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用设计理论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应急厕所设计研究

2022-06-15 11:46曹伊然赵锋
艺术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设计方法设计原则

曹伊然 赵锋

摘要:我国已有的应急避难场所应急厕所设计虽然对弱势群体有所考虑,但大多是从无障碍设计的角度考虑部分老年人及行动不便人群的使用需求。应急厕所应面向更广泛的受灾群体,因此将通用设计理论引入应急厕所的设计,不仅可以满足灾后最广泛人群的如厕需求,更是避免严重的灾后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塞尔温·戈德史密斯的通用设计理论对受灾群体进行细分,并根据受灾群体灾后生理、心理状况及行为习惯分析得到应急厕所的使用需求,进而提出通用化的应急厕所设计原则与方法。该原则与方法可作为应急厕所设计的重要依据,并为今后应急避难场所及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通用设计;应急避难场所;应急设施;应急厕所;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4.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4-00-03

0 引言

应急设施指为避难场所配置的、用于保障抢险救援和避难人员生活的工程设施,包括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和应急辅助设施[1]。应急厕所是解决受灾群体如厕问题的重要应急辅助设施,对预防灾区疫病流行、保障受灾群体健康、维护受灾群体尊严、辅助建立更加完善的灾后公共卫生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5年国际减少灾害风险会议中提出建立无障碍化和包容性环境,并引入了与弱势群体相关的术语和概念,如无障碍设计、包容性设计及通用设计等[2]。我国应急避难场所及设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3],已有的应急厕所以健康人群为使用主体进行设计,适当考虑老年人及部分肢体障碍者,而对妇女,儿童,视觉、听觉等其他障碍人群等更广泛的弱势群体的考虑不足,使得应急厕所设计的目的与实践应用形成反差。因此须将新的设计理念引入应急厕所的设计。

1 通用设计及其应用于应急厕所的必要性

通用设计概念的明确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经多次修正,目前较为权威和完善的定义是由美国通用设计专家格林·C.凡徳黑顿(Green C.Vanderheiden)提出的:通用设计指在有商业利润的前提下和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产品的设计尽可能使不同能力的使用者在不同外界条件下能够安全、舒适地使用的一种设计过程[4]。

1.1 通用设计金字塔及设计思路

通用设计的本义是为所有使用者而做的设计[5],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对人群进行划分。英国学者塞尔温·戈德史密斯(Selwyn Goldsmith)按照人们的身体状况提出通用设计金字塔模型,金字塔从下到上分为八个等级,最下方第一层身体状况最好,从下至上身体状况依次变差,第八层身体状况最差。同时人口比例由下到上依次递减,形成标准的金字塔状。依据此通用设计金字塔,塞尔温·戈德史密斯提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通用设计思路。自下而上的设计思路即在环境空间和设施设计中以通用设计金字塔最下面两层人群为基准,通过设施的改造提高适用群体数量,进而达到通用化[5]。相反,自上而下的设计思路首先满足通用设计金字塔塔尖小部分人群的需求,而后向下拓展适用范围,惠及一般使用者,即从无障碍化开始,通过增加无障碍设施的适用性和使用范围,增加可受益人群,最终产生通用化效果[5]。

1.2 通用设计应用于应急厕所的必要性

灾害发生前后应急避难场所的人群比例会发生较大变化。如汶川地震造成68 708人死亡、17 923人失踪、360 796人受伤,其中绵阳市2 590人致残,青川县则6 000多人致残[6]。在伤残人员中伤残儿童为不可忽视的群体。四川省经审核死亡和失踪的学生共5 335名,已评残并发证的学生有500余名。此外,灾后孤儿与孤老的数量也会大大增加。如日本阪神大地震中孤儿累计达到573人,孤儿家庭达到335个;汶川地震后新增孤老635人。

由此可以看到,灾害前后人群比例发生了较大改变。灾前活动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人群大部分为有自主行为能力的健康人群。而灾后位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避难人群中会有包括伤残儿童在内的伤残人员、孤儿以及独身老人等大量弱势群体。相较于健康人群,这些弱势群体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挑战。目前我国已有应急设施的无障碍化设计仅在健康人群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部分老年人及行动不便人群的考量,其他弱势群体并未包含在考虑范围内。应急厕所是灾后满足人们如厕需求的重要应急设施,要提高应急厕所的可用性、易用性及使用效率,惠及更多受灾群体,就要将通用设计应用到应急厕所的规划与设计中,达到所有人群均可使用的最理想结果。

2 基于通用设计理论的应急厕所用户细分及需求分析

日常生活中公共厕所主要分为男厕、女厕及无障碍厕所,文章基于通用设计金字塔对灾后受灾群体进行细分,主要分为健康群体、女性、儿童、老年人及障碍人群(主要考虑全盲、弱视等视觉障碍人群以及上肢障碍、下肢障碍等肢体障碍人群)。此外,研究采用了通用设计中自下而上的设计思路,从金字塔最底层的健康人群出发,先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再聚焦弱势群体(部分女性、儿童、老年人及障碍人群),对这些人群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而使应急厕所的设计可供灾后所有群体使用。

灾后健康群体对应急厕所的需求可分为五类,首先是如厕需求,其次是如厕过程中产生的对隐私、卫生及休息方面的需求,最后则是受灾群体由于灾害产生的对安全感的需求。这五类是对应急厕所的基础需求,下面根据弱势群体灾后生理、心理状况及行为习惯,对他们的需求进行进一步分析。

2.1 灾后女性对应急厕所的需求分析

灾后女性的衛生状况有所下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救灾物资补给过程中性别意识缺失,女性卫生用品供给紧缺;二是灾后居住环境改变,应急帐篷或临时板房内空气流通不畅、潮湿,妇科病发作频率显著上升。国务院灾后重建工作办公室对灾区15个贫困村的调研数据显示,灾后28.3%的女性妇科病加重,4.3%的女性患上了妇科病,患病人数中因灾害受影响的女性占总人数的32.6%[7]。此外,汶川震后调研显示比较需要心理辅导和非常需要心理辅导的女性分别占女性总人数的约29%和12%,均比男性的占比高4%[7]。这与灾后女性失去至亲或亲人致残后不得不面临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有关。在心理上体现为孤独无助、不安全感强等,也会伴随一定程度的失眠、头晕、腹泻等问题[8]。

根据灾后女性生理特征分析得到该群体对应急厕所隐私性、清洁度及防疫防菌方面的需求,心理上需要应急厕所能够提供一个舒缓且可供休息的空间。而女性如厕时间相对较长、会携带卫生用品等行为习惯使其更希望使用应急厕所时不需要等待,且厕所内部有存放物品的空间。

2.2 灾后儿童对应急厕所的需求分析

儿童和青少年无论是在身体条件还是逃生意识上都弱于普通的成年人。因此,灾后常产生大量伤残儿童和青少年。同时,灾后孤儿的数量也大大增加,这些孤儿需要独自面对避难生活中的挑战。灾害也给儿童和青少年带来了持续性的心理恐慌和压力。灾后大部分儿童会感到恐惧、焦虑、悲伤、无助、后怕,而失去亲人造成的精神创伤也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压力。

由于灾后伤残儿童数量的增加,该群体对应急厕所可达性及辅助器具使用的无障碍化要求较高,心理上需要应急厕所能够提供一个舒缓且可由他人陪同的空间。此外儿童身高较低,对应急厕所内部设施的高度有区别于成年人的需求。而且儿童处于身心发育期,对如厕过程的便捷性与防疫防菌性要求较高。

2.3 灾后老年人对应急厕所的需求分析

灾后老年人的健康与心理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为情绪体验差和适应能力下降。原发灾害和次生灾害对老年人造成心理恐慌,而亲人的去世会给老年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汶川地震期间,灾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有被困、目睹房屋毁损、亲友死亡或受伤等负面经历,这些经历造成了老年人普遍性睡眠障碍、情绪低落压抑等心理疾病[9]。

通过对灾后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分析,该群体对应急厕所易识别性、可达性、防疫防菌性以及使用辅助器具无障碍化的需求较高,心理上需要应急厕所能够提供一个可供休息且他人可陪同的空间。而老年人行动力低,使其更希望使用应急厕所前需要等待且使用过程中不易滑倒。

2.4 灾后障碍群体对应急厕所的需求分析

灾后残障人口增多且身心健康问题严重。由于疗养院和福利院的房屋设备在灾害中被损毁,而大量残障人群本身缺乏康复知识,很多残障者在避难生活期间病情加重,出现足下垂、肌肉萎缩等情况,甚至引发次生健康问题。新增残障人群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截瘫人群。截瘫患者骨髓受损后将永久丧失肢体知觉,许多截瘫患者在治疗初期不能接受无法再站起来的现实,如果干预不及时,他们往往会因心理抑郁而不配合治疗甚至自残[7]。

如厕是一种视觉与肢体配合的行为,因此主要针对行动不便的视觉障碍群体与肢体障碍群体的需求展开分析。对全盲与弱视群体,应急厕所应提供除视觉以外的感官引导与提示,并满足其对光线与色彩的特殊需求。对肢体障碍人群,上肢障碍者由于手臂行动受阻,对如厕过程的便捷性要求较高;而下肢障碍人群则更希望快速到达目标地点、不需要等待且厕所内部方便辅助器的使用。最后从灾后心理特征出发,障碍群体都需应急厕所提供一个可供休息且他人可陪同的空间。

3 通用化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应急厕所设计原则与方法

在对受灾群体需求进行分析后,从应急厕所空间整体出发,将应急厕所设计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规划配置、内部空间及围护结构。并将受灾群体需求一一对应到设计的不同部分。最后,针对不同部分的使用需求,逐一列举通用化应急厕所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见表1),这些设计原则与方法将作为通用化应急厕所设计的重要依据。

4 结语

将通用设计理论引入应急厕所的规划与设计,既可以提高应急厕所的可用性、易用性及使用效率,又可以惠及包括女性、儿童、老年人以及障碍群体在内的更广泛的人群,达到所有人均可使用的最理想结果。文章在对受灾群体分类并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用化应急厕所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该原则与方法可作为应急厕所设计的重要依据,并为今后应急避难场所及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GB 51143-2015 .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2-3.

[2] 劳拉·M .斯托,康东贤.仙台减少灾害风险对残疾人的影響框架[J].国际灾害风险科学学报(英文版)2015,6(2):140-149.

[3] 王郅强,王志成.我国应急避难场所现存问题与发展策略[J].东岳论丛,2011,32(8):65-69.

[4] 曹盛盛.平等与尊重:美国通用设计理论的演变和实践发展[J].装饰,2016(5):108-110.

[5] 刘洋,朱钟炎.通用设计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5.

[6]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卷4:地震灾害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5:247-266.

[7] 黄承伟,[德]彭善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实施社会影响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03-118.

[8] 董强.灾后性别影响的社会评估[J].四川省情,2008(9):8-9.

[9] 王绪梅,王婷,杨惠琴,等.地震后茂县羌族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1):1406-1409.

作者简介:曹伊然(1994—),女,河北邢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应急设施设计与应用。

赵锋(1974—),男,陕西商洛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应急设施设计与应用。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广域避难规划的应急资源配置与应急设施建设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09/2028921008

猜你喜欢
设计方法设计原则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MOOC微课程研究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浅析儿童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公路桥梁结构桥梁抗疲劳设计方法应用
如何利用七年级新教材进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