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德与肖邦钢琴夜曲体裁异同研究

2022-06-15 16:52杨楠李策
艺术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夜曲菲尔德肖邦

杨楠 李策

摘要:18世纪浪漫主义诞生了众多新的体裁,夜曲是浪漫乐派中独特的体裁之一,由菲尔德确立,其格调高雅、气质浪漫抒情并且充满幻想,具有沙龙气质,因此其体裁确立后受到了当时众多音乐家的青睐,也正是由于音乐家们的共同努力,夜曲也得以发展并且不断丰富与完善。在夜曲的发展道路上,肖邦同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夜曲贯穿肖邦一生中的各个时期;肖邦创作的夜曲并不是仅仅继承了菲尔德夜曲,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更加细致、更加深刻的处理,同时结合菲尔德夜曲原有的一些特点,肖邦的创作使夜曲有了更深入的发展,并体现出同一题材的差异性。因此,文章以夜曲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置于现阶段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并进行对比,找出菲尔德夜曲与肖邦夜曲的典型区别,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对夜曲这一体裁进行分析。

关键词:肖邦;菲尔德;夜曲

中图分类号:J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4-0-03

1 夜曲的产生

夜曲是18世纪浪漫乐派独特的体裁。法国大革命时期,浪漫主义作为社会思潮的重要产物,在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新思想的引领下,激发了人们个性的解放与感情的抒发,使得欧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各种思潮以及流派产生并且迅速发展,人们开始追求人性与自由,关注个人情感与感受,浪漫主义音乐就是在这种思潮下孕育而生的。浪漫主义音乐是继古典主义音乐后又一大音乐流派,受到众多音乐家的青睐,浪漫主义迅速发展。在浪漫主义中诞生了众多新钢琴音乐体裁。“夜曲”一词并不是凭空出现在钢琴体裁当中的,最开始notturne指称嬉游曲类的乐曲,但在法文中夜曲用的“nocturne”来表示,其来源于拉丁文中的“nocturnus”,意为“夜的”。夜曲通常用管乐或管乐与弦乐的器乐重奏,此外,莫扎特、罗西尼等人还创作过声乐小夜曲。创始人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将“夜曲”一词延展到浪漫气质的钢琴作品体裁当中,他同时代和后几代的音乐家认为,菲尔德是音乐浪漫主义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夜曲作为浪漫主义时期诞生的音乐体裁,不仅仅在当时受到众多音乐家的喜爱,至今夜曲这一体裁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梦幻般的旋律使之成为古典钢琴音乐中最浪漫的代表体裁之一,也是和大众审美最贴近的体裁之一。

2 菲尔德及其创作的夜曲

2.1 菲尔德生平

夜曲的创始人约翰·菲尔德1782年出生在都柏林,爱尔兰钢琴家、作曲家。菲尔德一生创作过奏鸣曲、协奏曲等多种形式的钢琴作品,并且创造了夜曲这一钢琴体裁,他可以被称为夜曲的鼻祖。

在都柏林,一户新教徒家迎来了属于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根据凯尔特人独特而古老的传统,这个孩子继承了他祖父的教名——约翰·菲尔德。

菲尔德幼年的大部分时光是在音乐训练中度过的,据他回忆那段时光,家人对其管束严格。小菲尔德受到曾在教堂担任管风琴手的祖父的启发和引导,祖父给了小菲尔德很多帮助,并支持他在音乐之路上越走越远,小菲尔德的父亲罗伯特·菲尔德是一位剧院职业小提琴手,他敏锐地察觉到小菲尔德的音乐天赋,并且对年纪尚小的菲尔德寄予厚望。在1793年,举家去往伦敦,此行就是为了实现小菲尔德的音乐梦想,当时只有11岁的菲尔德顺利拜入钢琴教师克莱门蒂门下成为一名学徒,出色的音乐素养和磨灭不掉的音乐天赋使菲尔德备受老师克莱门蒂的青睐,没过多久便登上公共音乐舞台演奏,开始有了名气,之后便开启了他在伦敦边演奏边教学的生活。1800年,克莱门蒂创建了钢琴制造厂。菲尔德也就跟随老师的安排,在继续从事音乐教学的工作之外,向顾客演奏示范克莱门蒂钢琴不同于其他钢琴的优越性能,此后与老师克莱门蒂进行商务之旅,推广克莱门蒂的钢琴。经过长途跋涉,师徒二人终于抵达了圣彼得堡。在1803年,克莱门蒂从圣彼得堡离开前往柏林的时候,菲尔德没有与他同行,菲尔德选择留在他创作生涯开始的圣彼得堡。出发之前,克莱门蒂把菲尔德介绍给当地的贵族圈子,鼓励并帮助菲尔德确立了教授音乐课程及私人演奏这两方面的事业,还让他当乐器店的代理人。

从此,菲尔德就在俄罗斯开始了他的嶄新生活。在丰厚的资助下,菲尔德举办了音乐会,音乐会的成功使得菲尔德在当时名声大噪,备受欢迎[1]。

2.2 菲尔德夜曲特征

约翰·菲尔德一生致力于钢琴领域,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这一切都源于他对钢琴的无限热爱。菲尔德为后世创作了7套钢琴协奏曲,4套钢琴奏鸣曲,还有18首钢琴夜曲以及多首室内乐作品。如今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菲尔德首创的18 首钢琴夜曲。菲尔德与肖邦创作夜曲的时间虽同在浪漫主义时期,但菲尔德却是一个从古典主义跨越过来的伟大作曲家,由于作曲家的个人经历,其夜曲具有菲尔德独特的个人风格。笔者将从其夜曲的旋律、伴奏织体、曲式结构等分别对菲尔德夜曲的创作特色进行分析。

菲尔德所创作的夜曲在旋律部分没有很大跨越性,而是按照歌唱家的音域而作,演奏的时候仿佛人声婉转抒情地歌唱,并且菲尔德创作的夜曲中会频繁使用长线条乐句,与此同时还会嵌入如声乐般丝滑的装饰音结构,为稳定且单调的旋律增添美感,通过这样的演奏方式来体现主旋律的连贯。同时,多声部旋律以及音阶式旋律、断奏等不同的旋律进行方式也是菲尔德钟爱的旋律表现手法等,这些都与当时菲尔德钟爱的歌剧有一定联系,演奏时也需要特别注意,针对这些不同的旋律发展使用相对应的演奏技巧,以此来表达菲尔德夜曲歌唱性的特点。

菲尔德最为常用的伴奏织体有两种:和声音程、分解和弦。菲尔德的分解和弦式织体是“阿尔贝堤低音”的变形。“阿尔贝堤低音”是分解和弦伴奏和琶音伴奏的始祖,是古典主义时期最典型的伴奏音型,也是莫扎特、肖邦等知名作曲家都曾使用过的伴奏形式,它不仅用以获取琴声的持续,而且跟节拍与低音相结合,产生相当的安定感[2]。

菲尔德夜曲中大量出现的一种伴奏织体当属和声音程,在这样的伴奏织体中,音程的使用较为单一,大多是在每小节中连续演奏同一个音程。笔者认为,这是受到歌剧的影响,把左手仅当成伴奏声部,突出右手主旋律为目的。

最后的拱形琶音在如今是常见的一种伴奏织体,其行云流水的特点深受各类作曲家的喜爱。这种伴奏织体是菲尔德的创新之处,在他之前没有人使用,虽然伴奏形式简单,却在夜曲中发挥了极为出色的效果,他自己仅仅使用过一次,而这种优雅而又流动的伴奏形式此后被后人吸收,并广为流行。

菲尔德绝大部分夜曲的篇幅较小,三部曲式和二部曲式正是他偏爱的选择,其中绝大部分都不超过100小节,其中最短的一首夜曲仅有24小节。由此可见,菲尔德创作的夜曲结构短小精悍,夜曲曲式较古典主义时期的要更简单、灵活,打破了方整性结构,并且大量运用了补充性的曲式成分,几乎每一首夜曲都或多或少具有这种补充性的曲式成分,这正是其夜曲曲式结构的最大特点。

3 肖邦及其创作夜曲

3.1 肖邦生平

弗雷德里克·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一生共创作了21首夜曲,这21首夜曲几乎贯穿肖邦人生的各个阶段,有其自身的独特韵致,激动、不安等丰富而微妙的情绪深入其中,旋律浪漫温柔,感情细腻,缠绵悱恻,令人似醉似痴。除夜曲以外,肖邦也创作了大量其他音乐作品,其音乐作品堪称史诗级别。凭借辉煌的音乐成就,肖邦成为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代表人物。

肖邦1810年出生在华沙附近的一个美丽乡村,父亲是法国人,母亲为波兰人。此外,肖邦还有三个姐妹。受到母亲的影响,肖邦4岁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对于钢琴的热爱在早年就显现出来。7岁时便能作曲,8岁时举行了人生第一次公开演奏,并且获得极大的认可,从此跻身于沙龙音乐会。在1830年动荡不安的特殊形势下,当年11月肖邦被迫离开了他的祖国。1831年9月,肖邦到达巴黎,并在此授课、举行音乐会,自此定居法国巴黎。在巴黎这个欧洲艺术中心,肖邦结识了一大批艺术家。1836年,他在李斯特家中邂逅了女作家乔治·桑,后来两人坠入爱河,和乔治·桑幸福甜蜜在一起的几年与肖邦音乐创作辉煌时期大致吻合,在这个阶段,他的钢琴音乐创造灵感源源不断。直到1847年,肖邦与乔治·桑分手,这对肖邦的生活和艺术创造都产生了很大的打击,肖邦的病情也变得更加严重,处在病痛和情感的双重折磨下,他的创作热情明显大不如前。因此,这一时期肖邦创作的作品减少了一些表现浪漫华丽的装饰性片段,而多了表达淳朴愁绪的织体与和声。

3.2 肖邦对于菲尔德夜曲的继承

年轻时的肖邦还没有在生活中积累太多复杂的情绪,作品抒情浪漫,传达出对菲尔德夜曲体裁的喜爱并加以模仿,所以肖邦的早期夜曲作品继承了约翰·菲尔德的风格。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处环境的动荡和生活所迫,他的音乐创作也受到了影响,他开始通过不断升华菲尔德开创的这一体裁,使之变得生动辽阔,激情澎湃,甚至是雄浑壮丽。

首先,肖邦夜曲有其独特的歌唱性旋律,这个特点并不仅属于菲尔德式夜曲体裁,更是早期肖邦夜曲最具代表性的特点,乐曲整体给人一种静谧优雅的感觉,其旋律优美巧静,又像是轻声吟唱,温柔婉转,这便是肖邦夜曲对菲尔德夜曲的一种传承。

早期肖邦创作的几首夜曲在伴奏织体上几乎是完全继承了菲尔德分解和弦式伴奏织体和柱式和弦伴奏织体,其中左手灵活独特的音乐形态变化和旋律声部交相呼应,并突出如歌唱似的旋律声部,营造了宁静如诗的意境。

约翰·菲尔德所创作的钢琴夜曲音乐作品,因为受当时歌剧风暴的影响,菲尔德在旋律的创作方面就经常使用类似于声乐花腔的装饰性音乐元素,如经过音、颤音、倚音、辅助音等,通过这种装饰性的音乐元素呈现出如低语般清晰、轻柔,如夜晚般喃喃自语或诉说惆怅的音乐效果。所以肖邦在自己的夜曲作品中,也继承了装饰性旋律这一特点,频繁使用倚音、回音、颤音等装饰音来使其拥有更为丰富的音乐内涵,同时也可使重复乐句进行变化重复,使之不再单调。

3.3 肖邦夜曲的独特之处

菲尔德的夜曲迷人、甜美,他受不了肖邦那副忧郁的姿态,还曾说“他那是病态的才华”,与菲尔德质朴的田园牧歌和沙龙式的夜曲相反,肖邦的创作是华丽、哀怨又热情的,此处便体现出夜曲创作的不同。

肖邦早期夜曲作品颇有菲尔德夜曲的影子,但在19世纪中期随着肖邦作曲思想的日渐成熟,他的夜曲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首先,在旋律方面虽然歌唱性旋律依然占主导地位,但在此时肖邦已然打破了简单的以单一声乐形式创作主旋律的方法,转而以钢琴为主,器乐性与声乐性相结合,相互转化、互相调和,如同洋溢着忧郁、诗意般意境的夜曲作品9之3,此篇夜曲歌唱性旋律与契约性音响完美结合,装饰华丽,旋律变奏也十分精彩。

除此之外,肖邦将菲尔德的装饰性旋律运用得更加华丽,并通过不完全再现变化性的装饰音,呈现出一种新织体的感觉,且如歌唱般的旋律与器乐的结合并不会让人感觉突兀,在装饰性旋律的加持下,若即若离的感觉给听众带来了良好的体验,这种“钢琴式花腔”手法也赢得了大批音乐家与听众的喜爱[3]。

作为民族作曲家的肖邦,他的創作与波兰人民的生活与民族音乐是无法分割的。在波兰民族音乐当中,常常遇到交替调式,从肖邦创作的众多夜曲当中便可发现,肖邦最常将平行大小调交替使用,大小调的不断交替使曲子本身增加了许多对比,从而刻画出冲突、矛盾、富有戏剧性的音乐形象。

曲式结构上,虽然肖邦的夜曲作品在菲尔德的作品之上进行了升华,但是篇幅形式依旧较小,创作出的夜曲也基本保持在100小节之内。由于早期受到巴赫的影响,夜曲中复调的手法随处可见。在菲尔德的夜曲结构中,还没有发展成相对成熟的曲式结构,肖邦将菲尔德夜曲音乐作品当中的二、三部曲式结构延续运用并且发展成熟,从而使自己的夜曲体裁结构完整,将夜曲拓宽到复三部曲式结构[4]。

4 结语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育政策的完善,钢琴逐渐为大众所熟悉,人们开始认识、了解并且学习钢琴,古典音乐作为钢琴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夜曲作为古典乐当中受众群体较大的体裁,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诞生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夜曲可以算是必经之路,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夜曲能够受到如此好评,与其形态是分不开的,这不仅仅体现了夜曲的大众性,也体现了夜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笔者希望通过对肖邦与菲尔德夜曲的创作,对这一体裁的发展进行梳理,对这一体裁的时代背景及其整体特性进行研究,文章力图提炼出他们作品中的核心线索,试图在理解夜曲发展过程的背景下,揭示同一体裁在不同阶段创造的夜曲所体现出的不同之处,并希望将此分享给处在不同学习阶段的演奏者。

参考文献:

[1] 张雪瑶.爱尔兰音乐巨匠:约翰·菲尔德[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8.

[2] 赵轩.浅析肖邦对菲尔德钢琴夜曲的传承与发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5(4):59-61.

[3] 程蕴.试论肖邦对菲尔德钢琴夜曲的传承[J].当代音乐,2020(11):73-75.

[4] 仲启昕.菲尔德夜曲与肖邦夜曲比较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6):139.

作者简介:杨楠(199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李策(1978—),男,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猜你喜欢
夜曲菲尔德肖邦
伽菲尔德与勾股定理
“钢琴诗人”肖邦
戴卫·奇普菲尔德
——造梦城市中的精神绿洲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月夜曲
肖邦
丰富的能源
快乐新年
极地摄影探险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