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艺术教育发挥德育效应的路径选择思考

2022-06-15 11:46李瑶钿
艺术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路径选择德育

摘要:艺术滋养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教育启发人的智慧,开阔人的眼界,拓展人的胸怀。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国家经济腾飞而来的是人们生活水平和素质的不断提高。每个人都渴望更加美好的生活,这就需要每个人都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这样大家才能和睦相处。公共艺术教育能够传播文化思想,滋养人的心灵,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发展公共艺术教育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德育;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4-00-03

0 引言

德育是完成我国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的有效结合更能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文章运用文献检索法和实地调查法,结合比较研究法和技术路线,设计出能够充分融合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的研究方案,实现在宏观层面建立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协同机制,中观层面重构高职公共艺术发挥德育功能的教育教学机制,微观层面全面落实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1 公共艺术教育对德育的积极意义

德育根据学生的特点,用恰当的方式将社会规范内化为学生的品德。学生的品德体现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学生的性格和行为习惯,进而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方向和成长。思政教育影响学生的道路选择和行为,甚至能决定学生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公共艺术教育满足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的成长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1.1 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公共艺术教育教授学生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促进文化创新与传播,影响大众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推动社会思潮的变革,引发新的消费热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文化影响社会风气,进一步影响社会政治建设。公共艺术教育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变革。公共艺术教育内容同样体现了国家优秀的文化,对国民起着教化作用,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民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国家软实力。

1.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良好的公共艺术教育一定符合社會的公序良俗,能够为学生提供精神力量,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政治观念,深刻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公共艺术教育注重实践与创新,将优秀的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以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并且受益终身。

比如我国传统的戏曲《夫妻双双把家还》《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等,传统的中国民族舞蹈维吾尔族舞、新疆舞、藏族舞等,中国古代名画如敦煌壁画、《清明上河图》以及各个名家诗画等,在给学生带来视听盛宴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生活,吸收优秀的文化理念[1]。

1.3 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审美水平

公共艺术教育本质上是美的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教授给学生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能够区分美的种类和程度,了解美具有多种形态和特征,使学生具有鉴别和感受美的能力,告别单一的审美。同时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力,要求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甚至是创造美,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学生智力发展产生正面影响[2]。

公共艺术教育能够让学生体会声音之美、绘画之美、自然之美、形体之美。公共艺术教育需要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艺术有更多的观察,加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3]。

2 研究意义

新时期学生德育发展包含更多的内容和主题。德育的内容包含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德育的主题包含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和升学就业指导教育。公共艺术教育形式多变,灵活多样,能够充分结合不同的德育内容和各种德育主题,满足多样化的德育需求,并且使用有趣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艺术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果。

3 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目前,公共艺术教育已经普及,但是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育成果缺乏明显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更是存在许多问题,不论是教师的配备、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场地的建设,都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问题影响着公共艺术教育对德育的积极意义。

3.1 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社会普遍不够重视高职院校教育,高职学校管理不够规范,师资力量缺乏。公共艺术教育已经在高职院校广泛开展,但是一些开设了该课程的高职学校的管理体系和制度规范跟不上,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主观态度作用明显。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短缺的情况。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需要教师开展专业和高质量的教学。但是由于师资短缺,很多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根本没有时间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课程内容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公共艺术教育重在实践。学生参与的公共艺术创作活动也主要是由学生社团和学生自主安排,缺乏社会实践。学校几乎缺乏公共艺术教育专项经费和专门的公共艺术教学场地,教学硬件无法支持艺术实践和创造活动。学生的学业水平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素质提高有限,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加入德育的影响作用非常有限[4]。

3.2 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落后

公共艺术教育在很多高职院校被设置为选修课,并且课时在总课时中占比较小。学生和教师缺乏对该课程的重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与学生德育的结合非常有限,课程设置不利于发挥公共艺术教育的德育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缺乏对德育和美育的教育目的、任务、目标及内在联系的了解。公共艺术课程设计缺乏明确的指导理念和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比较随意,考察标准和评价标准不明确。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只是将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进行简单压缩,像一锅大杂烩,缺乏条理性和课程深度。教学教材不固定,没有明确的指导性教材[5]。

4 公共艺术教育发挥德育效应的路径

德育材料在生活中俯拾皆是,德育方式灵活多变,德育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对学生的德育通过各种交往和活动进行,并在交往和活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高职院校要了解德育和美育的教育目的、任务、目标及内在联系,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的确切内涵,进而更好地把握其内容体系和性质。在此基础上认识到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教育的目标实现途径的必要性及理论基础[6]。根据德育认知模式的发展规律,在具体实施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任务进行分解,哪些内容是认知部分、哪些是认同部分、哪些是践行部分,有的放矢地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的创新和改革,从而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德育教育的目标。

4.1 积极开展课外、校外活动

高职院校要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校外活动。学校要为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专门的教学场地,供学生完成艺术学习,并进行艺术创作实践;教师要组织学生完成课外设计作业,将设计方案由设想转变为现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艺术设计活动与比赛。

高职院校要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定期安排学生参观公共艺术展览、主题公园、各种类型博物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研究优秀的设计理念和目标;邀请优秀的传统曲艺老师开设讲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艺术欣赏、音乐鉴赏、舞蹈鉴赏、艺术导论、舞蹈形体与表演、礼仪基礎与应用等公共艺术课程与大学生艺术团、学生艺术类社团、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社团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普及知识的同时实现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保障教育模式多样化;搭建大学生文艺社团、各种群众性文艺活动、社会性实践活动等多层次的艺术实践结构。大型活动主要由学校举办,职能部门承办,全校联动参与。中型活动以二级院系为主体开展[7]。

各种校外和课外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了各种主题的品德教育,培养了学生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增强了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意识。学生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能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4.2 思政课与公共艺术教育相结合

高职院校要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创新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增加艺术教师招聘名额,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将思政教育融入公共艺术教育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以及公共艺术教育的设计理念和课堂教学案例中,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避免长篇大论引起学生反感。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合适的氛围和时机,根据客观实际,利用学生自身经验,灵活运用说理的方式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对学生进行优秀的思政教育熏陶。选择具有感染力的思政教育案例融入课堂内容中,融入艺术设计主题中,融入戏曲舞蹈的实践中。教师安排与德育有关的设计作业或者曲目进行分析与唱作,组织并引导学生合作查找背景,讨论思路,提出方案,撰写报告。基于此,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接受思政教育,提高思想认知[2]。

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团队,建设“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打造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空间教学平台,建立课堂教学、空间教学、实践教学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探索立德树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新途径、新思路[8]。

4.3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理论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实践。理论学习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发挥作用。学生要想学好公共艺术教育,需要仔细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记录生活,加强文化知识学习和积累,研究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提高自身艺术素养,最终能够理解生活、懂生活。高职院校与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体验各行各业的工作生活。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获得道德体验,形成自己的认知与判断标准,同时激发设计灵感。

学校也可以与校外组织合作,安排学生进行设计实习,尤其是参加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公共空间设计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和设计作品能够体现学生的道德认知。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观察每个学生的道德水平,对于道德认知不足的学生,及时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给予引导。设计主题可以依照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选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作品立意、质量和实践进程,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充分锻炼学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寻找解决办法,克服困难,可以有效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增强责任感[9]。

5 结语

德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公共艺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帮助学生追求并创造更加有品质的生活。人世间真正的美是人类身上的真善美。学生在追求美的生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在创造美的实践中,获得积极的道德体验,做出正确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冯华.隐性公共艺术教育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影响探究[J].新校园,2018(12):57.

[2] 陈漫.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德育功能发挥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6):84-85.

[3] 王亚萍.“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德育价值及培育机制研究[J].幸福生活指南,2020(22):41.

[4] 谭玲玲,李珍辉.艺术素养、创新思维和德育渗透三位一体的工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文艺生活,2019(12):232.

[5] 李喜梅.新时代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协同育人的逻辑与路径[J].职教通讯,2020(12):77-81.

[6] 汪苡平.谈艺术教育对德育教育的辅助作用:发挥德育效应[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32):287.

[7] 王鹂.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普及的实践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7(12):44-46.

[8] 张玲.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42):106-107.

[9] 胡郑蓉.信息技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场”效应初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3):24-25.

作者简介:李瑶钿(1984—),女,湖南岳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民族舞蹈。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立德树人维度下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路径创新与策略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JK18CTW010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路径选择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