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灯观文化

2022-06-15 16:52苏钰
艺术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酒文化辛弃疾

摘要:作为文学史上以豪放风格闻名的辛弃疾一生都与酒结下不解之缘,自幼在宋代浓郁酒香文化的浸泡下,他的词作中出现了大量涉酒词。在辛弃疾笔下,酒文化与他的词作相辅相成,在继承与升华文化底蕴的同时令辛弃疾的涉酒词回味无穷。文章试以辛弃疾涉酒词为素材,探析其词作与文化的关系,揭示其词作的文化渊源。

关键词:辛弃疾;涉酒词;酒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4-0-0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酒相关的文学作品最早出现于赵整所作的《酒德歌》:“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1]千百年来,酒文化对诗歌的创作一直有重要的作用。在《诗经》中也记录了许多与酒相关的文字,可见酒文化与中国文学的缘分自文学发端时便已开始。清代宋大樽《茗香诗论》有言:“宜言饮酒者莫如诗。饮,诗人之通趣矣。”[2]词,作为诗歌的一种体例,自然也浸润着酒香。词作反映社会生活,而酒文化作为人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自然被诗人在创作时引入诗词中,成为历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在诗词繁荣发展的唐宋时期,诗词与酒文化便成了互相需要的成分,二者逐渐融为一体,而浸泡在酒缸里的唐诗宋词也具有了时代文化的灵性。

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宋代词酒交织的文化氛围中也酿制出了属于他的独特的写作风格。词酒相伴的日常给予了他精神上的给养,他的作品也深受酒文化的影响,因此独具韵味。酒文化促成了辛弃疾大量涉酒词的创作,其作品不仅反映了酒文化的时代影响,还体现了儒、道、佛的文化给养。由此可见,辛弃疾的涉酒词具有很丰富的研究意义。

1 辛弃疾涉酒词综述

辛弃疾年少时期就已经以救国济世为己任,渴望用自己的才学报效国家。然而由于与当政者政见不合等原因,辛弃疾的仕途始终阴云密布。这些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也促成了他与酒的缘分,他将酒文化融合其中,借词与酒尽情抒怀言志,创造了一个可以恣意倾诉、挥洒豪情壮志的自由天地。

通过探析《稼轩词编年笺注》等一系列有考证依据的资料可知,辛弃疾现存629首词,而其中涉酒词就有353首,将近占其词作总数的六成,而其中如“酒”“醉”等与酒文化相关的代表字出现率也极高,“酒”字在词作中出现的数量高达200多次,而“醉”字则总共出现了150多次。辛弃疾的涉酒词作为精神的养料几乎伴随了他人生的每個阶段,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辛弃疾的创作中涉酒词的数量占有极大的比重,尤其在辛弃疾仕途坎坷的时期,涉酒词已成为他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可见酒文化对其创作的重要性。而这些涉酒词不仅所涉主题范围非常广泛,其创作风格也非常有辛弃疾的个人特色。

2 辛弃疾涉酒词的文化内涵

辛弃疾渲染着浓浓酒香的词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传统酒文化的发展,他不仅融合了历代酒文化与历代文人涉酒词,还结合自己所处朝代的酒文化背景加之自身的生命体验,为涉酒词的创作开辟了新的生长土壤,大大提高了涉酒词创作的审美韵味。纵观辛弃疾的涉酒词创作,酒文化只是其涉酒词出现的助推剂,即其创作的表层文化体现,而其创作的文化指向究其根本还与宋朝各学派思想文化相关。

2.1 宋代酒文化与齐人饮酒之风

酒,可以刺激人的味觉,同时也会短暂地麻痹人的神经。壮志难酬的辛弃疾在酒精的作用下逐渐沉醉于这种精神放松的状态,从他大量的涉酒词创作中可以较为直观地感受到文字表达之下的文化体现。

酒文化作为促进经济的重要因素在宋朝进入了繁荣时期。如北宋时的汴京就已经开始出现酒楼文化“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唯任店入其门,一直主廊约百余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濩子,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3]在南宋时期,宴饮创作蔚然成风,酒文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给予了文人墨客更大的创作空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辛弃疾也创作了很多与宴饮唱酬相关的词作。同时,在众多文人墨客的宴席唱作中,辛弃疾也得以与友人切磋交流,他的思想和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此外,制酒业的空前繁荣也为酒文化在南宋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南渡之后,战争财政出现缺口,而延续了历代的宴饮文化早已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经济支柱。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政府开始大力鼓励酿酒行业的发展,并且将酒税视为重要的财政收入。因此,在政府的鼓励下,酿酒行业逐步发展起来并成为这一时期的发达产业。由此可见,在宋朝时,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极大地促进了酒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从辛弃疾大量的涉酒词创作中便可发现文学与酒文化的结合已成了酒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而这一现象早已大量出现在素有好饮之称的齐人社会中。齐桓公喝醉后弄丢帽子的逸事流传甚广;而同为齐人的孔融和徐干等受到宴饮之风的影响经常在一起聚会,饮酒畅谈;到了三国魏初,齐人华歆更是嗜酒如命到了“剧饮至石余不散”的境界。至唐宋,齐境饮酒之习也得以延续甚至更甚从前。例如,济南人马周虽然是贞观时期的颇具名望的臣子,也不能抗拒美酒的魅力,有着“命酒一斗八升,悠悠独酌”的“丰功伟绩”。齐人中不仅男性嗜酒,女性也爱饮酒。比如,山东济南的著名词人李清照不仅“沉醉不知归路”,甚至还曾“浓睡不消残酒”。从以上的事例中便可以直观感受到齐人悠久的饮酒文化,而这种豪饮之风也营造了社会上的好酒氛围,也造就了齐人豪迈的性格。出生和成长于这一片酒香弥漫、酒韵悠长的土地之上的辛弃疾自小就接受齐人悠久酒文化的熏陶,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也效仿先贤饮酒的风尚,他的一生注定与酒相伴相随,而美酒成为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并不稀奇了。同时,在浓郁酒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古典文学也就自然承载了传播酒文化的重要任务。

2.2 儒、道、佛学文化体现

稼轩爱酒,因而他的作品中才会出现大量的涉酒词。其嗜酒的原因究其根本与其个人经历以及仕途坎坷相关。为了排解壮志难酬的惆怅,辛弃疾借酒消愁,其文学创作便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酒文化氛围。与此同时,他所处的宋朝文化背景中还充斥着各家文化思想的融合碰撞,因此稼轩涉酒词在体现酒文化之余,还表现了当时社会一定的深层文化内涵。

提倡出仕的儒家思想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并在宋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而作为孔子故里的山东大地上,儒风最为盛行。辛弃疾从小就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之中成长,其恩师刘瞻也传授给他许多儒家思想,因此,他年少时就无比渴望用自己的才学来建立功名以济世。由于传统儒家文化对时事国情非常关注,所以辛弃疾亦忧国忧民,渴望入世报国、建功立业。但在金人进犯国土之时,辛弃疾无法为国效力,郁郁不得志。酒此时就成为辛弃疾挥洒苦闷的工具,他的笔下也就自然流淌出了许多借酒消愁的文字,如《念奴娇·瓢泉酒酣》:“醉里重开西眼望,唯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4]儒家文化的入世观与坎坷的仕途加剧了辛弃疾的痛苦,而这种时候他所能求助的对象只有扎根心底的儒家思想,他也因此在对精神支柱的重复沉吟中将儒家精神进一步升华,以此来排遣内心忧愁。例如,在《水龙吟·被公惊倒瓢泉》中,他表达了对颜回“人不堪忧,一瓢自乐”[4]精神的向往,他也将曾子作为另一个时代的知己,“谁识稼轩心事,似风乎、舞雩之下”[4]。酒精成为他自我麻痹的工具,儒家给予他精神上的疏解,而创作则成为他融合酒精与思想文化的发泄途径,他的涉酒词也就在酒香洗礼下体现了儒家文化影响。

虽然儒家思想已经在辛弃疾的思想中深深扎根,但由于他的仕途始终不顺,报国无门,加之宋朝金人进犯堪忧的国情,壮志难酬的辛弃疾也逐渐开始被道家思想所影响。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对辛弃疾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的涉酒词创作中。《庄子》经常被辛弃疾拿来引用在词作中,甚至还曾全篇化用。其中,《哨遍·一壑自专》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论妙理,浊醪正堪长醉,从今自酿躬耕米,看一时鱼鸟忘情喜,令我忘机更忘己。”[4]受到道家精神影响的稼轩正是这样积极地渴求其中的养料来修弥自我,用忘我的境界来消解郁结于心头的苦闷,也用达观的态度来缓解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用戏谑、自嘲的语言揭露着执着的悲情和现实的无奈。正如其在《浪淘沙》所说:“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4]在其笔下流露道家的达观与无为思想,结合酒精的催化作用,指向道家文化在文学创作中的精神给养。

值得一提的是,辛弃疾的涉酒词还体现了佛家文化的影响。宋朝,是中国佛教在隋唐形成民族化的发展格局之后更加深入的繁榮发展时期。因此,受到社会中佛教思想影响的辛弃疾也创作了一些富含佛学意趣的词。在这些词作中辛弃疾不仅契合了佛学理论,还结合自身经历在其中加入了个人对佛家思想的精神解读与体悟。如《菩萨蛮·赵晋臣席上》:“看灯元是菩提叶,依然会说菩提法。法似一灯明,须臾千万灯。灯边花更满,谁把空花散。说与病维摩,而今天女歌。”[4]辛弃疾引用大量佛学典故来描绘宴席聚会的快乐氛围,看似在渲染宴游的快乐氛围,实际上是用新颖的方式,结合酒席文化对佛学精神进行了宣传,行文灵活自然,充满禅趣,丝毫没有传教的呆板之感。在世间生活的人们难免会受到衣食住行等生活世俗负担的侵扰,而佛教则认为,人们若想从世俗的烦忧中解脱就需要求得内心的“悟”,在此之后就可以升华到一种随意任游、自由自如的境界。显然,辛弃疾并不是一位完全忠诚于佛教的教徒,但在他颠沛流离的人生中却极大地受到佛教的救赎,将他从现实跌宕的莫大痛苦中解救出来,给予他的心灵以新的精神滋养,短暂地将他保护在自由的心境之中,而这就促成了其作品中佛学的文化指向。

总的来说,在宋代各家学派的思想文化影响之下辛弃疾本人的创作也打上了时代的文化烙印。酿酒业的繁荣促进了社会酒文化的发展,而其他社会文化在促进文学创作的同时也在文学创作中有所反映。

3 辛弃疾涉酒词的文化意义

稼轩涉酒词的文化意义体现在对文化的深化与传承上。

辛弃疾的涉酒词的文化指向不局限在对宋代繁荣的酒文化的直接体现上,还间接融合了时代思想,使其词作极富时代文化特征的同时还对后世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与文化传承意义。辛词不像魏晋时期的涉酒词一般流于表层,它在体现宋代浓郁的饮酒文化氛围之余,还巧妙地融入了其他思想文化的表达,使得酒文化获得了更深入的思想结合与表达。这一特征体现了社会文化融合的发展方向,即文化融合的趋势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儒、道、佛从汉代起便有了互相补充、相互融合的趋势,学术氛围开放兼容的两宋时期也为儒、释、道三教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种文化融合的时代特征在辛弃疾的词作中有着很好的体现,他在继承魏晋风流的饮酒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又开拓了文学所承载的文化态度。儒家文化的积极入世、道家文化的自然无为以及佛家文化的哲学禅意都交织在辛弃疾的涉酒词中,产生了新的文化含义。他继承了前人涉酒词创作的习惯之余,将从前萎靡消极的文化风气切除,加之三教的文化精神给养,使文字具有了文化的时代意义。

4 结语

涉酒词在辛弃疾的词作中不仅在数量上占有极高的比重,也在其文学创作内涵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的涉酒词涉足广泛的题材,拥有丰富的意象,彰显豪放的风格。在宋朝酒文化氛围的渲染下,加之当时三教文化融合的影响,辛弃疾的涉酒词将酒文化与文学创作完美融合在一起,加之个人于时代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思想,以酒词明志,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文化,让今天的世人也得以挑灯观文化,体味宋代文化独特韵味。

参考文献:

[1]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04[M].上海:中华书局,1956:3287.

[2] 宋大樽.丛书集成初编(第2599册)[M].上海:中华书局,1985:5.

[3]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97.

[4]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944.

作者简介:苏钰(1998—),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酒文化辛弃疾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浅析俄罗斯饮食文化
浅析酒文化的人文意识因素
论中国养生文化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
官场“酒文化”变形记
辛弃疾的作战和治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