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2-07-13 07:33蔡春洁李值慧
智慧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多普勒颈动脉斑块

蔡春洁,李值慧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

0 引言

当前,我国的心血管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类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会引发高血压,体内过多的尿酸会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1]。在高原地区,气温相对比较低,海拔却较高,再加上当地的居民具有独特的饮食习惯,增加了高原地区高尿酸血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颈动脉斑块在临床中,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其病理上的特征大体上分为:颈动脉壁增厚、管腔变窄以及主动脉的内膜增厚等现象,可诱发颈动脉的阻塞以及缺血性的脑部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点是操作比较简便、成本相对较低。本研究可用于患有高危心血管疾病病人的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从而评价其应用的价值,为临床中的诊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2019年5月-2020年5月对住院治疗的1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通过临床表现、心电图等检查方法进行诊断,与“心血管疾病”相应的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患有肝功能、肾功能、意识障碍的患者,同时排除有脑血管类疾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男55例,女55例,年龄57~78岁,平均(62.4±3.75)岁,其中冠心病患者为50例,心绞痛患者为30例,高血压患者为20例,另外其他类型的10例。

1.2 检验方法

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是飞利浦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主要的检测步骤为:引导患者仰卧,将软垫放在患者的肩膀下,露出要检查的颈部,并指示患者向后倾斜头部,并且倾斜到另一边。将超声的探头中的频率设置为7到10MHz,并对从锁骨上窝到患者头部的超声探头进行横向扫描。扫描顺序是从颈动脉的近端到颈动脉的远端。依次扫描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以及颈动脉的交叉点。在扫描过程中,重点关注体积、形状、内部回声、大小、颈动脉壁以及颈动脉内膜的厚度以及斑块的其他信息,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管腔狭窄以及闭塞。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血流相应的数据,例如颜色、峰值流量、脉动以及阻力指数,管腔狭窄的最大流量等。

1.3 评价的标准

颈动脉斑块评价的标准为颈动脉内膜的中层厚度为1.5mm或更大,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价的标准为颈动脉内膜发生弥散以及局限加厚,颈动脉内膜到中层的厚度介于1.2~2.0之间。

1.4 统计的方法

使用SPSS 18.0这一统计软件来处理相应的数据。()表示测得的数据,t检验,n表示计数数据的案例,用χ2来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无斑块患者的颈总动脉测量值比较

通过颈动脉的检测,颈动脉的平均前后直径在(9.13±0.92)mm,平均的横向直径在(9.01±1.06)mm。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颈总动脉的直径增加。11例患者检测出颈总动脉前后径大于10mm,15例患者检测出颈总动脉的前后横切面的直径大于10mm,管径发生扭曲的有17例,其中单个发生扭曲的有16例,多个发生扭曲的有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两侧斑点29个,左侧10个,右侧7个。45例检测出斑块,65例检测无斑块。比较有无斑块的患者甲状腺节段颈的总动脉光谱的参数,相关的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详情参见表1。

表1 有无斑块患者的颈总动脉测量值比较()

表1 有无斑块患者的颈总动脉测量值比较()

2.2 有无斑块患者的血液生化中指标水平的比较

血液生化的测量结果表明,有斑块的患者比无斑块的患者具有更高的TC和TG水平。在有斑块的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但GLU差异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有无斑块患者的血液生化中指标水平的比较()

表2 有无斑块患者的血液生化中指标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指由诸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等疾病因引起的组织性的缺血以及出血类的疾病[2]。患者发作后的常见症状主要有头痛、胸痛、心悸以及呕吐,更有甚者发生偏瘫。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飞速增长。颈动脉发生硬化斑块主要是因为肥胖、高血压、年龄、基因、糖尿病、吸烟、冠心病以及遗传等原因[3]。当在体内形成颈动脉的斑块时,其内膜被破坏,并且在斑块的表面上形成溃疡、破裂、钙化以及出血等现象,这触发了凝血过程并可能会引起血栓,并发展成管腔的狭窄以及管腔的阻塞等症状。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以判断其位置、形状以及程度,是治疗该病症的有力基础[4]。颈动脉超声检查方便、相对经济、可重复且灵敏。可以清晰、直接地查看到颈动脉的内壁,准确测量其内膜的厚度,更好地发现斑块以及定位狭窄。此外,还可以观察血流方向,了解相关血流的参数,并更好地评估颈动脉的功能。对正常的颈动脉进行彩超检查时,会显示完整的血流、正常的层流以及血流的频谱。然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以及斑块形成之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动脉管腔变窄并且狭窄显示为多色的镶嵌快速湍流圆[5]。具体表现包括:因为在血管的纵向部分中的血流很小且未被充满,所以观察到有色的血流,流速增加,频带扩大以及频率的窗口消失。狭窄近端的阻力增加,观察到折返的血流。这时出现红色以及蓝色交替的血流信号,频谱显示双向血流。当斑块阻塞颈动脉时,有色血流在阻塞区域消失,并且在近端区域观察到红色以及蓝色交替的血流。当斑块引起近端的椎动脉闭塞以及锁骨的下动脉狭窄时,近端流速明显发生增减现象,频谱的形状变得比较异常,并显示出快速的湍流频谱。同时,由于锁骨的下动脉发生狭窄的程度不同,狭窄同一侧椎动脉的血流正常,红色以及蓝色交替出现。

在此观察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主要位于颈内法动脉、颈动脉的交叉点以及颈总动脉等处。一般情况下,左右两侧都会受累,左侧的发生率较高。主要是脂质代谢不协调以及动脉壁的功能受到损伤,因此导致体内颈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的斑块。另外,局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形成涡旋区,减慢血流,并且在涡旋区中的血液中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质的沉积也会引起颈动脉的斑块。在健康个体中,颈总动脉的内膜中层的厚度一般不会大于1.0mm,而颈动脉的分叉处内膜的中层厚度一般不会大于1.2mm。一旦内膜的厚度超过1.0mm的时候,内膜就会进一步发生损坏。当厚度大于1.5mm的时候,内膜的损伤会变得十分严重,并会形成动脉的斑块。

4 结论

总之,多普勒超声是诊断颈动脉斑块中常用的方法,其在诊断颈动脉的斑块时具有以下的功能:①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有效显示体内的颈动脉的腔病变的形状、数量以及大小等情况[6];②有效地识别管腔内的无回声斑块以及低回声的斑块[7];③有效地显示出因管腔狭窄而引起的血液的动力学变化;④判断斑块的表面出现溃疡、内出血、钙化等情况[8];⑤可以有效地指示颈动脉的狭窄的区域并判断患病的程度。有关临床试验显示,颈动脉内膜的中层增厚是动脉的粥样硬化早期的症状,斑块形成是其主要的标志[9]。彩色多普勒超声直接、清晰并且准确地确定出颈动脉内膜的中层厚度,指示血管中是否存在颈动脉内膜的中层增厚以及是否已经形成斑块。同时还可以指示血管以及管腔的狭窄程度,查看是否出现阻塞,判断病变的位置以及动脉血流在动力学上的变化等[10]。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已成为观察全身动脉的形成粥样斑块的有效窗口,在具有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这一方法对于诊断颈动脉斑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地推广。

猜你喜欢
多普勒颈动脉斑块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评价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