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黄止咳胶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

2022-06-30 06:18闫智卿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1期
关键词:噻托溴铵介素

闫智卿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人民医院,山西 阳泉 045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又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其主要病理特征是患者出现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及呼吸道炎性反应[1]。目前,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采用噻托溴铵粉雾剂吸入治疗,噻托溴铵是临床常用的抗胆碱能类药物,可与位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从而抑制乙酰胆碱释放,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减轻咳嗽、喘息症状[2],但在是否可逆转肺功能下降方面尚存在争议。苏黄止咳胶囊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成药制剂,具有疏风宣肺、止咳利咽功效,可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本研究旨在探讨苏黄止咳胶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阳泉市盂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63.69±10.25)岁,平均病程(12.57±3.45)年。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61±10.23)岁,平均病程(12.46±3.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诊断标准制定:FEV1/FVC<70%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胸部X线检查确定肺过度充气、胸部造影异常[4]。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近1个月内有激素和其他抗胆碱类药物治疗史者;既往有肺叶段手术切除史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合并精神类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噻托溴铵粉雾剂(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454,18μg/粒)吸入治疗,每次1粒,每日1次,连续治疗2个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苏黄止咳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北京海燕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03075,0.45 g/粒)口服治疗,每次3粒,每日3次,连续治疗2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呼吸困难指数(m MRC)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个月进行评分,m MRC分为1~5级,分别计0~4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越轻。②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个月测定患者FEV1、FEV1/FVC。③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个月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 m 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IL-6、IL-8水平。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m MRC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m MR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 MRC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观察组m MRC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指数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指数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0.05;与本组治疗后1个月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后6个月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治疗后1个月评分治疗后6个月评分治疗后12个月评分观察组 45 2.97±0.07 2.71±0.02△▲2.32±0.02△#▲1.78±0.04△#*▲对照组 45 2.98±0.04 2.82±0.03△ 2.78±0.01△# 2.28±0.03△#*

(2)FEV1、FEV1/FVC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EV1/FVC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观察组FEV1、FEV1/FVC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比较(±s)

表2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0.05;与本组治疗后1个月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后6个月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数第1秒用力呼气量(L)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后12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 45 1.32±0.02 1.50±0.32△▲ 1.68±0.35△#▲1.98±0.89△#*▲49.34±5.14 52.49±5.32△▲57.53±3.52△#▲59.72±4.22△#*▲对照组 45 1.33±0.12 1.34±0.22△ 1.45±0.24△# 1.65±0.32△#*49.22±5.24 50.33±4.82△ 52.43±5.35△# 53.23±5.13△#*

(3)血清IL-6、IL-8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观察组血清IL-6、IL-8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比较(μg/L,±s)

表3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比较(μg/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后1个月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后6个月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后12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 45 91.24±12.14 80.45±9.34△▲ 52.53±10.58△#▲ 38.72±8.29△#*▲ 970.23±312.24 810.48±120.38△▲502.43±110.59△#▲438.77±118.09△#*▲对照组 45 91.20±12.22 87.13±10.82△ 64.43±10.35△# 50.23±9.13△#*970.12±312.27 889.13±224.52△ 584.43±120.35△# 550.23±119.13△#*

4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肺部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肺部实质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喘、呼吸困难等。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后期可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噻托溴铵粉雾剂属于支气管扩张剂,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常用药物,通过呼吸道吸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药效发挥作用较快,但患者易出现口干等不良反应,且不能减少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故临床常结合其他治疗方式[5]。

中医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位在肺,可累及脾、肾,病机以本虚为主,复感外邪则虚中夹实,因患者咳嗽不愈,反复发作,导致肺气不足,气血亏虚,外邪犯肺时,患者无力咳嗽致使痰液贮藏于肺,出现呼吸困难、气喘,故临床治疗本病以镇咳、祛痰、平喘为主[6]。苏黄止咳胶囊由麻黄、紫苏叶、地龙、蜜枇杷叶、炒紫苏子等药组成,其中紫苏叶可补中益气、消痰;蜜枇杷叶可清肺化痰、降逆止呕,主治肺热咳嗽、痰黄、气逆喘急等;麻黄性温味辛,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地龙通经活络,清肺平喘;炒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主治痰液黏稠难以咳出。诸药配伍,共奏疏风宣肺、止咳利咽之功,联合噻托溴铵粉雾剂吸入可以更好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7]。

FEV1、FEV1/FVC水平是肺功能检查的常用指标,FEV1/FVC低于70%则表示患者存在阻力性肺功能异常。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m MRC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mMRC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EV1、FEV1/FVC均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且观察组FEV1、FEV1/FVC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该结果提示苏黄止咳胶囊联合噻托溴铵粉雾剂吸入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与李冰冰等[8]研究结果相符。白细胞介素是体内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一类细胞因子,可调节机体的免疫细胞功能,在炎性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白细胞介素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免疫平衡[9]。李建华等[10]研究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患者降钙素原、IL-6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治疗可降低其表达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血清IL-6、IL-8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表明苏黄止咳胶囊联合噻托溴铵粉雾剂吸入可以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减轻炎性反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枇杷叶所含成分马斯里酸、乌苏酸和甲基绿原酸可以抑制组织胺释放活性,减轻炎性反应[11]。紫苏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炎、抗过敏、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12]。地龙活性蛋白具有改善微循环、调节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作用,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成分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13]。麻黄中的麻黄碱可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支气管痉挛,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反应[14]。

综上所述,苏黄止咳胶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减轻炎性反应。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如纳入病例数较少,今后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苏黄止咳胶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噻托溴铵介素
血清白细胞介素-37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
噻托溴配合茶碱治疗对COPD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水平的影响
舒更葡糖钠用于罗库溴铵过敏反应的评价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分析整体护理辅助噻托溴铵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
脐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早产儿脑损伤程度及后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影响研究
噻托溴铵粉雾剂的禁忌有哪些?
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在湿疹患者中表达特点及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