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2-07-22 09:31李阳阳
新课程 2022年27期
关键词:交流信息技术能力

李阳阳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辽宁 大连)

合作学习是明确小组责任分工,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互助性学习活动。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水平差异,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个性科学划分小组,引导学生在内容丰富又充满挑战的学习目标下,自发、自愿地主动探究、动手实践,亲身经历学科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更注重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创新学习组织形式,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个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作探究,互助启迪,深刻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思维品质,实现信息技术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与提升。

一、自学问难定向,情境演绎激趣

(一)自问

合作学习强调以合作、交流、互助、探究完成学习任务,进而达到提高整体学习成绩、提高学生个体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的教学目的。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采取合作学习,要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与学习情感为目标,创建具有思考性、挑战性、探索性的“任务主题情境框架”,驱动学生探索思考,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的学习体验中不断强化自身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编排文稿”时,教师以“问题”“任务”为主轴推动教学进程,组织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合作交流,共同协作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引导:“欣赏电子小报,说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欣赏精美的电子小报演示文稿,自己发现电子小报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基于学习需求和审美情感,合作交流运用绘图工具和艺术字工具创新设计版面,掌握使用自选图形中的对应工具方法。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讲练学习形式,教师要把学习和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优势互补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分享知识经验,提高收集信息,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1 学生形成信息技术学习能力流程

各小组以4~6人一组为宜,教师要结合学生不同的能力、兴趣科学分组,分组完毕后,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平台,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对“演示文稿”进行修饰。自主完成“设置文稿页面”“绘制文稿标题”“插入配图”等操作。教师提问:“怎样让电子小报可读性更强?”“怎样才能让电子小报的段落层次更分明、版面更美观?”这样的问题要由学生自己交流和探讨,并在进一步的交流中自主找到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调整电子小报边框线形、颜色和宽度,或使用Word软件的艺术型边框,执行底纹命令,增强电子小报的整体效果。”合作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协助中集思广益,提高文字处理综合运用能力,扎实掌握菜单栏、工具栏中命令的使用方法。

(二)提炼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经验和水平差异,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在知识概括与归纳中,正确认识到自身优势和不足。合作学习要给予学生自主性和开放性的学习空间,支持学生反复思考、构想、创造、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与理论相融合的学习体验中,主动从信息技术运用视角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能基于学习内在需求,灵活运用信息技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加工多媒体素材”时,教师用声音和图画烘托主题,表现主旨,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结合生活经验,自主提炼问题,由形象感知过渡到理性思考,掌握加工多媒体素材的方法。教师提问:“这是学校少先队活动室、音乐室……我把学校活动室做成了多媒体演示文稿,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启发学生提炼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交流思考、观察中汇报问题原因,自觉寻求恰当的方式处理素材,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学生回答:“活动室画面很美,但没有声音,而且颜色有些暗。”教师引导:“考验我们能力的时刻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软件裁剪图片,调整亮度、对比度,加入更多的校园风景。”引领学生自学、自悟,让学生带着兴趣、目标自主搜集信息资料,下载相关软件和声音素材,并根据文稿的修饰要求切换格式,选取合适的图画、声音,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设计属于自己的个性作品,获得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以真实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探索、掌握PPT的图片工具栏、画图工具、光影魔术手等工具的应用方法,敏锐感觉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信息技术与生活密切相关。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信息技术知识的形成,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与探索精神。所以,教师要倡导合作学习的开放性、民主性与互动性,让学生在猜想、假设、交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中互补,通过各自的观点、经验、理解的碰撞,深刻建构相应的知识技能。

二、组内要点梳理,引发深层思考

(一)对话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在恰当的时机与学生进行交流,引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检查修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改进与实践的空间,通过启示、点拨、激励强化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信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交流、梳理、内化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认清问题本质,合作制订、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案。

例如,在教学“多场景动画”时,教师可组织一场不受限制的合作学习,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提问、互为解答,引导各小组在多种形式对话交流中,自主提出构想,学会设置图文的动画效果,了解场景的概念,认识多场景动画的优势,会制作简单的多场景动画。

学习活动 观察图像处理前,要先获取图像内容,思考你了解哪些采集图像的方式。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的前后整理的效果,分析图像处理加工为图像带来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图像处理前后的反差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探究教师对课件实施了渐变效果的设置,让图片发生变化,激起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和创作意愿。教师要求学生记录图像处理软件的各种名称,合作交流、总结出三种典型的软件工具和场景中景别的作用。

教师通过不同画面、不同场景的变换,增强Flash动画的表现力,减轻制作上的烦琐程序,让学生在多场景的画面观察交流中,讨论分析动画的特点,知道单个画面人物活动和背景等构成。合作学习主张异质分组,携手进步,教师在课堂中要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框架下,自由协作、讨论,掌握场景的添加与跳转等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关技能,让学生在认识多场景动画的优势的基础上,掌握场景添加方法,自主制作至少3个场景多场景动画,理解动画场景类型和设计流程。

(二)发现

合作学习要利用特定的重点、难点问题,引领学生以更广泛的信息技术思维,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原则上教师明确学习目标后,要将整个学习实践过程交给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知识经验的学习中,能独立进行信息收集和方案设计,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与探究中主动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解答疑难,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与形成过程。

例如,在教学“制作演示文稿”时,教师可设计一个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完全由学生自主创新解决问题方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了解制作封面幻灯片的基本步骤及要求,掌握使用演示文稿中的超链接的方法,以及自定义设计模板的方法,“制作演示文稿”是一个想象、感知、理解、情感体验的多功能综合动态过程,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设置图文动画效果,掌握了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声音和视频的方法。教师可组织学生自主分工合作,要求各小组自主收集信息、资料,制作一个幻灯片动画。教师在合作学习进行中,要关注学生探究思考方向,在恰当时机提出建议,引发学生认识上的思考与在智慧上的挑战。教师提问:“怎样选择调整字体、字号、颜色、间距、对齐方式?”“如何从一张幻灯片跳转到另一张幻灯片?”教师要合理地抛出问题,启发学生以合作形式发散思维,交流观点,让学生能根据学习需要自选图形、插入剪贴画、艺术字、图片、声音,自主完成,完成布局美观、大方、标题突出的目标要求,让学生在“启动PowerPoint,为幻灯片选择版式”“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插入艺术字按钮”“幻灯片中插入一个文本框”等实践环节中拓展思维,合理设置对象的尺寸、位置等属性,设计风格合理的应用幻灯片模板。教师在合作学习模式中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独立实践,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学习乐趣的基础上,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组间拓展迁移,互动析疑解惑

(一)辩证

合作学习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的平台与机会,让学生在知识的回顾、反思与评价中,不断改进完善,拓展思维深度、展示、交流、评价是一种层层递进的经验积累,学生相互解答、点评的环节中,可以更广泛地激活原有信息技术知识和经验,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所以,这一环节要支持学生合作互助、互问解答,让学生在经验与智慧的激烈碰撞中,对已形成的观点和结论加以甄别、补充、梳理,让学生在进一步的纠偏改错中学会总结、发现,收获完整的知识经验。

例如,在教学“学用基本绘图工具”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成果展示平台,将评价、启发、提问贯穿学习始终,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探讨、质疑、交流,相对于传统教学,合作学习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信息应用意识、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培养,教师需要做的是为学生提供自主改进、反思的空间,在“学用基本绘图工具”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把设计好图片保存为JPG格式。各小组派出代表,说明运用计算机对图像实施处理的过程:打开“画图”工具,选择“编辑”,“粘贴”图像的加工,使用Windows自带画图工具进行处理,运用画图工具打开图片,或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裁剪,对图像进行调整,将裁剪的部位调整位置,然后对亮度实施调整,打开“合影-倾斜偏暗”运用工具对图片内容进行修正。学生在处理图片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图像效果不理想,出现光线暗、色彩淡等问题。所以,为了让图像中的画面呈现更美的一面,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点评,阐述自己对“曲线”“椭圆”“圆角矩形”“多边形”“铅笔”“填充”“橡皮”“撤销”“换画纸”“改画纸大小”等画图基本的工具及运用技巧的理解,让学生从信息技术应用角度经历信息技术的思考、探索、发现过程。

(二)深思

小组学习本质也是一种理解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教师要将评价、启发、提问贯穿课堂始终,组织学生在持续的反思与探究中突破思维局限,从点到面地对信息技术应用本质展开分析,促使学生能基于已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迁移,进行批判性思考。因此,任何问题都会存在多种解决的可能性,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深刻理解,往往产生于有趣而深入的互动,教师在学生的成果展示交流环节,要组织学生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思辨,引导学生在抽象、归纳、分析、解释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图像处理”时,成果展示交流环节过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找出问题,对图片进行判断和制作,讨论问题存在的合理性,选择适用的软件工具,对图片进行处理,对图画效果实施再次改进美化,灵活运用刷子工具、几何工具、取色工具等,选择其样式进行画图,再次巩固、细化操作技巧,进行细致画图。教师要在课堂的再反思、再交流环节详细记录学生协作探究过程,同时用提问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重构和理解,促进小组之间的竞争,让学生再次总结、改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交流探究中可以选择适用的图像处理工具和处理方法,完成对图片的加工。在学生完成改进设计后,教师还可设计评奖环节,组织学生对各种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通过小组成果进行点评,选出最佳美工与最佳内容组织等奖项,目的是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思维从多个角度观察、思考细节、解释证据,能深入持续地在探究、反思、调整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学习优势,丰富知识经验,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进取精神,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在探索交流中相互协作,主动思考、发现,自主解决实际难题。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合作积极性不高,组内、组间参与程度不均衡等问题,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性,支持学生在活跃、民主、轻松的讨论质疑中自主承担学习责任,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设计解决方案。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知识实践空间,深入学生中间,以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驱动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态度,发挥群体优势互补功能,讨论出各种新颖的答案,让学生在扎实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亲历信息技术知识能力的探索与形成,获取信息技术思维品质、应用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猜你喜欢
交流信息技术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如此交流,太暖!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