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2022-06-30 06:18杨东亮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1期
关键词:肠溶片短暂性酚酸

杨东亮

(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1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常见的短暂神经功能损伤,具有发作突然、持续时间短、容易复发等特点[1]。因年龄、高血压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基底动脉或颈内动脉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局部脑组织出现应激性缺血、缺氧症状,进而损伤病灶部位神经功能。西医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抗凝、降血脂为主,从而缩短神经损伤时间,缓解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本研究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0例,旨在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50~70岁,平均(61.53±10.43)岁;ABCD2评分平均(4.52±0.78)分;合并高血压16例。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9~70岁,平均(60.24±9.52)岁;ABCD2评分平均(4.67±0.98)分;合并高血压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EC-2019第6号)。

1.2 诊断标准 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制定: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1~2次至数十次不等;存在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1 h不等,发作持续时间≤24 h[3]。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岁;首次发病,发作持续时间<24 h;经头颅CT、MRI等排除其他颅内病变,如脑出血等疾病者;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出血性疾病者;近期接受手术治疗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Vital Gmb H,国药准字H20130340,100 mg/片)口服治疗,每次1片,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维持常规治疗方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10011,0.13 g/支)静脉滴注治疗,每次1支,溶于25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凝血功能指标。治疗前后采用美国海伦娜ACT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3 d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得到有效控制;有效:治疗后3~14 d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得到控制;无效:治疗14 d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或恶化为脑梗死。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T、PLT、APT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LT均低于治疗前,APTT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T、PLT、APT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凝血酶原时间(s)血小板计数(×109/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纤维蛋白原(g/L)观察组 40 治疗前12.27±2.13 180.14±40.27 31.70±3.07 3.42±1.17治疗后12.76±2.07 165.32±40.22△ 35.68±3.25△3.38±1.22对照组 40 治疗前12.32±2.15 179.97±40.32 32.20±3.11 3.51±1.20治疗后12.68±2.11 166.46±39.95△ 34.52±3.22△3.36±1.19

(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牙龈出血1例;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牙龈出血2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综合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为在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微栓塞及血流动力学、血液黏稠度、血液凝固性改变导致脑、脊髓、视网膜等部位局灶性缺血,继而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的关键是血管再通或阻止血管进一步狭窄或梗死,同时维持脑灌注量正常,治疗方法包括抗栓治疗(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治疗等)、维持血容量、神经保护治疗等[5]。阿司匹林是一种非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使血栓素A2生成减少,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6],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归属于中医“中风先兆”“眩晕”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多呈本虚标实之证,其中标实为风、火、痰、瘀,本虚为气虚、血虚、阴虚,诸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损,阴阳失衡,痰瘀内阻,发为本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应急则治其标,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方法,同时患者应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以固根本,从而调节脏腑阴阳气血逆乱,使机体生理功能保持正常[7]。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是代表性的中药注射液之一,该药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清除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保护神经元,发挥保护脑部组织的作用[8],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脑组织损伤面积和程度[9]。李国强等[10]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有效控制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缓解血管痉挛症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确切,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的样本量较小,存在潜在的偏倚风险,期望今后可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猜你喜欢
肠溶片短暂性酚酸
基于数据驱动和机制模型的丹参提取动力学研究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阿司匹林怎么吃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制备
解放还是奴役
“肠溶片”该怎么服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生产工艺参数对奥美拉唑肠溶片释放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