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三实验小学 殷秀建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念方面更加先进,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但是,在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学生学习负担和压力较重的现状一直没有出现太大的转变,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提出要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校作业负担和课外辅导负担。本文就以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为切入点,从“双减”政策的优势,“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原则及其具体的优化路径等几个层面展开相关讨论,以供参考。
“双减”政策的提出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大变革,对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巨大作用,其对教学模式造成的影响相比过去有很多优势。
第一,从学生角度来说,“双减”政策的提出有助于减轻学业负担,增加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而且,作业量的减少和作业质量的提升能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将作业作为一项有益的实践活动,而不像过去一样只是课堂教学的机械延伸。学生能通过作业,实现课后实践与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充分结合,对所学知识建立起更加深入的理解。
第二,“双减”政策能推动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提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关注的是自己是否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跟上教学进度。由于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不能很好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往往只能通过作业加以弥补。再加上一些教师对作业布置也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仍然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为主,造成作业量的庞大。“双减”政策能从降低学生学校作业负担的角度,促使教师重新认真考虑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方面都做出有益的调整,帮助教师走出传统的教学理念。
第三,“双减”政策的落实能成为学校教育水平获得整体提升的重要支柱,推动学校的教育思想变革。目前,很多学校都在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比如,重点建设某些学科,开设校本课程,在劳动教育或德育等领域构建新的教育体系,等等。但是,在学生负担没有有效降低的情况下,无论师生双方都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充分投入此类特色课程,如果强制要求又会给师生带来过大的负担,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落实“双减”政策,使学校有机会真正将特色课程建立起来,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补充,以更高的效率形成办学特色。
第四,落实“双减”政策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家庭负担。“双减”政策能降低学生负担,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学校的特色课程或课后延时服务都能发挥作用,帮助学生发展兴趣和个性,接触家长的后顾之忧,减轻学生家庭在经济等各个方面的负担。
由以上论述可知,“双减”政策对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作业设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一环。第一,降低学校作业负担本来就是“双减”政策基本组成部分之一;第二,减轻作业负担不是单纯降低作业量,还要提高作业质量,通过对作业设计的优化发挥出学科教学的更大价值。只有达到了以上两点,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为学校开展个性化教学工作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所以,为了保证“双减”政策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少走弯路,应该在采取具体的措施之前明确“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所有措施都要符合这些原则的要求。作业设计必须避免题海战术。无论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都处于思维比较跳脱,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过多的作业题目需要学生长时间地坐在书桌前认真完成,这与他们的天性和需求是相悖的。其带来的负担不仅是生理上的疲劳,还有心理上的煎熬。教师可以在作业中设置题目,通过题目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并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查,但题目的数量一定要有所节制,要对学生完成作业题目的时间有比较精确的计算,保证不会给学生带去太大的负担。除了题目之外,应该有其他形式比较新颖的作业,此类作业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不是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而且最好能穿插在题目中,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除了在整体上要坚持不使用题海战术的原则之外,还要尊重学生差异。因为每个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满足学业成绩一般的小学生群体的需要,可能会耽误成绩优异的小学生的成长。反之,如果布置的作业能满足学业成绩优秀的小学生群体,那么学业成绩一般的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则可能比较大,很容易动摇他们的学习自信。因此,对部分小学生来说“刚刚好”的作业题量,在其他小学生眼中则可能属于“题海”。初中阶段也可能出现类似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比如,教师可以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第一层次是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基本作业,第二层次则是拓展作业。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基本作业,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要完成第二层次的作业,学习能力较弱的则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要挑战这些难度较高的作业。如果后者决定挑战尝试,那么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对其中部分表现比较好,证明自身能力已经有了明显进步的学生,教师还要适当给予奖励,坚定他们的信心,激励他们继续努力。这种做法值得教师参考。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原则下,教师也可以直接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以上两个原则都决定了教师还必须坚持第三个原则——布置多样内容。不采用题海战术,意味着教师必须用更高的作业质量代替单纯的作业量。如果作业内容过于单一,必然无法达到较高的质量,不能促进学生在具体学科领域的全面发展。而尊重和满足学生差异的原则,则决定着教师必须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作业选择,作业内容不可能完全一样。而且,在当前的教育思想中,每个学科的作用相比过去都有了较大的拓展,而且都要在作业中有所体现。比如,本文讨论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上的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如此一来,布置多样内容有其必要性,因为教师必须照顾到学生在多个领域的学习成长需要,这显然不是比较单一的作业内容所能承担的。教师可以先对作业指向的能力素养领域进行划分,如知识、能力、方法、个性化发展等几个不同的方面,然后再进行作业设计。知识类的作业是一般的题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是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方法是通过较为复杂的问题,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审视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有效的思维方法;个性化发展是选做作业,以实践类内容为主,尽可能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即使是分层作业,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模式规划不同层次作业的内容。
虽然“双减”政策能减轻乃至消除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担忧,可以降低家长的负担。作业的顺利完成仍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比如,不用再为学生报名参与课外培训,降低经济负担;在学生有更强烈的积极性的情况下,不用再时刻督促学生完成作业,降低身心负担,但是,学生的作业毕竟是在家庭环境完成,而家庭环境中,家长起着相应的作用。如果家长不能领会“双减”政策,不能理解教师新型的作业布置方式,家长很可能认为作业量过少,不能有效推动学生的成长;或以为学生对作业量有所隐瞒,在学校作业和校外培训之外又对学生提出其他的要求。因此,优化家校联动是“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教师每次布置作业后都要与学生家长沟通,以言简意赅的方式让家长明白如此设计作业的意义所在,请求家长在家庭环境等方面为孩子创造良好条件,激励孩子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提醒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不要三心二意,但不要介入过多,不要提出比作业更高的要求。在遇到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要认为孩子没有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而严厉地批评孩子,而是要尽己所能地引导孩子。实在无法解决的时候,应及时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求教师的支持,否则纠缠在具体的问题上会让学生和家长都变得心浮气躁,反而不利于作业最终高效且高质量完成。
基于上述讨论,可以提出“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教师应该布置实践性作业,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加深学生体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在描述各种常见的生活事物。而生活是离不开各种实践的。比如,小学生每天需要穿衣吃饭,这些虽然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本质上却属于生活实践。正是这些实践的存在,才让学生具备了自理能力,明白为什么要穿衣,为什么要吃饭。没有实践,只有理论的认知是空洞且虚浮的,缺少扎实的根基。例如,很多学生在学完《竹节人》后,对这种简单有趣,但在目前比较少见的玩具充满了兴趣。教师应该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试着自己动手制作竹节人并玩一玩,感受一下,把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感受都简单记录下来。为了让学生的实践过程更加顺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与学生共同总结提炼制作过程,课后则推荐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制作。有同学的陪伴,制作完成后还可以直接作为游戏道具,趣味性更强,感受更深刻,完成作业的效率和积极性更高。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应该由学生自主完成,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为根本动力,教师的监督应该处于辅助的地位。所以,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自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方面发挥作用。而且,这种自主性应该体现在作业的多个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尝试自己决定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使学生能逐渐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正确选择适合他们的分层作业。当然,鉴于小学生的能力素养还不够完善,所以不能完全交给学生决定,教师要在其中起到引导作用。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后,教师应该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如上文所说,分为基础层次和发展层次。但在基础层次和发展层次中,又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可供学生选择。比如,基础层次,有的作业着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的则主要针对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发展层次则包括针对课文中的场景展开实践,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后情境模拟,或书写自己的阅读感受,等等。在每种类型的作业下面,教师要写明适合哪些同学,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推荐,鼓励学生认真完成自己选择的作业。
小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需循序渐进地成长,他们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其根本则在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如上文所说的学生自我认知,就是其认知能力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也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完成认知过程的,又应该通过哪些途径提升自己的认知效率,能在学习上进行有效自我调整,不用总是被动等待教师的指导。这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配合努力,不能急于求成。例如,教师应该多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如学习过《北京的春节》后,教师可以让自行搜集各种资料,结合自己的回忆,对自己参与过的节日活动进行描述,要体现节日的特色和自己对节日氛围的真实感受。对这一作业,只要求达到某一字数标准,确保学生能叙述清楚事实,除此之外不做过多的要求。这样一来,所有能力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较好地完成这一作业,都能从自身的能力水平出发组织材料和应用语文知识。完成后,要组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让学生查找其中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如此一来,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完成作业,并在同伴的评价和交流中,不断调整自己、提高自己。
总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以“双减”政策为指导,与学生共同成长,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通过多方面的作业创新设计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降低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不同的作业完成体验,还学生一个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