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河北体育学院为例

2022-07-28 01:54李志辉韩丽菲邓叶焕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教学模式

李志辉,韩丽菲,崔 岩,邓叶焕

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河北体育学院为例

李志辉,韩丽菲,崔 岩,邓叶焕

(河北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系,河北 石家庄 050041)

针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梳理目前实践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瓶颈,指出实践教学模式应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利用先进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管理,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实践教学;综合素质;全面育人

1 前言

199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首次提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其前身为社会体育专业。201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中明确指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必须掌握社会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具备健身运动指导、大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以及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能力,能胜任社会体育方面的工作的人才。

本研究以河北体育学院实践教学特色模式为线索,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展开研究,主要包含大众健身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方向、高尔夫球方向以及户外运动方向等。

2 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证分析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加快促进体育产业消费的政策性文件促进了体育市场的大发展,对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大增。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的几大板块: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方向、健身教练方向、体育教师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方向、体育旅游方向、体育经济、产业经营开发管理方向等。通过对河北体育学院近30家实践教学合作单位的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社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日趋强烈,而且从专业属性上看,社会体育类专业更适合加强实践教学。根据社会体育类专业就业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方面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实操训练,缩短学生入职上岗的适应时间。河北体育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中,注重学生六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即良好的专业实操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能够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体育产业经济相关方面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开创“院企联合、分段教学、特色培养”的办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2.1 研究指标选取

结合相关学者的问卷设计和与学生的交流反馈,初步筛选建立指标体系,进行相关评价。有五大类别: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实训管理、实践教学管控机制、实践教学反馈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3,4],通过SPSS统计软件计算出指标体系的信度、权重、标准差。本文综合实践教学评价类期刊和硕博论文筛选32个相关指标,详见表1。

表1 量表指标体系

借助心理学研究,依照情感梯度分层,依次对教学模式的五大类别满意状态分为:很不满意、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很满意,并赋予不同的分值,分值范围为-100—+100,见表2。

表2 指标赋值

2.2 样本数据描述

选取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学生,从社会体育指导员方向、健身教练方向、体育教师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方向、体育旅游方向、体育经济、产业经营开发管理方向共280个样本用于数据分析,分别为大三学生140人、大四学生140人。

3 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3.1 培养模式整体现状

表3可知,实践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控机制、实践教学反馈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均值为74.02、88.77、88.59、82.72和83.09。整体对实践教学满意度在70分~89分之间,对整体实践教学较为满意。

表3 培养模式单组样本t检验统计(N=280)

3.2 不同年级与培养模式的关系分析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子方差分析,测量不同年级变量在实践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控机制、实践教学反馈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上的平均数差异、方差的显著性和五种因素之间的对比分析,进而验证实践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控机制、实践教学反馈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影响作用。

3.2.1 不同年级与培养模式的关系分析

从表4中可以发现,实践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控机制、实践教学反馈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因变量检验的t统计量达不到显著水平,显著性概率值p均大于0.05,由此可见,不同年级人才培养模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性,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两个年级的情况。因为大三和大四都处于实践教学阶段,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感受无明显区别。

表4 不同年级与培养模式描述统计(N=140)

3.2.2 培养模式不同指标的关系分析

从表5中可以发现,实践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控机制、实践教学反馈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因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量达显著水平,显著性概率P值均小于0.05;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管控机制比较差异不显著,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与实践教学反馈体系比较差异不显著,显著性概率p值均大于0.05,表示它们之间无差异,由此可见,培养模式中不同指标的关系是有区别的。

表5 培养模式变量两两比较的方差分析摘要表

3.3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的目的是寻找一个自变量回归方程,并说明一组预测变量与基准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影响因素模型,确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影响因素量表,包括实践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控机制、实践教学反馈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3.3.1 培养模式的线性回归模型统计检验

表6 线性回归模型统计检验

表6是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在利用逐步筛选方法建立回归方程后,发现在6个模型中模型5的复相关系数R为0.916,判定系数R为0.838,调整的判定系数R方为0.829,各个检验系数均高于其他的模型,方程的拟合程度也较好。6个模型均P<0.05,说明所选取并引入的各项指标(自变量)与实践教学模式(因变量)之间是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的,因此所得到的回归方程成立且模型5为最优方程模型。

3.3.2 培养模式的回归方程中包含常数项和按照标准化系数统计检验

由表7得知,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之后,在可能影响培养模式(因变量)的5个指标中,依据贡献度大小排列共有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践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反馈体系、实践教学管控机制5个指标(自变量)引入了回归方程。在模型中,两项的R方值为0.916,拟合度较好。其中,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践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反馈体系、实践教学管控机制非标准化系数B为0.201、0.173、0.194、0.180、0.187,t为7.296、11.958、7.261、5.987和4.376,除实践培养目标P=0.342>0.05,P值都<0.05,表示除培养目标外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另外,最优模型5回归方程中包含常数项和按照标准化系数排列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践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反馈体系、实践教学管控机制。最后的回归模型为

表7 线性回归模型

= 4.882+0.1731+0.1942+0.1873+0.2014+0.1805

其中,为实践教学模式,1-5分别为实践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控机制、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践教学反馈体系。

4 分析与论证

4.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整体现状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能力,有利于形成学生发展的成长培养体系[5]。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内容与规律,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以教师授课、课堂互动、作业等形式进行,包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体现,也包含学生学习的形式[6]。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教学的要求是高效与实用,体现在教学形式上以培训为主,主要集中在技能技术的掌握,目前“2+2”或“3+1”实践教学模式,指的是学生在校内集中学习两年或三年,再到实践教学基地去接触企业实际岗位训练两年或一年,这种模式适合企业需求,也使学生更长时间进行实践学习,缩短了上岗周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就业率,但缺乏系统的实践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需要不断改进、寻找最佳契合点。

4.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不同年级与培养模式的关系

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过程多数为集中实践,但分散在不同实践教学基地,给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出现部分学生脱离校方和企业的监管,形成真空地带,尽管校方与企业之间有专门的联系管理部门,但管理理念的差异可能造成管理失范,应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双方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实践教育环节管理绩效。“2+2”或“3+1”实践教学模式迫使学生的在校课时被压缩,或集中抢上,导致学生的周学时数过高,学业压力增大,影响理论学习效果,加上不同合作企业所在地域不同,增加院校教师基地授课难度,难以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甚至出现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教学秩序被打乱的现象。目前选取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片面的校企融合缺乏深度,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4.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对各个因素的影响

实践教学是“学生以特殊身份到企业实习,从基层开始,从具体工作做起,学会具体操作,掌握生产流程,了解市场需求,逐步熟悉企业”的活动[7],培养过程不同于普通教学。本文回归分析中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为最优,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在实践教学阶段关注制度保障、激励机制、网络反馈和专题座谈会。良好的实践教学制度保障在于实践基地优先评估,调整实践过程中学生实践教学的稳定工作,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学校实践教学基地联动机制,给学生予以支持和帮助;良好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在薪酬结构设计方面,既符合薪酬分配理论又体现技能人才劳动特点的工资单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实践教学中;网络反馈和专题座谈会从人文角度关心学生,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辅导,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实践教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绩显著,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培养目标在模型中排名第三,同时无显著性差异,这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提出了更多具体要求,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校方合作联合培养,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以达到合作双赢的目的。

5 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发展的对策

5.1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取长补短

学校应遵循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创新多环境协同育人理念,积极对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兼顾学生、企业、学校各方利益诉求,实现校企共建共赢。校企双方应加强交流与沟通,在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与手段方面多进行交流,例如举办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企业家和高校专家共同研讨,制定适合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具体方案,双方兼顾教育教学诉求,确保学生既能顺利完成实践教学,掌握知识技能,又能从实践中发现自身素质与行业需求差距,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5.2 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解决时空局限

优化培养方案,从制度和顶层设计层面保障人才培养学时要求。学生进入实践教学基地后,学校的课堂教学被实践岗位实操实练所替代,但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来实现理论知识的再学习,可以有效解决无法集中授课的弊端。基于实践教学基地的案例学习特色,发挥实践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的自学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突出优势[8]。

5.3 构建“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中,重视教学设计和教师团队建设,基地教师与学校教师组成导师团队,在实践环节中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课程需要,企业选派优秀人员和技能大师担任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教师。企业教师实行定期流动机制,学校制定兼职教师灵活备案制度,形成专兼职结合教师队伍,发挥各方人力资源优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可以将企业项目、真实案例等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形成系列典型实践案例、教材,建立课程和技能训练包。

5.4 双线管理学生,加强合作沟通

将实践教育融入专业培养体系,依托现有培养体系科学设计、系统搭建模块化的实践教育课程群,全面挖掘实践教育资源,将师资、课程、平台和教材资源等统一规划,组建起高水平综合性劳动教育导师队伍,建立新型实践课程。

学校教师要善于管理学生,企业要善于管理员工,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兼具双重身份。因此,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既要注重企业的制度管理,也要注重教育的人文关怀。校企双方要加强沟通,实行双线管理,建立健全班干部和学生负责人制度,校内教师要掌握学生学习开源C++编程库[6],实现了大量点云相关的通用算法和高效数据结构。OpenCV库是跨平台的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软件库,实现了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方面的很多通用算法。

2.2 系统实现

将待识别的卫生陶瓷坯型放入指定区域,开启深度相机,启动识别软件,进入系统主界面。点击主界面内“点击启动”按钮,初始化参数,再点击“开始识别”按钮,如图4所示,中间部分就会出现当前需要识别的卫生陶瓷坯型的上面和侧面的点云图和二维图,右侧显示当前上面和侧面的特征信息,右下侧“识别结果”栏显示当前卫生陶瓷坯的型号。

[1] 何小林.机器人陶瓷上釉工作站设计与实现[J].木工机床, 2020,160(3):9-11.

[2] 王墨羽.喷釉机器人工作站虚拟装配训练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佛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0:28-32.

[3] 王文曦,李乐林.深度学习在点云分类中的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2,58(1):26-40.

[4] 李豪杰,杨海清.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点云三维目标识别方法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22,30(3):156-160.

[5] 王凯.基于数据挖掘的APP推荐内容的预测模型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26-32.

[6] 李梦真.基于双目视觉的物体识别与位姿估计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重庆大学,2018:41-44.

A Study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of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LI Zhi-hui, HAN Li-fei, CUI Yan, DENG Ye-huan

(Department of Social Sports, Hebei Sport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41, China)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oblems and bottlenecks in the current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are analyzed. And it points out tha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make use of advanced network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strengthen student management, and achiev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all-around education

G424.4

A

1009-9115(2022)03-0099-05

10.3969/j.issn.1009-9115.2022.03.024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803040152)

2022-01-03

2022-04-05

李志辉(1983-),男,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体育产业。

(责任编辑、校对:田敬军)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