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壮乡文化原点倾听民族精神的回响

2022-07-23 15:08王迅卢恩来
红豆 2022年6期
关键词:壮乡花山先民

王迅 卢恩来

壮族作家牙韩彰近期创作的组诗《花山蛙鸣》在《诗刊》《民族文学》《广西文学》等刊物相继发表,受到文艺界的广泛好评。组诗以诗性的想象穿越历史,于壮乡文化原点对话骆越先祖,倾听民族精神的回响,诠释花山岩画的文化神采。

在百家争鸣、思潮迭起的春秋战国时期,远离中原的壮乡骆越先民在广西左江流域的岩壁上绘制了赤红如血的原始稻作文化史诗,那就是广西的文化瑰宝——花山岩画。古代壮族以蛙为图腾,花山岩画中类蛙起舞的“蹲式人形”阵列展现了两千年前骆越先民诡秘恢宏的群体祭祀图景,传达了先民祈望风调雨顺的朴素心愿。诗人游历花山胜景,心潮澎湃,以诗为媒,赞颂这铭刻于岩壁的千古“蛙鸣”。

姆六甲,壮族创世神话中司掌生育与起源的地母神。在组诗中她是俯瞰壮乡后代的花山女神。在诗人眼中,姆六甲并非抽象空洞的女神,她带有壮民族的生命气息。不但如此,诗人还把高贵的神性毫不吝啬地赋予她:

拥有女神

一切的魅力和能量

颠倒

我和万千众生

这个形象的魅力和能量在于,她的身上流淌着千百年来壮族文化的血脉,承载着民族图腾精神,激发骆越后人直面生存现实的文化自信。“女神”意象在中国诗歌流变中,其蕴含的意义空间发生了变化,从古典诗歌中梦幻的爱情对象演变成对地域山川的亲情象征与精神象征。在这种情感关系和精神血缘维系下,花山女神成为世俗信仰的文化符号:

两千年来

只能以世俗的身份

仰望你

隔山隔水的崖壁

仰望你

千秋不变的

千秋媚眼

《花山蛙鸣》组诗表达了诗人对女神的由衷崇敬,吐露出现代壮族知识分子对壮乡先祖的深厚情意和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敬畏之心。

骆越王是传说中骆越古国人巫合一的传奇首领,他治国征战的余威在壮族民族传说中延绵不绝,千百年来在骆越后人心中不断产生回响。岩画的绘制就是这种余威的显现:

万千子民

能否航渡

两千年来

喧嚣不安的灵魂

能否航渡

人神共有的

情感波涛

据考古研究,左江是古骆越国的水运要道。岩画绘制在险要之地,有祭祀水神招魂、护佑舟渡平安的寓意。诗人想象乘舟先民在欢呼雀跃地庆祝骆越王凯旋,但对那一叶扁舟是否能承载起先民炽热的情感,诗人试图在追问中建立起情感的张力结构。而无论如何,千百年来壮族先民不断为追求美好生活付出辛勤劳动,为胜利而自豪高歌的形象经过诗人的初步勾勒跃然纸上。

“蹲式人形”群像的双手双脚模仿蛙形,极力舞动,恰如群蛙争鸣,以仿若无限的生命力向天地呼号,这是花山岩画中最为多见的图景。诗人的神经深入岩壁上红色身影所标示的精神通道,窥见两千年前花山台地上祈盼族群生生不息的踏地之舞:

是否想告诉我

你万千子民的一员

花山脚下刚下过雨的大地

稻穗飘香之后

就是饱满

就是

颗粒归仓

诗人把踏地之舞与农作丰收联系起来,融入世俗日常的祈愿之中。在组诗中,诗人还想象自己与花山女神一同等待赤红铜鼓的鸣响,这种远古之声预示着征战得胜的消息。女神期待着骆越王与将士及赤红色战犬平安归来后轻微的鼾声……这些画面传达了诗人穿越民族史的浪漫之思。无形之中,诗人在对岩画的感悟中找到了壮族先民的精神原点。虽然跨越了两千年的时间,但诗人以丰富的联想激活了历史的现场,与祖先发生了强烈共鸣。骆越古国已然在历史长河中远去,而左江流域依然孕育着一代又一代顽强不屈、强健奔放的骆越后人。他们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在八桂沃土上生生不息。

身为骆越后人的牙韓彰以诗对话花山岩画,对话壮乡的精神原点。在诗人的遐想中,花山女神依旧静静地俯瞰骆越后人生生不息。虽然骆越王和先民早已在历史长河中消逝,他们为和平与富裕的生活拼搏、为胜利与丰收欢庆的身影却永久烙印在崖壁上,身虽逝而魂犹存。在组诗中我们看到,那源于壮乡祖先文明的“蛙鸣”依然浑厚有力:

此地

有祖先们的积聚

有圣地的神奇和诱惑

我的祖先,跨越千里明江

以相同的姿势,一致向我传达

两千年前,某次

凯旋的盛宴,或病痛的祈祷

诗人以颇有节奏感和旋律感的诗句道出了“蛙鸣”的含义,仿佛是在询问骆越民族无数的后代:大地是否风调雨顺?后人是否和平安定、人丁兴旺?

在与骆越先民的对话中,诗人为他们追求幸福生活而直面血与火的考验所做出的坚毅之举所感动。回到现实,我们能感受到,如今壮乡各民族的幸福、和谐、安宁的生活,是诗人闲庭信步于花山山水间,回应祖先乡音的底气。面向未来,诗人又与先人达成了精神与理念的共鸣,思索新时代壮族人民如何去迎接挑战,获得更好的发展。中华先民最原始朴素的情感形态便是用诗歌和绘画记录下来的,花山岩画记录了先民古老而浓烈的生命意识。诗人作为骆越后人以诗歌写作与之呼应,表现新时代壮乡各民族团结一致的现代生命意识,展现了作者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在组诗中,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被反复提及。两千多年后,骆越先民在岩壁上留下的艺术杰作唤来了壮乡文化创新。如今,花山文旅保护与开发已见成效,二〇一六年花山岩画获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型壮族神话实景剧《花山》落地。

牙韩彰常年从事媒体和文化工作,对花山文化的保护、宣传和发展作出了切实的贡献。如今以诗人的身份再度游访花山,牙韩彰把骆越祖先文化纳入诗歌创作的美学体系中,试图通过《花山蛙鸣》组诗与先民对话,诠释花山岩画的精神内涵,既为花山岩画进行了浪漫的现代解读,又为读者勾勒出岩画的丰厚神韵,更为身处新时代的骆越后人面对花山岩画所蕴含的民族遗存与精神传统提供了审美参数。因此,《花山蛙鸣》关于花山文化的现代想象与诗学阐释必将对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的宣传、传承和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   谢   蓉

猜你喜欢
壮乡花山先民
这儿真美
“五花山”的由来
幸福吉祥伴壮乡
壮乡颂歌
梦飞壮乡
汉晋先民的丧葬观:以“魂瓶”为中心的考察
镜头下的良渚: 还原先民的日常生活
奇妙的博物馆
壮乡三月赶歌圩传歌传情传知音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