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

2022-06-19 10:05赵冬
学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劳动教育阅读教学

摘 要:“五育并举”理念下,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其科学合理地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旨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分析阅读教学中劳动教育渗透的现状,并提出劳动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五育并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0-010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0.034

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劳动教育目标、内容、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等,要求中小学阶段各个学科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都应关注劳动教育的渗透,以便于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真正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调查中发现,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劳动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制约了劳动教育价值的发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劳动教育渗透现状分析

“五育并举”理念下,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旨在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素质教育背景下,虽然已经明确了劳动教育的价值。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差异性。通常,越是注重素质教育的地区,例如:北京、浙江、上海等地区,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相对比较好,不仅劳动教育的内容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也非常多样化。但是对于其他地区来说,由于应试教育理念仍占据主导地位,学校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劳动教育宣传等,致使小学语文教师对劳动教育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常常认为劳动教育可有可无,甚至存在极强的应付状态,难以真正促进劳动教育与语文阅读的深度融合。

第二,对阅读文本中劳动资源挖掘不足。在现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是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主要依据。同时,现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文本中也蕴含了大量的劳动素材,是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但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对劳动教材认识不足,理解不够透彻等,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缺乏劳动教育素材的开发和挖掘。另外,由于当前部分小学教师对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有限,致使在阅读教学中,原本可被利用的劳动教育素材被大量闲置。

第三,劳动教育渗透路径单一。在“五育并举”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促进劳动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时,必须要对具体的渗透路径进行优化和改进,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但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對具体的渗透路径研究不够深刻,选择的劳动渗透路径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综合性,甚至是将劳动教育生硬地渗透其中。如此一来,严重制约了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效果。

第四,缺乏教学评价的保障。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之所以不重视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教师并未将劳动教育纳入具体的评价目标中,致使在具体渗透的过程中常常被忽视掉。同时,学校的教育管理部门也尚未出台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并未对劳动教育进行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严重制约了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效果[1]。

二、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劳动教育观念

教师作为实施阅读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自身秉承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了阅读课堂的教学设计和效果。以往,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成绩、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为首要目标,忽视了劳动教育在阅读中的渗透。而在“五育并举”理念下,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中挣脱出来,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并结合阅读教学内容,深挖其中蕴含的劳动教育素材,确定劳动教育目标。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在促进劳动教育与阅读教学渗透的过程中,还必须要结合教育的内容,对整个阅读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结合阅读文本中的劳动素材,科学渗透劳动教育,以便于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强烈的劳动观念。

(二)深挖阅读教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

为了促进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教师不仅要熟悉劳动教育的基本任务、基本目标,还应对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精准把握其中蕴含的劳动元素。就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劳动教育元素。具体来说,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的劳动教育文章主要分为三类:首先,对劳动精神进行歌颂的文章。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中,主要介绍了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纲目》不畏艰险、不顾自身安危等,常常攀登悬崖采药、利用自己的身体试验药效等。这一类文章旨在强化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其次,对劳动成果、创造幸福生活进行歌颂。在这一类的文章中,主要对劳动的场景进行了描述,或者展现了劳动成果等,旨在引领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劳动的价值,并唤醒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创造劳动的积极性。最后,对劳动之美进行弘扬。这一类的文章中主要体现了劳动的技艺之美,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感悟劳动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进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中,并在参与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2]。

(三)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劳动教育渗透效果

为了促进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教师还应对传统的渗透路径进行优化和改进,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全方位、多维度渗透劳动教育。

首先,依托课文中劳动场面描写,在阅读中发现劳动之美。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对劳动场面进行了描写,其语言十分优美,可促使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心生向往。例如,在《走月亮》这一篇文章中,在我和阿妈走月亮的过程中随处可见的景色,皆是关于劳动场面的描写。教师在渗透劳动教育的时候,就可以此出发,引导学生对其反复阅读,结合文章中的“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它浇灌过的稻田,春天我们种油菜、种蚕豆……看,稻谷就要成熟了……”感悟其中蕴含的劳动之美,使学生在阅读中强化自身的劳动意识。再比如,在《少年闰土》这一篇文章中,可通过“我”和“闰土”的交谈,感悟到农村劳动的乐趣;在《四时田园杂兴》中,“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对劳动场景进行了描述。这些文章都对劳动进行了描写,着重强调了劳动的乐趣、劳动的美,是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因此,教师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可充分借助这些描写劳动场面的文字,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文字,挖掘劳动中蕴含的美和乐趣,逐渐强化自身的劳动意识。

其次,结合人物描写加深对劳动者品质的认识。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章对劳动人民的形象进行了描写。但这些文章中描写的劳动人民形象与学生意识中的劳动人民形象不同,不再是苍老、艰苦的形象,而是精神抖擞、技艺高超、踏实勤恳的劳动人民。例如,在《他像一颗挺脱的树》中,就给学生刻画了祥子年轻时的样子,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梦想成为出色车夫、独立劳动者的年轻人,字里行间都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年轻劳动者的旺盛生命力;在《刷子李》中从刷子李徒弟曹小三的视角上,对刷子李神乎其神的刷墙技术进行了描写,从教材中对其进行描写的语句上来说,就可以看出刷子李高超的技艺。因此,在对这一类的文章进行阅读的时候,就可以从人物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阅读完成之后,对人物特点进行总结,强化文章中人物的劳动者身份,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明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最终从不同的角度上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敬佩。

最后,对劳动的过程进行分析,在阅读中认识劳动的创造性。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收录了一些关于劳动创造的文章内容。例如,在《竹节人》这一篇文章中,借助简洁、风趣的语言,将竹节人制作、玩的过程进行了清晰的描述。基于此,在渗透劳动教育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围绕劳动过程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明确玩具制作过程,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旨在阅读中感悟劳动制作过程。再比如,在《风向袋的制作》中,这一篇说明性文章主要对风向袋的制作过程进行了清楚的描述。教师在渗透劳动教育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辅助劳动实践,使学生在亲手制作、阅读的双重作用下,理解文章中描写的内容,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最终体会劳动的创造性、科学性。

(四)优化劳动教育渗透方式

正所谓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更好地促进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教师还应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下解放出来,结合阅读教学的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选择针对性的渗透模式。

首先,积极创设阅读情境,强化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与劳动相关的情境。如此,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促使学生在特定的劳动情境中,对劳动形成了深刻的认知。例如,在《葡萄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结合有关劳动的内容,从网络上搜集新疆人民采摘葡萄、晾晒葡萄的视频,将其制作成为阅读情境。如此一来,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对劳动人民的智慧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并强化了小学生的劳动热情,促使其在情境中对劳动形成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其次,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新课程标准下,明确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背景下,为了促进劳动教育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效果,还应从阅读课堂中走出来,将课堂上的阅读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自身的劳动能力。例如,在《邓小平爷爷植树》的阅读教学中,为了促进劳动教育的渗透效果,教师在设计阅读时,可搜集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熟悉植树的相关知识。接着,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之余,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花园中植树,促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强化自身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同时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逐渐感受到劳动的乐趣,真正实现了劳动教育的目的。

最后,积极开展课堂表演。新课程改革下,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等,科学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旨在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因此,为了促进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教师还应结合小学生的阅读需求,结合教材中有关劳动的场景、内容等,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内容演绎出来。如此,学生在亲身表演的过程中,也对文本内容形成了深刻的感悟和体会,也体会到劳动的美好。例如,在《乡下人家》的阅读教学中,课文中描绘了一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其中蕴含着诸多劳动因素,包括:种瓜、种花、养鸡、捣衣等。教师在强化劳动教育渗透的时候,可指导小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采用即兴表演的方式将其演绎出来。如此,不仅丰富了阅读教学方式,也促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含义。

(五)加强集体教研、改进评价制度

语文学科在渗透劳动教育方面存在独特的优势。为了促进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教师不仅要对语文核心素养、劳动教育的内涵进行深入的解读,还必须要对教材中蕴含的劳动资源进行挖掘,据此设计教学目标。但在这一过程中,仅仅依靠个人是很难完成的,必须要通过集体备课,在教师的通力合作中,才能充分挖掘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劳动资源,并对其进行归纳、分类,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阶段性、层次性地渗透劳动教育,真正将劳动教育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到一起[3]。

另外,为了促进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效果,还应对传统的阅读评价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结果、阅读题完成情况,还应关注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的劳动态度、对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最终的劳动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同时,教师还必须将评价的结果记入到学生的成长档案中。在优化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还应坚持多元化评价主体,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促进劳动教育在阅读学习中的渗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每一位学生都是未來社会的建设者,唯有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才能具备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基于此,在“五育并举”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劳动教育,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中蕴含的劳动元素,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渗透,确保学生在阅读中对劳动形成正确的认识,真正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参考文献

[1] 张娟娟.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2021(43):5.

[2] 葛玉琴.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策略初探[J].家长,2021(30):132.

[3] 耿小艳.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策略初探[J].读写算,2021(27):91.

作者简介:赵冬(1976.10— ),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劳动教育阅读教学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