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

2022-07-11 00:50孙闽
关键词:逻辑推理联系逻辑思维

孙闽

摘要:数学逻辑思维注重的、体现的是数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和数学思维展开的过程,并不一味地强调演绎具有的严谨性,而是兼顾归纳、类比带来的灵活性,为的是更好地“思考现实世界”。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基本思路有:“讲道理”,即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结论背后的原因;“建联系”,即帮助学生梳理数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包括数学知识、题目条件、解题方法以及数学题目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逻辑思维;逻辑推理;数学教学;道理;联系

一、对数学逻辑思维的认识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思维中最重要的是逻辑思维——甚至可以说,数学思维在本质上就是逻辑思维或者说逻辑推理。因此,逻辑思维(推理)是数学教学要培养的最重要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

一般来说,逻辑思维(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以传统的观点看,数学逻辑思维主要是基于形式逻辑规则或方法(如命题的形式及其关系、三段论、分析与综合)的演绎思维。但以现代的观点看,数学逻辑思维不仅包括演绎思维,而且包括归纳思维、类比思维等。无论演绎还是归纳、类比,都是有逻辑的推理,即具有传递性的推理。

可见,数学逻辑思维注重的、体现的是数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和数学思维展开(联系)的过程(脉络),并不一味地强调演绎具有的严谨性,而是兼顾归纳、类比带来的灵活性,为的是更好地“思考现实世界”。由此,便可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什么没有明确地给出逻辑思维(推理)的概念,而是在多处提出“建立数学对象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数学的逻辑体系”“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关注数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合乎逻辑地解释或论证数学的基本方法与结论”“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习惯)”等要求。

二、培养数学逻辑思维的基本思路

(一)“讲道理”: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结论背后的原因

数学逻辑思维需要在合乎逻辑的思考过程中培养。合乎逻辑的思考通常针对的是结论(现象)背后的原因。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有悬念(蕴含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逐步形成重论据、讲道理的思维品质。

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请学生在黑板上随机写下一组数(如9、13、19、36、117),然后告诉学生:“我可以瞬间知道某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不相信这个说法,表示:“哪怕用计算器算,也达不到瞬间知道的效果吧。”对此,我立即在每个数字的下方写下“能”或“不能”,随后要求学生现场计算验证。经过计算,学生惊讶地发现我没有说谎。此时,学生纷纷好奇地询问我是如何做到的。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继续设计悬念: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可以使它不用经过计算或复杂计算,就能被识别出来吗?学生纷纷展开自主探究。巡视中,笔者发现这个问题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提示他们把1—100各数按10行10列写下来,并圈出其中3的倍数,再斜着看寻找共性。大约过了5分钟,一名学生突然用惊讶的语气说:“我发现个位与十位上数字的和可以被3整除时,这个数也可以被3整除,如24和36。”“那么,这个猜想准确吗?如果是三位数、四位数或更多位数呢?”我追问。学生扩大范围,继续寻找3的倍数验证猜想,最终发现:“将不同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如果结果能够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便可以被3整除。”

这里,在有悬念的问题情境的驱动下(当然,还有教师有针对性的提示),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教师可以快速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最终通过具体案例发现一般规律,理解了背后的道理,从中培养了归纳思维。当然,针对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3的倍数具有这样的特征,从而带有一般性地说明背后的数学原理,从中培养演绎思维。

(二)“找联系”:帮助学生梳理数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数学是一个有关联、结构化的整体。数学逻辑思维體现的是数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为了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教师需要多维度地帮助学生梳理关系,建立联系。

第一,数学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不仅要通过数学逻辑思维来梳理,而且是进一步展开数学逻辑思维的基础。因此,知识(概念、命题)教学不能过于碎片化,不能过分针对知识点强调“节节清、堂堂清”,而要重视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例如,教完小学数学中的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后,可以结合案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它们各自的特征、优缺点、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得到结论:条形统计图中,各项数据的大小清晰可见;折线统计图中,各项数据的变化直观显示;扇形统计图中,各项数据在总体数据中的占比一目了然……由此便可帮助学生梳理出三种统计图之间的关系,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第二,数学题目条件(包括求解对象或求证结论)之间的关系也需要通过数学逻辑思维来梳理,而且是进一步解题的基础。因此,解题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梳理有关条件之间的关系。

例1已知某服装厂原来做一件裙子需要使用3.2米布匹,后来改进了制作的方法,目前每件裙子只需要使用2.8米布匹。那么,原来做791件裙子所使用的布匹现在可以做多少件裙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利用逻辑思维理清“原来做一件裙子需要使用3.2米布匹”“目前每件裙子需要使用2.8米布匹”“原来做791件裙子所使用的布匹”“现在可以做多少件裙子”等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显然,第一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有关,由此可以得到原来做791件裙子所使用的布匹米数为791×3.2;而这一结论又和第二个条件以及最后的问题有关,由此可以得到现在可以做的裙子件数为791×3.2÷2.8。

第三,同一道题目常常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利用数学逻辑思维梳理不同方法之间的关系,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运用、方法关联和问题本质的认识。因此,解题教学也要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方法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利用上述算术方法解决例1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他解题方法,比如方程方法:791×3.2=2.8x。由此,便可引导学生比较辨析两种方法的异同,得到结论:它们都是基于题目条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来列式解题的,算术方法的每一步计算在方程方法的解方程过程中都有体现;算术方法以要求的量为中心,逐步考虑数量关系,必要时逆用数量关系;方程方法以数量关系为中心,整体考虑正向列式,把求未知数的过程放在解方程的机械操作中。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例1比较简单,可能的解法也比较少,且在两种方法的比较中,算术方法的繁难和方程方法的简便还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逐渐提升题目难度,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方法,并在方法比较中感受方程方法的优越性。比如:

例2A地和B地的铁路长为357公里,快车从A地驶往B地,慢车从B地驶往A地。两车同时相向出发,3小时后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行驶79公里,则慢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公里?

例2的难度便稍微大了一些,用算术方法求解时,可以基于路程和,先求慢车的路程,再求其速度;也可以基于路程和,先求速度和,再求慢车的速度。用方程方法求解时,两种算术方法的差异便体现在解方程过程中分配律的使用上。

第四,数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数学题目之间的关系上。因此,解题教学还要在变式探究(一题多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梳理数学题目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利用多种方法解决例1、例2后,可以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它们本质(数学模型)上的异同,得到结论:它们都蕴含两个“单个量×个数=总量”的数量关系,但例1中两个数量关系中的总量相等,例2中两个数量关系中的总量和为定值。因此,例2可以看作例1的变式。

猜你喜欢
逻辑推理联系逻辑思维
利用思导图进行抽象逻辑推理
花生是谁的
真假借据
超难度逻辑推理大挑战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