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袋冷敷联合综合护理在四肢骨折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8-03 08:40黄钲贻黄良贤
医药前沿 2022年16期
关键词:冰袋冷敷四肢

黄钲贻,黄良贤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广西 防城港 538021)

四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患者的骨折部位会出现明显肿胀,患者会感觉到较为强烈的疼痛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四肢骨折创伤患者的疼痛感和肿胀会出现互相影响的情况,疼痛会导致患者的肌肉组织出现痉挛,造成肿胀更为明显;肿胀会导致神经血管受到压迫,加剧患者的疼痛感。冰袋冷敷可以有效调节患肢微血管的通透性,减轻患者患肢肿胀程度,缓解患者的患肢疼痛感;综合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更加全面,干预效果更加显著。本文旨在探讨四肢骨折创伤的患者应用冰袋冷敷联合综合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0 例四肢骨折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100 例。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四肢骨折患者;②意识清醒、认知功能良好。排除标准:①精神功能障碍;②其他类型骨折患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合并血管炎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52 例,女性48 例;年龄24 ~71 岁。分析组男性53 例,女性47 例;年龄22 ~72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处理、患肢抬高等。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当患者出现疼痛不耐受时,让患者服用双氯芬酸钠胶囊,每日服用次数不得超过2 次,每次服药量为75 mg。分析组患者接受冰袋冷敷联合综合护理:(1)冰袋冷敷处理。医护人员需要预先对患者实施健康指导,告知患者冰袋冷敷的目的和相关的注意事项。护士需要先在患者的患处垫上一次性护理垫,在冰袋的外部包裹两层可降解塑料袋,并在塑料袋外包裹2 层毛巾,以免冰袋浸润患者的床褥,之后将冰袋放在患者的患处。等到冰袋中冰块完全融化后,及时更换新的冰袋,每个冰袋的维持时间在4 ~6 h 左右。在患者接受冰袋冷敷的过程中,护士需要观察患者的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并询问患者的个人感受,如果患者表示出现了麻木感,护士需要及时拿掉冰袋,以免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受到影响。(2)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大部分四肢骨折创伤患者会因为疼痛、自理能力下降等原因出现较为强烈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每日询问患者的个人感受,引导患者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多用积极、正向的语言去鼓励、安慰患者。针对负性情绪较重、消极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为其讲解一些康复情况较好的病例,帮助患者重塑信心,也可以引导患者培养一些兴趣爱好,确保患者情绪舒缓、稳定,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继而提高康复效果。②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全面、立体化健康指导,从不同角度和途径入手,帮助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可以选择口头讲解和发放健康手册的方式,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护理相关注意事项。此外,也可以选择视频播放、举办健康讲座等多种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指导,通过提高宣教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及自理能力,提高家属的照护能力。③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做好病房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做好探视人数、时间的控制,杜绝无关人员进入病房,尽量减少夜间护理操作次数,将病房设备运行声音调至最低,以免影响患者休息。可以在病房摆放一些绿植,以改善环境,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保持地面无水渍、油渍,无杂物堆放等,在洗手间等处可以张贴较为醒目的标语等,提醒患者注意安全,防止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时候摔倒。④功能锻炼。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从最开始的关节伸张、屈伸活动等入手,做好患者肢体的按摩,以此改善患者患肢血液循环。当患者情况逐渐恢复正常,适当增加患者运动量。如下肢骨折的患者可以拄拐行走,之后逐渐进行负重行走。在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期间,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保护,避免患者摔倒等。护理人员告知家属功能锻炼相关知识,使其协助患者完成功能锻炼,确保患者可以顺利康复。两组观察期均为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干预后的效果进行比较,根据患者疼痛、肿胀的缓解程度将效果分成无效、控制与显效。(2)采用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的满意度,根据患者的自评打分情况,将满意度分作不满意、基本满意与十分满意。(3)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量表分值0 ~10 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烈。(4)患者接受干预前后的肿胀周径以测量结果为准,此外,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干预后的基础指标进行比较,主要是疼痛与肿胀的持续时间。(5)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分数越高,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后,分析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00%)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四肢骨折创伤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分析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四肢骨折创伤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与肿胀周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和肿胀周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分析组患者VAS低于对照组,肿胀周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VAS 得分与肿胀周径比较( ± s)

2.4 两组患者基础指标比较

护理后,分析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与肿胀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四肢骨折创伤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肿胀时间比较( ± s, w)

2.5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 与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分析组SAS 和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四肢骨折创伤患者护理后的负性情绪得分比较( ± s,分)

3.讨论

四肢骨折创伤患者患处容易出现疼痛和肿胀,这种情况的发生与骨折本身的刺激、手术对患者身体组织的影响等相关,也与患者创伤的范围、受到刺激的强度等存在一定联系。四肢骨折创伤患者在受到各种类型的刺激后,体内会大量释放缓激肽、前列腺素和组胺,进而导致局部组织出现炎症细胞渗出、淋巴液渗出的情况,造成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感觉更为强烈。患者在出现强烈的疼痛感之后,肌肉组织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射性痉挛,诱发局部静脉回流障碍,导致患处肿胀情况更为明显。患者的疼痛、肿胀会产生互相刺激,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控制,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对治疗效果产生威胁,甚至会诱发一些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基于此,做好四肢骨折创伤患者的肿胀、疼痛缓解非常重要。

对患处肿胀、疼痛的四肢骨折创伤患者而言,常规的干预方式主要是选择止痛药物进行镇痛。虽然患者服用适量的镇痛药物后,疼痛程度也会得到适当缓解,但是药物起效相对较慢,且如果患者长时间用药,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的远期疗效。冰袋冷敷的方式是一种物理冷疗法,冷敷后,患者患肢创伤部位的温度会出现明显下降,可以有效调节患肢微血管的通透性,避免患者的患肢出现局部充血、肿胀严重的情况。冰袋冷敷也能对患者患肢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有效调节,麻痹患者局部末梢神经,避免其灵敏度较高,从而缓解患者的患肢疼痛感。患者接受冰袋冷敷之后,患肢毛细血管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收缩,能够减缓患者血流速度,当组织温度下降,细胞代谢也会随之减少,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等的释放,起到较好的镇痛、缓解肿胀的效果。在对患者进行冰袋冷敷时,护士需要严格观察患者冷敷部位的颜色、温度等情况,及时更换冰袋,并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了一些不适反应,需要及时将冰袋拿掉,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护理更加全面。本研究给予分析组患者冰袋冷敷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护理后,分析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分析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84.00%);分析组患者VAS 显著低于对照组,肿胀周径小于对照组;分析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与肿胀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析组SAS 和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冰袋冷敷对于四肢骨折创伤患者的优势较为明显。分析原因为:(1)冰袋冷敷可以对患者患肢炎症因子的释放量进行有效抑制,避免出现明显的炎症因子渗出,对患者的康复和远期疗效有较好的促进效果。(2)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情绪干预、疏导,缓解了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3)护理人员做好病房环境的有效改善,配合医生完成患者的功能锻炼,从多途径入手开展更为全面、科学的健康指导,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给予四肢骨折创伤患者冰袋冷敷联合综合护理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冰袋冷敷四肢
快递里的冰袋不仅仅是冰
保鲜冰袋安全吗? 用完之后怎么扔?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九 得了眼病,是热敷还是冷敷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鼻舒朗冷敷凝露
跟踪导练(四)
使用一次性治疗巾制作个性化冰袋套观察
消肿止痛酊结合冷敷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脖套式冷敷袋用于扁桃体切除术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