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学是允许学生犯错

2022-06-22 05:54施春文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2年5期
关键词:常识机会错误

施春文

在中国心理学会2020年对中小学和大学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增长的速度近年来非常惊人。近年来,从家长到老师再到社会群体都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再是个别现象背后的生物学因素,而是大环境的因素了。国家心理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学院博士徐凯文老师说,我们的孩子现在面对的环境是“功利的教育、刻舟求剑的父母和失真的童年”,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父母,这个现实我们是切身感受到了的。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除了无奈,是否再无选择?我发现在现实生活和教学中,有一朵小雪花很值得推敲反思——你是如何面对孩子“犯错”的?

先从成都锦里武侯祠里的一副对联说起,对联其中一句“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后来治蜀要深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诸葛一生唯谨慎”,对于追求结果来说,有些错误是不能犯也犯不起的,尤其在一切都要追责的机制下,犯错的成本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承担、能够承担的。但当我们把这种“避免犯错”的思想应用于抚育、教育孩子时,这种思想以及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育行为本身就成了最大的错误!因为这会让孩子失去实践体验和对所学知识进行辩证思考的机会,学习变成机械地输入和存储过程,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被破坏了!

在学习过程中,犯错是必然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贤也非生而知之者,是“敏而好学”“过则勿惮改”的过程中成长而来的。这些本来是常识,但在急功近利的现实大环境里,人们在随大流中渐渐丢掉了这些常识。比如,每一次作业和考试结果一出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第一时间就是分析寻找各种问题,极力避免各种错误。久而久之,都以不犯错误为荣,一错就赏罚分明,草木皆兵。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孩子遇到问题时大家都焦虑不堪,都不约而同地越俎代庖,为孩子消除各种问题,极力避免孩子出错!逃避错误,躲避问题成为自然行为。然而这是多么让人感到恐惧的一件事啊——我们所谓的教育正在剥夺孩子成长的空间!这是值得教育者反思和警惕的,没有犯错的空间,人的属性骤减,人文精神则无处安放,心理问题的隐患在所难免。

犯错是孩子天然的权利,我认为这是最基本的教育常识。我们不妨试着尊重一下“错误”,它仿佛是信使,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反馈信息,我们的目标不是消灭它,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让它帮我们看到我们要去的方向。

犯错的过程是产生真正学习的过程,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既然我们认为反思是最有效的学习机制,那就要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们在错误中学习。

没有不犯错的人,更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允许孩子犯错,就要把孩子当孩子。允许他们犯错甚至鼓励犯错,不急于一时的成败。把孩子当孩子,就是不随意批评、评价、指责甚至指导他们;把孩子当孩子,就是允许他们犯错,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从错误中真正地学习和进步;把孩子当孩子,就是给他们自主的空间,從各种经历中去体验去收获。在他们没有能力自主的地方我们提供帮助和保护,给他们成长的时机,而不是越俎代庖,剥夺他们成长的机会。有了这样的心态和认识,当孩子犯错时,你就不会“急火攻心”,而会为他们“吃一堑长一智”的成长激动开心!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真正的学习都是在错误中发生的。而孩子一犯错就去指出帮忙纠正,孩子的自尊会受到打击,失去反省的机会——也失去了我们教育过程中最珍视的孩子的内在动机。教育者都了解,内在动机是孩子能力成长的“源头活水”。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天然的试错场所,因为这时候的犯错成本最低,孩子有着许多机会去尝试去体验去改正,所以这个过程也是孩子成长最迅速的阶段。而进入社会以后,人不仅在生物学的层面开始衰退,更主要的原因是各种尝试和犯错的机会会断崖式地减少。在教育教学中不允许孩子犯错,是一种“反教育”,会严重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值得谨记:犯错是孩子的权利!犯错的过程才是真正学习的过程!允许孩子犯错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人生最终不只是一个结果,更在于人生的历练过程。在人生长河中,没有永远的对错,对于随时处于成长变化中的孩子更是如此。“静待花开”不是一句诗,也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一种尊重,一种智慧。在孩子犯错时,试着和孩子说一句“恭喜你,你又要进步了!”教会孩子坦然面对错误,在错误中学习和顿悟,比单单教会孩子取得某门课考试成绩的优秀,要重要的多。8FFE0822-1633-45AD-A29B-D42F973F03ED

猜你喜欢
常识机会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健康常识我知道
健康常识我知道
常识:哪杯更冰凉
没机会下手
成长的机会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
“怒”与“努”
“浮”字等
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