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聋生的感恩现状及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研究───以川藏地区为例

2022-06-24 08:21罗传艳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聋生归属感独生子女

罗传艳,达 珍

(1.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幼儿园,西藏 林芝 860000)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年上升,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24.6%,将近四分之一[1]。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人数高达3000万[2]。以上数据显示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项社会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今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统称为《通知》),明确提出要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3]。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修养品格的重要场所,对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学校归属感是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4-7]。学校归属感是学生自我感受到自己是学校和集体重要组成部分并愿意融入其中的一种情感,其强弱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水平[8]、社会性发展[9]和心理健康成长[10]。青少年时期对社交情感的需求最为强烈,如果学生的归属需求获得了满足,学生会更努力、上进,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反之,则沮丧,逃避集体活动,消极厌学,从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积极心理学也被广泛应用,因此《通知》中提出了要大力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感恩作为个体重要的心理品质,是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目前学者们对感恩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感恩是一种个体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时所产生出的感激之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反应,有激发动机的作用,即在得到别人的恩惠后,感恩能够激发个体做出积极的行动来作为报答。有研究发现,感恩可以帮助个体在遭遇生活不幸或危机时度过困难,克服消极情绪,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11]。感恩作为一种积极情感,有助于个体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可以帮助个体拓宽注意力和认知范围,改善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造就乐观性的机能。中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经常经历和表达感恩的情感可以帮助个体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以正确的方式应对日常压力和心理问题。

研究发现感恩能直接预测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并对其学校归属感产生影响,即感恩水平越高,学校归属感越强[12]。学校作为初中生学习成长的主要环境,学生对学校就越认可,就越能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但目前关于听障生感恩及学校归属感的研究较少,而初中聋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因生理缺陷及各方面的因素,其心理健康状况比健听学生差,心理问题发生率更高[13]。因此,该研究通过问卷方式对初中聋生进行调查,在了解初中聋生感恩和学校归属感的基本情况下,进一步分析感恩与学校归属感之间的关系,为提升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效建议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选取四川和西藏地区的初中聋生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9份,有效回收率为94.5%,其中四川有101人,西藏有88人;男生79人(41.8%),女生110人(58.2%);初一年级55人(29.1%),初二年级74人(39.2%),初三年级60人(31.7%);农村生源147人(77.8%),城市生源42人(22.2%);独生子女66人(34.9%),非独生子女123人(65.1%)。

2.研究工具

(1)初中生感恩问卷

采用赵国祥、陈欣[14]编制的初中生感恩问卷,共18个项目,包括人物取向(7个项目)、事物取向(5个项目)、道德取向(6个项目)三个维度。本问卷采用5点记分(1=完全不符合、2=不符合、3=有点符合、4=符合、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说明感恩水平就越高。该量表同质信度是0.868,分半信度是0.89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96,人物取向、事物取向、道德取向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735、0.795、0.779。

(2)学校归属感问卷

采用由古德诺(Goodenow)等人编制,经中国香港学者[15]翻译的学校归属感量表,问卷有两个维度:归属感和抵制感。分别有13个和5个项目。该量表采用6点计分(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基本不同意、4=基本同意、5=同意、6=完全同意),其中抵制感题目为反向计分。分数越高,说明学校归属感越强。经检验,该量表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良好,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80。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92,归属感、抵制感因子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952、0.850。

(3)数据处理

由班级教师担任主试,所有问卷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当场收回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用统计软件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

1.初中聋生感恩情况

(1)初中聋生感恩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对初中聋生感恩的各维度得分进行描述统计,具体得分情况如下表:

表1 初中聋生感恩基本情况

根据感恩量表及各纬度的平均得分情况看,量表得分均值为3.65分,其中人物取向维度均值为3.62分,事物取向维度均值为3.70分,道德取向维度均值为3.65分。从均值水平上看,基本保持在“有点符合”水平,即初中聋生的感恩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事物取向均值得分最高,反映了初中聋生对生活成长环境的认可度高。

(2)不同居住地初中聋生在感恩问卷及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居住地(四川,西藏)的初中聋生在感恩及各维度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

表2 不同居住地初中聋生在感恩问卷及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由表2可知,人物取向维度、事物取向维度和感恩总得分在不同居住地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道德取向维度得分在不同居住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西藏聋生的道德取向维度得分高于四川聋生。

(3)不同户口性质初中聋生在感恩问卷及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户口性质(农村,城市)的初中聋生在感恩及各维度的差异进行了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

表3 不同户口性质初中聋生在感恩问卷及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由表3可知,不同户口性质的聋生在人物取向维度、事物取向维度和感恩总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户口性质的聋生在道德取向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城市聋生的道德取向维度得分高于农村聋生。

2.初中聋生学校归属感基本情况

(1)初中聋生学校归属感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对初中聋生学校归属感及各维度得分进行描述统计,具体得分情况如下表:

表4 初中聋生学校归属感基本情况

根据学校归属感量表及各维度的平均得分情况看,量表得分均值为3.64分,其中归属感维度均值为3.93分,抵制感维度均值为2.88分。从均值水平上看,基本保持在“基本不同意”与“基本同意”之间,即初中聋生的学校归属感整体水平偏低。

(2)不同居住地初中聋生在学校归属感及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居住地(四川,西藏)的初中聋生在学校归属感及各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5。

表5 不同地区的初中聋生在学校归属感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由表5可知,不同居住地的初中聋生在归属感维度、抵制感维度得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居住地的初中聋生在学校归属感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西藏聋生的学校归属感得分高于四川的初中聋生。

(3)是否独生子女在学校归属感及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是否独生子女的初中聋生在学校归属感及各维度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6。

表6 是否独生子女在学校归属感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由表6可知,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初中聋生在抵制感维度得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初中聋生在归属感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中在学校归属感量表总分上差异极其显著(P<0.001),非独生子女的初中聋生在归属感维度得分和学校归属感总分上均高于独生子女。

3.感恩问卷及各维度得分与学校归属感问卷及各维度得分的相关分析

为了解感恩及各维度与学校归属感及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对感恩问卷及各维度得分与学校归属感问卷及各维度得分做了相关分析,结果如表7。

表7 感恩问卷及各维度与学校归属感问卷及各维度相关分析

由表7可知,感恩量表与学校归属感量表上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人物取向、事物取向、道德取向得分与学校归属感、归属感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而感恩量表、人物取向维度、事物取向维度得分与抵制感维度得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道德取向得分与抵制感得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

4.感恩得分对学校归属感的回归分析

以感恩为自变量,学校归属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8。

表8 初中聋生感恩得分对学校归属感的回归分析

由表8可知,自变量(X)感恩能显著预测因变量(Y)学校归属感(p<0.001),且解释量为70.4%。

四、讨论

1.初中聋生感恩在各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初中聋生感恩基本情况分析

研究发现,初中聋生的感恩情况处于中等水平。这可能与我国感恩文化、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等有关。知恩图报是我国传统美德,日常生活学习中家长与老师都比较重视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加上社会爱心人士对特教学校的学生支持和帮助比较多,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影响较大。

(2)不同地区和户口性质初中聋生在道德取向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研究发现,城市初中聋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高于农村初中聋生。这一研究结果与周志娟研究者一致[16]。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城市人口受教育程度和比率都高于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相对较高,出生于城市的聋生会经常接触到更多有良好素质的人,扩大了他们的交际范围,因此,他们在与别人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受到他人的文明行为影响;其次,来自城市的初中聋生接受到的教育资源更优质,城市里的学校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有助于城市初中聋生提高其道德品质。

2.初中聋生学校归属感在各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初中聋生学校归属感基本情况分析

研究发现,初中聋生的学校归属感偏低。这可能与初中学业压力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有关。首先,初中阶段是学习关键期,聋生日常学习、考试竞争压力大,容易导致聋生学习迷茫,心理孤独,学校归属感较弱;其次,初中聋生处于心理发展“危机期”,这一阶段的聋生更加敏感、自我、容易冲动,对学习会有抵触思想和叛逆行为,这一阶段容易导致对学校归属感不强。

(2)不同居住地初中聋生在学校归属感总分上的差异分析

研究发现,西藏初中聋生的学校归属感比四川的初中聋生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国家政策和宗教文化。因为西藏是藏族同胞的聚居地,国家政策上也对西藏地区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帮助,西藏特校的日常活动也会更加丰富,学生凝聚力强,对班级认可度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校归属感。学生能感受到尊重、理解、包容和接纳,聋生更能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们的呵护,所以其对学校的依赖程度深。

(3)是否独生子女在归属感得分和学校归属感总分上的差异分析

研究发现,非独生子女聋生对学校生活学习更有认可度,对老师和同学更接纳[17]。独生子女聋生与非独生子女聋生在学校归属感之间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非独生子女聋生从小生活在一个人口多的家庭中,从小就学会了怎样与兄弟姐妹交流相处,在学校这个团体环境里,也更容易融入到班集体,更懂得归属的意义,其在团体中的生活体验也会高于独生子女家庭的聋生。

3.感恩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分析

研究发现,初中聋生的感恩总分、人物取向维度、事物取向维度、道德取向维度与学校归属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感恩水平高的初中聋生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更包容、更自信,在学校这个环境中也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欢迎与尊重。当聋生被学校、老师、同学完全接纳后,也能激发他们去帮助回馈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相反,感恩水平低的学生对学校态度消极,校园生活体验感差,对学校的归属感相对较低。道德取向维度得分与抵制感得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道德认知水平高的学生更有意识地约束行为来维护学校和老师同学之间的尊严,更喜欢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学校就会产生较少的抵制感和不良情绪。

另外,通过以感恩为自变量,对学校归属感的回归分析表明:感恩对学校归属感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五、结论及建议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得到以下结论:初中聋生的感恩现状处于中等水平,但学校归属感水平偏低;西藏地区和城市户口初中聋生的道德认知与品质修养较好;西藏地区和非独生子女聋生的学校归属感更强;感恩水平与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即感恩水平高的学生,其学校归属感较强,感恩水平低的学生,其学校归属感较弱;感恩对学校归属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此我们对提高初中聋生的感恩和学校归属感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聋生的感恩教育

相关研究表明感恩水平高的学生各方面发展更完善[18],初中聋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世界观和价值观都需要良好的引导,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丰富各种学习资源。利用校园环境和打造感恩为主题班级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谢支持和帮助他们的家人、老师、同学、朋友和社会人士,学会感谢国家和社会,并在学习中提高聋生的感恩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品质修养,增强学校归属感。

2.关注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户籍的聋生比例较高,且感恩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老师要积极关注农村籍学生的心理、情感发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积极与老师、同学等进行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系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关心与帮助,使学生感受到来自班级、老师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产生对学校的自豪感与归属感。

3.组织丰富的团体活动

聋生因为听力障碍,认知理解水平较差,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缓慢,在课堂上对学习内容不易理解与吸收。因此学校应尽可能组织丰富的团体活动,利用班会、集体出游等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对于聋生来说,他们的行为更多是模仿学习,可以播放感恩主题的影片,学生对感恩故事进行表演来提升学生对感恩的理解,从而唤起学生对老师、同学的感恩之情,增强学校归属感。还可以通过各种感恩任务和特殊节日,如教师节、母亲节等,让学生们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表达他们的感恩之情,使他们学会感激别人的帮助和付出,营造温馨的人文关怀氛围。

猜你喜欢
聋生归属感独生子女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