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关联视角下区域文化产业集聚的模式与路径
——以江西为例

2022-08-16 01:20张其富
人文天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周边地区禀赋关联

■ 张其富 束 杰

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长,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文化产业的集聚倾向非常显著,其空间分布对我国多样性的区域文化产业均衡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产业集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在统一市场环境下,要素跨区域流动及产业在区域间分工造成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了区域文化产业集聚。区域间产业关联则是促进区域间协作的纽带,是促进区域产业集聚均衡的内在机理。鉴于江西文化产业集聚指数下降幅度最大的事实,以江西文化产业为例,探索产业关联视角下的文化产业集聚向心力与离心力,能为其他区域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和路径提供借鉴。

一、区域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要探索区域文化产业集聚的模式与路径,首先要了解影响文化产业集聚的因素,总体而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了区域文化产业集聚,表现为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禀赋、区位与交通、区域政策与制度等方面的差异。

(一)区域经济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

区域经济与文化产业集聚存在高度耦合性,以区域经济为基础的文化需求和供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文化产业集聚也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文化产业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区域间集聚分化加剧,主要因素是文化单位数量、文化市场潜力、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等因素。

(二)区域文化禀赋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

区域文化资源作为要素禀赋,是区域文化产业集聚的初始变量。在我国区域文化产业中,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实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建构过程。区域文化禀赋既是形成文化产业集聚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对文化产业集聚产生强烈的向心力。以区域文化禀赋为基础形成文化产业集聚,既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文化要素禀赋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例如,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便是依托资源禀赋产生文化产业集聚的典型。

(三)区位与交通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

交通和地理区位对文化产业集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空间经济学中,“冰山成本”是处理运输成本的理论工具,空间运输成本以及由此导致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促使文化产业和企业倾向于在区域上形成集聚。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改善有助于降低物流与交易成本,促使区域内形成文化产业集聚。

(四)区域政策与制度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

区域政策与制度差异是影响区域文化产业集聚的重要变量。以湖南文化产业集聚为例,政府政策、文化市场需求和环境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而政府政策作用最大。政府越重视,投入的资金越多,越能推动城市文化集聚。城市文化产业园是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产业园政策和制度包括区域的文化政策法规、文化管理模式和文化产业政策,这些政策对城市文化产业园良性循环有决定作用。

以上分析表明,区域不平衡对文化产业集聚有重要影响。现有文献大多从文化产业视角分析区域文化产业集聚现象,而探究区域不平衡影响区域文化产业集聚的理论机制,从区域和产业经济理论探索区域文化产业集聚模式的文献较少,这正是本文试图解答的问题。

二、区域不平衡、区域间产业关联与区域文化产业集聚模式

(一)区域不平衡、区域间产业关联与区域文化产业集聚的内在逻辑

文化产业集聚遵循产业集聚的一般规律,而产业集聚是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产业在空间内的集中收益模型以马歇尔三重分类法为基础,马歇尔认为产业集聚源于知识溢出、为专业技能创造固定市场的优势、与巨大的本地市场相关的前后向关联。基于空间经济学,可以从理论层面探索区域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模式。

区域不平衡影响了文化产业集聚,但通过什么机制影响文化产业集聚?如图1 所示,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区域文化产业集聚的起点,区域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禀赋、区位与交通、区域政策与制度等四个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促使区域间形成产业关联。区域间产业关联度表现为区域间产业离心力与向心力,当产业关联的离心力小于向心力时表现为产业集聚效应,当产业关联的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时表现为产业扩散效应。

图1 区域不平衡、产业关联与文化产业集聚的内在逻辑

(二)区域文化产业集聚模式分析

第一,“区域经济→区域间产业关联→区域文化产业集聚”模式分析。区域间经济差异影响了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跨区域流动与集聚,进而影响了区域间文化产业链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产业链空间分布促使不同形态文化产业形成集聚。如果区域间文化产业形成关联效应,容易在不同区域形成稳定的产业集聚均衡状态;如果区域间没有形成产业关联效应,那么经济落后地区的产业集聚容易瓦解,而经济发达地区产业集聚会不断增强。

第二,“区域文化资源禀赋→区域间产业关联→区域文化产业集聚”模式分析。区域文化资源禀赋影响区域文化产业集聚存在两种情况:当区域间文化资源禀赋存在互补效应时,区域间容易产生高度产业关联效应,进而产生稳定的区域文化产业集聚;当区域间文化资源禀赋存在竞争关系时,区域间产业关联度通常不高,累积循环效应会使某区域文化产业集聚增强且其他区域集聚瓦解。

第三,“区位与交通→区域间产业关联→区域文化产业集聚”模式分析。区位与交通对产业关联存在直接效应,表现为产业离心力与向心力强弱关系。区位与交通对区域间产业关联度的影响是正相关关系,区位和交通条件越好,通常区域间产业关联度越高,越有利于区域产业集聚均衡。

第四,“区域政策与制度→区域间产业关联→区域文化产业集聚”模式分析。区域政策与制度通常会对区域间企业、人才、资本等要素产生吸引力,成为区域间产业关联的必要条件。但是,政策与制度对区域间产业关联存在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均衡效应,通过提高区域间产业关联度,促进区域文化产业集聚均衡;二是虹吸效应,有吸引力的政府政策与制度会增强该地区文化产业集聚,瓦解周边地区产业集聚。

三、区域文化产业集聚指数测度与分析

(一)文化产业集聚指数测度

理论模式分析可知,区域不平衡通过区域产业关联影响了文化产业集聚,但我国区域文化产业集聚现状究竟如何?区域文化产业集聚如何度量?文化产业集聚指数反映了文化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主要分为区域间集聚指数和区域文化产业集聚指数两种类型:一是测度区域间文化产业集聚的分布状况,采用赫芬达尔指数;二是测度区域文化产业集聚程度,采用区位熵指数。

第一,赫芬达尔指数(HHI)。HHI 指数用来测度区域间文化产业集聚程度,HHI 指数越大,区域间文化产业分布越集中,反之分布越均衡。测度模型如下:

式中,xi 代表i 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

第二,区位熵指数(CI)。区位熵指数用来测度某个地区文化产业集聚程度,区位熵指数越大,该地区文化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反之集聚程度越低。测度模型如下:

式中,lij 是j 地区文化产业的就业人员数量,li 是全国文化产业就业人员数量,lj 是j 地区所有就业人员数量,l 是总就业人员数量。

根据公式(1)和公式(2)计算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分布集中程度和全国各省级行政区文化产业集聚指数,如表1 所示,限于篇幅,这里仅报告赫芬达尔指数与江西文化产业集聚指数,整体上,全国总体文化产业集聚程度呈现上升趋势,但江西文化产业集聚程度则呈下降趋势。

表1 区域间文化产业集中度及江西文化产业集聚指数

第三,数据来源。测度文化产业指数的相关数据有四个来源:一是全国统计年鉴,包含2008年至2021 年《中国统计年鉴》;二是劳动统计年鉴,包含2008 年至2020 年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三是省市统计年鉴,包括江西与周边地区各省市统计年鉴;四是《投入产出表》,包括1995 年至2018 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以及1997、2002、2007、2012、2017 年省级《投入产出表》。

(二)中国文化产业集聚状况总体分析

使用公式(1)赫芬达尔指数模型,测度2008 年至2020 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集聚程度,得出结果如图2 所示。

图2 2008-2020 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赫芬达尔指数趋势

从2008 年至2020 年,文化产业赫芬达尔指数呈显著增长趋势,表明中国文化产业分布越来越集中。文化产业在区域间的集聚程度越来越高显示出,虹吸效应大于溢出效应,区域经济水平成为吸引文化产业集聚的必要条件。

(三)区域文化产业集聚比较分析:江西降幅最大

通过测度2008 年至2020 年文化产业集聚指数,可得出省级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增减幅度,如图3 所示。剔除异常值后发现,江西、安徽等省份文化产业集聚指数大幅度下降,而江浙沪、湖南等区域文化产业集聚指数大幅度上升。为什么有的地区文化产业集聚程度下降而有的地区上升?因为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溢出效应。理论上,江西毗邻广东、浙江、湖南、湖北等文化强省,文化产业集聚产生的溢出效应(专业技能和知识等)通过产业链向集聚区外的文化产业溢出,从而带动区域间文化产业发展。而江西之所以没有获得周边地区文化产业的溢出效应主要是因为江西与周边地区文化产业关联的空间错配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虹吸效应。

图3 2008-2020 年省级区域文化产业集聚指数增减幅度

(四)局部地区文化产业集聚分析:基于江西和周边地区数据分析

使用公式(2)可以测算文化产业集聚指数,图4 显示了江西及其周边地区文化产业集聚指数演变趋势。

由图4 可得出三个结论:一是2008 年江西文化产业在周边省份中集聚指数最高,二是江西文化产业集聚指数下降最快,三是周边地区文化产业集聚呈上升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图4 2008-2020 年江西与周边地区文化产业集聚指数趋势

第一,江西与周边地区经济差异是必要条件。区域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耦合在市场的放大效应、物价指数效应和政府政策的主导作用下,存在较强的累积循环因果链是形成这一空间格局的重要机制。江西文化产业与周边地区文化产业存在关联错配,这使得江西文化产业难以获得周边地区市场支撑。

第二,江西文化产业资源禀赋与周边地区文化形成的产业关联空间错配是充分条件。冯星宇等人在《中国文化产业的省域空间集聚及其溢出效应分析》中指出,江西文化产业莫兰指数属于“高—低”集聚类型,意味着江西与周边地区文化产业结构不匹配,周边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江西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呈负相关关系。浙江、安徽主要发展文化服务业,湖北、湖南、广东、福建主要发展文化批发与零售业。这就意味着,江西文化产业集聚很难从周边区域文化产业的溢出效应中获得发展的持续动力。也就是说,江西与周边地区文化产业关联上存在空间错配现象。

第三,区位与交通劣势使周边地区对江西文化产业形成了虹吸效应。研究表明,经济强省正利用其经济优势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意味着经济强省文化产业正处于产业集聚阶段。江西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关联存在空间错配效应,周边地区基于经济优势很容易对江西文化产业人才产生虹吸效应。劳动力在省与省之间流动频繁且容易,地区收入差异促使人才从低收入地区流向高收入地区。周边地区对人才的虹吸效应,成为瓦解江西文化产业集聚的主要力量。

第四,周边地区的政策效应瓦解了江西文化产业集聚。政策效应可以在增加文化产业集聚向心力的同时减少离心力。湖南文化产业集聚程度快速上升,表明政府政策对文化产业集聚有深远影响。区域经济存在较大差距且产业关联存在空间错配,虹吸效应必然产生,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的离心力将大于向心力。区域政策成为调节区域经济差距,提升区域间产业关联的“有形之手”。

四、江西区域文化产业集聚的路径选择

江西文化产业集聚程度下降最大,意味着其文化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小于离心力。进一步可知,区域经济、区域文化资源禀赋、区位与交通、政策与制度等因素弱化了江西与其他地区产业关联度,总体表现为江西文化产业集聚的离心力增加,江西文化产业集聚的均衡状态正在瓦解。要想增加向心力、减少离心力,应提升区域间产业关联度以促进区域文化产业集聚,主要路径如下。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最大的差异在于其核心要素是具有创新创意的人才。因此,人才跨区域流动与集聚是文化产业集聚的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构成要素。区域异质性通过产业关联对人才产生向心力或离心力,进而形成文化产业集聚或扩散效应。因此,要想改善文化产业关联和产业集聚,应高度关注人才的集聚与扩散。

(二)区域文化资源禀赋优势互补

江西的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禀赋有鲜明的特点,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与周边地区形成产业关联,增加产业集聚的向心力。江西文化产业应避免与周边地区文化产业形成竞争格局,应依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针对周边地区文化市场制定文化产品供给策略,形成互补双赢格局。粤港澳大湾区是江西文化产业集聚发展重要的外部区域,江西内陆文化与大湾区海洋文化可以互补,因此可凭借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强强联合的“双赢”模式推动文化产业集聚。

(三)交通运输优化

周边地区巨大的市场需求是区域文化产业集聚的支撑条件,周边地区经济优势虽然是瓦解区域文化产业集聚的必要条件,却也可以成为区域文化产业的市场条件。主动寻找需求,为文化产业开拓更大的外部市场,也可视作区域文化产业形成集聚的市场条件。善于利用市场条件,规避虹吸效应,就需通过文化产业内和产业间关联实现,产业间关联可使文化产业的供给有输送渠道。区域间主导产业关联是促进江西文化产业集聚的基础,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主导产业可以为江西文化产业集聚构建有利条件。

(四)区域政策与制度引导

江西政府应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并出台有效的政策与制度,改造文化产业营商环境,吸引文化产业人才跨区域流动,加强区域间文化产业关联,进而获得周边地区市场支撑。通过政策与制度的良性引导,还可以转变偏重制造业的文化产业集聚模式,提升与周边地区文化产业关联度,避免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产业集聚路径。

猜你喜欢
周边地区禀赋关联
百色及周边地区尿路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及临床意义
从《黄帝内经》“治病必求于本”探讨禀赋与病机关系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个体与企业家才能缺位
铜陵及周边地区出土铜权研究
奇趣搭配
拼一拼
智趣
一种改善学生学习品质的价值取向新模型
高速公路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影响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无关联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