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2-06-18 20:20彭晓晓周亚爽曹玲李晗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彭晓晓 周亚爽 曹玲 李晗

摘要:为充分发挥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团队在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过程中,深入分析经典诗词和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对照课程的章节内容,找准切入点,将其与教学知识点相融合,将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培养、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高校思政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对大学生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大引导意义。近些年,党和国家极其重视高校思政工作,多次发表有关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讲话,强调各类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旨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也为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课程思政就是以课程为载体,以各学科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育人实践。在新时代,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政策和文件精神,将课程思政做实做细,需要一线专业课教师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1]。

一、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教学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是农林职业院校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课,该课程涵盖了良种选育、苗圃建立、种实生产、播种育苗、无性繁殖育苗、大田管理、苗木出圃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并应用种苗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政教育和价值观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思想素养也得到提高,增强专业自信,强化责任担当,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林、爱林、护林、造林”的热情,甘愿为林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二、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思政元素来源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涉及林业、生态、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从历史重要事件、科学家故事、时代楷模、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入手,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切入点。

(一)经典诗词为课程思政提供文化来源

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内容涉及学习、做人、修身、践行、教育等方面,是以“育人”为中心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百科全书”。其中,“不耻下问”的谦逊好学精神,“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仁爱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文化等,一直是我们奋发进取的力量源泉,焕发着长久的生命力,激励着人们努力前行久

伟大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是德育思想的经典,始终围绕着“道”和“德”来展开,提出培养“上德之人”的目标,用“上善若水”来说明至高无上的品性。

岳飞《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激励我们珍惜生命和时光,把握机遇,报效祖国;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引导我们有责任与担当,勇于肩负历史使命;毛泽东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表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强调了不怕困难、勇敢顽强、迎难而上的进取精神;“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道出了不怕牺牲、坚定信心、顽强拼搏的意志。

从经典诗词中汲取营养,既是对党中央提出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文化育人的积极回应,也赋予德育教育新的载体和形式,将优秀历史文化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并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让专业课学习更具知识性、趣味性,让经典文化进课堂、进头脑。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为课程思政提供精神来源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绘制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无私奉献、奋勇拼搏的伟大图景,涌现出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从精神谱系中汲取丰厚营养,汲取前行的力量[3]。

紅色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如,“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坚定理想、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团结一致、公平竞争”的奥运精神,“精准务实、攻坚克难”的脱贫攻坚精神,“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抗美援朝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还有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抗洪精神、工匠精神、塞罕坝精神、航天精神等[4]。

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感受红色精神,让学生体会力量的源泉,从历史的教科书中汲取营养,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和理解世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当代大学生为富国强国、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5]。

三、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思政探索与切入点分析

林木种苗生产是我国林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丰富的优良种苗是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需求,是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是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林木种苗产业,加强种苗的选育、培养和推广,为林业生产绿化提供充足的优质苗木。

(一)育苗前准备

在林木良种选育部分,介绍林木育种专家金志明的育种故事:几十秋如一日,从事小叶杨的速生和抗逆性等优良特性的选育工作,结束了吉林省“八百里旱海”的面貌,加快了“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速度。以此来学习育种家锲而不舍、始终如一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潜心钻研的科研精神。虽然已经取得累累硕果,仍然志在千里,决心为长白松良种选育再立新功。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为生态环境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苗圃建立是一个综合项目,需要对所属区域的植被、土壤、水源、交通、病虫害等相关因子进行全面的调查。苗圃规划设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学会知识迁移与应用,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时需要对土地租赁价格、农资价格、土建材料价格等进行成本的预算和预期收益分析,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责任担当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安全生产意识和林业法律观念。3BD9E3CE-382E-4E03-A011-C5653442A612

(二)苗木培育

在种实生产环节,科学、适时采种直接影响种子的品质和产量。适时的采收就需要熟悉林木结实规律,掌握种实成熟特征和脱落习性,这就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规律。实践课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促使他们合理分工,培养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品格,继承林业人不畏艰辛、不懈进取的精神。

播种育苗必须选用检验合格的种子。为了使种子发芽迅速整齐,保证苗木产量和质量,播种前要对采收的种子进行精选、消毒、催芽、包衣等一些列处理。通过观看电视剧片段《最美的青春》,了解塞罕坝林场建设过程:通过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奋斗、接力传承,最终为京津地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以此来学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塞罕坝精神。通过亲自体验播种过程,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掌握实生苗繁育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6]。

扦插、嫁接、分株、压条等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的根、茎、叶、芽等营养器官,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将其培养成独立新植株的育苗方法。基于“爱国、敬业、精技、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问题,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和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讲解嫁接起源时,告诉学生《尔雅》最早对此有所记载,后来在白居易《长恨歌》里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句。人们根据自然界中连理枝、连理树的现象,发明了嫁接技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习百姓心中的“活雷锋”张庆连不忘初心,引领群众播翠撒绿、奉献社会,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植果木、经营苗圃,用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带领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三)苗木田间管理

苗木的大田管理主要包括土肥水等的管理和自然灾害的防治。介绍2021年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蒋贵菊推广保护性耕作,在生产车间、在实验室、在草原、在田间地头、在学校课堂、在医疗一线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潜心研究、刻苦钻研,把论文写在车间里、写在大地上、写在课堂上、写在为群众健康服务的第一线,旨在让土地“肥”起来,农民富起来。通过这些案例,引导学生不断从先进典范身上汲取精神营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并鼓励学生把这些精神转化为投身努力学习以及科研创新的实际行动。

学习国内外施肥与灌溉新技术及发展趋势时,如水肥一体化技术、智慧林业技术等,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为国为民的情怀。苗木灌溉离不开水,通过讲解以色列这个极度缺水的国家创造的节水奇迹,引入滴灌节水灌溉措施,植入节约资源、节约用水的观念;通过介绍世界第八大奇迹林州红旗渠修建过程,使学生了解上世纪60年代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10万林州人民凭借自己的双手,历经10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凿出全长1500km的人工天河,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以此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同时,警示学生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在病虫害防控方面,我国一直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7]。介绍新闻媒体报道的无人机喷雾防治病虫害,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林业生產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我国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政策,并让学生了解专业化防治病虫害的前景,有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引导学生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科技兴林、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苗木生长离不开土壤、水分、空气、光照等自然环境条件,从事苗木生产注定面对烈日、狂风、冰雪等恶劣生产环境,“面朝黄土背朝天”“满脚泥巴一身汗”更是常有的事。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务实求真的品质,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课堂中引入党的十九大代表、我校园艺学院优秀毕业生牛文梅的事迹:踏实肯干、不辞劳苦,用实际行动践行“踏遍青山终不悔”的铮铮誓言,为美丽河南建设贡献力量。学习我校优秀毕业生“现代艾草之父”马文晓:研究和推广艾草的当代价值,并通过影视作品《艾向人间》来推动艾企业发展,使艾产品“走出去”,为弘扬我国传统中医文化助力添彩。学习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热爱林草、献身林草的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力争靠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会争光添彩。

(四)苗木出圃

苗木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育,达到绿化要求的规格时即可出圃。出圃主要包括苗木分级、统计、包装运输和检验消毒等环节,苗木分级和统计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强调培养合格苗木以提高森林质量,以此来塑造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诚信经营、公正执法的职业品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下,检验消毒显得尤为重要。讲解由于监管疏漏,美国白蛾随军用物资传入亚洲,入侵我国后,对我国10多个省份的林木造成严重危害,它所到之处就像被火烧一样,又称为“无烟的火灾”。介绍冷链食品、进口水果蔬菜等携带新冠病毒的案例,以此突出检验检疫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培根在《习惯论》中写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8]。因此,解决了思想认知上的问题,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这样一把利器,会让学生的思想变得通透、行为变得通达。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让思政理念细水长流式地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与思政素养得到全方位发展与提升,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的“三全育人”目标,以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洪镔.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设计——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0,22(03):15-19.

[2]孙士现,顾永安.《论语》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育人基因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9(05):103-107.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2(01).

[4]胡耀南,徐思思.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赓续红色精神[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45-47.

[5]李燕妮.基于活动载体下开展大学生红色教育的探讨[J].智库时代,2018(46):59-60.

[6]黄少军,周晓舟,马留辉,等.《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05):171-173.

[7]王海光.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思政教学案例设计[J].天津农业科学,2021,27(04):72-81.

[8]岳鑫,刘德旺,张英,等.思政教育融入药用植物栽培学教学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8):152-154.3BD9E3CE-382E-4E03-A011-C5653442A612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