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性品质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管理实践

2022-07-01 22:59邹慧敏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幼儿教育心理健康

邹慧敏

摘要:在我国的教学方式日益改变的今天,幼儿在学前阶段各方面素质的培养都受到了教育领域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幼儿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成长与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幼儿时期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状况,关乎着幼儿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間甚至是一生的生活与发展。因此,在幼儿成长的道路上,必须强化幼儿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管理与教育。基于此,笔者就幼儿园及幼儿家长等多方面在培养及构建幼儿个性、心理健康的过程中,进行简要论述,以期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教育;个性品质;心理健康;思想品德

前言

幼儿心理健康是针对幼儿生理、心理的基本发展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幼儿心理素质,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害羞、胆小、自我中心、任性、冷漠、自卑、焦虑、孤独、多动、不合群、不爱与外界接触、爱哭、语言障碍、感统失调、挫败感、攻击性行为等。幼儿在幼儿时期受到的伤害和挫折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他们会感到很难过,压抑和负面情绪会潜伏在他们的心里,并在今后更为长远的发展中时刻对其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学前教育时期针对幼儿进行准确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显得非常必要。

一、幼儿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的正面影响

人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内蕴的潜能只要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就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尽管孩子们还处于人生的早期阶段,可是他们身体里所蕴含的大量潜能还有待发现和发掘。而健全完整的人格、导向正确的三观则是挖掘其巨大潜能的基础,幼儿期的经验对其良好的性格塑造至关重要,因此,在对其进行性格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培育与教育中,要深入幼儿的心灵,深刻地感受其所见所感,才能有效地化解幼儿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其幸福感,使其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观念和性格。

二、增强幼儿个性品质、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1.培养幼儿科学积极的认知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的认知和行为是影响幼儿健康、快乐的关键。幼儿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精神状态,是作出正确认识和行为举止的先决条件,而科学的正面认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会促进其个性品质和精神的发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幼儿的认知和行为习惯。指导孩子们建立正确的、正面的思想和行动,使他们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思想和行动系统。

例如,老师要强化幼儿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对水、电、火、气、风、雨、雪等自然现象的基本知识,让他们对各种危险的东西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让他们知道哪些东西的危险性,从而让他们远离危险,如果孩子无意中走到危险的地方,父母和老师进行及时引导及教诲,他们也会更容易的被接纳和服从。在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时,可以根据其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例如,在学校放学、参加各种活动时,让孩子们自觉地遵循校纪、严禁追逐、嬉戏、遇到老师长辈会用敬语等。

2.给予幼儿更多自我成长和探索的空间

充足的自我发展及探究空间对于幼儿的各个层面都有正面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刚刚开始认识世界、接触世界的幼儿而言,若能获得充足的探索与发展空间,不仅可以增进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更为完整的、独立的思考方式和人格体系。在日常教学中,在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在传授幼儿基本的文化和生活常识的同时,还要提供更多的实践和自主的活动,使他们的手与脑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的身心在能动中得到释放,在一个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同时,老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孩子的人格特质,关心他们的心灵,根据他们的个性和认知特点,为他们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实践。

3.全面增强幼儿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对于失败与挫折产生强烈负面情绪的现象不仅会在成年人群体中出现,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光怪陆离的社会,幼儿也会在无形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在此背景下,从整体上加强幼儿的压力,逐渐提升其对失败与挫折的忍耐性,使他们能够在心理上对挫折和挫折有着清晰的认识,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败。

在教学内容上,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在教室里欣赏《爱探险的朵拉》《海底总动员》《超级飞侠》等动漫,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劳动、体育游戏、户外挑战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吃苦耐劳及坚韧不屈地精神品质,还可以组织幼儿对一些有价值故事进行舞台表演,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小壁虎借尾巴》《小木偶历险记》,让孩子们从学习和表演中感受到了深刻的内涵,获得了坚强、积极的精神启发,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4.基于共育,构建“等腰三角形家园共育”模式

与成人、少年比较起来,幼儿因其年龄尚小,缺乏基本的认知和社交经验,其对于外界信息往往会作出过度反应,这时候身为“第一教育者”的家长与“第二教育者”的幼儿园则显得尤为重要。现今各地幼儿园甚至中小学都在积极推行“家校共育”这一理念。其旨在通过家庭与学校二者的有机联结,为孩子营造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教育氛围,从而让孩子在不同的情境中生根发芽,从而养成不同的性格和心态,以此培养孩子们的性格与精神面貌,因此,在这一点上,幼儿园应从多方面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以此加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亲子关系的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家长是教育的关键合作者,幼儿老师要尊重、平等、合作,积极支持和帮助家长提高学习水平。”陈鹤琴老先生说过:“幼儿的学习与成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一个家庭或者幼儿园单方面能够左右的,其需要双方的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家庭的和谐是非常关键的。家庭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父母、祖辈)、幼儿园教育(教师、园领导)、家庭与幼儿园的协作教育。若将教育比喻成一棵大树:家庭便是肥沃的土壤,是根基,而幼儿园教育则是枝桠,只要地基打好,枝桠就会茁壮成长。

“等腰三角形”教育理念便是如此,顶点代表着孩子,顶端两点分别代表着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底边越长(远),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愈稀疏,那么顶点也会越低,反之,底边越短(近)家园联系愈密切,那么顶点便会越高。因此,家校合作共育是当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由之路。父母与教师应建立密切的沟通渠道,从两个方面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挫折,让他们从沮丧中恢复乐观。总的来说,父母与幼儿园的教育应协调统一,教师应从多层次、多角度引导父母,实现与家长的高效沟通与正确引导,以此达到最佳的家园共育。

结语

总而言之,在学教育启蒙时期,从性格、心理、思想等方面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与引导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引导关乎着他们今后更为长远、更为广阔地生活与发展,而这一点不是一朝一夕间可以促成的,其不可一蹴而就,只需要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在不间断地教育活动中进行持续地努力与优化。

参考文献:

[1]韩梅.试论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2(2):47-48.

[2]曹红梅.浅谈幼儿园班主任工作中孩子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的渗透路径[J].考试周刊,2021(32):137-138.

[3]胡红光,宋宁.试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点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45-47.

[4]王芳芳,叶广俊,王燕.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干预实验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45-47.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幼儿教育心理健康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