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前牙美学区骨量不足种植修复的临床研究*

2022-07-28 03:46黄远斌马敏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2期
关键词:上颌前牙牙槽骨

黄远斌,马敏

(江门市口腔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

牙槽嵴萎缩主要是由于外伤或者拔牙等原因引起,在对上颌前牙区缺牙进行种植修复过程中牙槽骨量往往存在不足,而在修复时通常需要种植区局部牙槽骨唇舌向厚度≥5.5 mm,种植体唇舌侧骨板厚度>1 mm,才能保证种植的功能和美学效果[1-2]。因此,对于上颌前牙美学区骨量不足的患者在行种植术修复时要增加牙槽骨的宽度。临床上常采用的方法有骨劈开术、骨挤压术、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牵张成骨术等[3],不同的技术方法的增骨效果不尽相同,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采用微创的方法促使上颌前牙区骨宽度严重不足的病例达到可种植修复的要求,并且获得满意的疗效,本文旨在探讨分析改良骨劈开技术联合GBR 技术种植修复上颌前牙美学区单颗牙缺失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8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期间在江门市口腔医院治疗的上颌前牙美学区单颗牙缺失患者30 例。纳入标准:牙槽骨量宽度不足;范围在3.5~5.5 mm;有效骨高度>13 mm;牙齿拔除90 d以上;组织愈合情况较为理想;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到研究中。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存在手术禁忌证;咬合功能紊乱;磨牙症;严重感染的牙根尖周疾病;长期吸烟;妊娠和哺乳期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 例,见表1。两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n=15)

1.2 治疗方法

设备及材料:种植系统采用德国登士柏ANKYLOS®C/X,桂林市啄木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超声骨刀机UItraSurgery,北京意化健科贸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烟台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海奥生物膜。

术前准备:两组患者均给予锥形束CT(CBCT)拍摄,对缺牙区水平骨宽度进行测量,研究组给予改良骨劈开技术联合GBR 技术治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局部浸润麻醉,梯形切口切口缺牙区进行翻瓣处理,牙槽骨充分暴露,超声骨刀下切开缺牙区两端骨,在牙槽嵴顶保留2 mm唇侧骨的位置切开骨,切口呈现U 型,骨凿翘起骨块推向唇侧,骨块表现为青枝骨折,将适量的天博骨粉植入骨块唇舌侧,并采用海奥胶原膜覆盖,无张力缝合后关闭切口;对照组给予常规GBR 术治疗。

术后处理:两组患者术后7 d 内积极采用抗生素治疗,两周后拆线,术后6、12 个月CBCT 测量,术后6 个月进行二期种植体植入术,种植体上部修复体都采用紫晶全瓷牙修复。

1.3 观察指标

测量指标:通过CBCT 测量收集植入后即刻、植入后6 个月(二期手术)、修复后12 个月的种植体唇侧骨宽度和种植体颈上骨高度。

效果指标:红色美学指数(PES)包括远、近中龈乳头,软组织水平,轮廓,颜色,质地以及牙槽骨缺损情况等7 个内容;牙冠白色美学指数(WES)包括牙冠颜色、牙冠形态、牙冠外形轮廓、牙冠表面质地、透明度及个性化5 个内容;均采用3 级评分法,0~2 分,得分越高,提示效果越好,评估时间为种植修复即刻、修复后6 个月、修复后12 个月[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种植体唇侧骨宽度和种植体颈上骨高度比较

植入即刻两组患者种植体唇侧骨宽度和种植体颈上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后6 个月、12 个月研究组种植体唇侧骨宽度和种植体颈上骨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点两组种植体唇侧骨宽度和种植体颈上骨高度比较(n=15,,mm)

表2 不同时间点两组种植体唇侧骨宽度和种植体颈上骨高度比较(n=15,,mm)

2.2 不同时间点两组PES、WES 评分比较

种植修复即刻、修复后6 个月、修复后12 个月两组PES、WE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时间点两组PES、WES 评分比较(n=15,,分)

表3 不同时间点两组PES、WES 评分比较(n=15,,分)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上颌前牙美学区牙缺损患者主要采取种植修复治疗。既往临床研究显示:种植区域的骨量稳定性是牙种植成败的关键,而患者在种植修复时往往缺牙时间已经较长,牙槽骨出现严重的吸收,导致牙槽骨骨量不足,增加种植修复的难度[5-6],此时需要通过GBR、骨劈开术、骨移植术等技术手段重建牙槽骨,以达到种植修复的要求。

骨劈开术是指将牙槽嵴纵行劈开,将种植体植入到劈开的骨间隙,降低二次手术的发生率,尽可能的保留唇颊侧骨板骨量,提高唇侧的丰满度[7]。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的原理是根据组织细胞迁移速度不一致的特征制作成的带孔生物膜,覆盖于软组织和骨缺损位置之间,可快速的对组织环境进行封闭,并形成有效的生物隔离屏障,为骨质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防止上皮细胞进入到骨缺损区,血块的稳定性和填充效果得以保护和维持,缩短骨缺损的再生的修复时间,既能够促进骨再生,也可减少二次劈开手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美观度。但是临床应用显示:骨劈开术对于医生的操作要求极高,且术后易出现骨板骨折或者唇侧牙龈萎缩等不良事件,影响治疗效果[8]。

本研究所采用的改良骨劈开术可尽可能保留牙槽嵴高度,以U 型全层劈开的方式进行骨劈开,给予唇舌向水平骨增量。研究结果显示:该术式获得的骨增量更加稳定,效果更优,植入后6 个月、12 个月种植体唇侧骨宽度和种植体颈上骨高度指标水平更优(P<0.05);并且与仅采用GBR 技术的患者PES、WE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改良骨劈开术联合GBR 术种植修复上颌前牙区缺损牙时牙槽骨增量更加显著,且有较高的红学和白色美学效果。改良骨劈开术对于血供的要求较低,与传统骨劈开术相比风险降低,采用U 型切口开放骨髓腔为植入材料提供血供,更能稳定唇侧骨板维持的成骨空间,且采用无张力缝合也还能提供稳定的内部环境,联合GBR 可增强成骨的潜力[9-10]。另外,改良骨劈开术时全层劈开,可以保留骨的高度,并且建立新的唇侧骨板,减少植骨后吸收量,获得较高的美学效果。

综上所述,改良骨劈开技术联合GBR 技术种植修复上颌前牙美学区单颗牙缺失患者可提高骨增量效果,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上颌前牙牙槽骨
牙槽骨厚度及牙移动中解剖界限的研究进展
牙源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上颌后牙与上颌窦底关系的研究
青少年上颌前突正畸后牙槽骨形态变化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基于CBCT的昆明地区人群上颌磨牙MB2根管特征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洗牙会把牙齿弄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