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用语文:基于“语言情趣力”的古诗教学

2022-07-23 15:07曹成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古诗想象诗人

小學古诗教学研究深受一线语文教师喜爱,如何将传统文化精髓、诗人个性化情感体验和儿童鲜活的感知体验进行有机桥接是重要的研究方向。然而,古诗因其凝练含蓄的文字、作者时代的久远,往往显得晦涩难懂,学生一般很难一眼喜欢,因此教学时更应该注重“趣味”的发掘,重视在倾听、表达、朗读等语用实践中,引导学生完成古代诗歌语言与现代汉语的“对接”与“融合”。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生长兴趣力、情趣力,在语言趣用中接受中华文化的洗礼。

在口诵耳听中体会韵律之“趣”。汉字的四声使汉语富有节奏感,汉语的节奏感成就了古诗的音乐美。儿童对于源自生命的韵律最有感觉。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口诵耳听,感受源于平仄的抑扬顿挫之节奏美和源于押韵的音韵回环之美,引导儿童从语音的角度认识古诗的魅力。对于中低年段的学生,教师要重视范读教学。组织学生在模仿中齐读、对读,通过反复地、高声地诵读,感受整齐的句式和抑扬的音节带来的节奏错落之美,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对于高年段的学生可以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当地增加难度,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与探究,发现并进一步认识诗歌在“语调、韵律、节奏”上的语言“趣”点。

在想象与表达中“看见”画面之“趣”。诗中有画,古诗注重语言的精练,总是用最精准的语言来描绘最“美好”的画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全学段的诗歌教学都强调了“展开想象”。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调动经验,发挥想象。在倾听、想象、表达与交流中,“看见”古诗中生动的、鲜活的画面,感受藏在古诗中的画面之“趣”。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汉字的“象形”“会意”“形声”等造字特征,溯源古字形,让每一个汉字在诗词中“活”起来。学生从形象化的字形中能更直观地想象画面。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引导学生“说”出画“趣”。

其次,借助图片,引导想象。以“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教学为例。围绕“好”字,教师可选取三张图片,从不同角度展现西湖的美。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发挥想象,口头描绘西湖美景,在语言表达中内化西湖的晴空之美。然后,教师可用一组排比句从三个角度描绘西湖水,创设想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句。因为有了足够多的想象与交流,在朗读中,学生能看到“画面”,并生长语“趣”。

最后,配乐朗读,想象画面。合适的音乐是优化学生想象的一个重要方式。如《宿新市徐公店》,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播放一首轻快的纯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自由地想,欢快地读那由“篱笆”“儿童”“黄蝶”等意象构成的动态画面,学生能更“真切”地领略古诗中那千年前的乡村田野的生活气息,别有一番生“趣”。

白居易对友人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诗是诗人个性化情感体验的文字表达。在情感体悟方面,学生在“画面”的想象中获得情感体会,同时,学生还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融入诗歌情感,在反复地诵读品味与表达交流中,渐渐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度感悟作者那异常“鲜活”“灵动”的情思,实现与诗人“对话”,获得情感体验。

首先,调动生活经验,与诗人共悲喜。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表达的情感大多都是贴近儿童生活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热爱、快乐、惊喜、离别等。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与诗人相同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经验,分享触动了他们心灵最柔软处的“经验”,尽情地表达他们对生活最细腻的感受。学生在分享自己的情感经验中,走近诗人,和诗人进行平等的心灵“对话”,实现古代诗歌语言与现代生活经验的“桥接”与“融合”。在触动心灵的生活经验启发之下,再读诗人的离别之情、惊喜之心等,便别有一番味道。学生根植自己的生活经验趣味地读,才能把诗意的情感解读得淋漓尽致,实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

其次,创设生动情境,和角色生情趣。小学教材中诗歌还有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等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诗。对于这类诗歌的情趣体悟,教师要锚定诗歌教学的价值点,充分地挖掘、恰当地补充背景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诗人的内心,来一次“心灵的探险”。

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情趣与诗歌产生共情,诗歌给学生的就会是鲜活的、有生命感的美好体验,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也会自然而然地生发。

学生的古诗学习浸润于“趣味”中,陶醉于诗人的细腻“情感”之中,带来的必然是对古诗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内化。

首先,是能力的内化。在自由表达、贴切想象、深情朗读中,儿童的“学力”,如兴趣力、思维力、生活力不断增强。

其次,是对古诗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内化。高质量的课堂效率水到渠成,学生愉悦地获取古诗世界的“花”和“果”。

古诗是中华文化集大成者。古诗中厚植家国情怀。强烈的爱国主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浓厚深切的亲情,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古诗中蕴含传诵千古的友情,是中华纯洁友谊文化的表达;古诗在诉说高尚的情志,不同流合污、积极乐观,是中华文人高尚人格文化的书写;古诗在表达万物的美好,对一草一木热爱,尽显善于发现美好的乐观与万物平等的博爱胸怀……

古诗文化滋养下的生命,能自主地涵养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情怀;能积极地构建乐观向上、包容共生的人际智慧;能努力地探寻人生目标,立下坚定不移之志;能渐渐地形成热爱生活、热爱万物的胸怀……这便是古诗的生命化,是诗歌课堂上潜移默化的生长生命之力量。学生在博大的中华情怀认同中,实现自己生命力的健康、旺盛生长。

课堂教学趣味是一种本体多元的、可持续生长的力量。“趣”生则“情”生,“趣”生则“力”生,“趣”生则“效”生。“用”学、生“趣”的诗歌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趣味,强调学生生命在场的语言学习经历,从而遇见诗歌语言的张力与生命力,以优秀的中华文化涵养学生性情。

曹成,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曾获江苏省教育厅“红杉树”园丁奖,江苏省教育厅、科技厅、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表彰的先进个人,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兼任园区小语骨干教师共同体Ⅱ组主持人,主持完成多个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十多年践行“童趣语文”“生趣语文”“趣用语文”的教学发展理念,在《小学教学参考》《江苏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研究》等期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

猜你喜欢
古诗想象诗人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晒娃还要看诗人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诗人猫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