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图书馆社会健康信息服务现状研究

2022-07-07 05:06
图书馆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

刘 杰 李 琳 康 娜

(山西医科大学图书馆,山西 太原 030000)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公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并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自身的健康医疗保健决策中。2019年今日头条健康大数据显示,其平台健康类资讯阅读量高达540亿,是2015年的近11.5倍[1]。202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调查监测结果[2]显示,我国居民健康信息素养水平达到23.15%,增长幅度为历年新高,但存在东、中、西部,城市、农村水平不均衡问题。同时在“后真相”时代,网络信息泛滥,良莠不齐,公众很难找到需要的信息,更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3],因此提升公众信息素养迫在眉睫[4]。

同时,国家密切关注健康促进事业,2020年印发的《推进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20年工作计划的通知》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坚持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6]。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服务阵地,有责任面向公众开展健康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服务机构,已陆续从多方面、多途径开展社会健康信息服务实践[7]。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9]明确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10]以来,高校图书馆就不断创新服务内容,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当中。

医学院校图书馆拥有图书情报学、计算机、医药学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占有更全面高质量的医学信息资源、先进设备、网络化等设施[11],有责任和能力参与到社会健康信息服务当中。因此,在“健康中国”战略广泛推进和公众健康信息需求日益凸显的形势下,医学院校图书馆如何抓住机遇,发挥自身社会服务功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1 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研究现状

2021年9月12日,笔者以CNKI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SU=′医学图书馆′*(′健康信息′+′医学信息′+′健康知识′)*(′公众′+′社会′)为检索式,限定时间范围为2011—2021年,检索共得到文献80篇,剔除不相关文献后,获有效文献52篇。

分析检索得到的文献,发现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医学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关注度较高,尤其是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文献产出量占到近十年相关文献的32%左右。进一步研究发现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社会健康信息服务现状[12]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电子资源访问性差、电子资源匮乏、信息推送不及时等[13]微观方面以及政策引导、协同合作等宏观方面[14]的问题。二是关于读者服务需求[15]的研究,徐中阳等[16]在构建信息需求指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使用问卷、Kano模型和Better-Worse指数分析得出公众服务需求的优先度。三是关于服务机制构建、策略研究,刘冰等[17]人以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为案例进行研究,赖璨[18]等在阐述图书馆应急服务的内容及流程基础上,建议从5个方面提出优化服务机制。刘晓峰认为应从多维度构建“医学高校图书馆+大健康”知识服务模式和实现路径。四是关于服务平台构建研究,侯丽等[19]在网络调查、问卷调研读者需求基础上,从数据层、业务层与表示层3个维度设计健康知识服务平台。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医学图书馆实现社会健康信息服务展开研究,尚缺乏针对全国医学院校的实际调研。

2 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实践情况

笔者于2021年9月15日调研了9所“双一流”医学院校和27所普通专科医学院校图书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所调研的36所医学院校基本均匀分布于2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因网络原因3所机构的网站未能打开,因此最终调研33所机构的网站。从制度建设、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多方面展开调查,了解当前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现状,发现不同院校所提供的社会化健康信息服务有所侧重,且参差不齐。

2.1 社会化服务规章制度

笔者对33所院校关于校外人员入馆接待办法、资源外借阅览、信息检索等是否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进行调研,发现有13所院校在入馆须知、办证借阅规则、读者服务等规章制度中出现关于校外读者访问的相关制度,缺乏专门单独成文的管理规定。其中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办证借阅规则》[20]中明确借阅证分为仅有阅览功能和含借书、阅览二项功能的两类卡,对不同类型校外人员办证分别进行具体说明。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21]在《入馆须知》中对校外读者入馆、大学城其他高校读者、外来人员参观图书馆都有规定,在《自修室管理制度》《古籍书库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校外访问权限、方式及付费标准。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22]在《借阅证办理及使用须知》中明确规定了外单位人员办证对象、所需材料、收费标准、办证流程及借阅权限。在《图书借阅规则》《期刊借阅规则》中也提到外单位人员借阅权限。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23]在《读者工作制度》《读者须知》中明确规定外来人员入馆查阅资料需持相关证件,面向全区高等院校及医药卫生界,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其余9所院校均在《入馆须知》中提及校外读者访问时需要提供证件和征得相关部门的同意,内容简洁,无专门的规定。

同时,调研中有20所院校对外开展科技查新、文献传递及查收查引服务,并有相关完善制度。如成都中医药大学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联合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国内外有偿查新服务[24]。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查新业务范围覆盖广东省各地市县以及广西和海南部分地区[22]。

2.2 社会开放服务对象

13所医学院校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中对服务对象进行限制,且各有所不同,有的包括一类,有的包括多类。笔者将社会服务对象主要分为社会公众、附属单位教职工、他校师生等6种类型,如表1所示。调研高校的社会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附属医院教职工、其他院校师生、科研人员,面向社会公众全部开放及特殊群体的服务还比较薄弱。

表1 13所医学院校社会开放服务对象

2.3 健康信息社会服务模式

对33所医学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内容及形式调研,将服务项目分为:第一层次为基于馆藏资源的服务,如馆内阅览、外借服务、馆际互借;第二层次为基于信息传递的服务,如健康信息专栏、医学书籍推荐;第三层次为基于知识加工的服务,如健康知识宣讲、科技查新、定题服务、代查代检、文献传递。据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高校图书馆面向公众提供第一层次服务并不是全面覆盖,仅有15所院校图书馆提供馆内阅览,10所提供外借服务。如江西中医药大学明确提出持临时阅览证的校外读者可进入借阅室阅览[23]。关于第二层次的服务,尤其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可以看到图书馆积极发挥社会服务作用,开辟健康信息专栏,推荐健康书籍,制作医学信息特色刊物。如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25]自2020年5月起,持续报道疫情最新研究、最新资讯开辟疫情专栏;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24]设有网络信息雷达,跟进热点健康信息、相关新闻,并制作中医药科教信使、医药信息导报、养生保健、环球医讯4类特色刊物。关于第三层次的服务,有20所高校图书馆依托科技查新站开展付费科技查新服务,占到调研总量的60%,是所有社会服务项目中开展得最多的一项服务,而且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服务对象、服务流程、收费标准等都比较完善。此外,面向社会对象进行健康知识宣讲的服务比较薄弱,仅有两所高校开展此项服务,山西医科大学图书馆[26]老师暑期积极带领社团学生入乡、进村,实地走访贫困户,进行健康知识宣讲。

图1 33所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2.4 社会合作联盟情况

高校图书馆自身可能因人员不足、经费缺乏,社会服务面受到制约。寻求社会各界的合作不仅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也是扩展社会服务的有效途径。调研发现有5所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合作形成联盟,如表2所示。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与大学城十校建立联盟,提供馆际互借服务;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积极寻求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图书馆的交流合作,目前已与香港大学余振强医学图书馆、台北医学大学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为提升联盟成员的医疗科研教学水平发挥积极作用;江西中医药大学利用联盟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表2 社会合作联盟情况

2.5 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情况

医学院校图书馆如果能够依托自身信息资源优势面向社会建设线上+线下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对自身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33所机构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有11所院校建立了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如表3所示。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25]建立了专门的疫情信息速递平台,报道跟踪最新的疫情相关讯息和疫情防控知识科普。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在其官网首页可看到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平台,包揽健康教育相关网站、健康教育知识普及以及新冠防治措施等。比较特殊的是,重庆医科大学图书馆建立了重庆市人类生命与健康博物馆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和红十字会教育基地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此外随着国家对于中医药传承的不断重视,5所中医药大学均设立专门平台对中医学文化、科研动态、养生保健等健康知识进行传播。

表3 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情况

3 医学院校图书馆社会健康信息服务存在问题

3.1 社会服务制度建设不完善

全面具体的社会服务制度是服务开展的前提,在被调查的33所高校中仅有13所院校在规章制度中提及校外读者访问的相关制度,缺乏专门栏目和单独成文的管理规定;有18所高校有对外开展科技查新、代查代检、文献传递服务的专门入口和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大部分高校对于社会服务的目标、内容、对象、方式、评估等制度依旧缺乏明确细致的规定,反映出整个行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对医学图书馆承担社会服务功能的忽视,在开展工作和对外服务时没有标准依据,图书馆很难进行教育创新,不利于开展高质量的社会化服务工作。

3.2 社会服务对象模糊

在调查高校社会服务对象时,发现尽管医学图书馆正在尝试扩大服务群体,但各高校存在对社会服务对象称谓不统一、界定范围模糊的问题,如对于社会对象有校外读者、社会读者、外来人员、其他人员等称谓。除了广西医科大学明确服务对象为18岁以上成年外,其余高校对于社会读者的范围界定也比较模糊,而且针对不同服务内容不同高校服务对象有所差异,缺乏统一标准。究其原因可能是图书馆对于自身职责界定比较模糊,在其社会职责方面没有及时更新和调整,而为社会公众提供多种信息服务本应是医学图书馆的应有之义。

3.3 社会服务形式缺乏创新

从调研结果看,调研高校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基本围绕图书借阅、信息咨询以及一部分收费服务如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文献传递等,这些服务项目为图书馆常规的信息资源服务内容。此外,图书馆所开展的健康信息服务多是对于健康医疗、中医文化宣传等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和归纳呈现,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罗列,缺乏针对不同人群系统性的专门服务,也没有专门的健康信息馆员开展该项业务,服务形式、内容缺乏创新。究其原因一是缺乏政策和制度的支持;二是缺少专业馆员,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基本是依靠图书馆员,同一个馆员同时担任学科馆员、健康信息联络、信息咨询员、查新员等多个角色,需要承担多项工作,任务比较重,鲜有时间开展创新性工作。

3.4 社会合作力度不够

通过社会合作方式解决自身人力、物力、经费等资源限制是一种常见的方式。调研高校中仅有5所参与了社会协作,除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与中国台湾、香港地区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其余高校都是基于行业内的跨区域单体合作及区域内联盟,合作范围仅仅局限在高校,缺少与公共馆、企业及民间单位组织的合作,合作模式单一,合作内容也多为常规传统服务。分析其原因,首先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健康信息服务属于公益性质,与社会各界合作不可避免的会带有商业属性的标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是缺乏健全的机制,图书馆社会合作还在探索阶段,合作对象、准入机制、合作模式、效果评价尤其是激励机制尚未形成标准,对于社会各界力量吸引力不够,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合作模式。

3.5 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内容单一

近年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医学院校图书馆越来越重视社会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和服务,以满足社会读者的信息需求。调研中有11所高校建立了专门的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内容集中3个方面:一是疫情相关资讯报道;二是健康知识科普;三是中医药文化传承。整体内容主要是对于网络开放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归纳,内容单一化,缺乏对于健康信息的二次加工、处理。缺乏专业的健康信息馆员,普通馆员很难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抽离出来进行健康信息资源的深层加工;图书馆员自身的健康信息素养较低,创新能力较弱[5]。

4 医学院校图书馆社会健康信息服务改进策略

4.1 领导高度重视,规范制度建设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但依然有很多高校仅为本校师生提供服务,不利于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也难以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医学院图书馆应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社会健康信息服务并拓宽服务范围,不断汲取成功经验,形成可推广的案例,并邀请多个图书馆参与进来,建立示范基地。同时要求图书馆员积极参加中国科协、中国图书馆协会等行业协会举办的技能培训,加强自身的健康科普技能,从而争取学校、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图书馆领导及上级部门观念的转变,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的高度重视,图书馆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制度方面细致化建设是图书馆有序开展社会服务的有效保障。

4.2 创新服务内容,开展特色服务

借阅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最基本服务项目,但实际上单一的服务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当前公众对健康信息的需求最为迫切,作为拥有健康信息服务能力的医学院校图书馆应该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吸引更多的群体参与到图书馆服务当中。图书馆应该整合馆藏资源、自建资源、免费开放资源,建设专门包含不同层级健康信息的服务平台或开设专题服务。在此基础上,应重视老弱病残及贫困群体的健康信息需求,细化服务内容和方式,由专业馆员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健康指导。同时,主动进入社区、乡村、家庭开展健康知识公益讲座和保健知识宣传。应充分利用社会媒体的优势,采用个性化信息推送、多平台网络直播、高需求粉丝群以及与健康社交“大V”合作等方式开展和宣传健康信息服务,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8]。

4.3 强化社会协作,寻求服务供给

图书馆在社会服务过程中本身因经费、专业技术人员等局限,难以发挥社会教育职能,而向社会、行业内寻求支持,是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医学图书馆应积极与其他专业机构组织包括各级医院、诊所、药店进行合作,提高健康信息服务的普及性,同时扩大健康信息服务队伍。各级公私立医院、诊所、药店等是各类患者的集散地,便于专业图书馆员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健康信息服务,及时补缺患者健康相关知识盲区;医学院校图书馆也可以建立专门的医院患者教育数据库,支持临床医生面向不同患者提供科学高效的服务。其次,医学图书馆应该与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基层社区合作。由于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服务主体不同,相较于医学院校图书馆,社区居民更愿意走进公共图书馆获取信息。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医学图书馆员可以协助建设专门的医学纸质、电子馆藏,定期开展健康信息教育,同时帮助有健康信息诉求的公众获取满意的资源;与社区合作,设立健康信息收集和反馈员,定期收集居民的信息需求,有助于图书馆定制合适的信息服务内容。最后,组建专门的社会志愿服务团队,邀请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加入,并将团队工作、志愿活动效果反映给学生会、校团委,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同时公开团队工作报告,听取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指导,从而优化志愿团队社会服务。

5 结语

医学院校图书馆需要打破固有的空间局限,正确定位健康信息服务中的教育功能和社会职责。笔者对33所医学院校图书馆社会健康信息服务状况进行的初步调研,发现目前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受众、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与公众的健康信息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制度建设、社会协作、服务创新上需进一步加强,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医学院校图书馆构建健康信息服务体系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图书馆
订阅信息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展会信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去图书馆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