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漠地区路面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

2022-07-12 08:39陈永胜
交通世界 2022年13期
关键词:油石集料试件

陈永胜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1 工程概况

新疆沙漠地区某公路项目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边缘,现场施工条件恶劣,夏、冬两季的温度极端,夏季高温达43.6℃,冬季极端低温达-30.9℃,不利于道路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路面以沥青混凝土为材料施工成型,但施工所在区域的沥青碎石地材有限,为突破材料对施工造成的限制性作用,局部路段将加工后的片麻岩作为集料使用。从材料性质分析,片麻岩呈酸性,内含丰富的SiO2,其在与沥青接触后难以形成稳定的黏附关系,随时间的延长易出现严重的水损害问题。因此,在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如何增强集料与沥青的黏附性成为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流程

(1)充分考虑高温抗车辙、低温抗裂两个方面的要求,以免沥青混合料无法正常使用。

(2)严格控制4.75mm 和2.36mm 通过率,基本要求是上下限差值稳定在12%以内。

(3)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选取3 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分别组织试验,确定各组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经过对比分析后,判断各自是否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1]。

(4)根据沥青混合料的公称粒径灵活控制粉胶比,保证各项指标均具有合理性[2]。以AC-25C 沥青混合料为例,当此类材料的公称粒径为26.5mm 时,粉胶比以1.2~1.6为宜。

(5)除前述外,设计中还需考虑沥青膜的有效厚度,该值应在5μm以上。

3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性能重点

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平整度是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需要重要考虑的内容,只有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性能良好,才能有效提升公路路面的施工质量,减少路面的损坏概率,提升高速行车的安全性。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时,应加强对强度和刚度性能的设计,采用级配适当的结构层材料和路基填料,模拟行车荷载,防止路面出现大的沉降和变形,避免沥青路面出现开裂、沉陷等不良病害。

同时,加强对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设计,确保采用的路面结构层材料和路基填料能够承受温度、湿度等外力因素的作用。在高速公路设计年限范围内保持稳定,耐久使用。最后,关注对路面平整度的设计,路面的平整度与高速公路的行车感受密切相关,并且会对路面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较为复杂,受到路面结构层材料和路基填料等施工材料的影响,也受到道路施工与后期维护养护因素的影响。在设计高速公路平整度时,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行车需要,保证路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以满足不同天气下车辆的行车需要,提升行车的流畅与安全性。

3.1 底基层

(1)以灰剂量2%的标准,采用不少于5 种方案配置混合料,并对配置好的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进行检验,确定最佳配比方案。

实验采用CuNi2Si材料,其具体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本文实验采用两种热处理工艺,一种是含有预冷变形处理的热处理工艺,具体热处理工艺为:850℃固溶处理+预冷变形处理+时效处理400℃保温2h,室温空冷,该材料加工的试样称为预冷变形试样,简称PCW(Pre-cold worked)试样;另一种是不含预冷变形的热处理工艺,具体热处理工艺为: 850℃固溶处理+时效处理400℃保温2h,室温空冷,该材料加工的试样称为非预冷变形试样,简称Un-PCW试样。

(2)严格执行95%压实标准,开展试件检验,以6 个试件为一组,配置5 组以上的试件组,施作“保湿养护(6d)+浸水(1d)”养护方案,测量试件组的结构性能,计算每一组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确定抗压强度高、灰剂量也符合标准的混凝土配比方案,将其作为备选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应根据不同的材料调整无侧限抗压强度计算数值。如果计算石灰土和水泥石灰的稳定性,计算数值应为0.8MPa;如果计算二灰土,计算数值应调整为0.5MPa。

3.2 基层

相较于底基层配比方案的设计,路面基层的混合料配比方案更加复杂。

(1)配比人员应对采购的材料实施筛选,并确定级配和绘制级配曲线。

(2)根据绘制好的级配曲线做好级配合成,先大致确定各类原材料的剂量,再做细微调整。

(3)以灰剂量2%的标准,采用不少于5 种方案配置混合料,并对配置好的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进行检验,确定最佳配比方案。

(4)严格执行95%压实标准,开展试件检验,以9个试件为一小组,配置5组以上的试件组,实施浸水7d养护方案,测量试件组的结构性能,计算每一小组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确定抗压强度高,灰剂量也符合标准的混凝土配比方案,将其作为备选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应根据不同的材料调整无侧限抗压强度计算数值。如果计算水泥碎石的稳定性,计算数值应为3~4MPa;如果计算二灰碎石,计算数值应调整为0.8MPa。

4 各类原材料的选择

各类原材料包括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填料和抗剥落剂。

(1)沥青。南疆沥青的特点在于高沥青质含量,在此条件下衍生出软化点高、针入度及延度低的工程特性,选用此类材料时以轻度改性的方法进行处理。例如掺入芳烃类物质,起到降低软化点、提高针入度及延度的作用。但此方法也存在局限之处,即老化质量异常增加。相比之下,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的90号A级石油沥青具有更为突出的性能优势。体现在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等方面,并且已经在塔里木沙漠公路等类似环境的工程中取得应用。因此,将其作为本次施工中的沥青材料。

(2)粗集料。源自项目附近碎石场,要求表面粗糙、洁净、干燥。按规范取样检测,实测结果显示该类材料质量达标,满足工程对粗集料提出的质量要求。

(3)细集料。源自项目附近碎石场,要求洁净、干燥。按照规范取样检测,实测结果显示该类材料质量达标,满足工程对细集料提出的质量要求。

(4)填料。源自项目附近自建矿粉生产厂,以石灰岩石料为基础材料,经过磨细处理后制得。按照规范取样检测,实测结果显示该类材料质量达标,满足工程对填料提出的质量要求。

(5)抗剥落剂。选用LX-6525 沥青抗剥落剂,以改变沥青和石料的化学结构为主要应用方向,以达到提升抗剥落性能的效果。将该类抗剥落剂应用于沥青路面施工中,有效缓解路面水损病害。取用方面,按照沥青质量的0.3%掺入,搅拌处理2h,然后依次对沥青进行老化试验、黏附性试验。实测结果显示,沥青对碎石的黏附性达5级,满足要求。

5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1 初步确定目标级配

考虑偏粗、中线、偏细3 条级配曲线,要求关键筛孔通过率达标,即控制在40%以内。

5.2 偏粗级配目标配合比设计

(1)马歇尔试验。根据沥青黏温曲线展开分析,确定各阶段的温度控制要求,拌和阶段为151~157℃,摊铺为142~146℃,由此组织马歇尔试验,以空隙率、间隙率、饱和度等为项目指标,确定具体的试验结果,马歇尔试验结果汇总见表1。

表1 马歇尔试验结果汇总

(2)最佳油石比确定。以马歇尔试验结果为准,进一步确定合适的油石比,最佳油石比最终确定为3.7%。

(3)最佳油石比试验结果。试验发现,最佳油石比为3.7%。在此基础上,继续组织试验,考虑在不同油石比条件下的试验数据,不同油石比AC-25C 目标配合比试验数据见表2。

表2 不同油石比AC-25C目标配合比试验数据表

5.3 目标配合比的选择

根据气候检测报告的显示,项目所在地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多极端天气。因此,在确定配比时选择温度稳定性较高的配比方案,以应对高温与低温气候的影响,保证沥青路面的耐久性与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中间曲线对应的数据较为适宜,因此选取该曲线的矿料比例,即:10~25mm∶10~20mm∶5~10mm∶3~5mm∶0~3mm∶矿粉=18%∶29%∶20%∶7%∶23%∶3%,将该结果作为最终目标配合比。

目标配合比的设计是施工的前提,应根据规范要求选择级配恰当的矿物原料,并保证配置的混合料性能稳定,强度、刚度均满足施工要求。基于此,本项目共设计了不同油石比的6 组试件,每一试件的间隔为0.5%,分别开展马歇尔稳定度、孔隙率、最佳沥青用量OAC试验,并评估试验结果,灵活根据试验结果调整用料与配比方案,直至确定目标配合比。

衡量目标配合比的重要指标是混合料空隙率和稳定度,这两个指标反映出的问题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混合料空隙率能够快速反映沥青路面是否存在病害,是反映沥青路面泛油、松散、裂纹等不良病害的主要指标。矿料间隙率能够直接反映沥青路面的稳定度,对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与生产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应对混合料空隙率和稳定度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并分析两者表现的多种状态,制定针对性的处治措施。

(1)空隙率低、稳定度低。面对此问题,主要的处治方法有:①根据沥青混合料的实际情况,在设计要求允许范围内提高矿料的级配,适量增加粗集料的数量;②若发现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超出正常范围,应根据矿料的吸收情况调整油石比,进而提升矿料的间隙;③更换骨料,调整集料比例,同时增加粗集料和减少细集料,以提高混合料的空隙率,保证稳定度达到设计要求。

(2)空隙率低,稳定度能满足要求。这种沥青混合料的状态极易导致路面泛油和拥包病害,主要的处治方法有:①调整矿料级配方案,适量添加粗集料和减少细集料;②若方案①实施无效,可辅助调整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以提升矿料的空隙率。

(3)空隙率满足要求,稳定度低。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矿料的质量不达标,主要的处治方法有:①更换矿料,重新测算空隙率与稳定性;②加入浓稠度较高的沥青原料,调整原混合料状态,改善空隙率与稳定度。

(4)空隙率偏大,稳定度满足要求。该情况会使沥青路面的渗透性过高,沥青性能受到渗透的雨水和空气的影响而衰退,大幅降低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主要的处治方法有:加入适当细矿粉,改善混合料空隙,提升沥青路面结构的耐久性。

(5)空隙率高,稳定度低。对该问题的处治方法有:①增加沥青比例;②若方案①失灵,则重新进行目标配比试验,确定符合施工需求的配比方案。

5.4 抗剥落剂的检测

掺加一种抗剥落剂能使沥青黏附性能达到5 级,但并不能完全说明水稳定性好,还需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采用目标配合比级配,对掺加与未掺加抗剥落剂的沥青混合料均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试验检测。试验数据表明:经长期老化后的掺抗剥落剂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高温性能及低温性能均有显著效果。

6 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合比的应用

6.1 施工准备

(1)验证生产配合比。经过试验与分析后,确定生产配合比。但在正式施工前依然需要进行验证,判断在该配合比下混合料的性能表现;此外,检验施工方案,重点考虑的是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各阶段施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彼此间的协调效果。在判断沥青路面质量时,综合考虑平整度、压实度等关键指标,确保投入使用的生产配合比具有合理性[3]。

(2)加强对施工物资的检查。原材料方面,沥青、集料等各类材料均应满足要求,经过检验后,任何不达标的材料均不能使用,否则易由于原材料质量缺陷而影响混合料的工程性能。检查摊铺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的性能,例如运行稳定性、计量精度均要满足要求[4]。

6.2 试铺

正式施工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试铺,以实地检验的方法检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时识别不足之处并做出调整。实验段长度100~200mm,试铺作业严格依据方案有序推进,加强检测与记录,根据实测数据客观分析施工效果。若无误方可进入大面积施工环节,否则需要调整,直至试铺效果达到要求为止。

6.3 正式施工

正式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装料及运输、摊铺、碾压均是重要环节,各岗位工作人员应密切沟通,建立层序分明的施工模式[5],并注重对接缝部位的处理,以免因接缝过于薄弱而影响路面质量。施工期间加强对摊铺速度、摊铺厚度、碾压遍数等参数的检测与控制,若存在问题应及时查明成因,施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最终建设质量达标的沥青混凝土路面。

7 结语

目标配合比设计是公路路面施工中尤为关键的一项工作,材料类型的选择、矿料及配比的计算、配合比的确定均是重点内容。计算时,为尽可能使试配结果趋于级配范围,有必要确定最佳沥青含量的范围,设计出多种油石比,经过配置后得到多组材料试件,再继续组织试验,得到合适的结果,以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猜你喜欢
油石集料试件
3D打印PLA/H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砖混固废再生集料在城镇道路路基及基层中的应用
3MZ3110CNC超精机油石夹改进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运用分析
基于三维扫描与数值技术的粗集料形状特征与级配研究
单油石珩磨工具油石的修整方法
掺铁尾矿砂细集料的水泥混凝土性能分析
尺寸效应对生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
浅谈锆盐硅烷复合处理对冲压件板材检测工具选择
自动铺丝末端缺陷角度对层合板拉伸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