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络文学IP影视化转换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6-15 11:46郭潞
艺术科技 2022年4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影视”热潮的兴起,影视化转换成了IP转换的主力军。近几年,众多江苏网络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形成了“江苏现象”。然而,在这条IP转换之路上,仍存在同质化严重、制作水平低等问题。文章从当前江苏网络文学IP影视化转换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究解决对策,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江苏网络文学;影视化转换;IP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4-00-03

自2016年江苏网络文学作家协会成立以来,江苏网络文学的面貌可谓日新月异,在各个类型的创作中都有出彩的表现,IP相继被转化成影视剧、游戏、文创产品等。其中,影视化改编由于兼具通俗性与娱乐性的特质,一跃成为IP转换之路的大赢家。然而,受到网络文学的文本性与影视化改编在技术、效果等多个层面的影响,改编后的影视剧质量往往参差不齐。

1 江苏网络文学IP影视化转换现状

1.1 创作主体相对自由

江苏地区的文学创作,在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体系。江南水乡、秦淮人家、市井小巷、曲艺美食等地方文化因子深深烙印在江苏作家的生活经验与文化记忆中,为网络文学的想象与创作提供了无穷的养分。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上,还是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江苏地区特有的文化底蕴都在为作者的创作提供良好环境,同时又毫不加以限制,使作者能够自由发挥创作才能。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江苏省网络文学平台作品出版纸质图书225部,改编电影电视剧57部,其中不乏《扶摇》《黄金瞳》《天盛长歌》《锦衣之下》等大热作品,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1.2 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近年来,江苏网络文学发展持续向好,呈现蓬勃之势。影视化转换逐渐成为IP改编的主力之一,催生了一大批制作精良、口碑过硬、效果出色的优秀作品。2019年夏天,蓝色狮的《锦衣之下》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一经播出便火遍全网,并以高达48亿的播放量荣登2020年全网连续剧有效播放量TOP3,男主角“陆绎”的扮演者任嘉伦也凭借此剧入围了华鼎奖“最佳男演员”。此外,由张艺兴领衔主演的都市国宝探险剧《黄金瞳》也是由江苏网络文学作品改编创作而成。作为顶级流量的张艺兴独挑大梁,在无形之中为该剧的播出注入了流量,使其一举夺下当时的热剧榜冠军。同时,随着网络新媒体异军突起,江苏网络文学出现了“互动小说”这样的新型文体。“互动小说中,这些文本均提供故事走向的不同选择或互动设置,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判断点击链接、参与互动,从而建构不同的故事。”[1]除此以外,近年来还有《极品家丁》《秀丽江山之长歌行》《独步天下》《天盛长歌》《扶摇》《橙红年代》《回到明朝当王爷》《两世欢》等作品成功实现了IP的影视化转换,赢得了市场和口碑的双丰收。

1.3 合理运用“吸引力蒙太奇”

20世纪著名的俄罗斯导演、编剧、作家谢尔盖·爱森斯坦曾提出“吸引力蒙太奇”的理论,提倡将独立的吸引力自由地加以组合,从而带给观众震撼的感受。近年来,江苏网络文学在影视化转换的过程中,致力于将多个具有吸引力的因素结合,使作品最终呈现的效果获得更好的反响。例如,天下归元创作的作品《扶摇皇后》《凰权》,虽然属于女频小说的范畴,但跳出了近十年来女频小说频繁陷入的穿越怪圈,将目光投向传统女性主义和固化思想对女性进步的禁锢,构建出一个男女平等的虚拟世界,在迎合女性观众的审美品位的同时,也传递出积极、与时俱进的价值观。

将网络文学作品以影视剧的方式呈现,不仅仅是表现形式上的简单转变,除了大大增加作者和出品方的经济效益以外,就作品本身而言,也带给了观众视听上的双重享受。在视觉上,小说中的角色有了一张张精致鲜活的面容,原本用单一的文字描绘的“诛仙台”“天庭”“地府”“龙宫”这些无法得见的场景也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观众眼前。同时,影视剧中的配乐相较于文字而言,更有利于烘托环境氛围和铺垫人物的情感。在或紧张或动人的场景中,通过背景音乐来配合剧情的展开与递进,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赋予了剧情更加丰富的含义,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另外,演员在台词中投入的饱满情感通常比简单的文字符号更能带给人深刻的印象和特别的感受。在进行影视化加工与转换时,不仅保留了题材的新颖,还选用大热流量演员以充分满足观众的观剧需求,配合精良的制作和热门歌手演唱的插曲、片尾曲,从多个角度构建了丰富的极具吸引力的因素。如《锦衣之下》《琉璃美人煞》,影视化改编后的作品仍以时下年轻观众最追捧的“霸道总裁”为主题,选用符合原著的俊男美女来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纪之恋,一方面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也为其增添了不少热度,使这些文学作品摇身一变,成为当下大火的电视剧。结合这些作品,不难发现,江苏网络文学改编后的优秀影视化作品善于将多个吸引力因子叠加,达到“1+1>2”的效果。

2 江苏网络文学IP影视化转换存在的问题

2.1 限制观众的想象空间

文字的一部分魅力在于想象。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曾提出审美的“距离说”,即欣赏者与作品本身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产生美感。而网络文学作品被拍攝成影视剧,或多或少打破了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与留白的空间。那些高山流水、刀光剑影乃至角色的面容都由想象的高地落到实处,留给读者二次创作的空间便愈发小了。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最终效果都应该是读者或观众在作者创作的基础之上,进行二次加工后才能完美地呈现出来。网络文学作品的影视化翻拍弱化了观众的加工过程与感受,这也是原著粉对改编后的影视作品口诛笔伐的原因之一。

2.2 特效制作效果差强人意

由于网文的影视化改编所投入的成本一般不多,大多是小制作,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在技术上出现了粗制滥造的情况。这样的问题在剧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所谓的“五毛钱特效”,例如,电视剧《锦衣之下》中的城墙、草地甚至是男女主坐船下江南的抠图制作,都充斥着浓烈的廉价气息。此外,通过特效制作出的蛇、树、雪花等,也是观众的重点吐槽对象。网络小说要想实现向影视剧的华丽转身,最重要的就是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口碑,如果一味追求资本而顾此失彼,不仅会降低作品的口碑和好评度,更浪费了优秀的文学IP,辜负了社会、大众的信任与期待。

2.3 同质化问题严重

近年来,江苏网络文学被改编成电视剧的作品中有不少题材和角色形象都存在雷同现象,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创作上的衰落。尽管网络文学每年都会诞生数以万计的优秀作品,进行影视化转换的也有数十部,但题材单一,既不见“高贵的单纯”,也缺乏“静穆的伟大”。“作为一种文化企业,网络文艺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双重属性,与传统文艺相比,网络文艺更加突出商品性,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其主要特征。”[2]

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大多为小公司的小制作,出品方往往一味追求经济收益而产出清一色的“快餐”式剧情。例如,《锦衣之下》《天盛长歌》都是古装偶像剧,剧情也都没能跳脱出情爱纠葛,男女主角由开始的互相看不顺眼到共同经历了重重挑战、渡过难关后最终走到一起,有情人终成眷属。虽然情节跌宕起伏,也包含不少戏剧冲突,但重复单调的情节走向难免使之落入俗套。又如《扶摇》《琉璃》同属古装仙侠剧的类型,讲述的也都是容貌姣好、法力高深莫测的男女主角突遭变故、为虐而虐的故事。影视化改编的盲目跟风为网络文学作品转换发展埋下了不小的安全隐患,大多数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剧都是小成本制作,出品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将作品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弃置不顧,而不断迁就受众的喜好,这样本末倒置的行为不但导致市场上的作品内容单一泛滥,也拉低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层次,忽略了优秀的影视作品应当引起的社会效应,既体现了团队创作精神的匮乏,也透露出对时代把握的无力。

与此同时,影视化转换的人物塑造也趋于一致。以《锦衣之下》为例,男主角陆绎是典型的“霸道总裁”形象,在生活中不易接近、沉默寡言,在工作中天赋异禀、能力较强,在面对爱情时将自己的温柔与深情掩藏于冷漠的外表之下,形成了反差,满足女性观众的猎奇心理。不难发现,这样在事业上拥有男性张力与绝对权威、在生活中机智富有的男性“霸道总裁”形象在网络小说和电视剧中几乎随处可见,人物形象不够丰满,性格特征也极其相似。同时,为迎合女性观众的视觉消费需求,网络文学改编后的影视剧选用的男主角大多为外貌英俊、气质明朗的男演员。在千篇一律的“霸道总裁”角色的塑造下,转换后的影视剧不仅流失了男性观众市场,也难免会引起受众的审美疲劳。“从本质上说,当前网络文艺创作缺‘高峰’和‘精品’的现象,与文艺创作过度追求市场、脱离现实的倾向是密切相关的,其背后是创作的浮躁功利心态。”[3]这对IP的进一步转化和发展是有害而无益的。

3 江苏网络文学IP影视化转换的对策研究

3.1 增强版权意识

近年来,江苏省作协致力于积极推动、指导市县形成基层组织,多个市、县已经成立了网络作协组织,共同推动江苏网络文学事业的迅速发展。在相关组织和单位的监管下,人们对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开始觉醒,但仍有不少问题暴露出来。如天下归元创作的小说《扶摇皇后》,在被改编成电视剧《扶摇》之后曾一度深陷抄袭漩涡,从宣传海报涉及盗图,到改编后的剧情和《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撞脸”,再到片花与《楚乔传》的镜头过分相似,电视剧《扶摇》在开播之际就辜负了不少观众的热切期待,对“扶摇”这一IP的进一步发展也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文学创作者还是文艺工作者,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都应养成自觉尊重并保护版权的良好习惯,并形成一种自律精神,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IP的发展,在收获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住作品的口碑。

3.2 尊重原著精神内核

网络文学由于自带IP热度,所以在实现影视化转换后会有原著粉基础。如果在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改动过大或者脱离了原著的精神内核,就很容易遭到原著粉的抵制,这对网文和电视剧来说是两败俱伤的结果。例如,天下归元的一部小说《凰权》被翻拍成了电视剧《天盛长歌》,然而被大幅改动的远远不止名字。原著中,华琼的出场令人惊艳不已,第一次与知微谈心时的台词尤为经典,爱情线也让人动容,而电视剧中却是匆匆出现又匆匆下线。《凰权》中庙堂上的宏大叙事格局,主角多年的运筹帷幄和苦心经营,到了电视剧中,变成了纯粹出于私欲的人际斗争,“无双国士”成了“地主家的傻儿子”,甚至皇子需要通过下毒、埋小人这样的方式来夺嫡。这样大刀阔斧的改编不仅辜负了作者的精心创作和观众的期待,更使其在影视的寒冬之中备尝苦楚。

3.3 创作坚持创新精神

创新在戏剧领域尤为重要,对剧本的戏剧性打磨、对观众的吸引力都有赖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李渔曾提出“意在尖新”的戏剧创作观点,意在强调作品的立意别致新颖、境界意蕴独特的重要性,对今天江苏网络文学的影视化转换来说,这个观点仍具有可取之处。要想解决影视化改编的同质化问题,首先应坚决抵制模仿、抄袭,在创作时坚持扎根人民生活,创作出具有审美意识和时代精神的作品,使影视作品在差异中实现良性发展。

3.4 注重价值观导向与传递

近年来,江苏省的一批知名网络作家纷纷成为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初步形成了以省网络作协主席团成员为领军人物、理事会成员为主力队伍、百名重点作家为中坚力量的网络文学人才梯队。坚持以人民为文艺创作的中心,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无论对原著还是转换后的电视剧而言,都是得到社会认可的基础。

4 结语

近年来,江苏网络文学作者众多,优秀作品更是层出不穷,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了“江苏现象”,优秀的影视化改编作品也证明了具有江苏独特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的内容是受到大众认可的。但无论是创作还是改编都不能公式化,艺术形态的互相转化更不能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在二次创作的过程中,更要突破剧本设定的扁平化、导演创作的雷同化和演员表演的符号化。只有这样,才可以扫除影视化转换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实现影视化转换成为小说和电视剧的双赢。

互联网时代,将文学和影视接轨是一条必不可少的出路,但如何通过影视化实现IP的转换,赋予文学第二次生命,是值得深思的。

参考文献:

[1] 韩模永.网络文学“新文类”的结构形态及数据库美学[J].山东社会科学,2021(9):56-62.

[2] 韩模永.网络文艺批评的存在形态与特质[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9):125-133.

[3] 韩模永.“正面引导”和“全新的眼光”的融合:论当代网络文艺发展的批评定位及理论问题[J].学习与探索,2021(12):181-187.

作者简介:郭潞(2000—),女,江苏泰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江苏网络文学。

指导老师:韩模永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江苏网络文学及其IP转换探究与思考”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1029803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