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研究

2022-06-19 10:05杨志荣
学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摘 要: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使得各阶段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现代教育模式已与以往大有不同。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关键学科之一,这门学科具备显著的抽象性及复杂性,学生若想学好数学知识,就必须具备极高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依赖性较强,普遍缺乏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使得其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效存在差距,脱离了教师的指引便无法独立解决学科问题。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把握好时代发展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落实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工作,“授之以渔”地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独立思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0-007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0.026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环节,也是夯实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如何落实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提升人才培育质量是一个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持续推进,各阶段的教育模式变得更为科学化,但其中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是最为突出的教学弊端,这也是学科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的主要抑制因素。小学数学教师应明晰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的新变化及新需求,明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所在,并借助合理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推进这项工作。

一、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变化和新需求

随着国家教育理念的持续改革,传统教育理念的弊端愈发突出,新时期改革数学教学工作的任务是紧迫的。新课标强调教师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投入知识的探索中。但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尚小,学习依赖性过高。教师常会因为担心学生学不懂、学不会、学不好,而始终将课堂主导权攥在自己手上,仍以一种灌输式的形式展开教学。这种教育模式下的教学进度虽不会受到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暴露出的问题也并不明显,但一旦脱离了教师的指引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学科问题,他们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导致的。“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现今小学数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新课改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应将课堂主导地位还给学生。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学应着力于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在教学模式方面要强调创新性,并做好学科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教师需借助适应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在教学评价方面要强调灵活性,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借助合理的教学评价来客观检验教学成效,并做出针对性的整改。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强调灵活性,借助启发性的教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思考,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氛围方面要强调和谐性。借助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知识探索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总之,小学数学教师需积极迎合国家教育理念的变革,及时推进教学改革工作,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后续学习以及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二、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分析

数学学科的高抽象性决定了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高要求。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秉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自己的思考与见解。要达到上述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确保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行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将以往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并能对学科问题产生自己的思考。这一思考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合理性,而非天马行空的胡乱猜想。做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工作是小学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帮助学生内化数学知识的关键举措,是提升学习成效的根本途径。总体而言,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举措具备极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培养好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数学知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意义不是借助机械记忆达到复述知识的目的,而是深入理解知识的根本内涵,掌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知识加以完善和改进。当然,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习得知识”是其在这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并独立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学生只有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度思考,才能将学科知识内化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1]。独立思考能力在此过程中起到最为关键的决定性作用。

其次,培养好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此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追求新鲜事物,也更愿意投入自己更感兴趣的活动中。如若能使学生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投入数学学习中必然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教师若能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开展教学活动,做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工作并确保其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学生便能在遇到問题的第一时间自主思考解决,而不是将学习全部托付于教师的指导上。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确保学生始终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最后,培养好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推动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理念是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导向的。素质教育理念旨在借助开展特定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逐步具备某种特定的能力,进而达成教育目的。简单来说,素质教育要求受教育者能在参与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自主获取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也意味着受教育者能够自主地独立思考,这是确保其能够有效获取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的关键。由此可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举措能对推动学科教育发展起到显著的现实意义,这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明确的一点。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展开详细探讨。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探讨

(一)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要想践行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工作,就需先确保学生能在课堂上得到独立思考的条件,教师需摒弃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具体而言,教师需将既有的理论式授课模式转换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趣味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适当的实践活动能有效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知[2]。在实践课堂中,教师需结合数学教材内容设置出适宜的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调动自有知识并联系其他辅助手段探索和解决问题。教师可在学生发表完意见后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就此展开讨论,积极动脑拓展思路,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有效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确保学生逐步地将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且这一教学策略能有效削减学生的学习依赖性,促使学生在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喜悦感,并认识到脱离教师指引自己也能解决数学问题,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逐渐从被动式的学习进入主动式的探索中。这种学习习惯下的学生能切实感知到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并充分认识学科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善于将理论知识转换为现实问题。

(二)改革教学检验标准

各小学应将学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囊括于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成效的范畴之中。以往以学习成绩为单一评价因素的机制应被彻底摒弃,需将实践课堂成绩及开放式作业的完成情况纳入考评机制中,将其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标准,且这项考核成绩应占据学生数学总成绩中相对较高的比例。如此一来,实践教学及开放性的作业便可被正式纳入教学计划内。同时,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开展实践教学,学生也能更为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能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会更为积极地投入创设实践课堂内容、设计开放性作业的工作中,学生亦会为了取得理想的成绩而认真地参与到实践学习和开放式作业的完成中。

例如,可以用计分的形式来统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并统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分数的形式予以呈现并将其反映在最终学科成绩之中,以“学习表现30%+作业完成情况30%+笔试成绩40%”的比例做出最终所得成绩。同样,教师所设计的实践教学数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任务完成情况、开放性作业的设置质量等都需客观反映在评价体系中。教学检验标准的改革是推进教学模式创新的源动力,是确保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关键[3]。

(三)灵活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需借助提升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来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兴趣作为指引学生独立思考的主要因素。在此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不尽相同的。教师需借助引导及启迪的方式来开展知识传授,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进而获取相应的数学知识。教师还需设计一些具备启发性的问题,不应以标准式的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一方面,教师需提升数学教学问题的趣味性,以问题的形式来引入学科知识内容,引导学生产生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还需借助将学科知识生活化来削弱数学知识的枯燥感,确保学生直观感知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设定适应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引导学生主动提出质疑,并展开思考。

基于逻辑关系角度而言,疑问是先于思考而产生的,疑问是产生思考的诱发性条件。因此,教师需借助合理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产生思考,并借助生活化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深度的探索中。例如,在教授完分数的相关知识后,为使学生明晰“分母不可为0”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知识,明晰“除以几代表平均分成几份”,并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将一个苹果平均分为0份,使之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母不可为0”这一概念的认知。借此,学生能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善于从多角度入手分析数学知识。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思维认知角度入手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主动感知,将学生的形象化思维转换为逻辑性思维,使之形成良好的思考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导者,具备高度权威性。这种不对等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无法自主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且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依赖性过强,不善于思考学习内容,习惯于将学习依附于教师的指导上。这就使得学生无法积极自主地投入知识的思考中,也不利于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营造出一个相对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奠定良好基础[4]。具体来谈,教师需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需善于把握学生的认知及心理,挖掘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兴趣点所在,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需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以一种平等的身份来征求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意见,并以此为改革教学形式及内容的主要依据。

总体来说,若想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工作,就必须确保课堂氛围的自由活泼及宽松。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思维发展并不成熟,但他们也是一个个独立个体,有着自己的思考见解。教师需引导学生将这种独立思维联系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来解决数学问题。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氛围过于低沉,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习的枯燥感,使得学生逐渐丧失思考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需创设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借助互动交流环节来了解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借助合理的教学问题及合作学习等方式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结语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极为活跃的,具备高度可塑性。由这一点来看学生应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出良好的创造性,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学生的学习依赖性过强,面对数学问题时无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便手足无措,这更加凸显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落实好教学改革工作,结合多方力量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方式,并最终形成独立思考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建红.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7):134.

[2] 李艳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133.

[3] 蔡虹怡.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3):238.

[4] 蒙秋.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0):208.

作者简介:杨志荣(1965.2— ),男,汉族,甘肃张掖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