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2022-07-02 13:24曾胜希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高校

曾胜希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强有力的支持,如何构建良好学习环境、塑造浓厚学习氛围、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形成主动学习作风是教育者们不断探索的课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发展需求。加强学风建设尤为重要,本文尝试把关于社会学习理论发展的有关重要理论因素引入运用到整体学风建设指导中,通过有效激发学生主干知识的积极性与实践能动性来影响带动其他一般类学生自主学习以全面提高个体自我效能,进而创造更加有利于促进个体学习认知形成与良好行为发展的一个优良整体学风环境建设积极推动整个学风教育建设工作之目的。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社会学习的理论;学生骨干

一、当前高校学风建设情况

学风建设是各高校应常抓不懈的一项关键任务,优良的学风既可以促进学生成长,更可以引领高校深入发展。当前,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进度设置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一些大学生无法快速适应现在学习状态,而不愿意学习,没有目标也没有动力。这些状况,仅仅靠一名教师或学生辅导员来做引导是很难快速转变学生行为模式的,而且教师要完全转变对现有学生认知模式体系也不是一朝一夕,行為模式塑造过程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强制性的规定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减低,产生抵触情绪。所以针对学风建设问题,教育者们都在不断地探索,希望能够找到富有成效的途径来促进学风建设。

高校学生骨干,在校读书期间应是倡导良好校园学风行为的实际参与者,创造者与自觉实践者,以优秀学生骨干作表率,以期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发挥“榜样”的作用。光明日报等多个媒体报纸多次报道关于当代大学生集体成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要想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扩大激励范围,就必须借助榜样的带动作用来提高对学生的激励效果。如何发挥好榜样作用,使其效用最大化,这需要我们从社会学视角对之进行深入剖析。[1]

二、将社会学习理论应用于高校学风建设

美国法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萨特最先提出了社会学习的理论,并以此思想为一个新时期行为主义代表,其许多理论流派与实验学说始终在心理学教育史上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他发展了行为主义学派关于“刺激-反应”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理论"观察学习"即替代学习,以及一系列行为塑造过程发展中涉及的心理影响因素等进行做了深入分析。班杜拉社会学习论是在三元交互理论背景下、在替代学习理论进程中、在自我调节与自我效能中建构起来的一个理论体系。替代学习包括:自我认知、态度与信念、行为与技能、情绪与动机、情感与体验以及未来结果预测和自我效能预测;结果预测指人在完成了该行为的学习之后导致的后果,而另外一个预测,就是对人本身进行评价,也就是效能预测,指人们所认为自身能力能否达成这一行为效果的预测。两类预测均为行为动机与强化之源。

对普通大学生个体来说,其社会认知的能力更强,认知能力体系会更趋向成熟,只需通过提供几个合适的可参考的替代者、通过增强"效能预期"与"结果预期"来逐步增强其学生主体自我效能感即可来更好地帮助促进学生其全面均衡发展。学风理论建设,因具备其培养目标一致性,行为的可预观察性强和对增强学生预期和效果可培养性好等特点,依据着该学风理论思想来指导进行学风思想建设,教育引导者只需精心挑选所观察到的学习榜样并放大其行为和塑造其环境,好学风便能通过榜样得以扩散和凝固,进而引领学风建设。[2]

三、社会学习理论对高校大学生骨干培养的启示

3.1避免替代强化对行为产生抑制

尽管班杜拉重视替代学习和榜样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这种替代学习并不是很满意,他们认为这种学习没有什么效果和效能,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榜样的自我认同,并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榜样的情感,从而促使其积极地接受榜样的影响,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班杜拉看来,强化既可表现为一种直接加强、直接奖励或惩罚个体行为,可表现为一种替代加强,学习者看到被观察者的行为而给予奖励或惩罚;也可表现为一种自我加强,表现为行为在符合他所规定的准则后,用他所能够支配的酬劳去加强和保持其行为。在学习中,强化主要有两种作用:一是通过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二是改变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学习的提升。

就学风建设而言,强化设置通常表现为替代强化,也就是想让学生从目睹榜样行为的结果而获得回报,或者目睹榜样而获得处罚。例如:某同学学习好、被评三好学生、获奖学金、但某同学学习不好、考试不及格等等。这类设置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做法对提高学生积极性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许多高校也采用替代方式进行学风建设。但实际上,替代强化对学风建设来说是行不通的。一方面,这些设定普遍具有竞争的环境与数量的限制,多数人无法透过习得某些行为来达到这样的效果,从而降低了学生个人对结果效能的期望。学风的建设,要同时更加注重在直接的强化与学生自我强化的两个层面,对学生个体的进步给予肯定和反馈,反之则给予口头警告和鞭策,以达到帮助使他们逐步实现了自身的效能和能够达到良好学习之境界,指导他们自我强化。[3]

3.2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一个人对他自己来说能否完全掌控影响着他一生发展的社会环境事件,既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也影响着个体强化并表现出习得行为的努力程度,从而使自己能够做出正确决策。所以,个体自我效能感越强,越易产生替代学习、模仿和改善目前状况,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辅导员要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帮助他们做出学习榜样行为。

自我效能测试主要受到他人成功体验与他人失败的经验,替代性的经验,言语与劝说经验及他人情绪状况与自身生理状态经验等影响因素。替代性经验一般是指人们见到与之能力相当的一些人取得成功或者遭到失败后而由此形成强烈的自我信心感和内心自卑感。所以运用这一原则,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发掘学习困难生个人的长处,帮助他们在自我擅长的方面取得成功。二是言语的劝说,主要的是指对于别人工作的一些暗示、忠告、规劝等,就是信任的力量,相信自己可以,这种他人对自己能否认真完成学习工作目标的一种激励也可能会起到很好的地促进了自我效能感。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朋辈都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来达到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言语激励的方式来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其更加自信。言语的劝说方式与提高自我效能方法之间往往存在着某种一定层次的因果关系:当某一个人长期处于一个紧张压抑的某种心理情境或某些生理状态时,他往往就会主动表现出其紧张抑郁的内心情绪,而班杜拉教授认为这种异常紧张抑郁的社会心理情绪及各种生理状态通常都会进一步影响到提升其社会自我效能,情绪状态的正常波动以及对机体自我效能调节的重要作用。53FE68D1-B585-4AE3-BF06-B831F90F248A

3.3重视朋辈对个人自我调节的指导

班杜拉提出的自我调节理论,实际上是一个人内在加强的过程,是一个人通过他的一整套评价体系与标准来评价其行为期望,行为结果以及在评价基础上规范其行为。自我监控在自我调节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我监控能力的强弱与一个人成功与否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替代学习、自我效能感知觉和行为自我调节等三者过程之间的实际上还存在着许多互补性关系,而行为自我调节同时又往往会间接对个体情绪或体验等产生一些影响,所以我们若真能做到从行为主体的自我调节需求出发,在建立行为自我评价知识体系时以帮助为其建立明确学习目标并帮助更有效客观和更全面细致地来完成行为自我观察工作,则能实现促进其自我效能和增强替代学习效果。

班杜拉认为,自我理性判断也是个人行为决定的逻辑基础,它决定着个人的情绪状态;而在朋辈关系中,这种情绪状态往往更易受到关注。间接体现到了其自我发展概念及其发展与变化的过程。所以,自我判断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以正向自我的判断为指导准则、以负面自我的反应表现为导向結果、以负面正向自我反应表现为结果导向、朋辈之间最易被明确地观察。

四、结语

总之,关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学风建设中的推动作用,作者仅提出几点想法,本文中存在着狭义上的理论认识,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在理论上的探索与反思过程。本文试图从班杜拉社会心理发展阶段论出发,结合当代大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收集资料。希望能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结论。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具体运用到了现实环境当中怎样可以更好地得到落实与运用,使学生个体也能够从学习这一最简单的行为活动当中,习得最佳行为习惯,并因此获得了较高得自信心。

参考文献:[1]朱小茼,陈晓美,刘楠.大学生朋辈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8):6~74.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高校
关于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