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2022-08-11 08:34周长奇秦福兵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5期
关键词:氧氟沙星性肺炎西沙

周长奇,秦福兵

(1.舒城县人民医院药剂科;2.舒城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安徽 六安 231300)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于患者肺部受到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入侵引起,临床多表现为咳嗽、痰多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老年群体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较低,且大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因此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发病人群。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均为喹诺酮类抗生素,可通过抑制脱氧核糖核酸旋转酶活性而抑制细菌增殖,同时其可通过诱导细菌脱氧核糖核酸分解而对细菌产生杀伤作用,两者抗菌谱较为接近,但由于左氧氟沙星近年来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导致细菌对其耐药性升高,单用效果有限[1];而莫西沙星是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其与病原菌结合能力和穿透细胞壁的能力均较高,抗菌作用显著优于其他抗生素[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肺功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舒城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4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7、33例;年龄61~77岁,平均(69.74±2.78)岁;病程1~8 d,平均(4.63±0.78) d;体质量指数(BMI)19~28 kg/m2,平均(23.16±1.23) kg/m2。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9、31例;年龄60~78岁,平均(69.86±2.89)岁;病程 1~9 d,平均(4.73±0.85) d;BMI 18~28 kg/m2,平均(22.99±1.53) kg/m2。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的诊断标准,并经临床确诊者;参与研究前30 d内未使用激素或抗生素治疗者;均为肺部细菌感染者;无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无其他感染性疾病者等。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呼吸道真菌感染者;合并其他肺部器质性病变者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获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予以所有患者化痰、止咳、调节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初始使用0.5 g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99,规格:5 mL∶0.5 g)与250 mL 0.9%氯化钠溶液相溶,充分混合后静脉滴注治疗,1次/d,待患者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左氧氟沙星片(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203520,规格:0.5 g/片)治疗,0.5 g/次,1 次 /d。给予观察组患者基础治疗+莫西沙星序贯治疗,初始使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海南爱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091,规格:250 mL∶盐酸莫西沙星0.4 g与氯化钠2.0 g)250 mL静脉滴注治疗,1次/d,待患者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530,规格:0.4 g/片)治疗,0.4 g/次,1次/d。两组患者静脉滴注治疗时药品与输液器均需采用避光处理,以免药品暴露在光线下而发生光解反应,影响抗菌活性,均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①参照《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常规》[4]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痊愈:临床症状与肺部浸润性阴影全部消失,胸部炎症吸收>85%;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肺部浸润性阴影基本消失,70%<胸部炎症吸收≤ 85%;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肺部浸润性阴影少数消失,50% ≤胸部炎症吸收≤ 70%;无效:临床症状与肺部浸润性阴影无改善迹象甚至恶化、扩大,胸部炎症吸收<5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痰液并送至实验室检测,检测两组患者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况,并统计清除率。③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④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5 mL后离心(转速3 500 r/min,时间10 min),并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触发蛋白 -1(sTREM-1)水平,检测方式为酶联免疫法。⑤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恶心、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经K-S检验证实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流感嗜血杆菌和细菌总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PE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PEF:呼气峰值流速。

组别 例数 FEV1(% pred) FVC(% pred) FEV1/FVC(%) PEF(L/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70 46.74±4.38 52.46±5.57* 86.64±8.44 90.46±4.48* 54.56±3.16 58.86±4.16* 52.68±2.90 56.80±3.75*观察组 70 46.48±4.56 61.46±5.94* 86.46±7.56 95.57±3.37* 53.47±4.17 64.93±4.18* 52.87±2.57 58.87±3.68*t值 0.344 9.247 0.133 7.626 1.743 8.612 0.410 3.29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CT、CRP、sTREM-1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s)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PCT:降钙素原;CRP:C-反应蛋白;sTREM-1: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触发蛋白-1。

组别 例数 PCT(μg/mL) CRP(mg/L) sTREM-1(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70 0.34±0.10 0.19±0.04* 7.95±1.23 5.84±1.03* 94.37±8.47 64.37±7.48*观察组 70 0.32±0.11 0.11±0.03* 7.89±1.32 2.95±0.58* 94.73±8.63 46.38±6.57*t值 1.126 13.387 0.278 20.455 0.249 15.11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期间,对照组发生恶心3例、腹泻1例、皮疹2例,总发生率为8.57%(6/70);观察组患者发生恶心2例、腹泻1例、皮疹1例,总发生率为5.71%(4/7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431,P>0.05)。

3 讨论

老年群体由于肺泡弹性和排出痰液功能减弱、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等,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较高,且该疾病病情进展较快,若早期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控制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左氧氟沙星是临床治疗感染性肺炎的常用药物,其对病原菌细胞壁具有较好的渗透作用,可通过抑制脱氧核糖核酸旋转酶的活性而促进细菌遗传物质降解,进而起到杀灭病原菌和抑制病原菌增殖的作用;但近年临床使用发现,感染性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因此导致其应用效果不佳[5]。

莫西沙星是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其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相比,其分子结构第8位上碳原子引入了甲氧基,可有效提高其与病原菌的结合能力,进而提高药物对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穿透作用,进一步加强对病原菌的杀伤作用[6]。肺功能检测是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中的一项重要客观指标,其中FEV1、FVC水平与FEV1/FVC比值可准确反映患者较大气道的呼吸期阻力;另外,肺炎发病过程中常伴有高热,损害了机体的肺部通气、换气能力,PEF作为观察呼吸通气情况的常用指标,其水平因患者通气能力下降而降低[7]。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流感嗜血杆菌清除率,以及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对病原菌的清除率,改善肺功能。分析原因在于,相较于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的治疗效果更好,对于革兰氏阴性菌,该药物以细菌DNA为靶点,通过对DNA回旋酶功能产生抑制作用而对细菌染色体造成不可逆损害,进而抑制细菌分裂;此外,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其对细菌的拓扑异构酶Ⅳ的抑制功能较强,可有效阻碍细菌遗传物质的合成,而肺部病原菌的减少对肺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8]。

研究发现,在机体受到细菌感染后,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发生,使血清PCT、CRP因子大量分泌,加重免疫损伤;而sTREM-1作为免疫球蛋白家族受体之一,主要通过激活机体内多项炎症信号通路而促进炎症因子的分泌,故而可作为反映肺部损伤程度的重要因子[9]。莫西沙星作为一种新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更广、血药浓度更高、细菌清除更彻底,以及药效维持时间更长等优势;另外,该药物的厌氧菌抗菌活性较高,相较于左氧氟沙星,对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作用更强,在控制肺部感染方面疗效确切[10]。此外,本研究采用序贯治疗的方式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用药,初期予以药物的静脉滴注,有助于药物快速到达病灶,控制病原菌增殖,而在患者症状缓解后,通过口服方式给药,有助于治疗效果的巩固,且避免了药物的重复使用,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相较于左氧氟沙星,采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可有效降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缓解患者肺部损伤。

综上,莫西沙星序贯治疗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肺部细菌清除率,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但鉴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感染菌株种类与疾病发病机制错综复杂,临床尚未形成确切的理论依据,故而关于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具体机理有待后续进行深入、多中心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确切、严谨的临床治疗价值。

猜你喜欢
氧氟沙星性肺炎西沙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啥关系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荧光光度法测定氧氟沙星的含量
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临床观察
三金片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