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22-07-25 08:03甘肃省民乐县第三中学罗林香
家长 2022年20期
关键词:时事政治时政案例

□甘肃省民乐县第三中学 罗林香

时事政治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结合,是教师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目前教师愈发注重加强时事政治教育素材的搜集、处理与运用,旨在将时事政治教育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时事政治的分析与运用,对课堂知识进行更直观的认知、更深刻的理解,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增强他们应有的政治觉悟,并且明确自己身上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将主要围绕时事政治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必要性、教学问题及教学实践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希望全面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育人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较高思想觉悟、政治觉悟,在未来能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合格人才。为了实现这一育人目的,教师需以时事政治教育为手段,对现有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让学生学会对时事政治进行合理的分析,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时事政治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薄弱之处,还需教师认清时事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打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高时事政治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一、将时事政治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

时事政治实际上就是某个时间段里发生的国内或国际政治大事,具有极强的概括性与大局性,能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国家生活现状、国际关系发展情况。目前教师注重将时事政治融入自身课堂,让学生通过学习时事政治,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内容。时事政治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将其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是一项必要的教学举措。

一是时事政治的内容本身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它可迎合生活化教育的要求,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贴近社会生活,促使学生从社会生活出发,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认知与掌握,使其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知识学习效果。二是时事政治属于一种特殊的教育案例资源,它可辅助教师从案例的角度,帮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解决,让学生克服一些政治知识学习障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知识学习效率。三是时事政治教育的融入与运用,能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有效地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从这方面来看,学生可以在拓展学习的基础上,借助时事政治的学习素材,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化的理解与运用。因此,教师将时事政治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机融合,能在新时期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成效。

二、时事政治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教学现状

目前政治教师已经将时事政治教育融入自身课堂,但时事政治教育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教师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的力度不大,对时事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缺乏对时事政治学习素材的运用意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依旧偏向于采用传统的学习手段识记政治知识、理解政治知识。这意味着时事政治教育还没有真正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机融合,需要教师提高自身对时事政治教育的重视,不仅要更多地关注时事政治,还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时事政治,并利用时事政治学习资源展开有效的政治知识学习。

其次,有的教师在运用时事政治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时,缺乏有趣、新颖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对时事政治教育感到枯燥乏味。再加上政治知识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师在没能合理改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优化时事政治教育手段的前提下,很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利用时事政治的学习素材,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与掌握。

最后,有些教师所引入的时事政治教育素材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贴切,导致学生在时事政治教育中对抽象的政治知识内容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甚至依然处于一知半解的学习状态。这就需要教师立足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合理筛选时事政治教育素材,在教师将时事政治教育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后,能让学生学会有效处理时事政治教育素材,让时事政治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政治知识学习效果。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利用课前时间,向学生播报时政新闻

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课前时间让学生聆听时政新闻的播报消息。一方面,这一举措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通过时政新闻初步了解新课的政治知识内容,使其适当地展开课前预习,为接下来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前时间里播放时政新闻,能创设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良好的时事政治教育氛围,为时事政治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机融合铺好道路。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前五分钟这段时间,集中注意力聆听时政新闻消息,对时政新闻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使其在新课正式开始时,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主动走进时事政治教育氛围中,对时事政治相关的政治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

以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享受学习”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前时间可向学生播放国家教育改革的最新时政新闻消息,如“双减”政策。“双减”政策是当前国内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国家教育改革的时政热点内容,它不仅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建构良好的教育生态,突显学校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还能缓解大部分家长的焦虑情绪。对学生而言,“双减”政策的实施也可大大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做到“享受学习”。教师在正式开展新课教学时,要将“双减”政策与“享受学习”的重要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利用时事政治学习素材,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掌握。同时,学生在时事政治教育中,可以了解国家对“建构教育良好生态”的重视程度。这可增强学生对国家教育改革的信心,学会重塑自己的学习观念,主动思考自己如何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下真正享受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让课前播报时政新闻成为一项固定性的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养成时刻关注时政新闻的习惯,政治教师可成立时政新闻播报小组,专门在课前五分钟给班上的同学播报时政新闻消息。为了明确课前播报的时政新闻信息,教师可让这一小组的成员预习新课内容,搜索与之相关的时政新闻,合理筛选时政新闻信息。这有利于保障时政新闻与新课内容的关联性,确保学生可以在政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合理利用时政新闻信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二)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对时政热点集中讨论

教师应将学生集结起来,让他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时政热点内容进行集中性的讨论与分析。这一教学方式能帮助教师推进时政教育的健康开展,还能营造更加浓郁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对时政热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将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从时事政治的角度,有效掌握课堂中的知识内容。而基于合作学习的时政教育具有良好的教学优势,学生可发挥彼此的思维能力,将时政热点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内容有机联系起来,旨在提高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以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关心国家发展”一课为例,教师可向学生呈现不同的与国家发展相关的时政热点,让每个学习小组任选一个时政热点,展开相应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时政热点,合理地安排合作学习任务,具体如下:

合作学习任务一:分析“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这一时政热点,关注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合作学习小组可自主搜集相关的时政信息,对中国最新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了解。学生可以关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上一年中国经济总量、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贸易出口市场份额、吸引外资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从具体的数据分析报告中,清晰地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合作学习小组还可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各种评价,进一步对这一时政热点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领悟“关心国家发展”这一重要知识点的内涵。

合作学习任务二:分析“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这一时政热点,关注近年来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努力,如延伸产业链,帮助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关心农产品加工,带领农民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等。合作学习小组可从农村建设的角度,关心国家发展。

合作学习任务三:分析“党旗红、治理优、生活美”这一时政热点,关注国家当前的基层治理模式,学生可以自主了解城市街道的改造现状,了解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都体现在哪里。学生还可从时政新闻中了解基层人民对国家基层治理工作的真实想法,甚至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出发,了解自己所在的街道、社区的治理现状,关心街道发展、社区发展,甚至上升到关心国家发展。

合作学习任务四:分析“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这一时政热点,关注国家当前在防沙治沙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巨大成就。学生可自主了解国内乡村地区的绿色发展现况,了解城市地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现况,从中获得宝贵的学习经验,主动谈谈自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个人看法。在这些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从不同方面学习时政知识,提升自身的思想素养与政治素养。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水平,自觉参与相应的合作学习活动,并加强学习活动结束后的学习交流,各自阐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三)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增强时政教育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入某一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解决案例中涉及的实际问题,使其掌握好课堂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时事政治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因为教师可将真实的时政案例引进来,让学生对时政案例进行剖析,从中挖掘各种有效的政治知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知识。

以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尊重他人”一课为例,教师可围绕“线下营业厅须设置‘老人座席’”这一时政热点导入新课内容:“目前国内的老年群体正面临着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他们在使用智能技术时会遇到困难,为了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让他们学会接受智能化服务,我们应该如何集中力量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时政热点能引起初中生的普遍关注,因为他们家庭里有遇到这些困难的老人,所以会对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深有体会。

这就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此时,教师可将“工信部组织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为老年群体提供多项爱心助老举措”的真实案例引进来,鼓励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案例中企业单位为解决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作出了哪些努力?它们的意义具体是什么?体现了我国哪项中华民族美德?”在学生展开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可围绕“尊重他人”的知识点展开独立的思考:“在这个案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尊重他人的社会生活原则?从案例中可知,尊重他人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有哪些?我们可以归纳哪些‘尊重他人’的要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意识到线下营业厅须设置“老人座席”是国内企业单位尊重智能技术使用困难的老年人的重要表现,能使其充分掌握这节课的知识点,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教师还可引入更多相关的时事政治教育素材。比如,我国的电信服务行业不仅注重为老人设置“老人座席”,还增添了“一键呼入”的服务。学生可自主搜集这方面的时事政治素材,展开深入的思考:“电信服务企业为老人提供‘一键呼入’服务,解决了老人的哪些通讯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究竟发生过哪些相关案例?”这些学习资源能推进学生对时事政治知识的学习。

四、结语

总而言之,时事政治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需针对当前时事政治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上探寻解决问题的教学对策。教师可在课前向学生播放时政新闻,也可开展合作学习讨论活动,或开展案例教学,让学生对时政热点和时政案例进行有效的分析,学会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政治素养。

猜你喜欢
时事政治时政案例
时事政治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样板案例
时政要闻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学习意义
以时事政治为依托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政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时政
今人优秀时政诗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