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问题 促进健康成长

2022-06-19 10:05刘建丽
学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农村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及教育部门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且数量逐渐增多,小学生在寄宿制学校封闭式学习、生活环境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从而对其成长、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随后阐述了寄宿制管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后提出干预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策略和具体方法,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问题

中圖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0-018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0.063

设立农村寄宿制学校能够解决学生上学不方便、交通安全等问题,同时也可以优化管理,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但是寄宿制管理会让学生过早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导致学生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心、爱护、管理和教育,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何发挥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和功能,发现并针对性地疏导、干预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了寄宿制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1.强迫和偏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小学生会接触海量的知识和信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客观的分析,在寄宿学习、生活过程中会感到无所适从,常常产生没有意义却又无法摆脱的思想和行为,过于强迫和偏执,导致产生负面情绪和沉重的心理压力。

2.人际关系敏感。寄宿生活会让学生被动进入集体生活,面对不同年龄、性格和家境的同学需要自己处理人际交往问题,与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但是很多小学生不能有效管理和规划自己的行为、生活,再加上自身性格方面的问题,往往会陷入人际困境、形成人际焦虑、造成人际敏感,很容易导致他们冲动任性,与同学产生语言、肢体上的矛盾甚至冲突。

3.抑郁和焦虑。寄宿制学校大多实行封闭式甚至是军事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虽说很大程度上能阻止学生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但是也会限制学生的“人身自由”,学生在这种约束下只能单调重复的生活。表面上“规规矩矩”,实际上会加剧学生的压抑心理和疲惫感,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害怕学习、害怕考试,甚至厌学。

4.性格孤僻、胆怯。寄宿学生长时间在学校生活,与父母、亲人分离,缺少情感交流,无形中对父母会形成疏远感和陌生感。他们缺乏安全感,性格很容易出现缺陷,如孤僻、胆怯、冷漠等,如果不能及时消除他们的孤独、无助感,久而久之就会对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5.攀比心、虚荣心强。寄宿学生离开家庭和父母的照顾独自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家长会给他们大量生活费、零花钱,因此他们过早有了自主支配钱财的机会,这会引发他们的攀比、虚荣心,导致他们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不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未来发展有不良影响。

6.严重的个人行为和逆反心理。寄宿学生在集体生活过程中没有与父母、家人沟通交流的机会,长此以往个人主义问题严重突显,不能通过交流解决问题,处理人际关系时以自我为中心。自身的负面情绪无法有效得到排解,从而变得自闭抑郁或冲动暴躁,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很容易形成团体型小帮派,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他人影响,出现拉帮结派的现象,与同学发生矛盾,甚至出现打群架、欺凌同学的不良行为。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首先,学校因素。寄宿制学校过于关注提升学生成绩,忽略学生的心理,制定不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导致学生没有休息时间,超负荷地学习。寄宿制学校严格的管理方式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同时,寄宿制学校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问题预防与危机干预体系,无法有效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其次,家庭因素。很多学生家长忙于工作、外出打工,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缺位,对学生关心不够,认为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事,导致学生孤独心理严重;部分家长对学生期望过高,给他们提出过高要求,一味要求学习成绩,学生压力过大,产生心理问题。最后,学生因素。很多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差,集体生活出现问题时往往会采取消极态度选择逃避,从而引发疲惫心理。小学生思维和认知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情绪管理能力不强,压力过大的状态下很容易焦虑、情绪崩溃,如果不能释放这些负面情绪,在心中积压,久而久之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寄宿制管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寄宿制管理能够将学生置于封闭、安全的空间中,为学生营造管理严格的学习、生活环境,有效规避各种社会不良思想影响学生,还能够避免学生沉迷于网吧、游戏厅、KTV等娱乐场所。同时,寄宿制学校对于宿舍管理相对严格,可以有效减少各种安全事故发生,极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寄宿制学校对宿舍的卫生要求比较高,经常检查学生宿舍,并开展宿舍内务评比。这种严格的要求和内务评比可以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和竞争精神,让学生的学校生活井然有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和行为习惯,学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履行自己的职责,在集体生活过程中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饭、打扫卫生、洗衣服等,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更快地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不再对他人存有依赖心理。

(二)消极影响

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大部分寄宿制学校都实行封闭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非常紧张,无形中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剧学生的焦虑心理。学生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非常满,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很少有自主休息和放松的时间;而且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科占据了大部分的课时,音乐、美术、体育等副科稍显不足,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不小的挑战,学习压力非常大。此外,课余活动相当有限,主要以学期运动会、重要节日的文艺活动为主,日常几乎没有课余活动,基本都被自习课、习题课占据,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无法有效得到排解。另一方面,造成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情绪不稳定。寄宿生活会让学生长时间被動离开家人进入集体生活,学着与他人交往。性格相对内向、孤僻的学生会不习惯、不适应寄宿生活,面对不同年龄、性格和家境的同学人际交往会出现问题,容易陷入人际困境、形成人际焦虑、造成人际关系敏感,导致他们心理压力巨大而出现问题,性格越来越孤僻、抑郁,无心学习。他们冲动任性,与同学产生语言、肢体上的矛盾甚至冲突。小学生本就处于情绪多变的时期,容易受到情绪的控制出现过激行为,进而产生不良后果。当小学生进入寄宿制学校,这种封闭的管理环境、严格的管理要求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压抑学生的天性和成长,更容易刺激学生的情绪,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出现各种问题。小学生需要在寄宿学习、生活过程中自己处理各种事情,如融入集体、掌握知识、处理人际关系等,任何一件事情出现异常都有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负面情绪,进而演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

(一)主动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校园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创设良好校园心理环境的重要性。寄宿制学校要重视美化、绿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感到心旷神怡。学校要重视建设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人文环境,设计并组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尽量表现自己、享受乐趣,从而促进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学生之间实现友好、互助,帮助学生潜意识中认同校园文化,不断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调节好学习状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避免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例如,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只盲目注重知识教学,要根据农村校园的特点积极构建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学校要构建特色的校园文化,宣扬学校的文化特点,让学生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感受校园文化带来的快乐,同时拉近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交流,用亲切的语言跟学生对话,让学生内心放下抵触情绪,缓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以往教师在学生眼中非常严厉,很多学生遇到问题都不敢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二)完善寄宿制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能够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供更全面的保证。首先,农村学校要配备专业人员建立心理咨询室,构建远离教室的独立空间,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其次,要经常举办讲座和课程,引导全校师生更全面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判断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尽早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最后,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置不同的心理健康服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完善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体系,把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例如,为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在宿舍与教室中间建立心理咨询室,一方面可以保护学生的隐私,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咨询。学校要安排专业的心理教师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另外,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心理辅导活动,把学生的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三)联合家庭教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家庭对于学生来说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相较于走读生来说,寄宿学生与家庭的联系不那么密切,但是寄宿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情绪波动较大,更需要家庭的关心、教育和引导。所以,要积极联合家庭教育、开展家校合作。教师应当提高关注与重视家校合作,定时、定期开展家长会、设立学校开放日,与家长面对面地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状态,适时为寄宿学生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教师还要利用QQ、微信等软件建立群聊,和家长保持联系,大大提高家校合作效率,即时、快速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社交软件构建家校沟通渠道,现在农村家长使用手机的频率比以往要高,微信沟通更方便,教师可以构建班级微信群,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教师还可以在群里与家长进行“交流会”,沟通学生目前的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四)科学设置作息和课程表,减轻学习压力

大多数寄宿制学校的时间、课程安排和管理都非常严格,给学生心理造成巨大压力。为了有效减轻、解决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该科学设置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教师可以把晚自习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行分配,而不要上课;合理安排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和音乐、体育、美术等副课,让学生真正做到劳逸结合。积极组织各式各样、内容丰富的课余活动,如阅读、体育、实践、公益、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效缓解和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提高其学习的能动性。寄宿学生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如果学校时间安排得过于饱和,会给学生带来很强的压迫感,基于此,教师要科学设定课程时间。如每周五下午组织班会活动,一方面总结本周情况,另一方面开展一些班级活动,通过班级活动营造轻松的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五)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

课堂是学校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形成心理品质的活动载体。教师把握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环节可以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有效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寄宿制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应该提高重视课堂教学,深入研读各科教材,挖掘并整合其中的心理教育内容,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可以汲取和学习基础知识,也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提升抗压、抗挫折的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倡导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趣味教学活动,如组织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通过协作讨论、交流学习内容,在促进学生之间交流的同时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寄宿制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的前提,也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所以,无论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都应当树立正确、清醒的思想和观念,牢牢把握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现状和基本特点,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发挥寄宿制管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通过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联合家庭教育、科学设置作息和课程表、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等途径完善、优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机制,解决寄宿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性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 吴迪雅.农村寄宿制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4).

[2] 杨重清.探究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华夏教师,2019(33).

[3] 王艳春,金英喜.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科技展望,2016(14).

[4] 智银利.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3(2).

作者简介:刘建丽(1984.8— ),女,汉族,甘肃民乐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422)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