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2022-06-18 14:19韩伟张旭东李运昌孙艺娟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性思政课高校

韩伟 张旭东 李运昌 孙艺娟

摘要:高校思政课是培根固本、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事关人才培养质量与民族复兴前景。实效性是高校思政课的生命线,遵循教学原则、提高教师素质、了解教学对象、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对策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际效果”[1]。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促进广大教师用情用心用力上好思政课

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思政课在高校立德树人系统工程中地位特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立足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围绕思政课创新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公开发表的有关教育文献131篇,共计7.5万字;讲话23次、座谈10次、回信31封、贺信15封、视察慰问21次、重要批示6次、演讲贺词15篇、其他涉及教育的讲话33次。这些重要文献和讲话对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思政课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有助于激励广大思政课教师从國家对人才需求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讲好思政课的重要性,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身体力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要立足新时代、领悟新思想、把握新环境、明确新任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持以生为本,用情用心用力上好每一节课,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实现民族复兴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二)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入行

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高校的鲜亮底色。思政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育人课程。它以政治引导、道德涵化、法治教育为主体内容,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教学目标。重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奋斗精神的培育,促进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等素质同步提高,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思政课的重大责任和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是切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学校通过系统教学,不断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立志为民族复兴事业奋斗终身的时代新人,为实现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以确保民族复兴伟业后继有人、永续推进、兴旺发达。

因此,只有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阐释和现实分析能力,提高课程教学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思想认同与情感认同,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丹心向党、矢志不渝,以实际行动将流光溢彩的青春岁月融入党和人民的复兴事业,奋力谱写砥砺奋进新征程的华美乐章。

(三)有助于坚定大学生信仰信念信心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中国之变”与“世界之变”同镜同框。各个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博弈日趋激烈,“机遇”与“挑战”之大前所未有。与此同时,我国“十四五”逆势开局,14亿中国人民昂首奋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壮阔道路上,新征程新目标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青年大学生使命在肩。思政课集价值目标引领、思想品德教育与健全人格培养于一体,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3]等方面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愈加突显”[4]。只有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渗透力和凝聚力,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活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转化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巨大精神动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坚定大学生信仰信念信心,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二、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主体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国家的各项利好政策推动下,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都能够做到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铸魂育人使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书育人本领,使得教学实效性显著增强。但是,目前在部分高校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实效性不足的问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学环境的影响,也有教学主体(教师)和客体(学生)的影响。就教学主体而言,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三个方面。

(一)重知识轻能力

目前,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为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角,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着教师怎么教来安排的,教学活动是“以教为中心”来进行的,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写,中间穿插部分讨论或提问,这样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但是由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很少,这种“我教你学”的单调、机械、死板的教学模式,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理念,必然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落到实处,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效果不理想。DFB3EBD8-6F55-4ECE-A4A0-E54C1671D906

(二)重结果轻过程

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评价环节,一部分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来自期末考试成绩,而缺乏必要的教学过程的跟踪监测和实时评估,不利于及时反思和改进。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很难提问到全班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师不太可能了解多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不能做到以生为本。由于课前、课中、课后相脱节,导致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认为只要考试前临时突击、夜战、死记硬背就行了,而不重视平时的学习积累、认真思考、理解消化和运用。个别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偶尔也会出现逃课现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重理论轻实践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社会实践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化知识为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长效机制,大多数思政课教师都认识到了社会实践对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师忽视了实践环节在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过程中的作用,没有真正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导致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不强,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普遍,最终结果便是课程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三、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遵循教学原则、提高教师素质、了解教学对象、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是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一)遵循教学原则

这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遵循四个统一的教学原则,即“坚持育德与育人教育相统一,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统一”[5]。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同步提高,淬炼学生言出必行的使命担当、行则必至的坚定意志,真正达成思政课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教学目标,铸牢民族复兴人才基石,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二)提高教师素质

这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归根到底靠人才和教育,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宽厚的专业素养、广博的知识结构、胜任的教育能力、健康的身心素质。学高为师、行为世范,是对每一位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力求以自身渊博的学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让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成为激励大学生奋发有为、再创辉煌的精神滋养。

(三)了解教学对象

这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和保障。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了解教学对象主要是指了解教学对象的需求,即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想了解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以及困惑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并努力回应学生的诉求,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度和满意度,这有助于及时调整和调控教学过程,完善和改进教学设计,做到持续追踪、动态更新,并依据反馈信息,了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矫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盲目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力求让学生听得懂、学得好、理解深、认同强。

(四)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突破口。广大思政课教师要从“两个大局”战略高度,把思政课作为育人铸魂、固本培元的战略工程抓紧抓好,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坚决摒弃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論轻实践的做法,坚持“以学定教”;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先进教学手段,与时俱进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灵活运用微课、微视频、MOOC、研究式、专题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打通线下和线上,推动线上教学平台与线下育人资源相融合;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融洽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质疑和反思,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掌握回报社会、服务祖国的过硬本领,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自觉奋进复兴征程。

(五)强化实践教学

这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现实路径。思政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的递进升华过程,它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需要教师用心用情触及学生的心灵,需要学生真正认同和接受,最终实现以知导行。为此,高校要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到思政课的教学计划当中,并且制定好教学大纲,合理规定学时和学分;每一位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要拟订详细的实施计划,应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有考核评价标准;实践活动结束后,要对实践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并形成持续改进报告,以便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通过反复完善和改进,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党和民族的千秋伟业。广大思政课教师应站稳政治立场,心系国家安危,不负时代重任,进一步增强上好思政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从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高度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以“思想政治课”唱响新征程上“强国有我”的奋斗强音,努力培养时代新人,为民族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5]张雪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2]习近平.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中国青年报,2019-03-20(01).

[3]赖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9.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1).DFB3EBD8-6F55-4ECE-A4A0-E54C1671D906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性思政课高校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