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在“错误”中绽放

2022-06-22 15:18杨艳红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2年5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正方体

杨艳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正如华罗庚所说:“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過题的。”那么何况是天真无邪的孩子呢?为什么他们没有权力犯错?面对他们的错误,我们有谁真正关注过他们吗?有没有想过,也许错误的背后就是他们的一次思维飞跃,一次灵感的凸显,只不过我们没有去发现罢了。课堂是学生学习出错的地方,学生伴随着一次次的“错误”而不断地成长。这些错误正暴露了学生的真实思维,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错误信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巧妙点拨,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教学的天空会更广阔,我们的课堂就会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一、巧用错误,创设探究课堂

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种、那种错误,才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精彩。因为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将错就错,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让学生利用“4个小正方体”来创造分数,学生在把4个小正方体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2个小正方体的分数表示方法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表示为,另外的学生认为应该用来表示。这时,教师应巧用错误,而非直接给出正确答案,把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学习小组激烈的讨论和辩论,学生认为分数的表示应该看平均分的是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这时,学生已经把握了“分数”的本质,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同样是2个小正方体,当把4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2份的时候,这2个小正方体是这样的一份,用表示;当把4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时,2个小正方体就变成这样的2份了,就应该用表示了。这时,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最后,学生得出了结论,虽然和意义不一样,但4个小正方体的和相等,都是2个小正方体。

教师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为下面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埋下了伏笔。

二、善待错误,体现成长课堂

滴水不漏、难容错误的传统课堂,让我们只能仰视,感受更多的无奈。课改的今天,我们不妨以一颗平常之心来重新审视课堂,把它视作师生逐步认识错误,利用错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使课堂中的错误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有价值的错误时,教师不能只“堵”不“疏”,也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去埋怨、指责,而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讲评,共同分析犯错误的原因,这样讲解的同学对题目有了更深的认识,听的同学兴趣也高,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错题也将会有更深的认识,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如,在执教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例题:3名工人2小时加工120个零件,某车间24名工人8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大多数学生都根据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式解答,算式为120÷3÷2×24×8=3840个,一位学生却列式为:120÷3×8×(24÷3)=2560个。我发现他的解法有创意,就板书到黑板上。其他同学一看,异口同声说:“错了。”我笑了笑,请这位同学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说:“这个车间的人数是条件中人数的(24÷3)倍,前两步表示3名工人8小时加工的零件。”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想了想,说:“120÷3不对,应改为120÷2×8×(24÷3)。”在这位同学的启发和影响下,其他同学也不再局限于“常规思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重新思考,列出了120÷3×24×(8÷2)、120×(24÷3)×(8÷2)等不同的解法。

在这个案例中,我成功地利用学生的错误,为学生创造了一次打破“常规思路”的机会。然而,假如我当时不是这样做,而是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时立即大喝一声:“你是怎样听课的?你看人家学得多好!拿去改正!”那么学生创新的“火花”肯定就会在瞬间被无情地“剿灭”了,也就不可能出现后面其他学生带来的种种精彩。我为他们的精彩想法喝彩,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成长、成功的机会。

三、巧设错误,成就精彩课堂

出现错误,指出错误原因,再纠正错误。通常对错题的利用往往到此为止。其实,如果我们能再深一步,引导学生一起评议欣赏错误,也许就能发现错误中也会隐藏着闪光点,把这些闪光点放大,错误也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为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我聆听一位优秀教师讲过一节“圆锥体的体积”,在探究圆锥体积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关系时,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大小不一样的圆柱和圆锥学具做实验。学生通过装沙子初步感知它们体积之间的关系。每个小组都在充满兴趣地动手操作,我发现有一个小组同学个个愁容满面,仔细看了看,发现原来他们组的圆柱、圆锥不是等底等高的,无论怎么倒,也没得出什么结论。我心里暗暗替这位老师着急:怎么这么不小心,拿错了学具,一会儿总结汇报的时候这可怎么办?不一会儿学生操作完后,老师让各个小组汇报,学生发言:“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也可以说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其他小组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老师又问:“都有这样的发现吗?”这时,有两个小组的同学举起了手,其中一位同学说:“不对,我们没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室里沸腾起来。老师反问:“没得出结论吗?”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我们的圆锥、圆柱和他们的不一样。”老师似乎也很惊讶:“哦?怎么不一样?”这时,这两个小组的同学互相看看,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叫道:“老师,他们的圆柱(圆锥)应该和我们是一组!”其他同学也纷纷望去,果然,如果他们其中交换一个学具就正好是一套。老师追问:“你们的学具和其他小组的学具有什么不同?”(不等底也不等高)学生马上对比,认真观察后,恍然大悟,得出结论:必须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至此,我才顿悟:这原来是“早有预谋”。我不禁佩服这位老师高超的教学设计,由预设的“不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其中的规律,远比顺利的操作、总结要高明得多。3D4FD0A0-A9F3-48F5-A16F-17CAE6037758

课堂上老师有意“出错”促使学生学得主动,真正体会到“做”数学的乐趣,而这一切都是从正确对待实验中的“错误”开始。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能有效地调节教学气氛,让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更具诱惑力。

四、捕捉错误,生成智慧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学生的错误经常造成课堂的“意外”,这种“意外”有时会令教师措手不及,但这种“意外”又是我们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独特资源,是展示学生思维风采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错误”,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新策略,使学生在纠错改错的过程中提高智慧水平。

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课上:我刚出示“120×5÷120×5”这道题目,几乎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等于1。”我不动声色,接着问:“那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在众多举起的手中,我请了其中一个学生:“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于是这個同学响亮地回答:“我同时先算两个120×5=600,然后再算600÷600=1。”我于是故作糊涂地说:“哦,我知道了,原来这道题目的两个‘120×5可以同时先算。”这时教室里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之后马上有几只手迅速而果断地举了起来:“老师,这道题结果不等于1,因为两个‘120×5不能同时先算。”这时我又问:“为什么?”生:“因为按照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同级算式里,应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我不满足于此,趁热打铁继续追问:“那你们有办法改变一下题目,让刚才的‘1这个错误答案变成正确答案吗?”同学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只要给这两个‘120×5添上一个小括号变成(120×5)÷(120×5),答案就是1了。”“我的办法是把后面一个‘120×5的乘号变成除号,120×5÷120÷5=1。”“在同学们热烈的回答声中,我兴奋地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自己刚才的精彩表现而鼓掌!”

当课堂上“意外”情况发生后,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也不要反驳学生的错误想法,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及时调整思维角度,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由此可见,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错误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沿着自己的猜想进行探究,直至推翻错误的结论,达到不攻自破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避而弃之的方法,这么好的教学机遇就会平淡地错过,学生就不会有开阔的思维空间,更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只有在出错、纠错的探究中,才会真正领悟数学知识的真谛,才能绽放出美丽的光芒,创造出惊喜的生成。课堂也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更加精彩。3D4FD0A0-A9F3-48F5-A16F-17CAE6037758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正方体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学包圆锥粽
智力魔方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
谁和谁搭档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