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传铎《名家词钞》的文献价值*

2022-07-07 05:06杨秋圆
图书馆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词选名家词人

杨秋圆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500)

国家图书馆藏清钞本《名家词钞》[1]选词六十家,每家一卷,共1226首。编者孔传铎(1673—1735),为孔子第68代孙,“衍圣公”孔毓圻长子。工诗词,著有《红萼词》《炊香词》,存词531首。孔传铎积极参与编选选本,据《安怀堂文集》[2]中保存的词选序,共5部①,现存《同调词》[3]《名家词钞》和与无锡文人顾彩合编的《草堂嗣响》[4]。严迪昌先生在《清词史》中指出“孔辑《名家词钞》中约有半数左右是仅赖此本而保存于世的康熙中后期词人的作品,故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又论“其中大部分与《草堂嗣响》所选相重合”“据此可见顾彩与孔氏昆仲词学关系之深密”[5]。闵丰《清初清词选本考论》详考其中两种,并得出这三部词选“构成了一个相互呼应、不可分割的选系[6]。”而后王帼英(《清初阙里孔氏词学研究》,南京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丁鹏(《清代山左词坛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博士论文)、姚金笛(《清代曲阜孔氏家族诗文研究》,山东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都在此基础上有所申发,但对《名家词钞》仅列出选人选词名单,肯定“存史”的价值,未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名家词钞》来说,其一,顺康词坛的清词选本如邹祗谟、王士禛辑《倚声初集》、陈维崧、吴逢原、吴本嵩、潘眉编《今词苑》、蒋景祁辑《瑶华集》都不出“江南”区域,郡邑词选的收录范围也大部分限于江浙,如《柳洲词选》《梅里词辑》《西陵词选》等。《今词初集》虽为纳兰性德编选,但编选者之一顾贞观为无锡人,《名家词钞》纯粹是山左文人编选,具有特殊性。在康熙朝众多“当代词选”中,探究“非江南词学区域”之山左孔门词人编选的《名家词钞》编选旨趣和价值,对于全面认识康熙词坛与清代选词学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二,《草堂嗣响》选120家,词683首。《同调词》选30家,词147首,而《名家词钞》选词数量大大超过二者,其文献价值值得详细阐述。

《名家词钞》的文献价值主要体现在存人、存词及保存词学史料3个方面,下面依次展开论述。

一、存人:词人生平与交游情况

《名家词钞》集中有20家②左右的词人词作为顺康时期其他选本从未选入,这二十家大都与孔氏兄弟、顾彩、孔尚任等人交游。他们或为亲友或为同邑,不少曾参与孔氏兄弟及其叔父孔毓埏发起的“学步社集”,《安怀堂文集》中有《学步唱和集选序》记载社集“起戊寅,讫戊子,月必两举或一举焉。”则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四十七年(1708),持续了十年。此集虽未见传本,但孔氏兄弟诗词标题提供了很多社集唱和的线索。孔传铎在编选词选《同调词》之前又曾编过诗选《旧雨集》,两个选本选心相似,都为保存二三知己的零星作品③[2],具体见表1。

表1

20家中有在当时声名既隆、事迹较多者,如屈大均、张潮、徐旭旦;或生平经历记载较为清晰者如阙里孔氏、山阳杨氏、昆山叶氏、无锡侯氏、桐城方氏均为世家大族;有绝少为人知,集中选入词作也不能为之补充,或并不典型者。以周卜年为例,《名家词钞》目录载“字安期,江西吉安人”,集中选入其词70首,多为咏物,细腻深情,非浙派“清空”一脉。词有《笛家?再咏梅雨》。《江城子?湖上清明》有句“断鼓零箫,十日梦西泠”,《踏莎行?立夏》“朱樱绿笋荐新茶,一杯蓝尾烧春酒”下有小注:“杭俗:逢立夏,设茶果火酒如午日然。”可推断出周卜年曾在浙江杭州寓居过一段时间,其他词作对身世经历无从补充。部分词人的生卒年和生平无详细记载,但我们据词作可以作出补充。一是可以考察交游的人物,进而推算大致的生卒年;二是可以体察词人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对其“生活史”和“心灵史”的考察,综合以上考虑选取了较为典型的5家。

(一)茅麐

茅麐,字天石,归安(浙江湖州)人,工诗词,明末遗老。以画著称。集中收《溯红词》76首,为现存所有词作。从内容看,一方面是写艳情的好手,高处香艳入骨,自有温情在,然不收敛处也易落入轻佻;一方面又有不少体现“稼轩风”之作,主要为羁旅词和交游之作,展现了与士人情感的不同“山林客”的心态,一种隐忍与凄怨。如“我本无家,不应有骨,肯为穷途贬”(《城头月?旅中节夜》)。

据词可把茅麐算作“广陵词坛”的外围人物。首先,茅麐与扬州词坛及江浙一带的名家都有唱和交往,吴绮任湖州知府时,曾入其幕府。词有《满庭芳?郡侯吴公修孙太初墓亭,落成,奉陪吴学士梅村、侍御渔山,暨白仲调、宋既庭、徐原一、越辰六诸孝廉,为之酹酒》《玉女摇仙佩?七月七日,同人登锦峰,寻沈东老遗迹,归舟值雨》《如此江山?奉邀吴听翁先生集顾云美塔影园观莲,先一日荷花荡游人最盛》,还多次参加扬州休园之集《金菊对芙蓉?闰八月十八夜,又集休园》。集中游览扬州、苏州两地的词作尤多,词题小序详细地记录了集会的人物、时间、地点,可补史实之缺。另词中涉及文人还有:宋琬、张台柱、汪上若、吴彤本、翁西帆、沈闲存、吴雨岑、鲁桐门、吕泌、吴石叶。其次,吴绮曾撰有《茅天石<溯红词>序》,收入《林蕙堂全集》。序云“爰取梦窗之句,名曰溯红。”“盖天石之审音最细,而天石之按律必严。”[7]茅麐还参校吴绮、程洪所选谱体词选《记红集》④。从创作、交游、参校选本来看,茅麐可说是明清之际致力于词的一家,惜词名为画名所掩。

(二)孙继登

孙继登,字汲山,未录籍贯。收《菊醉词》8首。经考察为江苏常熟人,曾著有《山啸词》,吴绮《孙汲山<山啸词>序》收入《林惠堂全集》“予与孙子汲山论交者三十六年,赋别者一十七载[7]。”说明与吴绮定交之久、感情之深厚。选词8首皆为小令,分咏闲身、故乡、食物、友情、真性、天伦、植物、闲情。情景交融,纯为抒发性情所作,景物器物信手拈来,才气满溢,不落俗调。其中《太常引》词,句有“逸老有遗民”,则推测他的身份可能为“明遗民”。

(三)袁惇大

袁惇大,字其文,湖北公安人,集中收《海虹词》29首。明诸生,明末侨居京城。尝游四川,后家居终老[8],是个天涯羁旅,结交海内的词人。《同调词》收其《绮罗香?赠红萼主人》,则曾与孔传铎交游。据词中内容,可知曾游夔州、竟陵东湖、淮安、渝州、宜章等地。词中酬赠者有潘自岳、王千一、陈彤佩、张岂石、张采舒、杨广文、刘澹思、王君遴等。张岂石即张璨(1674—1753),如算张岂石弱冠之年就与袁惇大交游,则《桂枝香?赠张岂石》“相逢一笑无言外”此词应当作于1694年及以后。现存词中按照排列顺序最后一首为《贺新郎?丙戌衡阳除夜》“廿载回头忙底事,海内交游半老”,据与孔传铎、张璨交往的情况来看,作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可能性较大,此时仍在世。另学者据《金明池?题杨广文所作〈雪兰血衫〉》一词辑得明清之际散佚的传奇作品《雪兰衫》[9-10]。

(四)梅慜

梅慜,字芬远,长洲(苏州)人。集中收《螺龛词》5首。其中有《换巢鸾凤?咏道院枣联句黄庭蕺山、姜遴敬直、陈枋次山、蒋景祁京少》1首,但观联句情况并无梅慜参与,《名家词钞》应是误收。黄庭、陈枋与蒋景祁三人和韵颇多,惜前二位存词已不能反映创作全貌,可从蒋景祁词中窥一大概。此处虽误收又不是全无关系。陈枋(1656-1692),字次山,宜兴人,陈维崧从侄,词中有《青门饮?小饮芬远寓斋赋》“梦隔吴头,听闻吴语,相逢宛在,半塘船住。随意凭栏,低吟把盏,忘了天涯羁旅[8]。”可证梅慜确实与之交游,也与梅慜本为长洲人“客济宁三十年”的经历相符,《济宁直隶州志》载梅慜著有《见尧堂集》[11],蒋景祁、尤侗、王萍为之作序,又有《岁寒倡和词》,虽都不存,但友人之间的唱和是极可能发生的,另梅慜生活年代也应在十七世纪中后半叶。

(五)杨春星

杨春星,字耐岩,睢洲(河南睢县)人。集中收《楚江词》24首。顺治十七年(1660)举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康熙十九年(1680)任公安知县,下任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接任,则在任上约四年。“火德祠旧在东门外,康熙间知县杨春星重建”[12]。则在任颇有建设。现存词27首,一部分为公安任上作,从词中“楚闱”“黄鹤楼”“洪山”“鄂邸”“鄂城”“荆郡”“中郎文藻”(袁宏道)判断不少于9首,还有如《金缕曲?用王氏事酬凫隐,次见赠原韵》等与“公安”相关之作:“凫隐”为袁中道号,袁中道(1570-1623),“公安三袁”之一,以年代来看应是隔代相酬。其中《风入松》三首题为“酬诸生”“酬里民”“酬缙绅”。虽不合“词体”书写心声的特点,但民胞物与之心真挚感人。其余词作或酬赠或作于行役途中。曾与陈省斋、伍相庵交游,陈省斋为陈潢(1637-1688),杭州人,水文地理学家。伍相庵,即伍起宗,湖北松滋人,崇祯中授户部主事,随值丁艰旋里,继遭世乱。行役之作如《雨霖铃?旅舍苦雨》“枝头红蕊成愁结。况那堪、憔悴征尘客。几回惊觉乡梦,对旅馆、灯儿明灭。”《归去好?感怀》“念自负、昻藏七尺身,何伛偻,罄折犹绳束。”倘若只体会到羁旅怀乡之情似太浅,虽并不身居高位,但官民和谐,为国为民已经尽力,此一心愿既以达成,却仍然不能“抵消”内心的惆怅、失落,“三年俗吏,半世劳辛”。背后的原因实是一人之力不能改变时代的深沉的悲哀。“几载岩疆割据,战垒看犹存。两岸绿杨何处,是一湾、芳草付青燐。”《南浦?雪中次虎渡》(指“三藩”事)、《风入松?酬里民》“军兴几载催呼急,谁消受、鸡犬闲闲”、《归去好?感怀》“又安能、与世共纷纷,竞翻覆。”词中有《风入松?自寿》“细思四十九年内”,则得年必大于四十九岁。

二、存词:词集校勘

《全清词?顺康卷》及补编据《名家词钞》收入词人22位:茅麐76首、方大猷4首、袁惇大29首、周卜年64首、张潮17首、平汉英25首、刘浦10首、叶李晫8首、许顾青31首、叶吴宾4首、陈见智2首、毛淑4首、米汉雯1首、杨春星24首、孙继登8首、唐肇8首、罗筮豫27首、孔传商32首、梅慜1首(《草堂嗣响》已收)、毛季连2首加残篇、方正瓀1首(《草堂嗣响》已收)、杨斐菉1首(《草堂嗣响》已收)。一共据《名家词钞》收入379首。《补编》四册中涉及毛季连的“残篇”实为梅慜的《绮罗香?素馨花,一名那悉茗》,《全清词?顺康卷》已收,推测因错页而误收(原书梅慜词正好在前一页),这也导致失收了毛季连2首词。但经过进一步考察发现《全清词?顺康卷》及补编中“毛远公”与“毛季连”重收,实为1人。在“毛远公”名下已收入7首词,据《名家词钞》收入4首,包括“残篇”。所以《全清词?顺康卷》及补编一共据《名家词钞》收入381首词。仍有部分词作未被《全清词?顺康卷》收录,如今据此本可辑得9首:

周卜年6首,见《全清词?顺康卷》十二册,6819页。

望江南?本意

江南忆,寒月赏心亭。西浦鱼沉芳信杳,东山屐折暗尘生。银字漫调筝。

转应曲?闺情

银箭。银箭。催得玉箫声断。兽炉销尽残香。檐马丁冬夜长。长夜。长夜。枝上碧桃两打。

转应曲?其二

彤管。彤管。研得红笺一半。好凭纤指传情。才画双鸾未成。成未。成未。早被小姑偷觑。

浣溪沙?画上美人

金粉谁描半面春。香腮度雪小檀匀。手挼裙带踏花茵。宛约未来疑阿母,佯羞不语待何人。绣罗冠子洛川神。

浣溪沙?客夜

荒圃斜阳红乍收。残鸦几点度危楼。一番寒意入重裘。隔院梅花传玉笛,破窗梨叶打银篝。梦随南雁到吴头。

点绛唇?春雨

春意如何,晓窗一夜花争折。檐铃箫瑟。粉褪梅腮湿。野渡漫漫,小艇沿溪疾。烟云涩。韶光不到,寂寞荒山侧。

张潮1首,见《全清词?顺康卷》十五册,8832页;《补编》三1381页。

蝶恋花?和实庵秋海棠用原韵

翠袖翩翩红缕细。隐约依稀,似有相思字。腻缬不须频堕泪。阶前怕惹秋心碎。折得一枝新放蕊。插向瓶中,别具天然媚。留与个人簪晓髻。忙呼小婢催梳洗。

徐釚(号菊庄)1首,见《全清词?顺康卷》十二册,6772页;《补编》二,1086页。此词收在梁允植《柳村词》中。

蝶恋花?菊庄戏答

闲画眉峰青未了。懊恨班鸠,啼断红窗晓。才同妆台追两小。别离依旧东风杳。怕说西泠双睡鸟。一叶兰舟,载得愁多少。束翠添香幽梦悄。从今打叠重烦恼。

毛先舒1首,见《全清词?顺康卷》第四册,2170页;《补编》一,534页。

水调歌头?孤山偶题

澹厌梅逞色,静怪鹤多情。此何时候滟滟,湖水照人清。终日蒲团燕坐,方寸虚空寥阔,却似不曾生。一任闲花草,长与石床平。长桥外,开罨画,澹横青。林逋含笑来报,西子晚妆成。我已悠然丧我,无复相关物态,山色与溪声。只友太虚子,相好不寒盟。

《全清词?顺康卷》及补编收词有瑕之处如洪升,词集久佚,现存词13首,以《西陵词选》所收11首为最多最全,且《西陵词选》有康熙十四年(1675)刻本,较《名家词钞》为早⑤[6],但顺康卷先据《名家词钞》选入。另有屈大均所收遗漏颇多,已有学者指出⑥。

这390首词几乎是这些词人现存词作唯一的版本,理论上而言,与此同时或后世文献中出现且来源不同者,《名家词钞》必有可参考的校勘价值。如茅麐《沁园春?感怀》与《瑶华集》仅选的1首相差较大:

《沁园春?感怀》(《瑶华集》)⑦

却悔从前,汲汲栖栖,南北西东。有千山秀冶,仙溪一曲、孤村疏旷,茅屋三弓。少不如人,饥来驱我,辜负庭前菊与松。家何在,在伯通庑下,杜宇声中。追思花影千重。忽梦入、巫山十二峰。奈才离分水,不闻香艳,再来合浦,已失春容。笑隐芙蓉,书缄豆蔻,赢得如今赋恼公。归来后,任溪云叆叇,山雨空蒙。

《沁园春?感怀》(《名家词钞》)

却悔从前,汲汲栖栖,南北西东。有千山淡冶,清溪一曲、孤村疏旷,茆屋三弓。志不宜时,饥来驱我,辜负庭前菊与松。家何在,在蜗牛背上,杜宇声中。无端愁绪重重。早梦断、空江只数峰。想情移分水,知希者贵,魂迷合浦,谁适为容。疑雨疑云,非花非雾,赢得如今赋恼公。归来后,任春峦叆叇,夜气空蒙。

《瑶华集》目录未著录词集名,应不是据别集选入。上片略有改动,下片改动较大,最大的区别是两者都化用了“巫山神女”之典,代表一种纯洁的追求,使得楚骚之意蕴更加完整深厚,但《瑶华集》化用较为明显表现一种“再遇不得”;《名家词钞》更为婉约蕴藉,特别是“知希者贵,魂迷合浦,谁适为容”表现一种“寻找与迷茫”。因词题为“感怀”,全词表现的是时不我待,愿望不能够实现的无奈悔恨,两首各有侧重。还可以孔氏族人孔传商为例。所选孔传商《藕丝词》32首,其词在顺康时期并无他本选入,别集是否刊刻也不明,孔昭薰、孔昭蒸在嘉道年间辑《阙里孔氏词钞》[13]收其词5首,有2首《忆王孙(无端春色锁闲庭)》《调笑令(墙外)》重复,经过对校,后者《阙里孔氏词钞》调作“转应曲”,实“调笑令”与“转应曲”为同一调。黄燮清《国朝词综续编》卷二收《忆王孙(无端春色锁闲庭)》一首[14]。

又如侯晰词,现存自编《梁溪词选》中《惜轩词》⑧一卷,顾贞观(梁汾)辑,华长发(商原)订,共27首。侯晰词在顺康词坛仅有两本词选选入:侯文灿《亦园词选》7首,《名家词钞》27首。其中《梁溪词选》与《名家词钞》中选入27首排列顺序相同,经过对校,发现词题和小序上小异:

《柳梢青(所谓伊人)》,题“题个人小影”,《惜轩词》未题

《临江仙(红药开残惊绿暗)》,题“自题画卷”,《惜轩词》未题

《行香子(连陌柔桑)》,《惜轩词》题“自题画卷”

《苏幕遮?雪夜吐红,颇亦不俗,家人惊怖,戏作此以慰之》,《惜轩词》调下未注“雪夜吐红……”

《凤头钗(忆劳劳)》,调下注“从来钗头凤俱用仄韵,予戏翻为平调,即颠倒名之曰凤头钗”,《惜轩词》调作“凤头钗”无注。

因《梁溪词选》与《亦园词选》所选7首并不重复,所以《名家词钞》极有校勘价值。词选中对词题和小序的删改甚为常见,而《名家词钞》却反而增加了词题和小序,令人疑惑。观《柳梢青(所谓伊人)》此词全为描写“伊人”外貌神态,“题个人小影”或是孔传铎“望文生义”。《临江仙》描绘初夏小院清幽,梅雨过后佳人困倦生愁。《行香子》则描绘一幅山村竹屋图,词中景物繁多“妻奴、鸡犬、香秔、竹屋”“更有茶山,有蔬圃,有菱塘”,且有方位词“前临流水,东绕高岗”,明显更符合“题画词”的一般类型,则“自题画卷”位置不同或是抄写时错简。“雪夜吐红……”完全是实事记录,非作者本人不知。与词对读,词中“飒飒纸窗风欲割。惊吐鹃红,染就胭脂雪。”如无小序则不易理解,而“郁金香,鸟玉玦。半盏琼浆,可疗文园渴”只作文人普通的玩世之语,实际却是为了隐藏内心不安,故作玩笑口吻以慰惊恐的家人。又如“钗头凤”作“凤头钗”不应是编者所改,“钗头凤”两片都是上三句一韵,下四句换一韵,每段六仄韵。观原词韵脚,上三用“萧”韵,下四用“东”韵,确实都押平韵。并且编者只可能“改正”,如《全清词?顺康卷》收录此词时改为“钗头凤”,玩自注之意,当是作者口吻,则《名家词钞》很可能另据他本著录,保存了侯晰题序和自注的一些原貌,可供校勘,但是这个“他本”究竟为何,因缺乏文献,目前只能辑录待考。并且清词中的题序与自注,往往与正文形成一种情事互补,使得词人所抒的感情因为具体可感而更加深厚,此处正展现了侯晰的性情风神。

三、保存词学史料

《名家词钞》目录上著录词集名及词人姓名、字号、籍贯,因涉及一些长期湮没无闻的词人,具有重要价值。关于词集名,一般认为结集代表着一定的作品数量和作者对这一文体的投入,还常常起到“线索”作用,或可据此考察作者词学上的倾向,如孔传鋕命名词集《清涛词》代表了他对于“清”的追求,更可以据此(包括数量等因素)考察词坛的繁荣情况。而集中选词个位数的诸家,如孙继登,选词8首,上文已提及其词集为《山啸词》,而《名家词钞》著录词集为《菊醉词》,此集未见他处著录,或与8首首句都为“菊花能醉去官人”有关。又如著录传鋕词集名为《清涛词》,实选词都来自另一个钞本《蝶庵词》,阳羡词人史惟圆词集名也为《蝶庵词》,此处或避免重复而改,总之著录的词集名仍然具有多种情况,不能简单而论。关于集中保存的词学史料,另举三例。

(一)方大猷《涂雅词》中两首《满江红》

集中收《涂雅词》6首,其中2首《满江红》是与同为“贰臣”的梁云构唱和之作。梁、方二人取宋人吕本中词步韵唱和,明显为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15]。梁氏现存11首唱和词,方词幸《名家词钞》存有2首,可稍还原当初递相唱和的实际情况。把二人之作合而观之,更能体会家国巨变之际,士大夫进退出处的艰难和悔恨。时而寄情山水风物求解脱,又总放不下世俗功名,如梁词:“甚流水仙源,汉荣秦辱。不履不衫初服好,一丘一壑平生足。觅白莲,诗社结鸥盟,诗签熟。”《满江红?其九夜泛》[16],方词:“似目前颠倒,判谁荣辱。扪虱空闲王氏手,闻鸡早蹴刘生足。愿追随、大纛共功名,帷筹熟。”《满江红(太白楼头)》。“汉荣秦辱”“胜荣输辱”的“辱”字韵位实乃全词感情最集中之处。梁词其中一首小序云:“方欧余因予《满江红》各首有菊竹句,金笺画菊竹图,仍用前韵,为词纪其事。画词并佳,视为珍宝。示谢[16]。”方词两首中也都有“菊竹句”,此首小序可正好帮助我们理解方氏集中另一首《满江红?又一体和门伯梁眉居韵》“列岫墙头妆翠髻,流泉槛外飞苍玉。为喜临、名贴种芭蕉,和天绿。”“殊清傲,寒于菊。怜孤挺,亭于竹。任茗酣棋战,胜荣输辱。”“胜荣输辱”何等心酸,并不是展现文人雅趣,只是苦中作乐罢了,背后冰凉一片。

(二)张潮《心斋词》中有一首《蝶恋花?和实庵秋海棠用原韵》

原词见上文,韵脚为“细、字、泪、碎、蕊、媚、髻、洗”,“实庵”为顺康时期山左诗词大家曹贞吉号。对照曹贞吉《珂雪词》,有《蝶恋花?修来席上咏秋海棠》[17]一词,修来为颜光敏号,韵脚全同,后有张潮评:“予曾和先生此词,真有珠玉在前之媿。”则保存在《名家词钞》中的这首正是和作。曹贞吉与张潮词构思相似,都以花喻人,曹词紧扣“秋”字,以秋海棠与春海棠对比,巧而生趣,歇拍“晚霞一点明于洗”绘发髻簪花的情态,幽雅婉约。张词实是花与人由分而合,同样簪花,歇拍句“忙呼”二字引人联想,似“约会相见”一幕呼之欲出,轻盈流动。由此可还原一段词人之间倡和逸事,作为张潮与曹贞吉交游之证。但考证明清文人的“交游”时,还需仔细考察寻找多重证据,以张潮而言,其《幽梦影》有多至115位文人评点,曹贞吉亦在其中,并且初版时留有大量空白,为的就是日后补入友人评语[18]。当时评点、倡和、丛书刊刻,包括选本、诗话等,都具有交际效益,更具有记录和传播的功能,张潮更是刻书丰富,致力于此。

(三)侯晰《惜轩词》中有一首《金缕曲?送邹二辞遣秦》

世路浮云耳。再休提、家园寥落,炎凉如此。五载南冠魂欲断,醉酒耽诗而已。曾未减、晋人风味。赢得邹阳豪气在,写丹青、聊作生涯计。骊唱咽,寒飚起。 一鞭斜日枫林里。吊兴亡、秦川绣岭,尽供游戏。更喜有妻甘共隐,不洒平常别泪。好相慰、羊肠迢递。何处邮亭堪系马,续香眉、高价长安市。二辞向刻有《香眉亭词稿》君去也,名成矣。

此词与侯晰《惜轩词》中小令风格不同,邹二辞为邹溶(1643—1707),字可远,无锡人,监生。《全清词?顺康卷》据《梁溪词选》本《香眉亭词》录词30首,集中多有“赠内”作,而“自题小像”和“入狱后作”可与此词参看。其词仍可再辑,如《今词初集》卷二收《玉烛新?送顾梁汾粤游》⑨(按:据《钦定词谱》应为“玉漏迟”)1首,《全清词》未收。此词本事据杨钟羲《雪桥诗话》[19]载“邹溶尝北游,主满洲法保家,法保善书画鼓琴,以事亡命吴楚间……溶舍之山中。数日,逮者至,先逮溶,因获保,械至京系狱,保伏法,溶亦论斩,所亲为敛资治后事,溶顾吟诗豪饮,醉即酣卧如平时……在系五年,读书不辍,喜画,初不自名,至是购者无虚日,既减等遣戍关中,士大夫皆待以上客。”此事系康熙二十四年(1685),词中“五载南冠魂欲断,醉酒耽诗而已”即是指在狱中的五年。上片实写邹溶狱中的潇洒不羁,下片是对友人遣戍生活的展望,写来温情脉脉“不洒平常别泪”。五年后即康熙二十八年(1689),词中自注“二辞向刻有《香眉亭词稿》”,则《香眉亭词稿》在康熙二十八年前已刻出,且侯晰已过目,《梁溪词选》中《香眉亭词》就是据别集而选。惜《香眉亭词稿》已佚。

经过以上论述,此词可能编在1689年,不仅可以从词中了解到邹溶在人事蹭蹬之中,故作旷达实际郁结于心,也能体会到侯晰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并归结为“家国寥落、炎凉如此”,显然与康熙盛世气象似不合,但个人的遭际并不会因为生活在“盛世”而顺遂,“飞将军”李广之痛,并不只是“数奇”二字可搪塞过去,实际是在人事。这种“疏离情绪”在侯晰现存的词中仅存这一首,在考察心态上非常重要。

四、余论

进一步来看,在《名家词钞》保存的文献中,还可因发掘了一批“名不显而词艺较高者”,对于我们认识顺康词坛的全貌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严迪昌先生在《清词史》已列出9家:“罗筮豫《鲁门词》、杨春星《楚江词》、潘云赤《桐鱼词》、黄承圣《萝窗词》、丁潆《秉翟词》、平汉英《问月轩词》、刘浦《围红词》、叶李晫《雁木词》、许顾青《梅皋词》等。”平汉英词多为抒发天涯羁旅的孤寂、思乡之情和“布衣”的愤懑心态;许顾青为传铎、传鋕夫子,客阙里三十年终沉沦异乡,词中多用口语,以淳朴真挚动人。又有刘浦,字荻江,湖北黄冈人,长期寓居阙里,参与孔传铎社集。集中收《围红词》10首,词调都为“浣溪沙”,皆咏“客愁”,多直抒胸臆,浅显而深情:“难说两行儿女泪,不背人流。”夹杂着思乡、年老多病的伤感、天涯漂泊的孤单和进退出处的矛盾。其中进退出处的矛盾最为真切:“欲托朱门终却步,知我为谁。”“岂是爱封侯。错佩吴钩。南来走马逐雄游。”手法上虚实结合,想象对方之怨反衬自身之痛如“天涯少妇近如何。料得粉痕憔悴尽,恨杀狂夫。”

除了以上列出的9位,在集中选词数量较多的屈大均《骚屑词》182首、茅麐《溯红词》76首、周卜年《矞云词》70首“擅长咏物,情景交融”,张潮《心斋词》23首“展现自然灵心与嬉笑怒骂”等,都各有特色,值得进一步探究。结合上文的分析,《名家词钞》在选人选词上并没有明显的“地域性”而是较为综合,也可以见出孔传铎对于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真情流露的作品的重视,体现出独特的选心。

选本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批评方式,一般都具有明确的选择标准,根据标准选择对象进行排列编集。清代词选无论是“通代”还是“当代”数量都相当大,体现了清人自觉的批评意识。在清代词选的流变史和词学史中,《名家词钞》因无序跋、因为钞本的形式,是一部长期被人忽视的词选,但对于孔氏内部,无疑开了孔门填词、编选词选的风气;对于清初山左词坛,又是山左词人单独编选的当代词选,其“坐标”的地位不可忽视。换一个角度,《名家词钞》本身具有某种“过渡性”及“个性”。康熙中后期选本类型多样,意味着选坛风气已经从考虑“整体”向考虑“一个方面”的转变,从“共性”向“个性”的转变。而《名家词钞》也是其中之一,从诸人给《红萼词》写的序言来看(康熙四十五年左右),已经意识到了“盛世”已经过去,名家历历可数,但大都已经不在人世,还没有新的“领袖”出现。这时期的词选更多的是在回望、反思。这些“回望、反思”囿于选者的地域、身份、喜好、才学等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综上所述,蒋寅教授在《论清代诗文集的类型、特征及文献价值》[20]中论述了清代诗文集的特点是存有大量的抄本、稿本文献。这些文献还未经过时间充分地“删减淘汰”,那么留存下来典籍的特殊价值和价值大小亟待学者进行探索与评价。经过上文具体分析,更加明确了《名家词钞》虽为流通不广的钞本,但“存史”价值极大。其次,文献价值不仅在于资料的保存,还可进一步考察词人的生平和交游情况,更在于通过“资料”背后去触摸到词人的心灵,展现了不为人所知的词人词心。进而言之,孙克强教授将“清词中兴”内涵和特征概括为三点:“开拓新境界、尊体观念与理论色彩[21]”。其中开拓新境界指“创立了清人特有的品格气质”,“品格气质”正是真实地展现了社会变化所引起的一时一地的独特感受。

注释:

① 《选词粹》《同调词》《今词选》《名家词钞》《草堂嗣响》5部,其中《名家词钞》无序跋。

② 袁惇大、周卜年、徐旭旦、屈大均、张潮、平汉英、侯晰、刘浦、叶李晫、许顾青、叶吴宾、陈见智、毛淑、孙继登、唐肇、罗筮豫、孔传商、方正瓀、杨斐菉、孔传鋕。除张潮之外,聂先、曾王孙《百名家词钞》收张潮《花影词》一卷,33首。

③ “人生所最快意者惟是晨夕与二三知己往来倡和……除经梓刻流传不载外,即四方巾帼、衲衣与邮亭驿壁之句,亦所不废。”序中认为还诗歌“无非抒发胸怀,谓作者之一片苦心,其可湮没耶。”《旧雨集序》,见《安怀堂文集》卷上。

④ 《记红集》为唐宋词选兼具词谱性质,在《选声集》上修订扩编而成。据《记红集序》,《记红集》成书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则参校者茅麐应尚在世。

⑤ 闵丰《清初清词选本考论》“《草堂嗣响》由顾彩主编,孔传铎、孔传鋕兄弟参选同定,在顾彩去世之后,孔传铎开始自己着手为当代词人编辑词选,其所纂有《同调词》与《名家词钞》。”据二书之间的内容推断:“《名家词钞》很可能编纂于《同调词》(康熙六十年)之后”。

⑥ “但对屈大均词的底本选用了《名家词钞》《粤东词钞》《国朝词综补》等选本,而并未采用仍有传世的《翁山诗外》,收词仅二百二十余首,差缺一百五十余首,实为憾事”。岳林海《论屈大均遗民心态之变对其词作的影响》,西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5页。

⑦ 后在清末丁绍仪《国朝词综补》中选入此首为《瑶华集》版本。沈轶刘、富寿荪《清词菁华》亦选入《瑶华集》版本,并评曰“麐词驱遣惟意,信笔所往,目无空阔,诚能在辛弃疾外,别辟蹊径,无复挂碍”。

⑧ 侯晰编选《梁溪词选》版本情况,经过林玫仪《试论〈梁溪词选〉的版本》及王兆鹏《〈全清词?顺康卷〉前五册漏收词补目》、罗婷婷《梁溪词人群体研究》、张耕华《清初梁溪词人群体探论》和梁雅英《论〈梁溪词选〉编选心态及其版本补校》,《东吴中文学报》,2017年,第33期,第177—208页的梳理已基本清楚,并对《全清词?顺康卷》进行补遗。文本所据本为《无锡文库》第四辑《梁溪词选》,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年,第501—637页。此本以康熙醉书关21卷本为底本,醉书关8卷本、云轮阁抄本与玉鉴堂原藏抄本为辅,将其补入,共计补入6种词作,则《梁溪词选》共收27种词作。

⑨ 玉烛新?送顾梁汾粤游(实为“玉漏迟”)

帝城携手记,朝回解佩,凤池吟晓。拂却缁尘,暂理芙蓉轻棹。闻说香丛醉宿,等闲可便留双笑。天涯小。频年烟月,阅江越峤。重看秋水明霞,又拾翠花田,柔情未了。弹指声中,目送片帆飞鸟。我亦驰驱南北,误人短发霜华早。芳讯杳。盼杀坠钗红蓼。

查李娜《清初词人顾贞观研究》,苏州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所附《顾贞观年表》,未见《今词初集》刊刻(1677)前,有粤游经历(贞观时年41岁),但《今词初集》为贞观与纳兰性德合刻,邹溶又与贞观同邑,则入选此词可信,贞观早年或有粤游经历。

猜你喜欢
词选名家词人
名家
名家
词人的职业
名家之约
名家之约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词综》范式的追摹与转变
——以乾隆时期《清绮轩词选》《晴雪雅词》《自怡轩词选》为中心
艾文化名书家画题展词选
林逋梅妻鹤子
詹安泰“词选研究”的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