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提升数学素养

2022-06-24 21:14许敏仪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教学活动小学数学

许敏仪

摘 要: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究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经过自身的实践与探索,以数学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关系”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谈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数学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的问题意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自觉地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还涵盖更高层次的如创新意识、数学的美学价值及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激励和唤醒学生在主动实践、探究、感悟中得以逐步提升。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提升数学素养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而且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很有必要。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实践探究环节。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同样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将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以结果形式呈现,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死记硬背;如以过程形式逐步呈现给学生,能引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愿望,从而对知识具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如以问题形式呈现给学生,则往往能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授“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笔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动手操作,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在研究“任意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时,笔者让学生从准备好的7根小棒中任意拿出3根按要求摆三角形,并且做好记录。经过实践操作,学生发现:任选其中三根小棒,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表格中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初步总结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接着探究“是否每一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时,笔者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围三角形进行验证。整个过程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在此基础上观察、发现、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教学中,笔者有意设置这些实际动手操作、共同探讨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三角形三邊的关系,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引申思考中,经历“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让学生去探究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印象极为深刻。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真正体现顺“生”而变,顺“生”而教,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积累大量的操作经验,更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学到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创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质疑意识,提升数学素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认知冲突是数学思维培养的必然之选,应让学生的思维在认知冲突中不断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不断制造“冲突”,并引导学生不断解决“冲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结构经历“平衡→失衡→再平衡……”不断往复的过程,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数学思维不断发展。

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中,凭借以往的学习经验,学生都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想当然认为三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三角形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与探究中发现:七根小棒通过不同的组合,在出现的情况中有两种情况围不成三角形,事实推翻了学生的错误认知,发现:任意三条线段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此时,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心理并有很强的好奇心去探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使他们保持较高的热情去完成之后的学习活动。

三、教师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别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必将更加理性化。这就更加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引领学生积极探寻数学表象背后的本质,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素养、获得人生智慧启迪的根基,是良好数学教育的真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要贯彻直观性、实践性、趣味性的原则”。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在“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中,笔者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材将实践性原则摆在重要位置,将教学过程设置为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动手选三根小棒围三角形(有的能围成,有的围不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并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猜想结果—操作验证”的研究方法。这样,学生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结论,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认知产生飞跃,而且使学生培养了思维的严密性,发展了空间观念,同时体会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过程。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看待周围的客观事物,用数学的方法去发现、解决身边的问题。

只有抓住数学的本质,体现数学内涵,直面学生的学习现实,展现学生真实的思维历程,放手让学生实践、探究、体验、感悟,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上,提升数学素养。而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体验的、慢慢积淀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更多关注如何挖掘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设计富有逻辑性的数学活动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或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学会数学思维,领悟数学精神,体验数学价值,将数学素养的形成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并有效地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德全.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与培养策略[J].学科教育,2004(07).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教学活动小学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