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研究

2022-08-25 03:58李文文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管理学伦理案例

李文文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进一步强调“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1],并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当前,全国各高校都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拓展课程类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进不同的专业课程教学之中,而“为何融”“怎样融”“融什么”仍是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难题。

公共管理与政治及行政联系密切,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对公共管理教育、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公共管理学”是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核心思想是“公共性”,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与高校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专业培养扎根基层、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定位相一致,更与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相契合,因此,“公共管理学”拥有较多可挖掘的思政资源,讲好“公共管理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认同。

一、“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关联性分析

首先,“公共管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公共性”,所谓公共性指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维护公共利益,其公共管理活动具有公共性,公共管理的过程就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体现了权力的运行具有公共性,权力来源于民用之于民。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党和政府的治国理政的理念相契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时刻谨记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充分重视公共利益,重视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公共领导者、公共组织在从事公共管理活动时要以人民为中心,以公共价值为取向,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应该以公共利益为主而不是追求个人私利的最大化;在进行公共政策的制定时要体现公共利益的取向,以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为导向,制定的过程更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只有人民群众认可与接受的公共政策才是合理合法的政策。

其次,“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体现在”公共管理学”蕴含较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学习公共政策部分,通过对公共政策相关概念、过程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公共政策是政府通过合理合法民主的途径解决社会问题维护人民利益的手段,体会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公共意识。学习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在讲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的同时,突出公共部门选人用人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明确了解公务员队伍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的内容,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学习公共预算管理部分,通过对我国财政体制及预算流程的介绍,了解政府资金的来源与使用,使学生理解财政保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深刻体会到我国政府以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己任,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学习政务信息资源管理部分,通过对信息资源的管理进行讲解,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深刻理解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提升学生作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了解我国政务信息的分级分类,提升学生的保密意识与爱国情感。学习公共危机管理部分,通过讲解公共危机管理流程,以我国政府及领导人在面临危机时的措施与举动为例,对公共危机中党和政府相关措施的分析,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党和政府的责任与担当,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同时对自由裁量权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与责任意识。学习公共伦理部分,通过对公共伦理的讲述,使学生意识到任何职业行为都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既要遵守职业规则更要培养职业伦理道德。

从“公共管理学”的课程内容与培养方案来看,与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公共管理学”的教学有利于培养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公共管理人才。以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组织、公共领导、公共政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预算管理、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等教学内容中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政府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基层与社会的积极作用,而这些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政府管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政策与措施的理解与共鸣,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并不是空谈理论,而是与国家建设实践、社会发展实践密切相关,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与行为担当,更加深入扎实地学习专业知识。

二、“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探索

(一)教学理念

无论从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还是当前的公共管理理论,更多的是西方管理学领域的,所以在这个理论体系之下,讲好中国的“公共管理学”,培养适合我国发展需求的公共管理人才尤为重要。将“公共管理学”的教学融入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融合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国内外公共管理相关理论的同时,更加深入理解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树立公共价值观念与社会治理的战略思维,以公共利益为原则,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因此,在原来的课程内容基础之上,添加我国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相关案例从授课内容上体现政治认同、国家自信,使学生充分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公共管理,掌握契合我国实际的公共管理知识,成为一名政治素养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公共管理者。

(二)教学方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以及过程启发式教学。讲授式教学是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案例式教学则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进学生的理解;启发式教学能让学生主动探索专业知识。那么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促进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的同时实现呢?需要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使用方式进行创新,如讲授式教学并不是对课本内容的“灌输”,而是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相关的内容,并在讲授的同时结合案例介绍,使学生能够将书面理论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党和政府的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式教学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教师结合课堂内容讲解案例以及学生自行查找案例进行分析汇报。借助国内外的时事时政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公共管理的知识,提升学生分析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借助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对比分析不同社会性质国家对于同一类型公共问题的处理方式。过程启发式教学则是要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与价值观念为前提,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探索公共管理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分析公共管理问题,从内心深处自发地理解与支持党和政府的相关举措,增强四个自信,起到价值引领作用。

(三)教学实施路径

第一,教师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提升思政素养与思政教学能力。尽管“课程思政”的理念在2004年就已经被提出,但是当前仍处在纵深发展的阶段[3],没有形成统一的理念与实践路径,这就导致许多教师对课程思政理解不到位。因此,需要不断增强专任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并通过一系列的保障性措施,如培训、研讨、集中备课等方式,促进专任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

第二,课程具体安排。可以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部分。课前,借助B站、抖音等平台,搜索在网络上较有影响力且与课程相关的正能量视频,在课前播放给学生观看。如B站的《那年那兔那些事》系列,体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其中许多的故事都可以作为“公共管理学”的课前导入案例;抖音上的许多反诈视频体现了“公共管理学”中公共伦理的内容,这些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提升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课中,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教师讲解与学生小组展示。教师讲解过程中借助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与课堂讲解内容相关的近期案例,加深学生对公共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公共管理理论与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借助学生小组展示的形式,将其深入公共管理活动实践中的调查结果与体会向同学老师分享,加强其对专业知识消化的同时提升了对我国公共管理实践的认识。课后,根据课堂内容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实践调查,使学生深入到公共管理活动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切身地感受以党和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管理活动的开展,体会到党和政府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付出的努力。

第三,总结与反思。这是课程设计的必要环节,而融入思政教育的专业课程更需要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这一环节,一方面可以加深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弥补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总结提炼“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

三、课程思政融入“公共管理学”教学的效果呈现

将课程思政充分融入专业教学中,既要重视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又要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落实到课程教学的具体任务当中,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课程思政的要求,从而将课程思政建设做实。根据上文中的“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探索内容,以“公共伦理”一章节为例,浅述“公共管理学”教学设计思路的具体实践与效果。

(一)“公共伦理”章节教学目标

通常而言,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思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将课程思政充分融入进课程目标之中,从而避免思政元素融入过于生硬。“公共伦理”一章节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首先,知识与技能。掌握公共伦理的概念;理解公共伦理的本质;掌握从公共伦理的角度分析公共管理行为是否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了解公共伦理的建设途径。其次,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分析问题;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明确任何职业都要追求他律与自律的统一,既要遵守职业规则更要培养职业伦理道德;使学生意识到公共部门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始终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

(二)“公共伦理”章节课程思政教育内容

在进行具体章节的课程设计时,需要认真思考本章节的教学可以融合的思政内容,提前做好准备,从而避免上课时的随意发挥与生搬硬套。如“公共伦理”一节可以融入以下思政内容:公共伦理是对以公务员为主的公共部门工作者的伦理道德要求,始终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共伦理要求公职人员面临责任冲突时,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使学生感受到政府工作人员的奉献意识、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并向其学习;公共伦理是公职人员任职、升降、奖惩的必要条件,与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相契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涌现出的许多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公职人员,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党和政府为了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幸福呕心沥血的奋斗进程,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与爱国意识;公共伦理强调良心、良知、良能三者的统一,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公共伦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分析公共管理行为是否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时,要借助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如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等知识。

(三)“公共伦理”章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采用要根据章节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通常而言,作为一门以理论讲解为主的课程,“公共管理学”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该类型的课程相似,主要为上文中提到的三种类型: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过程启发式教学,而在具体章节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本节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如“公共伦理”课程教学采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

第一,讲授式教学。公共伦理强调伦理与道德相关内容,对于学生而言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因此讲授式教学十分重要。通过对公共伦理的相关理论与概念进行讲解,排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但需要注意的是,讲授知识并不是对课本内容的“灌输”,而是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相关的内容。

第二,案例式教学。在讲授的同时结合案例介绍,使学生能够将书面理论与公共伦理实践相结合,对公共伦理基础知识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借助国内外的时事时政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公共伦理的本质,提升学生分析公共伦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有效的分组讨论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与责任意识。针对案例,结合课本知识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所坐位置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时间约5分钟。

第四,实践及PPT展示。根据教学内容,由学生自发选取感兴趣的主题,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调查,撰写公共管理案例(公共伦理主题),并做课堂展示。通过调查实践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分析公共管理问题,切身体会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行动,增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四)“公共伦理”章节课程实施流程

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相融合,根据课时要求,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流程。公共伦理教学实施流程(图1)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导入。给学生播放《榜样》视频剪辑,引导学生思考公共伦理的内涵、本质。第二,教学。利用PPT进行教学,向学生解释公共伦理的内涵与构成,着重结合案例分析公共伦理的本质。第三,讨论。进行分组讨论,针对公共伦理的内涵与本质结合共产党人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进行案例分析并提问。在本环节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体现了什么内容?党和政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敢于担当,不懈努力,始终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勇于承担公共责任,脱贫攻坚一线的共产党人所表现出来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等优良品质正是公共伦理的要求。第四,总结与转折。由教师进行总结,并进行转折:所有的公职人员公共伦理道德都非常良好吗?通过举例引出公共伦理培育的内容。第五,继续教学环节。提炼公共伦理培育途径,加深学生对公共伦理本质的理解与记忆的同时,明确公共部门在进行公共伦理建设时不仅考虑到道德伦理教育,也考虑到法制规范,通过外部约束与道德内化促进公职人员公共伦理的养成,这也体现了公共管理部门的科学性与法治性。第六,课下指导与学生汇报。课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调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公共伦理的现实状况,并在之后的课程进行PPT汇报。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我们的党和政府的清正廉洁、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是值得我们拥护与信任的。第七,内容拓展。行政伦理的内涵、公共伦理与行政伦理的关系。第八,布置本章节作业。从公共伦理的角度分析城管执法方式的变化。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如城管执法属于公共管理活动吗?执法方式有什么样的变化?体现了公共伦理哪些方面的内容?最后,进行本节教学内容总结。如公共伦理的内涵、本质、建设途径等。

图1 课程实施流程

(五)“公共伦理”章节教学效果与总结反思

1.教学效果

在本堂课结束之后,笔者以听课学生为对象进行了课程思政实践效果的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主要围绕教学理念的理解性、教学方法的满意性、教学内容的兴趣性以及教学过程的认同性四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学理念的理解性。几乎全部同学都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他们清晰地认识到所学内容体现的价值内涵,专业知识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注入了鲜活的色彩,通过理论的学习也能够激发自己的内在情感,如“公共伦理”的学习提升了自己对职业道德的重视,让自己能够对政府公职人员在特殊背景下的行为选择产生理解与共情。其次,教学方法的满意性。与传统的理论灌输相比,“公共伦理”的教学结合了翻转课堂、案例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约94%的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满意,他们认为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一方面使他们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更是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公共伦理”的具体实践,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公共伦理”的内涵与本质。但仍有4位同学认为实践展示的环节不易把握,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再者,教学内容的兴趣性。86%的学生认为,过去的教学内容更多地像书面知识的灌输,虽然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对理论内容进行了掌握,但是并不能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而现在的教学内容更加鲜活,虽然是同样的理论,但是在此基础上添加了更多的实践案例,且前后关联性密切,趣味性更强,更能够引发大家深入思考。最后,教学过程的认同性。84%的学生认为教学过程较为紧促,安排合理,前后联系密切,环节进展不突兀。但仍有10名学生认为教学环节略多,听课中容易导致后劲不足的状况。

综上所述,“公共伦理”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后,提升了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与思想性。传统的“公共伦理”教学过多地侧重于书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尤其涉及“伦理与道德”等哲学内容,对学生而言略显枯燥,而引入的案例也更多地体现专业知识教学。将思政内容融入“公共伦理”教学后,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充分挖掘课程中与实际密切联系且能够塑造学生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对专业知识更加理解,让专业教育发挥其真正作用从内心深处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让平时所强调的思政内容、意识形态、伦理道德等方面内容不再局限于书面,而是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伦理实践为形式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正如学生所反馈的那样:通过“公共伦理”一节的学习,意识到任何职业都要遵守职业规则更要培养职业伦理道德。以政府公务员为主的公共部门工作人员更要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始终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这些内容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学科认知、身份认同和理想信念,并深刻意识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要清晰地认识到责任与使命已经悄然而至,面对复杂的国内国外形势,要充分怀有家国之心,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将自我价值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

2.总结与反思

从实践来看,“公共伦理”教学融入思政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对所授课程进行总结与反思。同时,尽管国家与各高校都十分重视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但是针对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而言,目前并没有达成统一的模式与路径,因此,任课教师一定要及时反思,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提炼总结,从而进一步提升本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公共伦理一节课程教学总结与反思如下:首先,总结。本节主要讲公共伦理的内涵、本质以及建设途径。公共伦理是以政府为中心的公共管理主体在进行公共管理活动时的伦理道德要求,是一种职业伦理,而涉及到伦理道德的内容则比较抽象,因此,一定要将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5],而这正是公共伦理所强调的内容。其次,反思。就课堂效果而言,学生的整体反馈较好,但是由于本节仅仅是第11章的一节内容,由于课时的限制,无法详细讲解,只能让学生对概念与本质有所理解,讲解略有不到位的地方。且学生反映过程环节较多,容易导致后劲不足,而一旦分心则后面的内容容易跟不上,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注意并解决。

四、结语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融合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其具有较多的思政资源,而合理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是充分挖掘该课程思政资源的前提。本文以“公共伦理”为例对“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设计与实践尝试,一方面体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对“公共伦理”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加强了对公职人员行为的理解与共鸣,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增强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但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的实践中继续反思与提升。

猜你喜欢
管理学伦理案例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浅谈管理学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