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欺凌问题及其德育对策研究

2022-07-13 01:14张镇雄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8期
关键词:初中学生德育

张镇雄

【摘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个体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校园中发展一些不和谐的行为举止,引发学生欺凌问题。随着教育教学不断完善,教育部门、学校对初中校园中学生之间发生欺凌现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提出通过开展德育的方式有效遏止学生欺凌现象发生。因此,本文从九年级年级组长视角出发,通过结合初中学生欺凌行为的主要表现以及诱发初中学生欺凌行为的原因,从德育的角度出发提出预防初中学生出现欺凌现象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初中学生;学生欺凌;德育;侵害

近年来,初中校园中学生之间出現欺凌、暴力现象时有发生,产生的危害极大,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干扰正常的学校教育秩序,严重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初中学生欺凌问题因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初中学生欺凌问题要从初中学生欺凌行为的主要表现、诱发原因等角度进行全面思考,通过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使初中学生欺凌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和解决,从而进一步维护校园正常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一、初中学生欺凌行为的主要表现

针对初中学生而言,学生之间发生欺凌现象主要表现在肢体方面的侵害、精神方面的侵害以及财务方面的侵害。第一,肢体方面的侵害。学生之间发生欺凌现象时,肢体方面的侵害是最直观的表现,也是最主要的形式。当学生之间发生肢体上的冲突时会导致学生肢体受到直接伤害,特别是九年级的学生,力气较大,容易发生以大欺小并导致伤害现象的发生。当学生肢体出现明显外伤时,要及时查明学生受伤原因,避免学生欺凌现象无限扩大。第二,精神方面的侵害。当学生之间发生欺凌现象时,往往施暴学生会对受害学生造成一定的精神伤害,导致受害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情绪波动情况,例如不愿意上学、不敢在学校大声说话,遇到施暴学生会不自然地出现紧张、焦虑、肢体抖动等现象,如不及时对学生欺凌问题进行解决,会导致受害学生心理上、精神上、思想上发生严重的创伤,出现心理阴影,这种精神上的侵害甚至会伴随受害学生一辈子。第三,财务方面的侵害。学生之间发生欺凌现象时,偶尔还会存在有关财务方面的侵害现象,轻则侵占学生的学习用品等,重则施暴学生会向受害学生征收“保护费”等。当受害学生在财务方面不能满足施暴学生时,施暴学生会对受害学生采取一定的暴力措施,进行语言谩骂、拳打脚踢以及精神侮辱等,导致受害学生在身体上、心理上受到伤害。

二、诱发初中学生欺凌行为的原因

在初中校园中,学生由于刚进入青春期,心智各方面都比较不成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之间发生各种欺凌行为。其中,诱发初中学生欺凌行为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其一,个人因素。当发生学生欺凌现象时,施暴者和受害者均为在校学生,对施暴者的行为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施暴者并非属于十恶不赦的坏人,施暴者的施暴动机往往与个人因素有关,在施暴过程中主要是为了能够宣泄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精神压力等,在与受害者发生冲突时往往是由于既往学习生活中小矛盾的累积,由于施暴者在处理与受害者关系时采取的方法不正确,从而引发学生欺凌现象。其二,家庭因素。在学校中发生学生欺凌并非偶然现象,在诱发学生欺凌因素中家庭因素属于第一诱因,施暴学生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导致个人思想、道德觉悟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在与同学相互交往过程中出现欺凌现象。其三,学校因素。当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教师对发生学生欺凌问题时,没有第一时间引起重视等都会导致施暴学生无所顾及,从而诱发学生欺凌现象。第四,社会因素。发生学生欺凌现象主要与施暴学生的性格、三观道德养成等有关,社会因素属于次要原因,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气息影响,从而容易诱发学生欺凌现象。

三、从德育角度出发预防初中学生发生欺凌现象的有效对策

对于初中学生之间发生欺凌现象时,班主任要及时干预和解决,从德育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有效预防。

1.开展思想和法治教育

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时,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向学生开展思想和法治教育,使学生从思想道德、法律层次角度出发,有效预防和杜绝学生之间欺凌现象的发生。例如,在班会课上,以“法治进校园”为班会主题,通过借助多媒体播放近年来全国发生典型学生欺凌现象的案例,介绍公安机关对施暴学生的处置方法,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讲解,使学生意识到欺凌问题的严重性,以及造成的不可逆性。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震撼学生的心理,给予学生思想上、精神上的刺激,让存在施暴现象的学生通过法治教育,提升他们对法律的重视和敬畏,培养每个学生的法律意识,也使受害学生能够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采取家校共育模式

为有效预防学生欺凌问题的发生,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要密切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通过采取家校共育模式,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从而有效预防学生欺凌现象发生。例如,在采取家校共育模式过程中,学校通过召开主题家长会,向家长们普及学生欺凌现象的严重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告知家长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并从法律的角度、社会道德教育、传统美德等角度出发,使家长积极肩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共同配合学校开展德育,从而有效预防学生欺凌现象的发生。

3.强化校纪校规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初中校园学生之间发生欺凌现象,要对校园环境进行严格的整治,通过强化校纪校规营造良好校园环境。例如,学校在整治校园环境中,要重视学生欺凌问题,制定一套针对学生欺凌的预防方案,并制定相关的校纪校规,使教师在处理有关学生欺凌问题时能够严格按照解决学生欺凌的规章制度执行,同时将学生欺凌现象的整顿情况在全校面前进行公开,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4.传递社会正能量

为避免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学生因社会不良风气误入歧途,在开展德育时要传递社会正能量。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从自身出发做学生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社会上的正面案例。通过讲述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最美逆行者的光辉事迹等,传递社会正能量,使学生感受到人间真善美,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从而有效预防学生欺凌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初中校园学生之间发生欺凌行为主要表现在肢体方面、精神方面、财务方面的侵害。诱发初中生学生欺凌行为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其中个人因素是初中校园学生之间发生欺凌行为的主要原因。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初中校园学生之间发生欺凌行为,从德育角度出发通过开展思想和法治教育,采取家校共育模式,强化校纪校规营造良好校园环境以及传递社会正能量等方式,能够有效预防和避免初中校园学生之间发生欺凌行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栗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校园欺凌防治教育现状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9,9(31):122-124.

[2]宁浩.初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现状及防治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18,11(21):67-68.

猜你喜欢
初中学生德育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初中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体育技能评价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初中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浅析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