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养研究

2022-07-25 14:23王榄淇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新商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王榄淇

摘 要:新兴科技推动着商业模式的发展和变革,与商业进步联系密切的商科教育也必须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新商科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产物,也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跨界人才培养理念,旨在培养符合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本研究介绍了新商科产生的背景与内涵,阐述了新商业环境对新商科人才培养以及产教融合背景下对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新商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劳动分工理论之后,学科之间的界限开始逐渐明晰,商科专业也随之出现。188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商学院的成立让大学商科教育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大学商科教育开始不断发展壮大。但传统商科一直以职能为导向,忽略了商科体系的整体性和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相对独立性,这个阶段的商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相对来说较为分散,甚至出现断层。新兴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财富不断积累,推动着商业模式不断更新调整。同时,商业模式的创新反向驱动着技术革命,使新技术运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推动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的建设和发展,这对我国高等教育变革有着重要意义,新商科也在各高校中呼之欲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数字经济时代创造出了新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发展模式,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教育领域,新商科的出现是必然,传统的商科已然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面对挑战,各院校商学院已经到了变革时刻。2019年,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年度第一次会议上,齐佳音教授认为新商科的“新”包括四个方面,即新思维、新规则、新理论和新工具,这“四新”赋予了新商科新的内涵和深度,表明了新商科不应是简简单单的修修补补,而应是教育思维上一场真正意义的认知变革,是对商科教育的一项多元而复杂的重塑创新工程。

一、新商科诞生的时代背景

学科的革新一定伴随着技术经济阶段性的进步。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曾出现多次工业革命,每个阶段都会对商业模式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以水和蒸汽为动力的机械化革命,这次革命带领人类走进了蒸汽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电力为动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得工厂实现大规模生产,由此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随后,电子信息技术进入多个领域,以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工程和原子能为主要标志性科学技术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帮助人类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其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大数据、区块链等全新技术带领人类进入了工业4.0时代,这也是人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新的生产技术必然会冲击传统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环境,社会发展体系也因此发生重构,其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制造2025”就是工业4.0时代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该行动纲领对于教育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如何通过教育服务“中国制造2025”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刻探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看,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全新技术,诱发了商业场景、思维模式的转变,从而影响了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维度,强力催化了新商科的诞生。

二、新商科的内涵和特征

新商科其实就是在传统商科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信息技术和数字意义,融合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形成一种交叉性、融合性和复合性的综合学科,是教育创新和变革的产物。传统商科教育以工业经济发展为背景,以职能为导向设置学科专业,包括财务管理、会计、金融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新商科教育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培育跨界融合型人才,倾向以行業为导向区分专业,如财富管理、金融科技应用、财税大数据应用、云营销等。从专业变化上可以看出,新商科教育旨在培养复合型、融合型的人才而非专门、单一技能型的人才,它更加强调学科领域间的跨越和交叉,利用新兴技术转变商业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新商科主要具备以下两大类特征:

(一)新商科具有市场化和企业化的特征

新的技术催生了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也改变了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商科教育是以实践为导向的,它来源于社会经济市场实践,最终运用于实践。新商科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市场、与时俱进,适应数字经济洪流中新的企业岗位需求。新金融、新营销、新管理等一系列新模式层出不穷,企业和工厂会随之产生新的岗位,对商科人才的能力要求自然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对商科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想要在良性轨道上发展创新,商科教育就必须满足市场经济和产业转型的发展实际,具备市场化和企业化特征,对接企业岗位和人才需求,符合市场和行业的导向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科升级和人才培养。

(二)新商科具有融合性和复合性的特征

新商科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融合性、交叉性,它既是知识技术的融合,也是专业学科的交叉;既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融合,亦是优势商业领域间的交叉。然而,具有专门学科特色的传统商科往往停留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中,只专注培养单一技能型人才。随着工业4.0的到来和数字经济的冲击,兼具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新商科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科,坚持利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从而培养更多跨越学科界限、知识能力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产教融合就是把教育教学与行业产业结合在一起,让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相结合,培养符合一线企业需求的人才。2017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企业、行业与学校的合作与渗透,全面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发展格局。由此可见,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9年3月,“新商科:概念、内涵与实现路径”研讨会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召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发布的《新经济 新规则 新商科》白皮书详细解释了新商科与传统商科的区别,此白皮书对于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有着引导作用。新商科本身服务的经济形态主要是数字经济,而非工业经济。数字经济也诞生了新的产品形态,即数字产品。至此,新的商业环境中的产品由有形产品和数字产品共同组成。随着新兴技术不断更迭,从新的商业模式和数字经济渗入并改变人们的生活开始,新商科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便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商科的人才培养要求细分知识、细分专业,而新商科人才培养要求融合知识、融合能力,并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促成创新。这样的变化使得学校和教师在育人时,需要逐渐走向多样化、特色化、差异化、个性化和智能化,而不是以统一的标准进行批量的人才培养。传统商科教育常常在固定的教室进行,以教师为主体捧着教材进行知识传授,以知识传承为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商科思维。新商科则注重多元育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追求创新。通过频繁的师生对话驱动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利用多样化、内容丰富的教育平台进行场景化教学,配以智能化的教育技术来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模拟真实的职业特点,在培养学生商科思维的基础上,加以设计思维、计算思维、伦理思维和美学思维的全面培养。不难看出,新商科教育需要从以往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以专注开发人力、全面服务社会、大力完善人格、深度认识自我为人才培养的新目标。

总体而言,与传统商科教育相比,新商科人才培养是一场教育革命,是一种主动适应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的战略调整,更是时代使命的召唤。想要做好一个示范者和变革者,会有很长很远的路要走,会面对很多挑战和困难,需要不断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新商科本质上就是站在实体经济供给侧的一面,在人才培养中融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理念,坚持走市场化、企业化的道路,全面锻炼学生的实践实操能力,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商业人才,最终通过教育驱动产业升级和商业模式更迭。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养策略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对接行业标准和职业需求,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

产教融合是产业和教育的融合,新商科人才培养必须要顺应时代经济发展,满足地方经济和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本“指导书”,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和思路,其目标定位要充分结合产业需求、经济发展特色、学校办学资源等诸多因素,与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匹配,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新商科人才应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需要进一步打通专业与专业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壁垒。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数字经济的到来,专业领域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这是由于新的技术诞生后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不再那么单一,而是逐渐趋于复杂化、多样化。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求商科学生不但需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分析、电子商务等,还需要扩充一定的学科交叉知识,如大数据、区块链、心理学、物联网、法律等,促进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扩展能力同步发展。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围绕着新的产业和商业环境,有机整合相关课程,根据专业和所需的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比如,金融科技应用专业可以搭建python数据分析、新媒体营销、大数据金融、数字画像等课程。同时,可以就同类课程建立相关课程群,如偏向商科专业知识的经济金融课程群、注重技术运用的数据分析课程群、侧重商务能力的营销课程群、重视创意实践的创新创业课程群等。根据职业特点和能力维度,新商科的不同专业可以在这些侧重点不同的课程群中进行挑选搭配,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可以全面考虑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能力思维,具有复合型、交叉性。同时,课程群内的课程相关性强,有利于进行课程资源共享,符合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知识要求。

(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对接教学内容和工作流程,构建综合型能力结构

在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前提下,新商科人才还需要具备迎接新商业模式和环境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技术实践能力、管理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思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各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扎根落实的。学校要深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机制,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积极主动地将企业纳入到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中,建设产业学院和产业基地,融合政府、学校、企业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和真实的实习机会,达到“共建共育”和“共享共赢”的效果。产业学院建立起的校企常态化合作机制促使企业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包括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设计、知识实践培养和招生就业等环节,帮助学校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和行业动态并进行新商科人才方案的动态调整,培养出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三)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对接创业教育和职业发展,构建长效性文化素质机制

新商科和产教融合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而时代发展和创业教育离不开创新思维。在当今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黄金时代,双创融合也是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战略之一。创新创业本身就是职业发展中的一种选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掘自身的优势和兴趣特长,捕捉生活中的痛点,紧随时代需求进行创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是把学生的创新点转化为现实的“逐梦园”,也是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园”。学校除了要重视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还要有进一步推动人文素养建设,形成长效化的文化素质培育机制。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对全新商业环境的适应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一种渗入血液的内化素养。新商科人才培养要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挖掘企业所需要的内在素养和人文素质,开展思政建设和改革,深化商科文化培育,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打造创意十足、品味满分、内在丰富的文化品牌,大力开展文化活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的文化素质平台和品牌活动,一方面符合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要求,另一方面反哺学生精神素质提升,对新商科人才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产教融合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还不够成熟,课程交叉融合性不高,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够完善。伴随着社会经济和商业模式的发展,新商科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新商科人才培养面临着许多挑战。从深化产教融合,全面培养创新性、综合性的新商科人才的角度出发,我国培养新商科人才还应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接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全面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综合性能力结构和长效性文化素质机制。

参考文献:

[1]朱晶晶,苏琳,吴丽芳.新商科人才综合素质与培养思路研究[J].河北企业,2020(6).

[2]裘雯涵.经贸类大学校长探讨“新商科”改造方向[EB/OL].(2019-03-31).https://www.jfdaily.com/

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1421

03&sid=67.

[3]賈秀丽.历史变迁视阈下新商科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9).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

OL].(2017-12-19).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5]齐佳音,张国锋,吴联仁.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商科教育变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9(Z1).

[6]王学良,卢秋云,张晓磊.“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21(9).

[7]卢彰诚.基于协同理论的复合型高技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江苏商论,2012(9).

责编:应 图

猜你喜欢
新商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新商科专业群重构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