”的广度,体现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宗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单元重组:“大单元”设计的内在逻辑

单元设计与教學思想、组织、方法、模式等要素有关。传统体育教学的单元设计一般都是5~6课时,每个运动项目的教学时间很短,造成内容重复、教学无深度、儿童厌学等现象。这样的“小单元”设计已经不适合现行学校体育教学,不利于培养儿童的核心素养。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认可。毛振明教授认为,“大单元”教学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深入有效的学习需要较长的过程[2]。“大单元”教学是指站在更高的角度,把一个年级段的教材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系统,使课堂内容无重复,教学环节更紧凑,教学内容倍增。“灵动体育”基于“大单元”教学理论,重新梳理教材间、教学间的关系,对课堂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进行点、面、线的统筹规划和优化设计,形成每学期18课时的主题大单元教学,帮助儿童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为儿童打造出知识与素养相融、学习与成长并进的高质量课堂。

1.项目类大单元

根据儿童的实际需要及水平段、年级段的不同,将具体运动项目在该阶段中所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技能、战术等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梳理、整合,形成科学、合理、完整的项目类大单元。例如:将水平三(六年级)小篮球项目设计为“大单元”,把上、下学期各7个小单元整合成14课时,再从校本课程中补足4课时,形成18课时的“大单元”。根据儿童动作发展规律,把篮球知识、篮球基本技术技能、篮球运动体能、篮球战术等内容进行整合,从易到难、层层递进、优化设计,让儿童有足够的学习和运动时间,使教学从浅表走向深入(见表1)。

2.方法类大单元

教师深入分析单个运动项目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此基础上找出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关联,根据他们的共性,客观、理性地进行整合设计,通过重新安排教学顺序、确立新的教学目标和新的综合练习,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如水平一(一年级)基本体操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头部、上下肢、躯干等单个动作和组合徒手操的学习,模仿律动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让儿童模仿各种动物行走和做出基本的音乐节拍动作。两个教学内容都是发展儿童的身体姿态、培养儿童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具有一定的共性。把这两个小单元合并为“韵律体操大单元”,可以帮助儿童从零散学习走向关联学习。

(二)真实情境:核心素养培育的源头活水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是“主要包括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3]。儿童在身体活动中,需要面对各种真实、复杂的情境,只有通过对真实、复杂情境的认知、辨别、体验、顿悟,才能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灵动体育”重视课堂与真实生活的关系,重视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重视儿童知识和技能的学以致用,使儿童通过学科学习形成高于知识的学科素养,建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型课堂教学。

1.真实生活情境

学习是唤醒和点燃,只有不断激发儿童的内在驱动力才能让儿童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灵动体育”结合学科特点和“灵动”特性,设计基于儿童、立足实际、结合项目、形象生动、内含问题五个特征的课堂真实情境,为儿童提供接近最真实的运动情境的学习环境,让儿童在良好的运动体验中孕育核心素养。

例如:现代生活中除了树、河等固定障碍物,更多的是汽车、电瓶车、行人等活动性的障碍物。改变以往“障碍跑”设置固定障碍的传统思维,引导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安全躲避活动性的障碍,教给他们适应现代生活的方法、技能更为重要。在水平一(二年级)《障碍跑》中,教师结合真实生活,灵活设计“古镇周庄看灯会”的主题,通过“开心到周庄”“ 树林躲避跑”“躲避兔子灯”等生活情境,帮助儿童在生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习和掌握灵活、安全躲避活动性障碍的知识、技能,培养团结互助、勇于克服困难的体育品德,为儿童未来生活奠基。

2.真实问题情境

“灵动体育”注重问题导向,通过筛选出一个或多个问题,并根据儿童的实际和问题的难易程度,创设真实运动情境,引导儿童通过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运动体验,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水平二(三年级)《跳上跳下》一课中,教师首先提问:“面对生活中一些稍高的物体,怎样跳上跳下最安全?”鼓励儿童在小垫子上尝试各种方式的跳上跳下,得出结论1——双脚并脚跳上跳下最安全。教师继续提问:“怎样轻松跳上两块折叠的小垫子?”学生两人合作,轮流练习,共同探究,最终得出结论2——手脚来配合,轻松跳上去;落地要缓冲,才能稳稳落。教师再次提问:“怎样又好又稳跳上三块折叠的小垫子?”学生三人合作探究,最终形成结论3——要想跳得好,小手用力摆,小脚用力跳;要想稳稳落,屈膝要缓冲。通过环环紧扣的真实问题的设置,激发儿童学习的内驱力,帮助儿童探究、建构、理解和总结,提升学习力,体验生命生长。

3.真实操作情境

“灵动体育”的核心是“活”,学科核心素养也是活的。创设真实情境的意义不仅在于强调“从实践中学习”,更在于提高儿童学以致用的操作能力,直抵儿童的生命潜能。例如:水平一《身体变数字》一课,教师启发儿童通过身体部位,形象摆出0~9数字以后,引导儿童分组合作在草坪或垫子上,用身体造型表示生活中的各种重要电话号码,如“110”“120”等,并进一步拓展,引导儿童组合创编字母、图形等,让儿童在体育学习中提高思维、丰富体验,发展素养。

(三)“学、练、赛、评”:促进深度学习

当下,深度学习是课程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的必需,是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的基本途径[4]。“学、练、赛、评”一体化是体育教学走向深度学习的重要抓手。“灵动体育”主张通过构建“学、练、赛、评”一体化模式,让儿童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在特定的练习情境中,通过身体、情感与思维的积极参与,深刻体验运动过程,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走向深度学习。

1.灵慧的学

传统体育课堂通常是教师讲、学生练,儿童对于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只是简单记忆或重复操练,没有進入深度学习状态。“灵动体育”强调学的过程,更多关注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灵活且智慧地学?突出儿童主体地位,引导儿童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例如教学水平二(四年级)《耐久跑》一课,教师在课的开始就向儿童说明:“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进行耐久跑,学会耐久跑的方法,可以帮助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参加长跑锻炼。”简单的几句话,讲清楚了“学什么”和“为什么学”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将儿童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根据任务单内容跑不同组合的数字。在此过程中教师设置问题:“要想跑得好,手臂怎么摆?要想跑得久,呼吸怎么做?”帮助儿童在灵活、开放的学练中,不断思考,不断解决新问题,逐步掌握和提高正确的摆臂方法和呼吸方法,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2.灵巧的练

运动技能、体能的获得和提高需要通过一定的身体练习来实现。因此,体育课的“学”与“练”是密不可分的,学生一开始学习,“练”也就随之开始。“灵动体育”帮助儿童明确练的价值及方法,厘清“为什么练”“怎样练”,根据学情灵活设计练的目标、内容、手段、时间等,组织儿童通过自主练习、分组练习、合作练习等不同方式,不断强化运动技术,最终形成必备的运动技能。通过练习形式、方式的创新变化,让课堂更有趣味、更有层次、更有深度。

例如教学水平一(一年级)《爬行》一课时,教师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首先告诉儿童:爬行是基本运动技能,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爬行的本领。接着让儿童自由模仿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进行爬行,找出几种不同方式的爬行方法。再组织儿童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学一学、练一练等方式,进行一个人、两个人、四个人、多人、全班合作等不同方式的爬行练习,激发儿童不断体验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最后组织拓展性游戏“小动物爬行赛”,通过整合跑、跳等其他运动项目,综合发展儿童运动技能。

3.灵动的赛

赛是运用学练所得的知识、技能灵活智慧地处理真实、复杂情境中的问题,是“灵动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灵活、生动的“赛”能有效促进儿童的“乐学”和“苦练”,为儿童团结合作、展示自我搭建平台,同时也通过“赛”检验前期学练的效果,实现对知识、技能的有效内化,实现“以体育人”的目标。

例如水平三(五年级)《脚背正面运球》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的比赛情境,要求儿童分组进行“3V3”足球比赛,把课堂中学到的“脚背正面运球”技能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并提出严谨的比赛规则和要求。在比赛中,儿童不仅巩固了“脚背正面运球”的运动技能,还做到了技术、战术以及体能三者紧密结合,更在比赛中培养了儿童遵守规则、团结互助等良好的体育精神和品德。

4.灵活的评

评是反馈。“灵动体育”的评价以深度学习的目标为依据,针对学、练、赛的具体情况,建立过程性、终结性等多元、灵活、有效的评价,对整个学习过程与效果进行总体把握与具体测评,查找存在的问题,完善后续的教学。通过评价促进学习,激发儿童发展动力,促进学习深度。

例如水平三(六年级)《肩肘倒立》一课,在学习环节,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通过语言鼓励、动作提问等方式激发儿童“乐学”。在练习环节,主要通过个人“撑、夹、挺”动作进阶打卡、两人互助比高度、比持久度、比准确度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在比赛环节,主要通过对儿童动作的准确熟练度、身体的灵活度以及良好的體育精神等方面进行及时评价。整个课堂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巧妙地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灵动体育”评价的诊断、测评、促进作用。

灵动是自然之道,更是智慧的教育之道。“灵动体育”关注儿童生命成长,赋予学校体育更深的意义和价值。未来,研究者将对“体教融合”背景下“灵动体育”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和实施路径,如何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如何让体育为儿童的生命成长赋能等问题做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前言.

[2]毛振明.“大单元教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体育教学改革思考之五[J].浙江体育科学,1994(5):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5.

[4]郭华.深度学习与课堂教学改进[J].基础教育课程,2019(2):10.

责任编辑:颜莹

收稿日期:2022-03-21

作者简介:周伟华,昆山市正仪中心小学校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

猜你喜欢
生命成长核心素养
返璞归真,追寻“生态体育”教学
关注生命成长 打造动态课堂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用班级文化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团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