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2-07-25 08:03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东街小学何红
家长 2022年20期
关键词:错题习题数学知识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东街小学 何红

数学虽然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但是要想学好数学知识,全面提升综合能力,较强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深入认识数学,全面理解数学知识,能让学生对教材主旨予以快速地了解和把握,从题干中找出有用的信息,明确如何解答该题,有效解答数学难题。事实上,从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开始,就已经接触数学知识,随着不断深入学习数学内容,学生对教材、习题的阅读需要有一定理解,所以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阅读能力对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一、依托教材,教材内容准确阅读开始

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显然有限,对数学题目中的表述理解欠妥,有时往往要依靠教师或者家长的解读才能理解,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而有效的阅读方式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面对学生这种学情,对学生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教学千万不能忽视。不管是对哪方面的知识予以学习,最佳的学习材料都是教材。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引导阅读教材,并对教材内容正确理解,以此为基础实现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通过这样对学生阅读能力予以培养的过程则是学生对教材予以熟悉,对基础予以巩固的过程,实现多种效果。但是,目前很多学生在对数学知识予以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阅读教材的习惯,没有重视和利用教材内容,学生教材阅读仅仅是例行公事,或者关注公式、定理板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教材阅读偏少。其实,只要出现在教材上的内容,都是有意义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予以引导,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提高教材的利用效率,课前让学生自行预习,课中带着学生对教材阅读。比如,教师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提出三个问题:其一,什么是平均数?其二,平均数如何计算?其三,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然后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对教材自行阅读,完成阅读后需要准确回答这三个简单的问题。经过学生十分钟的阅读后,教师选择几个学生回答刚才的三个问题,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需要给予相应的引导,对学生的回答简单点评,然后和学生一起对教材中的案例予以阅读,带着学生和问题开展阅读,最终学生能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阅读目的明确,则能实现阅读效率的不断提升,以问题为导向,学生能更关注重点内容,很好地把握阅读材料主旨,因此阅读应更加便捷高效,避免出现信息遗漏、信息不了解的情况,或者减少由于不了解信息而多次重复阅读。通过这样的阅读行为,能让学生形成总结的习惯,实现高效阅读。

二、实战演练,在自主解题中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实现阅读量提升之外,必要的实战操作极为重要。如果学生一味地进行阅读,并不能有效地了解到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学生解题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数学水平,所以对学生的数学能力予以检验需要反复测验、验证解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实战解题的机会提供给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题目的主干予以分析,对其中内容予以归纳总结。教师在此过程中会有所启发,引导学生不遗漏信息点,通过教师委婉的引导和提示,能实现更好的效果。如果学生出现失误,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分析失误背后的原因,重点对学生这方面的内容予以弥补。

例如,教师在位置与方向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以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和认识,因此教师需要依托这一情况,重点提升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很好地运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许有数学知识,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将一些例题提前准备好,合理安排难易程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个学生对例题的题干予以分析,对相应的信息予以整理,教师在适当的引导后学生予以回答,通过教师循循的引导,学生完成回答后如果还存在信息遗漏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予以补充。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有限,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这一问题。学生起来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再进行后续的补充,能让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对学生而言,能主动地回答问题是数学学习进步的第一步,所以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应该做好引导,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达到更加理想的数学学习效果。

完成所有的分析工作后,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习题予以解答,然后再邀请一个学生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教师再适当地选择一个学生分享实际的思考过程和最终的解答情况。若学生回答后出现了几个不同的结果,教师就要对班级内所有学生的解答结果进行统计,了解学生解答的实际情况后,在开展相应的讲解行为。在讲解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偏向于学生出现问题的地方。对学生出错频率较高的知识点要进行着重的讲解,和学生一起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并研究如何进行理解和学习,尽可能地规避错误。完成第一道习题的解答后,教师按照上述步骤开展接下来习题的解答,通过持续的反复过程,学生会不断熟练读题技巧,全面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实现更好的解题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能按照教师研究的思路和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题目解答,能有效地减少漏答错答的情况出现。

再者,教师在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相应的场景,作为学生本节课学习后的习题: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植树,一起为城市添点绿色。现在每名同学需要在长度为20 米的马路两侧种上树木,两棵树之间间隔长度为5 米,那么需要多少颗树苗呢?请同学们一起阅读题目,仔细作答。教师把相应的阅读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阅读题目并予以思考,对题干的意思充分理解,整理出来有效的信息内容。学生在自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提示,如“同学们,你们要仔细阅读题目,里面有很多信息”“同学们,你们要仔细理解题目的意思,不要着急作答,以免出现错误”等。学生对题目阅读完成后,教师带着学生一起阅读和分析题目,逐字逐句地理解,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示题干中的信息内容,然后再进行解答。通过这样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白如何开展阅读行为,教师完成解答后不要着急将答案公布,而是带着学生一起阅读,学生通过教师的阅读和自身阅读的对比,有效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反思错题,在失误中总结成功经验

对学生来讲,错题是经验,通过错题学生和教师能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和解决错题能实现能力的提升。借助总结和反思,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等形式,总结和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探寻通过何种方式予以不断提升,在今后的学习中规避类似的错误。教师通过错题,培养学生总结和反思能力,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总结意识和反思习惯,经过多次的总结和反思,学生自然能提升能力。当学生定期进行反思,把反思作为一种习惯,则其能构建和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思维体系和知识脉络,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准备错题集,把考试、作业等形成的错题记录下来,特别是多次的错题、典型的错题等,学生要对其重点标记。不仅如此,学生在记录错题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习题题目和相应的答案,还应该记下思考过程及正确解题的方式,表明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写下自己的心理活动,如体会是什么?通过错误取得哪些经验等。学生通过错题的记录、标注等,对导致错误的原因予以反思,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今后再次遇到类似的题目,能回想起当时错误点及导致错误的原因,有效规避错误,全面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学生进行的反思活动,本身就是对题目多次反复阅读和解答后出现的心理活动,这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再者,学生通过习题能获取相应的经验,经验有正确的经验和错误的经验,学生的反思活动则能有效地积累正确经验,真正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定期组织相应的总结答疑课程。通过教师的答疑,学生能全面认知自身存在的不足,了解在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教师的再次讲解让学生清醒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最终实现优化自我的目的。

比如,小学一些题型需要学生对提问的部分予以重点关注,一些题型则需要学生重点关注题干中的描述,还有一些题目中蕴涵一些的陷阱等,通过教师的反复指导和学生的深入反思,更好地破除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形成更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错误习题再次测试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将最近几次测验、习题中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编制成册,开展相应的测试测验活动,其中可以有部分原题,也可以穿插一些教师自行编制的题目,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充分检验,了解学生经过上次的讲解或者自己的反思是否有所提升,如果还是没有改正,教师则予以重视。

四、小组合作,互相探究学习进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强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意识。教师应该意识到不同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应该根据学生当前的年级段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学习经验较匮乏,很多问题如果让学生自行理解的话,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对班内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小组划分,对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小组同学探究讨论的方式积极解决。教师通过小组探究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一起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有效地增加课堂的活跃度,而且学生在探讨分析和学习的过程中能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小学生的后续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能让小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的发展和建设中,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安排不同的题目。可以让每一个小组通过竞赛的方式对这些题目进行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地参与讨论,针对题目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阅读,理解题目求解的内容和考查的重点。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能力较好,但是在做数学题目的时候,由于经常粗心和马虎,整体的阅读能力理解较差,并不能全面地捕捉到题目所给出的信息,对题目考查的重点也没有准确地把握。所以此时就需要小组内的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从全面的角度分析问题。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意识,在解答题目的同时还应该将本道题所考查的知识重点和理论知识列举出来。用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练习题目解答,还能达到复习的效果,让学生在做题的同时实现旧知识的复习巩固。而且,学生在列举题目考查重点的同时也实现了数学阅读能力的提示。小组内的学生完成题目解答后,教师应该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到讲台上向其他学生讲解这道题目。

在讲解的过程中,既要讲解题目的解答方法和解答技巧,也要分析本道题目的考查重点。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和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题目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后续自己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也应该按照题目给出的条件仔细分析,深入理解题目的考查重点,确保完整地解答题目。

五、结语

总而言之,相比其他小学课程,数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对学生的能力、素养等多方面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必须具有全面、均衡发展的思想。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来讲数学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托教材,从教学内容中做到精准理解;在作业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在自主解题中提高阅读能力;作业后要形成反思错题的习惯,在失误中总结阅读教训,增长阅读经验。学生在对数学知识予以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数学材料予以阅读,课前课后都需要开展相应的锻炼。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培养,借助多种有效的措施,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数学综合能力,为接下来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错题习题数学知识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