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联合穴位按摩在高龄产妇产后泌乳中的疗效观察

2022-07-27 09:48李筠陈传燕陈华王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23期
关键词:泌乳素膏方泌乳

李筠,陈传燕,陈华,王哲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0 引言

近几年,我院对高龄产妇(年龄≥30岁)产后应用中药膏方配合乳房穴位按摩治疗,观察后发现具有显著促进泌乳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我院并分娩的高龄产妇(30~43岁)70例,其中自然分娩43例,剖宫产分娩27例。将她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两组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妊娠,单胎活产;②年龄30岁~43岁,全部自愿进行母乳喂养;③所有产妇认知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均无异常;④所有产妇均为自愿参与治疗并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产妇患某种慢性病或产科合并症、产科并发症等;②产妇有精神疾患,不能正常哺乳;③产妇服用医嘱外的其他药物或采用试验外的其他治疗方法,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者。

2 方法

2.1 中药膏方

产妇产后6小时开始给予催乳膏加减口服,此膏方为本院产科中医经验方,处方组成如下:当归150g,川芎60g,太子参300g,北沙参150g,木香60g,牛膝120g,甘草60g,茯苓150g,黄芪180g,白术150g,生地黄150g,醋香附120g,柴胡90g,麦冬150g,通草120g,炒王不留行150g,路路通150g,通草120g,桂枝120g,醋山甲60g,丝瓜络60g,阿胶250g,木糖醇250g。本院有完善的膏方制备工艺和成熟的应用经验,草药熬制成膏后产妇早晚餐后水冲服,每次1包(10mL),一天两次,共服用一个月。

2.2 乳房穴位按摩

取穴位乳根、乳中、膻中、少泽、足三里,每个穴位采用手指点穴及按摩的方式,每个穴位按摩一分钟,一日两次,连续治疗三天。参与乳房按摩治疗的三位护士给予集中培训并考核合格,而且三人治疗手法相同,治疗效果无差别。

2.3 一般护理

产后请专人对两组产妇进行健康宣教母乳喂养知识,疏导不良情绪,指导饮食及母乳喂养时间、哺乳次数等。

2.4 观察指标

2.4.1 超声监测泌乳指标

对70例高龄产妇分娩前、产后3天分别进行超声检查,使用PhilipsEp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并由相同医师进行检查。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自然地呼吸,上肢上举并外展,充分暴露乳房,以乳头为标志分为四个象限,自0点到12点,由外到内依次检查,了解乳腺整体回声状况,分别量出左乳的2点、4点、10点位,右乳的2点、8点、10点位,距乳头3cm处腺体层厚度、皮下至胸大肌前缘间的组织厚度(简称全组织厚度)并计算两者比值(简称腺体与全组织比)计算3个点测量平均值[5]。

2.4.2 统计产后3天、7天、1个月纯母乳喂养的例数,并计算纯母乳喂养率

根据泌乳量是否充足将产妇分为四类:①充足:每次哺乳时间超过二十分钟或次数超过六次,新生儿睡眠三、四个小时,并且不添加母乳以外的食物;②基本充足:每次哺乳时间不足二十分钟或次数大于六次,新生儿睡眠数据不足三小时,不添加母乳以外的食物;③不足:每天哺乳次数不足六次,并且必须给予母乳以外的食物;④缺乏:每天哺乳次数不足五次,并且大量添加母乳以外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者乳汁充足或基本足够;混合喂养者乳汁不足或缺乏。

2.4.3 血清泌乳素水平

于产后6小时、产后3天检测血清泌乳素水平,于清晨10点采血,使用RIA方法检测。

3 结果

应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

3.1 超声监测泌乳指标

产妇分娩前、产后3天分别进行超声检查,并进行比较。分娩前两组超声监测腺体与全组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天、两组腺体与全组织比逐渐增大,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左侧点腺体层厚度/全织厚度(%)比较(±s)

表1 两组左侧点腺体层厚度/全织厚度(%)比较(±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2点 4点 10点 2点 4点 10点对照组(n=35) 47.34±5.76 48.29±5.17 47.46±4.96 63.00±4.55 64.23±5.69 63.54±4.94观察组(n=35) 47.34±4.50 49.11±5.10 48.37±4.76 72.47±6.30 71.11±6.15 70.97±6.19

3.2 母乳喂养的情况

产后3天、7天、1个月两组纯母乳喂养率逐渐升高;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右侧点腺体层厚度/全织厚度(%) 比较(±s)

表2 两组右侧点腺体层厚度/全织厚度(%) 比较(±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2点 8点 10点 2点 8点 10点对照组(n=35) 49.51±3.79 47.51±4.49 48.03±4.07 62.34±4.66 64.94±4.33 66.00±5.19观察组(n=35) 47.54±6.52 47.71±7.03 49.23±8.16 71.11±5.76 71.17±5.93 70.66±5.28

表3 纯母乳喂养比较[n(%)]

3.3 血清泌乳素水平

产后6小时两组产妇血清催乳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天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泌乳素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血清泌乳素水平比较(±s)

组别 产后6小时 产后3天对照组(n=35) 303.08±5.91 348.61±17.43观察组(n=35) 303.16±6.00 404.96±16.83

4 讨论

《育婴家秘》云“乳为血化美如杨”,又有文云“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寿世保元》亦云“小儿四、五月,只与乳吃”,可见母乳是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的最佳的喂养方式。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现代医学认为乳房乳腺管中细菌能够促新生儿肠道菌群建立,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高龄产妇成了生育大军中重要成员,产后缺乳的发生率也有上升趋势。产后缺乳多在分娩后七天内发生,严重者会影响产妇的整个哺乳期。缺乳的病机早在隋朝《诸病源候论·妇人产后诸病下》便有相关记录,其论点为“产后乳无汁候”,并指出“既产则血水俱下……故无乳汁也”。唐代的《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了二十余个催乳方剂,同时有了食疗(猪蹄汤、鲫鱼汤等)佐以麦冬、通草、漏芦等中草药治疗产后缺乳的经验。

本研究选用中草药制作成膏方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在高龄产妇产后应用,发现催乳效果较好。膏方是一种中医的传统剂型,用于调理患者的身体,又名膏滋、煎膏,最早应用于汉初,经历了千百年的不断改进,渐渐趋于完善。膏方尤善补虚,应用于产后效果显著[1]。产后多虚多瘀,气血虚弱,功能虚弱,我院根据患者体质,产后给予催乳膏加减以益气养血,通乳下奶。方中黄芪、太子参有补气健脾、生津之功效;当归温阳补血、阿胶补气补血;茯苓健脾以运化水湿;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川芎活血行气;柴胡、香附、木香疏肝解郁理气;麦冬、生地、北沙参养阴生津;川牛膝逐瘀通经,补益肝肾;醋山甲、通草、路路通、丝瓜络、王不留行活血通络,利水下奶;炙甘草调和诸药。整个膏方起到补血活血通络,疏肝理气、健脾生津的作用。乳房穴位按摩是一种无创诊疗技术,具有中医特色,操作简单,无痛苦,患者容易接受等特点[2]。乳房穴位按摩在一定的机械力量的作用下,可以加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预防乳腺管堵塞,促使乳汁分泌并通畅排出[3]。“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可疏通调畅全身气机,使之通而不滞,散而不郁,血气通畅就不会疼痛。脾胃乃水谷生化之源,而乳汁由体内水谷精微所化。乳根、乳中、足三里穴从属足阳明胃经,通过穴位按摩可充盛脾胃,脾胃充盛则气血足,气血足则乳汁盛。膻中为属任脉,按摩膻中可行气活血,促进血液循环,疏通脉络,增加乳汁分泌。《针灸大成》云:“无乳,膻中、少泽此二穴神效。”少泽是手太阳小肠经,可以加快脾胃运化,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气血足则乳汁盛。本研究发现乳房穴位按摩具有疏肝理气、解除郁结、行血补气、补血益气、通络催乳,预防乳腺管堵塞,避免乳房疾病的作用。师中华[4]通过乳腺超声观察产后母乳量,证实泌乳充足组乳腺腺体与全组织厚度比高于泌乳不足组。李蓉[5]等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我院通过测量乳腺腺体与全组织厚度比来证实膏方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具有促进泌乳的功效。血清泌乳素是一种多肽蛋白素,由脑垂体分泌,起到刺激乳房发育和维持泌乳的作用。本研究中两组产妇产后3天血清泌乳素水平较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膏方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可升高产妇血清泌乳素,促进乳汁分泌。

综上所述,对高龄产妇产后给予膏方联合乳房穴位按摩治疗,可以增大乳腺腺体与全组织厚度比值、升高血清泌乳素水平,显著促进乳汁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泌乳素膏方泌乳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荷斯坦牛头胎患隐性乳房炎次数和乳中体细胞评分对2胎体细胞评分的影响
聚乙二醇沉淀法筛查巨泌乳素血症1例报道
降低高泌乳素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舒适度的临床研究
叙事护理在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效果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服用膏方不适怎处理
血清泌乳素检测水平研究
母猪泌乳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泌乳量的措施
冬令进补有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