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2022-07-29 06:52于海波王为
关键词:链式心理品质韧性

于海波,王为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成才的质量。相关研究也表明,亲子关系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显著负相关[1],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2],亲子关系能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抑郁[3]。因此,本研究假设亲子关系能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中,亲子关系的度量直接采用大学生主观感知到的亲子关系亲密程度,包括两个维度:一般和亲密。

亲子关系是如何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其内在机制是什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韧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子。积极心理品质是指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正向心理特质[4]。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5-7];亲子关系对初中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包括希望、乐观、自我效能、韧性等积极品质) 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8],而亲子关系可直接影响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资本水平[9]。因此,本研究假设积极心理品质在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间起着中介作用。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10]。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韧性能正向预测心理健康水平[11];改善心理韧性对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而亲子亲和可以正向预测心理韧性[13];心理韧性在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之间具有中介作用[14]。因此,本研究假设心理韧性在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水平间起中介作用。

此外,本研究认为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韧性并非单独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影响,积极心理品质作为一种正向稳定的心理特质,可以促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生活逆境,更积极有效地处理压力性事件,从而提高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因此,本研究进一步假设: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韧性在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中起到链式中介的作用。

一、方 法

1.研究对象。采用方便取样法,通过问卷星平台面向合肥3 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18 份,有效问卷率为93%。其中,男大学生183 人(35%),女大学生335 人(65%);有留守经历242 人(47%),无留守经历276 人(53%)。

2.研究工具。第一,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共有10 个因子,从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10 个方面来测查当事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 系数为0.981。

第二,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评定采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问卷》[15]。该量表是李自维根据Seligman(2002) 关于积极品质结构的理论构想编制而成,本问卷共包括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人性与爱、正义与合作、自我管理与谦逊、灵性与超越6 种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采用5 点计分,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代表积极心理品质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 系数为0.980。

第三,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评定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16]。该量表由胡月琴、甘怡群编制,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5 个因子。量表采用5 点计分,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心理韧性越好。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 系数为0.840。

第四,亲子关系。“你与父母的关系如何?”1=“冷淡”,2=“一般”,3=“亲密”,得分越高,代表大学生感知到的亲子关系越好。在后期数据整理的过程中,由于选择“冷淡”的大学生只有2人,最终考虑将该选项删除,将亲子关系划分为一般和亲密两种级别。

3.数据分析。使用SPSS21.0 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采用Hayes 的SPSS 宏程序PROCESS 组件进行链式中介作用检验和Bootstrap 分析。

二、结 果

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采用Harman 单因素检验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将积极心理品质、心理韧性、心理健康三个变量所包含的所有题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 的公共因子一共36 个,第一个因子对总变异的最大解释率为24.747%,小于40%的临界值,表明共同方法偏差不明显。

2.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由表1 可知,亲子关系、积极心理品质、心理韧性三个变量均与scl-90得分显著负相关,即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正相关。

表1 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3.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分析。将所有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将亲子关系作为自变量,心理健康水平作为因变量,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韧性作为中介变量。按照Hayes 提供的SPSS 宏程序PROCESS 的模型6 进行多元层次回归分析,将性别和留守时间作为控制变量,对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韧性链式中介模型的回归分析

采用Bootstrap 检验(重复抽样5 000 次) 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分别估计三条中介路径的95%置信区间。表3 显示,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韧性在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水平间起中介作用,总的中介效应值为-0.10,占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水平总效应的83.33%。具体来看,中介效应由两条路径产生的间接效应组成:亲子关系—心理韧性—心理健康的间接效应1;亲子关系—积极心理品质—心理韧性—心理健康的间接效应2。

表3 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分析

三、讨 论

本研究探讨了亲子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及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亲子关系既可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产生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心理健康水平。即亲子关系能正向预测心理健康水平,亲子关系通过心理韧性的简单中介作用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亲子关系通过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第一,本研究发现,亲子关系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水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2-3]。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可以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理解。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家庭作为每个人直接接触的环境,属于最里层的微观系统,对个体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17]。亲子关系是家庭环境优劣的重要体现,亲子关系越亲密,家庭成员间的良性互动越通畅,家庭这个微观系统的功能才能发挥的越好,越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二,本研究发现亲子关系还可以通过心理韧性的简单中介,以及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产生影响。可见,心理韧性是亲子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11-14]。好的亲子关系能让孩子的成长环境充满爱,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获得父母的认可与支持,更有利于形成高自尊和较好的情绪调控能力[3],在挫折和压力面前越能有效应对。因此,亲子关系可以通过提高个体积极心理品质从而提高心理韧性,进而产生促进个体健康水平的结果。

四、实践意义

教育部长怀进鹏在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上提出:“把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加强源头治理,全面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切实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历来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具体工作落实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了问题的关键。过去受传统消极心理学思想的影响,我们往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大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上。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们发现这种做法存在诸多弊端,如,很容易让学生给自己贴上各种心理疾病的标签,并在生活学习中不断固化自我偏见,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现在我们开始转变教育理念,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寻找新的思路。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心理品质是我们固有的,它强调的是人性中的积极面和健康的功能,相信人具有抵抗障碍的潜能,具有自我恢复的能力。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激发学生自身固有的正能量,更加重视积极品质、积极人格的培养。同时,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我们知道环境对个体身心健康意义重大,而家庭是与我们每个人关系最密切、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亲子关系作为家庭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显著。本研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落脚点,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揭示了亲子关系、积极心理品质、心理韧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间的联系,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子,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提高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韧性,从而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猜你喜欢
链式心理品质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学步期焦虑影响5岁幼儿创造力:一般认知和掌握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体育锻炼赋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认知重评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家庭—医院链式管理在婴幼儿湿疹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