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中心医务人员医学伦理知识调查分析

2022-07-29 06:52李骁丁维光赵立成
关键词:伦理学医务人员受试者

李骁,丁维光,赵立成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2)

辽西区域医疗中心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作为医疗新技术、新诊疗项目实施的主体,其对医学伦理知识的掌握,医学伦理论证审查的了解和运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1]。因此,对辽西区域医疗中心医务人员开展医学伦理学知识内化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有助于促进该区域医疗中心的医学技术的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发挥服务患者、保证医疗安全并践行医学人文本质的作用。[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选自辽西区域医疗中心的在职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和医疗管理职能部门人员。根据本研究设计,通过对该医疗中心临床科室人力情况和开展新技术项目数量进行分析,最终将调查范围限定在MDT 中心、普通外科、小儿内科、其他内科及医疗管理部门。基于分层抽样方法,依医务人员职称、学历采取分层随机抽取符合入组标准的工作人员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入组标准:从事医疗和管理工作时间超过3 年以上;对调研目的知晓并知情同意,愿意配合问卷调查;本科室正式职工。排除标准:不同意该项研究的医务人员;本科室招聘及临时工作人员。

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网”(www.wenjuan.com/) 提供的免费问卷制作与发布功能,将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逐条导入系统中,制作成为可发布、使用移动端或电脑端在线填写的电子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进行调查。问卷涉及四个维度:第一维度了解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第二维度了解医学伦理法律法规及伦理委员会职能,第三维度了解受试者的医学伦理科学意识,第四维度了解医护人员对现阶段培训及教育形式等方面的认知。医学伦理知识掌握总分为46 分。其中伦理保护、患者知情、伦理监督、技术审查、伦理科学意识选项赋分:20、10、6、5、5 分。调查问卷评分标准中所有项目计分标准为正确:1 分,错误:0 分。调查问卷收集后,由2 名专职人员进行核对。

3.统计学方法。调研数据应用SPSS23.0 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计量资料描述采用(±s),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性检验采用LSD-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基本情况。本次问卷共回收146 份,有效问卷129 份,合格率为88.35%。其中,男性62 人(48.06%),女性67 人(51.94%),年龄(36.12±5.26) 岁;职称方面,住院医师20 人(15.5%),主治医师35 人(27.1%),副主任医师46 人(35.66%),主任医师18 人(13.95%);学历方面,本科以下4 人(3.10%),本科20 人(15.50%),硕士76 人(58.91%),博士29 人(22.48%)。

2.医学伦理知识掌握总体情况。知识掌握得分为15~46 分,平均得分(29.34±12.75) 分,其中伦理保护得分1~20 分,平均得分(11.45±4.13)分;患者知情得分1~10 分,平均得分(6.48±2.51) 分;伦理监督得分1 ~6 分,平均得分(3.96±1.24) 分;技术审查得分1~5 分,平均得分(2.89±1.03) 分;医学伦理科学意识得分1~5分,平均得分(2.62±1.13) 分。7.9%的人对本医疗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是否成立并不知情,91%受试者认为伦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能仅为对新技术和科研项目进行审查。10.28%的受试者能够完整系统掌握医学伦理全部知识,26.43%的医务人员掌握新技术审查规范和准则,30.14%的医务人员掌握医学伦理监督、伦理科学意识相关知识。

3.不同职称受试者的知识掌握情况。不同职称受试者医学伦理认知总分及各部分得分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初级组在医学伦理认知各方面得分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正高级组在医学伦理认知各方面得分均高于其他三组(P<0.05) (见表1)。

表1 不同职称组受试者知识掌握得分(±s,分)

表1 不同职称组受试者知识掌握得分(±s,分)

注:与初级组比较,aP<0.05;与中级组比较,bP<0.05;与副高级组比较,cP<0.05

项目 n 医学伦理法律法规 医学伦理委员会认知 医学伦理认知9.91±2.72 11.37±2.49a 12.57±2.81ab 14.50±2.19abc 12.292<0.01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22 38 49 20 F P 7.00±2.51 9.29±2.55a 10.49±2.53ab 12.20±1.94abc 17.798<0.01 4.14±1.21 5.05±1.31a 5.61±1.34ab 6.35±1.09 abc 12.115<0.01

4.不同教育经历受试者的知识掌握情况。接受不同层次学历教育的受试者得分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博士学历组、硕士学历组在医学伦理法律法规、伦理委员会认知及医学伦理认知得分上均高于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不同层次学历受试者知识掌握得分(±s,分)

表2 不同层次学历受试者知识掌握得分(±s,分)

注:与本科以下组比较,aP<0.05;与本科组比较,bP<0.05;与硕士组比较,cP<0.05

项目 n 医学伦理法律法规 医学伦理委员会认知 医学伦理认知7.50±1.91 9.85±1.73 12.34±2.78 ab 13.48±2.76 abc 11.901<0.01本科以下本科硕士博士4 20 76 29 FP 4.75±2.06 6.90±2.27 9.99±2.52 ab 12.03±1.57 abc 26.588<0.01 3.25±1.50 4.55±0.69 5.24±1.40 ab 6.31±1.20 abc 11.858<0.01

5.不同专业科室受试者知识掌握情况。不同科室医务人员医学伦理认知及各部分得分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其他内科及医疗管理部门科室的医学伦理法律法规、伦理委员会认知及医学伦理认知得分均低于其他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不同专业科室受试者知识掌握得分(±s,分)

表3 不同专业科室受试者知识掌握得分(±s,分)

注:与其他内科组比较,aP<0.05;与医疗管理部门组比较,bP<0.05

项目 n 医学伦理法律法规 医学伦理委员会认知 医学伦理认知其他内科小儿内科MDT 中心普通外科医疗管理部门10.23±2.08 13.28±3.16ab 13.93±2.57ab 12.06±2.52ab 9.73±2.37 27.451<0.01 30 25 27 36 11 FP 8.30±2.29 10.44±2.87ab 11.81±1.92ab 9.83±2.98ab 7.45±2.58 25.316<0.01 4.43±0.90 5.60±1.38 ab 6.26±1.29 ab 5.39±1.36 ab 4.45±1.63 40.298<0.01

三、讨 论

本研究显示,该区域医疗中心的医务人员医学伦理知识明显掌握不足,受试者中只有少部分能够全部掌握有关知识,间接反映了该区域医疗中心的医学伦理培训的覆盖面及对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与经济和医疗发达省份的区域医疗中心研究结果相比,医疗欠发达省份的区域医疗中心的医务人员伦理知识水平掌握层次较低,主要原因是欠发达省份的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医学伦理学培训与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培训强度和内容严重失衡。与本研究结果一致[3]。通过本研究分析得出,辽西区域医疗中心医学伦理学内化状况的几个特点:

1.从事不同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知识掌握度分布不均。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伦理知识掌握全面并能够合理应用的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技术职称较高、学历教育较高及高风险科室。其原因在于:学历较高人群在接受高等医疗教育过程中往往承担科研工作,对于医学伦理学知识及应用有内在需求,因此掌握程度较高,而参与医疗工作后,主要工作职能需要临床和科研相互结合,也带动了医学伦理思想的认知。高级职称人群主要在临床科室从事科室管理、诊疗决策、科研设计,培养及指导下级医师的实际工作需要,面临的工作性质具有高危性、精准性及重大性的特点,因此,对医学伦理学的相关知识的依赖程度较高,同时因工作年限较长,在具体临床实践工作中逐渐积累及掌握,对医学伦理学运用较为得心应手。这类受试者因工作需求和教育经历,对医学伦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具有主动性[4]。

2.医学伦理委员会职能弱化。本次研究所在的区域医疗中心虽然存在医学伦理委员会,但仍有部分受试者不知情。本研究还发现该中心伦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能只局限于新技术及项目流程审批,其培训、咨询和监管等重要职能弱化,同样该区域医疗中心的宣传及拓展存在盲区。同时我国传统医疗管理模式中对临床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及质控主要由医务部门承担,而科研管理由科研部门承担。区域医疗中心不但承担着医疗工作同样也承担新技术、科研等方面的职能,因此,其医学伦理的内在需求涉及医疗和科研两方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工作职能范围在上述两个部门的职能上存在交叉,管理框架中存在盲区,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医学伦理委员会运行机制属于专家制无行政职能,在某些医院作为某单一部门分支机构,无法把医学伦理职能纳入医疗及科研行为规范中[5]。然而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医学伦理培训职能弱化和培训内容形式化,不利于医疗人员整体水平提高。

3.医学伦理学对医学技术的规范和约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域医疗中心同样是医疗新技术和医疗人员的密集型机构,区域医疗中心的发展有赖于整体医疗人员对于医学伦理学知识的掌握和医学伦理思想的提高,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及安全责任意识。通过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从组织框架上,可将医学伦理委员会独立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由区域医疗中心主管院长负责和协调,在医院相关医疗规范及科研政策制定过程中参与其中。医学伦理培训开展之初,需要针对医院发展、临床新技术开展、临床科室的差异性和医疗工作实际困难进行深度调研,并通过座谈会及专家访谈形式对培训工作的知识需求性范围、培训形式及手段进行确立。培训管理方面应与临床科室和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做好培训对象的分层管理。在医院发展及人才培养相关文件制定过程中,应在医疗安全、医疗同质化及职称晋升方面将医学伦理考核纳入其中,实现医学伦理学的精准导向。

猜你喜欢
伦理学医务人员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疫情下普通患者应如何进行肺功能检查?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