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血瘀阻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2022-06-30 06:18郝丽丽路瑞华唐文欣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1期
关键词:稳定型证候心绞痛

郝丽丽,路瑞华,唐文欣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稳定型心绞痛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以胸骨及其邻近部位的压榨性或闷胀性疼痛为主,发作时间通常<15 min,多由劳累或情志等因素引起,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1]。稳定型心绞痛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稳定型心绞痛发病人数的逐渐增多。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以稳定斑块、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为主。中医以辨证论治为指导,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2]。本研究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血瘀阻型稳定型心绞痛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心病科住院部收治的心血瘀阻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6.71±7.23)岁,平均病程(7.79±2.12)年。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54±6.78)岁,平均病程(7.89±2.2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相关标准制定[3]。部位:常位于胸骨后,能放射到左臂内侧,或至咽、颈处。性质:胸口发闷、紧缩,重者有濒死感。时间:阵发性,可持续数分钟,很少超过30 min。诱因:常在负荷增加、饱餐后或情绪激动时出现疼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辅助检查: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监测ST-T有缺血性改变,或冠脉CT显示管腔中、重度狭窄。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中的心血瘀阻型胸痹诊断标准制定[4]。主症:胸部刺痛、绞痛,疼痛固定不移,夜间尤甚,胸闷。次症:痛引肩背或臂内侧,心悸不宁,自汗。舌脉:唇舌紫暗,脉细涩。主症必备,次症同时具备两项或两项以上;舌脉尤以舌象为主。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30~70岁;心绞痛病程>2个月;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2次,且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5次;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可能引起胸痛症状的疾病,如神志病、心肌病患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合并精神障碍,不能正常交流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恶性肿瘤等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者;近6个月内有心肌梗死病史及心脏起搏器植入史者;血压控制不佳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100 mg/片)每日1片,晨起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10 mg/片)每日1片,睡前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17,30 mg/片)每日1片,睡前口服。心绞痛发作时,给予硝酸甘油片(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445,0.5 mg/片)舌下含服,每次≤3片。连续治疗4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桃仁20 g,红花20 g,当归15 g,熟地黄15 g,川芎15 g,白芍15 g。胸痛较重者,加乳香、没药等;胸闷较甚者,加沉香、香附等。中药由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统一煎煮,每日1剂,水煎取汁250 m L,早晚温服。连续治疗4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主症包括胸痛、胸闷,次症包括心悸不宁、自汗,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个级别,主症依次计0、2、4、6分,次症依次计0、1、2、3分。②炎症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③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每周硝酸甘油用量。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5]。显效:疗效指数≥70%;有效:30%≤疗效指数<70%;无效: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血瘀阻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血瘀阻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心血瘀阻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观察组 30 10.12±2.15 2.24±0.39△▲对照组 30 9.89±2.21 5.21±1.27△

(3)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血瘀阻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心血瘀阻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超敏C反应蛋白(mg/L)白细胞介素-6(μg/m L)观察组 30 治疗前 7.95±1.92 29.31±4.42治疗后 2.13±0.42△▲ 13.32±2.23△▲对照组 30 治疗前 7.89±1.89 28.92±4.12治疗后 4.21±1.01△ 19.41±3.19△

(4)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每周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每周硝酸甘油用量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血瘀阻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心血瘀阻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次)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s)每周硝酸甘油用量(mg)观察组 30 治疗前 9.32±2.89 13.22±3.52 9.32±1.87治疗后 3.12±0.89△▲ 4.12±1.21△▲ 3.12±0.88△▲对照组 30 治疗前 9.21±2.98 12.94±3.32 8.98±1.58治疗后 5.25±1.56△ 6.58±1.65△ 5.37±1.32△

4 讨论

炎性反应是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IL-6是形成冠心病的重要炎症因子之一[6]。hs-CRP的产生提示血管内皮受到损害,可以使心肌出现缺血缺氧的状态,促使凝血系统的激活,加重冠状动脉血管的痉挛,使心功能受到损害,又因hs-CRP在预测冠心病事件方面精确度较高,所以在临床中应用广泛[7-8]。

中医文献中无“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胸痹”“真心痛”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心,与瘀血关系密切。《素问·刺谬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研究表明,心血瘀阻是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见证型之一[9]。心血瘀阻型心绞痛的典型表现为胸部刺痛,痛有定处,夜间尤甚。究其原因,夜间阳气潜藏,血液运行缓慢,加之瘀血阻滞心脉,故不通则痛,发为本病。因此,临床治疗心血瘀阻型稳定型心绞痛常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

桃红四物汤为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方剂之一。本方以桃仁、红花为君药,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名医别录》记载桃仁可“消心下坚……通脉,止痛”。《药品化义》记载红花“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入心以配心血,解散心经邪火,令血调和”。当归、熟地黄为臣药,滋阴养血,化瘀而不伤正,当归还可助桃仁、红花活血之功。《本草纲目》记载当归“治头痛、心腹诸痛……和血补血”。《珍珠囊》记载熟地黄“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川芎、白芍为佐药,白芍养血滋阴、缓急止痛,川芎行气活血,共同佐助君、臣药发挥活血祛瘀、滋阴养血之功。全方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养血滋阴之品,祛邪而不伤正,再加行气之品,补而不滞,进一步发挥活血化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桃仁含有脂肪油类、苷类、蛋白质等成分,可以保护心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还具有保护神经、调节免疫等作用[10]。红花中的黄酮类、生物碱类等成分,可以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机体免疫力,发挥抗炎、抗血栓等作用[11]。当归的主要生物活性包括造血、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脏器等[12]。熟地黄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补血,抗氧化[13]。川芎可改善心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抗凝血,抗炎等[14]。白芍可改善心肌肥厚,降脂,抗血栓,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缺血再灌注等[15]。

本研究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血瘀阻型稳定型心绞痛,结果显示该疗法可以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清hs-CRP、IL-6水平,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杨海卿等[16]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心血瘀阻型心绞痛,结果表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血瘀阻型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胸痛、胸闷等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改善炎症指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本研究仍存在不足,如单一中心、样本量较小等,今后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的稳定性。

猜你喜欢
稳定型证候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