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采用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2-08-03 08:40王新芳吴京凤杨伏肖
医药前沿 2022年16期
关键词:性贫血小剂量贫血

刘 洋,王新芳,李 源,吴京凤,杨伏肖,陈 珮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老年病科 北京 100043)

慢性疾病性贫血为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是因为侵入骨髓恶性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引起贫血,与内分泌疾病、骨髓浸润、溶血等不存在相关性。慢性疾病性贫血是因机体铁代谢紊乱,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减少、活性降低引起疾病,以改善血红蛋白水平为治疗原则,一般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老年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采用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有效提高血红蛋白水平,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究老年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采用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机体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老年慢性疾病性贫血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61 ~78 岁,平均年龄(72.75±3.64)岁;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患者分别为21 例、16 例、3 例。研究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62 ~76 岁,平均年龄(72.86±3.65)岁;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患者分别为20 例、15 例、5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资料齐全;②认知正常;③患者熟知本研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其他因素引起的贫血;②认知异常,精神异常;③恶性肿瘤;④依从性差。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使用百令胶囊(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10036,生产批号1803321)治疗,每次1 g,3 次/d。研究组患者应用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对于中度贫血、轻度贫血患者,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即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 细胞)(商品名益比奥,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20010001,规格10 000 国际单位/支)每次3 000 U,每周2 次;对于重度贫血者,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即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 细胞)(商品名济脉欣,华北制药金坦生物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00026,规格1 mL:3 000 IU),每次10 000 U,每周2 次。两组均观察3 个月。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生活管理,详细内容如下:(1)加强健康教育,患者在入院治疗时,由医护人员采用面对面讲述、发放知识手册、播放视频等方式,给予患者健康指导。讲述疾病有关知识,包括用药知识、饮食知识、症状自查知识等,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巩固疾病认知,确保患者及家属充分掌握疾病相关知识。(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的饮食,采用饮食与运动记录卡,详细记录患者的每日活动情况及热量、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评估饮食合理率,及时调整,严格控制脂肪量、糖分的摄入。在前期需禁食,在后期可摄入白粥或者米粥,以流质饮食为主,确保营养均衡,禁食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关注患者饮食情况,预防呛咳。多食用蛋白质和维生素,如鸡蛋、鱼类、豆类和绿叶蔬菜、低糖分的水果。(3)运动指导: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运动训练计划,避免损伤患者,促进恢复。采用有氧运动,包括健身操、打太极、竞走、慢跑、骑自行车、爬山等户外运动。熟练掌握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运动康复训练,运动时间为40 min/次,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首次运动时间不可过长,结合患者身体素质,以不感到疲惫最佳,组织患者进行运动准备,确保准备时间充分,并进入正式运动训练,控制时间为10 ~20 min。在1 ~2 个月后,结合患者的康复情况,适当延长运动训练时间,时间为30 ~60 min。(4)延续管理:在患者出院时,由医护人员实施随访管理,包括电话随访、微信随访、入户随访等。其中微信随访是向患者及家属讲述微信式延续护理内容,添加患者微信,成立微信群,分享疾病知识,并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疾病知识有关文章。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学指标、焦虑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治疗效果评价标准:贫血等症状消失,血红蛋白水平为110 g/L 以上,红细胞计数为3.5×10/L 以上,为显效;症状好转,血红蛋白水平为30 ~110 g/L,为有效;不满足以上情况,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血清学指标:抽取静脉血,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铁、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焦虑情况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HAMA)综合评估,分数越高患者越焦虑。日常生活能力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进行评估,共0 ~100 分,100 分表示日常生活能力最好,0 分表示最差。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血清铁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 s)

2.3 两组患者ADL、HAMA 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DL、HAMA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ADL、HAMA 评分比较( ± s,分)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慢性疾病性贫血诱发因素较多,包括铁释放和铁利用障碍、红细胞寿命缩短、骨髓的贫血反应迟钝等。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为红细胞寿命缩短,包括细菌毒素性溶血、发热受损红细胞膜被侵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非特异性刺激使细胞活性增加、血管损伤、肿瘤机体大量溶血素。骨髓的贫血反应迟钝主要是因骨髓欠缺导致贫血出现代偿能力;对于铁释放与利用障碍,主要是因机体对于肿瘤组织、细菌的生长性反应。临床在治疗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时多采用左卡尼汀注射液,但在采用此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属于糖蛋白质激素,是骨髓血红细胞前驱细胞因子,可对机体血管产生直接作用,增强外周血管的肾上腺素反应能力,外周血管的平滑肌细胞中钙离子水平提高,外周血管有效收缩,血压升高。除此之外,促红细胞生成素还可介导机体血管紧张素Ⅱ,促使肾小管的钙离子吸收作用加强,血容量增加,升高血压,有效改善机体贫血症状。老年人群多伴随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时,机体冲击力增加,因此,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用药过程中需重视药物使用剂量。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铁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DL 评分、HAMA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上述结果证实了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老年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在用药治疗过程中,还需调整饮食结构,采用食补配合治疗,多摄入含铁含量较多的食物,如黑木耳、蛋黄、鸡肝、大豆、猪肝、牛肉等。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疾病性贫血者应用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有助于改善机体多项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消除负性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继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性贫血小剂量贫血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春困需防贫血因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你对贫血知多少
小剂量激素治疗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贫血36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小剂量辐射比格犬模型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