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指导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2022-07-06 21:31王永亮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1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王永亮

摘要:学科素养关注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重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学会宏观识别与微观分析,感受转变观念与平衡思想,体会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学科素养指导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科素养;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化学探究活动,学生会通过体验的方式参与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的探究,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能力。教师重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的方式探究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学会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加工理论知识,灵活探究,学会分析。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和探究会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神奇,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分析规律,探究现象,掌握化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一、立足化学教材内容,高度整合利用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和要点,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教材的探究来获得知识,理解规律,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科学认识和理解。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和分析,学生会理解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形态、性质,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特点,掌握化学符号、化学用语等。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和探究,学生会夯实基础,正确描述物质组成、性质及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来探究化学知识,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探究来理解规律,形成科学认识,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对物质进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理解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会科学探究。例如在学习《物质性质的探究》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现象: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氧气难溶于水;镁条能燃烧;铜比铁硬;木柴燃烧;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酒精的可燃性;铁生锈让学生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判断哪些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会主动思考,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表达,认识到:“酒精燃烧有新物质出现应该是化学变化”“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这是氧气本身的性质应该是物理性质”“镁条能燃烧是化学性质”“铁生锈是化学变化”……学生的分析活跃了课堂氛圍,开阔了视野,明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具体区别和不同,针对它们的特点分析,在思考中提高认识。

二、积极开展探究活动,提高推理能力

在探究化学知识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活动,需要学生主动推理和判断,对发现的问题假设和猜想,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式寻找问题答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和分析。学生要通过探究和推理的方式得出科学结论,形成科学认识。学生的推理不是随意假设,要有一定依据,有一定道理,按照化学原则和规律进行分析。分析中学生要对探究过程、探究结果、结论做检查和反思,并和同伴交流、探讨,形成科学认识,在交流中改进探究方案,提出进一步设想,完善推理,形成科学认识。例如在学习《制取氧气》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探究“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有哪些?”探究中学生会主动思考,积极分析,通过交流和沟通总结出实验的原理是借助高锰酸钾分解来制取氧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2KMnO2==KMnO4+MnO2+ O2↑”。通过对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事项的分析,学生会认识到,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微露出橡皮塞”“用棉花堵好试管口,防止热的氧气把高锰酸钾粉末吹入导管”“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时开始收集”……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和分析会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在加工中学会推理论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实现思维品质的提高。

三、鼓励动手操作实践,主动感受体验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让学生学会的,更多的应该是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来理解的。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和实践知识,通过学生的参与和独立思考来认识化学中的客观事实和现象。学生在感受中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面对学生的见解和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通过批判性的方式进行知识探究。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会解释和发现问题,理解实践活动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可以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科学探究。例如在学习《酸和碱的反应》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酸和碱会发生化学变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学生在思考中设计实验方案,会想到先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到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会使溶液变红,之后加入盐酸,如果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反应的话,溶液的红色会变为无色。有了这样的实验方案,在动手中学生会主动观察、验证,通过操作的方式理解知识,强化认识。动手实验中,学生会形成主观性感受,在体验中强化认识,升华理解,把握知识本质。通过操作和感受获得的知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感受知识的前因后果,提高思想上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规律。

四、培养学生建模认知,掌握知识规律

为了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从思想上改变学生,从思维上塑造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思维模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建模,通过建模的方式来科学认知化学知识。化学模型有很多种,包括了分子结构模型、晶体结构模型等实体模型;还有解题方法模型、操作表述模型等方法模型。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教师要关注解题模型的建构,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的方式,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策略。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面对这一类问题都会科学加工、处理、探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现象、数据,通过分析、归纳、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形成答题模式,面对任何问题都轻松应对、游刃有余。学生大脑中建构了模型意识,就会了解化学模型,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性认识,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分析中理解规律,成为学习主体,通过实践的方式落实学科素养。

总之,教师关注了学科素养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有针对性地渗透到化学知识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来提高能力。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分析会产生学习兴趣,主动思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理解规律,提高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钱华萍.高效教学,素质当先——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1(33):177-178.

[2]陈晓萍.初中化学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20(44):58+60.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