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学目标探索整本书阅读的路径和策略

2022-07-23 15:07黄丽玉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孙悟空西游记整本书

黄丽玉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一个大改动,就是把整本书阅读放在“任务群”中的第一位。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如何在课堂上实施,如何指导学生去完成试卷“综合运用”部分练习,如何在阅读中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布鲁姆认知分类学修订版在之前关注结果测评的基础上还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分类,以及目标、教学活动和测评三者之间的一致性。本文将以《西游记》为例,采用目标分类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课程设计的依据

2001年安德森的学术团队完成对布鲁姆教育目标的修订工作,在学术界被称为是新分类学。新分类学认为一个目标的陈述应当包含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动词描述预期的陈述过程,名词描述我们期望学生将要习得或建构的知识,它将知识领域划分为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知识维度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认知维度包括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

(二)课程设计的意义

培养学生拿起整本书、阅读整本书、体会整本书的习惯尤其重要,通过整本书的学习提高核心素养也是当下的重要任务之一。

整本书阅读可以提供更大的阅读量,提供更加丰富的写作手法,使学生体会更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学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去理解事物,看待事物,进而形成整体性思维。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整本书阅读难度较大、学校制度不支持或支持力度不够、教师指导相对乏力、学生阅读阻碍较多等,整本书阅读的开展并不到位。笔者借用目标分类学,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开展《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指导。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定为:领会如《西游记》这样的小说与自己人生的关系;学生能记住该小说的重要细节。

在明确目标和路径的基础上,设计相关活动进行《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活动以期达到目标。教学活动设计主要策略如下。

(一)导入活动:结合实际理解教师提炼出的关键词

重点介绍关于这部小说的一些主要概念,将“出家”“磨难”“修心”三个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并将全班分成三组,要求小组成员就这三个词分别写出感想。

这一导入活动的重点在于理解概念性知识。关键概念包括“出家”“磨难”“修心”,除知识外,让学生用自己的经历来举例诠释。解释和举例都是与理解有关的认知过程。

(二)活动设计:梳理情节、分析人物、理解与主旨相关的教学活动

解释和举例理解了三个概念之后,按照小说理解的一般思路进行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和理解主旨的活动,达到记忆、理解、分析的目标。

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小说的策略,活动的设计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小说阅读的一般路径就是通过梳理情节、把握人物形象进而理解主旨,所以还是应从三方面去引导学生达成目标。

理解概念,做好教学设计之后,就进入到教学实践的环节。为了达成不同的目标,设计了具体的一些活动。

(一)根据任务梳理情节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两项任务进行情节的梳理。

1.完成表格

《西游记》作为章回体小说的典型代表,它的标题就是该回主要内容最精当的概括,可以作为概括情节的重要依据。例如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就可以解读到这样的信息:“孙悟空从天地孕育出来,通过修行最终成就大道。”为此设计了这样的表格,要求同学利用寒假完成《西游记》的第一遍阅读。

2.带着问题再次阅读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遍阅读。如阅读“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这一章时,笔者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红孩儿是如何获得唐僧信任的?(2)红孩儿一见到孙悟空问了他什么问题?(3)红孩儿是如何打败孙悟空的?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完后,可以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模块为《西游记》梳理情节。

(二)通过趣味活动回顾故事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学情,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时候设计的活动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对目标的达成度能有一定的保证。

1.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故事

例如在“车迟国”这一章,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复述情节,三个学生分别扮演虎力、鹿力、羊力,都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来梳理本回中的主要情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识记最重要的情节。在复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被遗忘的内容,听的同学可以补充。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地点的变化对更多的情节进行概括。如孙悟空在“花果山”“天宫”“斜月三星洞”的“大事件”等。

2.观看电视剧,比较情节异同

可以与86年版《西游记》电视剧进行比较,进一步熟记并巩固情节,绘制思维导图呈现情节。

3.自主思考,勾连前后

新课标中提到“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能说出自己的體验”。这个“体验”不能缺少思考的过程,没有思考的过程不是阅读,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需要随时在线。如阅读孙悟空去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时,学生提问“为什么太上老君和铁扇公主都有芭蕉扇?”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芭蕉扇有两把,一阴一阳,一把灭火,一把扇火。

书中有不少前后照应的情节,也需要加以思考。如火焰山的前世今生,为什么铁扇公主不肯借扇子,都跟前后情节相关。这些思考的问题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情节的把握也更有趣味性。再如,第五十回独角兕的来历比较蹊跷,但不像其他的妖怪到最后才揭晓,在故事的叙述中,它的“圈”一直在暗示它的身份——太上老君座骑。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凭借五十、五十一回的信息推断独角兕和谁有关,一一列出并结合前文加以分析。

思考推断是理解文本认知的过程,可以通过趣味性的问题指导学生思考讨论。讨论需要围绕情节进行,也需要有一定的评价和创造性,同样可以按目标分类进行教学。

(三)根据人物形象设计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第六个层次是审美的需要,它是对美丽的需要以及对我们所拥有的体力、智力及精神世界保持平衡的需要。学生可以为自己喜欢的人物撰写介绍,制作手牌和绘制图片,满足审美的需要,从而更加深入了解人物及相关事件。

1.撰写人物介绍

撰写人物介绍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能力、语言的整合能力,在介绍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概括+细化、整理+總结。

概括+细化。先用概括的语言整体勾勒人物特点,再以具体的故事情节来细化分析。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立体、全面地解读人物,包括人物形象、相关篇目、相关情节。

整理+总结。先整理相关任务的相关内容,再通过自己的理解,用总结人物形象的方法来呈现。如读第四十回至第五十二回,对比解读妖怪结局,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结局。第五十三回至第六十回,也可以比较阅读相关的人物形象,如女性的形象等,并且从多角度分析人物。

2.制作西游手牌、绘制图片

心理学表明,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能更快速深刻地进行记忆。绘制西游手牌是换一个角度去阅读《西游记》并深刻认识人物,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可以请学生为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回绘制人物插图,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经典性的动作及语言。

3.开展与主题理解相关的活动

孙悟空是作者倾尽全力塑造的英雄人物,他把自己的心思意念和遭遇困苦写在孙悟空身上。在天庭为官不被重视甚至成为笑柄,这对想有一番作为的孙悟空而言是无比痛苦的。在退而求其次也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借着酒劲大闹天宫,要改造天宫的规则和秩序,只不过最后以被压五行山而告终。就这一段,充满悲剧色彩。但是,从全书来看,更侧重的是孙悟空对自我的抗争。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西行取经。这实际上隐喻了“修心”的过程,谁都有“心魔”,人生的过程就是消灭“心魔”,完成安心、定心、修心的过程。在古代的神话中,当一个人的执念强烈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另外一个自己。

针对这个主题,可以开展两项活动。一是论坛讨论,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个主题的,试举例分析。如“真假美猴王”这一内容。二是举例说明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什么执念影响了自己的言行,该怎么与之搏斗,战胜心魔,成就新的自己。

通过这样的主题阅读分析活动,学生能够渐渐明白小说与生活的关联。

另外一个主题“对信念的执着追求”,可以仿照以上路径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呈现不同的作业

整本书阅读后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各自设计,然后集体讨论完成并向全班同学呈现,分组合作完成,2—4人一个小组。如:选择任何一个情节,结合自己的生活,或者听说的别人的生活,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一个故事,谈谈“心魔”和“信念”有什么区别。

(二)确定作业评价分值

教师对小组练习进行评定,可以从主题、情节、语言、吸引力、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说明得分原因。此外,还可以根据阅读的内容和故事情节进行相应的趣味题作业设计,让学生配对人物与情节。

(三)结合“综合运用”题进行考查

上海市2022年初三调研的“综合运用”这块,将综合运用和整本书阅读放在一起考查,有对“事实性知识”的考查,也有对“程序性知识”的考查。不仅是能够识记一些细节,也要针对人物进行评论,或者写推荐语,谈论名著中某一句话在生活中的意义。这是属于“运用”这个知识维度。

统编教材规定中学生要求阅读的所有名著,是否都能用目标分类学理论指导教学,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策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思考和探索。

作者简介: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孙悟空西游记整本书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论语》整本书阅读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